学术投稿

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对患者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黄阳霞;陈小平;李润琴;李建华;宋军锋

关键词:冠心病, PCI术, 焦虑抑郁, ET-1, PAI-1
摘要:目的 观察PCI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合并焦虑抑郁对患者内皮素-1(ET-1)和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浓度的影响,并分析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与ET-1、PAI -1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20例行PCI术患者经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分为有焦虑抑郁(介入术后观察组)和无焦虑抑郁(介入术后对照组),及85例未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非介入组),进行血清ET-1、PAI-1含量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I术患者血清ET-1及PAI-1水平明显高于非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且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ET-1、PAI-1浓度明显高于PCI术后没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PCI术和焦虑抑郁状态均影响患者血浆ET-1及PAI-1水平.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细胞凋亡的作用影响

    目的 探讨鸟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细胞凋亡作用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n=10),脂多糖组(B组,n=10,LPS),脂多糖加鸟司他丁(UTI)组(C组,n=10).8h后处死大鼠,凋亡细胞的检测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技术(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组织Bcl- 2、Bax,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病理学改变与A组、C组比较,B组肺组织有更多白细胞浸润和肺泡壁结构的破坏;与C组比较,B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与B组比较,C组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显著增高.结论 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大鼠肺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不同表达来发挥作用.

    作者:张勇刚;王东;单艳华;赵兵;张华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美皮康用于气管切开口处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美皮康用于气管切开口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2010年1月-2011年7月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置管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用美皮康敷贴进行气管切开口处换药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皮康用于气管切开口处效果好,且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同时美皮康操作较简便,节约了护理时间,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孟效红;刘瑞媛;马青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清中TNF-α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清中TNF 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电针治疗组.3组按再灌注时间3h、24h、72h的时间点抽血,检测血清TNF-α含量.结果 大鼠再灌注3h后,血清TNF-α含量达到峰值,在24h、72hTNF-α含量维持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电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进行比较,再灌注3h、24h和72h后大鼠血清TNF-α含量下降,两组各时间点分别对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治疗能够拮抗TNF-α生成,使炎症反应程度和脑组织损伤程度减轻.

    作者:佟欣;刘丹丹;卫彦;寇吉友;杨添淞;乔立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手术室环境血源性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血源性感染的高危科室,其环境洁净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为了避免血源性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保持手术室的环境洁净显得至关重要.现将常见的血源性污染原因及保洁对策介绍如下.1 原因分析1.1 麻醉医生侵入性操作流程不当术前腰椎穿刺麻醉、颈丛穿刺麻醉、深静脉穿刺置管补液等,其穿刺点渗血处理不当或麻醉医生侵入性操作后手套未及时更换,血液会触及周围环境.

    作者:李莲英;左育涛;羽云燕;刘燕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选择的20例病例给予口服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至少2个月,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观察期3个月,观察期间监测FPG、PPG、HbA1c低血糖发生率、体重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患者HbA1c、FBG、2hPBG和体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不增高(P>0.05).结论 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HbA1c,使治疗达标,减少低血糖风险,减轻体重.

    作者:付鸿玉;刘冰梅;刘立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糖尿病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础及临床治疗前沿知识分析

    目的 制成糖尿病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及治疗前沿知识教学多媒体文本,为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及地区学术会议提供支持.方法 以卫生部规划教材结合文献制成多媒体教学文本.结果 对照教材认真讲课、与按照本文转换为多媒体讲课比较,大学生听课问卷调查满意率分别为65%、95%.结论 本文多媒体教学可提高大学生听课满意率30%.

    作者:段如春;赵翠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CAG方案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治疗MDS-RAEB-Ⅱ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CAG方案)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 Ⅱ(MDS-RAEB Ⅱ)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CAG+亚砷酸+维甲酸治疗MDS-RAEBⅡ15例,15例患者中6例2疗程后达CR(40.0%),6例达PR(40.0%),总有效率为80.0%.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余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GAG方案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治疗MDS-RAEB-Ⅱ,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党惠兵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我院16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住院病案分析

    目的 探讨脑血管意外病因、临床特点及其发病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6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病因、临床特点.结果 160例患者中,脑出血83例(51.8%),脑梗死71例(44.37%),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3.7%).治愈58例,好转79例,无效13例,死亡18例.病因前三位依次为高血压(78.75%)、动脉硬化(131%)、脑血管畸形9例(5.6%).结论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原因,及早对脑血管意外的病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等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无痛可控性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术40例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与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全麻组40例)和B组(局麻组38例);A组静脉缓慢推注舒芬太尼0.5-0.8μg/kg(多40μg),丙泊酚1- 1.5mg/kg,琥珀胆碱1- 1.5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开始操作;B组予2%利多卡因5ml喷喉进行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术前(T0)、镜入声门(T1)、术中(T2、术毕(T3)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后患者能安静、无痛苦接受检查,不良反应没有或很少,术后感觉舒适,无任何痛苦经历的记忆;与术前比,血氧饱和度无变化,血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在安全范围内.B组不适反应较重,与A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琥珀胆碱麻醉下置喉罩行纤支镜检查与治疗,效果好、可控性强、主动供氧使全程操作血氧饱和度保持在高值,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赵春海;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以便为患者家属提供更好的身心护理及行为方式指导,改善家属的情绪障碍,使患者家属很好的配合医生,协助、支持患者完成MECT治疗.方法 对将80例行MECT治疗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精神卫生自评表(SCL-90)比较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改变.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家属情绪障碍明显改善,SCL 90评分明显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对象不仅应包括患者,还应包括患者家属.

    作者:易红玉;张雪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在毕业实习教学中加强学生情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百姓就医需求的提高,临床医生、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心理掌握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对毕业实习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如何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既具有高智商,又具有高情商,既具有驾驭医疗、护理技术的能力,又具有驾驭医患关系的能力,是毕业实习教学当中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新问题.

    作者:徐于玲;林松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手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间入院的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手术和保守治疗,记录治疗经过,随访6个月-2年,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Cobb角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手术组治疗后Cobb角减小较保守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治疗结果均较好,但手术组不良事件发生较保守治疗组略好.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均可以收到较好的远期效果,手术治疗效果较优于保守治疗.

    作者:高军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应用于宫腔镜手术的观察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宫腔镜手术妇科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组(A组,n=30),异丙酚组(B组,n=30).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2min(T1)、扩宫颈时(T2)、术毕(T3)、清醒后5min(T4)时MAP、SpO2,HR,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例数、术后疼痛的程度和异丙酚的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1时与T0时比较MAP、HR、SpO2下降,MAP、HR有显著性差异(P<0.05),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呼吸抑制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用量和术后疼痛的例数,B组大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佐辛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妇科宫腔镜手术中效果满意,适宜应用.

    作者:吴江燕;程高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倾向及心理护理的对策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倾向问题,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焦虑行为的对策.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我院透析中心的40例稳定期进行血液规律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测量,根据得分结果,针对个体问题加以指导.结果 男性21例,发生轻度焦虑8例,中度焦虑2例;女性19例,发生轻度焦虑10例,中度焦虑3例;其中以“我觉得比平时容易紧张或着急”、“我因为头疼、颈痛和背痛而苦恼”、“我觉得容易衰弱和疲乏”状况占比例大.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其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遵医行为,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彩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3例鼻咽癌患者PICC并发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通过对3例鼻咽癌患者PICC合并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索有效解决相应问题的护理对策,希望给鼻咽癌专科护士对相应患者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黄秋妹;龙碧霄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心理治疗体会

    本文总结了编者多年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治疗的经验、教训,指出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理、心理特点进行治疗及护理工作,并指出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旨在探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佳、治疗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维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妊娠合并甲亢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亢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住院分娩妊娠伴甲亢症患者63例,发病率为5.2‰,按照病情控制情况分为未控组(28例)和控制组(35例),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妊娠30例为对照组,通过测量比较各组血清中的甲功5项和β2-m值,探讨甲亢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 (1)未控组血清TSH、FT3、FT4与控制组比较(P<0.01),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2)未控组T3、T4、β2-m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而控制组T3、T4、β2-m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妊娠结局:未控组引产、早产、流产高于控制组(P<0.05).(4)妊娠-发症:未控组妊娠甲状腺危象、甲亢性心脏病高于控制组(P<0.05).结论 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将甲状腺激素控制在理想范围有利于减少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茜;张延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42例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本文报告了42例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观察及护理.通过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何琪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纯钛表面酸处理对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纯钛表面应用不同酸性溶液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25mm×3mm×0.5mm的纯钛试件40个,随机分为4组.以对照组作为参照,另三组分别采用不同酸性溶液处理后上瓷,用电子万能测试机测试结合强度的变化,确定不同酸性溶液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 HCL组、HF组与对照组比较并不能提高钛-瓷结合强度(P>0.05);而HNO3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明显提高钛-瓷结合强度(P<0.05).结论 纯钛表面用35% HNO3-5%HF的酸性溶液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钛-瓷之间的结合强度.

    作者:王雅洁;罗晓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凤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