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础及临床治疗前沿知识分析

段如春;赵翠红

关键词:糖尿病, 临床生物化学, 教学文本
摘要:目的 制成糖尿病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及治疗前沿知识教学多媒体文本,为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及地区学术会议提供支持.方法 以卫生部规划教材结合文献制成多媒体教学文本.结果 对照教材认真讲课、与按照本文转换为多媒体讲课比较,大学生听课问卷调查满意率分别为65%、95%.结论 本文多媒体教学可提高大学生听课满意率30%.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利普刀是将超高频电磁波强大的能量聚焦于病变处导致蛋白变性及病变组织细胞不可逆性坏死,促进组织重建,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消除炎症,修复宫颈,不损伤其他组织.治疗72例,随访65例,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术后1-24个月).结果 术后2个月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率达98.4%,83.7%宫颈恢复正常.15例随访2年无糜烂复发.平均手术时间9min,术中出血2 5ml,10%患者脱痂出血少于月经量.结论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高,操作安全、简便,不易复发,患者乐于接受.

    作者:张秀丽;孙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影响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脑挫裂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改变情况,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分泌物;患者充分吸氧,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等;预防并发症护理及给予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WSE)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MMSE评分分别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杨学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外科学无菌技术教学的改革体会

    目的 加强学生无菌观念培养.方法 通过建立模拟手术室、动物实验、实验室开放、技能竞赛等反复强化无菌术的学习,对比改革前后考核成绩.结果 改革后的无菌技术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结论 医学生在校期间只有通过模拟手术室、动物实验、实验室开放、实习前强化训练、技能竞赛等环节反复强化才能很好地培养和掌握外科无菌技术.

    作者:胡吉富;刘茂希;杨立;王宁;李绍波;杨继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应用于宫腔镜手术的观察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宫腔镜手术妇科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组(A组,n=30),异丙酚组(B组,n=30).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2min(T1)、扩宫颈时(T2)、术毕(T3)、清醒后5min(T4)时MAP、SpO2,HR,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例数、术后疼痛的程度和异丙酚的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1时与T0时比较MAP、HR、SpO2下降,MAP、HR有显著性差异(P<0.05),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呼吸抑制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用量和术后疼痛的例数,B组大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佐辛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妇科宫腔镜手术中效果满意,适宜应用.

    作者:吴江燕;程高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6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护理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67例院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坐位,通畅气道,建立静脉通路,护理配合,安全转运.结果 除1例现场死亡外,余66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及有效的护理配合均安全转送医院继续治疗.结论 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及护理配合,在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静萍;林国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无痛可控性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术40例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与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全麻组40例)和B组(局麻组38例);A组静脉缓慢推注舒芬太尼0.5-0.8μg/kg(多40μg),丙泊酚1- 1.5mg/kg,琥珀胆碱1- 1.5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开始操作;B组予2%利多卡因5ml喷喉进行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术前(T0)、镜入声门(T1)、术中(T2、术毕(T3)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后患者能安静、无痛苦接受检查,不良反应没有或很少,术后感觉舒适,无任何痛苦经历的记忆;与术前比,血氧饱和度无变化,血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在安全范围内.B组不适反应较重,与A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琥珀胆碱麻醉下置喉罩行纤支镜检查与治疗,效果好、可控性强、主动供氧使全程操作血氧饱和度保持在高值,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赵春海;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孕妇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孕妇对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以探索更加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并为今后孕妇健康教育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院孕妇学校224例孕妇进行调查咨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孕妇需要的健康教育内容前四位依次为:新生儿护理指导、产后护理知识、分娩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医院内以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及医护人员交流为主,医院外以亲友的经验介绍为主.她们更喜欢将健康教育活动安排在周末.结论 根据孕妇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需求特点,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促进医院产科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作者:赵文秀;崔士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4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d,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46例,再通率为85.2%,死亡5例,死亡率为9 3%,发生心脏事件8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4.8%.不艮反应少而且轻微.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兔晶状体前囊膜为角膜缘干细胞培养载体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兔晶状体前囊膜作为干细胞移植载体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潜在用途.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将兔角膜缘干细胞分别种植于兔晶状体前囊膜上(分为同种自体种植和同种异体种植组)和同种自体兔角膜基质上,采用细胞计数和台盼蓝染色鉴定细胞活力,分别于种植的第2、4、8和12d观察在其上的生长情况.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晶状体前囊膜自体组和异体组角膜缘干细胞计数和细胞活力检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自体组和异体组与基质组对比时发现,除自体组第8d(P=0.000)和异体组的第2d(P=0.02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外,余各d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兔晶状体前囊膜可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载体.

    作者:赵博;马蕾;黄晓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超声检测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脑梗塞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97例,占脑梗塞患者的80.8%.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74.7%和76.9%.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脑梗塞的高危人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管有无粥样硬化,对脑梗塞的发生有积极地预防作用.

    作者:张颖;王良;丁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3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情况及激素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老年SLE患者的病例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63例中青年SLE患者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确诊所需时间较长(P<0.05);老年SLE面部红斑、脱发、尿蛋白阳性及补体C3下降、ESR及CRP升高、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比例较低(P<0.05);伴发浆膜炎、肺脏损害、高血压、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比例较高(P<0.05);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接受间歇静脉滴注CTX治疗患者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激素副作用发生率较中青年组高(P<0.05).结论 老年SLE较少出现狼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脏器损害,激素副作用发生率高.

    作者:苏静;刘秀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为医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为护士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励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方法 患者方面从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三个方面加强实施;医生方面从佳助手、完善制度、建立流程方面实施.结果 通过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患者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结论 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为手术医生提供高品质的配合,终达到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

    作者:朱航;严玉琼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心理治疗体会

    本文总结了编者多年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治疗的经验、教训,指出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理、心理特点进行治疗及护理工作,并指出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旨在探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佳、治疗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维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管性认知障碍动物模型的探索

    目的 探索建立血管性认知障碍动物模型.方法 分别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和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降压改良法建立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比较两种造模方法大鼠的存活率,并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改良组存活率(73.33%)与2VO组存活率(46.67%)比较,差异显著(P<0 0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2VO组和改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明显减少(P<0.05).2VO组与改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降压改良法是较理想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动物模型.

    作者:沈双宏;沈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MDA和SOD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perfusion,I/R)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的影响,探讨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机制及依托咪酯脑保护的适宜剂量.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托咪酯后处理1,2,3组(Eto1,2,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依托咪酯).除Sham组外,其他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造型,缺血20min后给予相应处理并恢复血流,24h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测定其MDA含量以及SOD活性,并取脑组织视交叉平面在HE染色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MDA含量显著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均<0.05);与I/R 组比较,Eto1,2,3组可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P均<0.05);Eto3组与Eto1、2组比较,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均<0.05).结论 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有关,Eto1、2组的脑保护作用强于Eto3组.

    作者:王跃敏;曹定睿;续彩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丙泊酚后处理组(P组,n=36),丙泊酚后处理分为三个亚组(P1,P2,P4组).制作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即刻取肝左叶做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与Bax,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l),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S组比较,各组Bcl-2、Bax蛋白含量、AI均增加(P<0 01);与IR组比较,P1、P2、P4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1);与P4组比较,P1、P2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1).病理检查显示P1、P2、P4组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小于IR组.结论 丙泊酚后处理可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肝细胞凋亡,临床剂量丙泊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晓利;曹定睿;阎旭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纳洛酮、醒脑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意识障碍、呼吸衰竭120例分析

    目的 观察纳洛酮、醒脑静在治疗急性意识障碍与呼吸衰竭的危重病症中的作用与原理.方法 采用治疗组与对照组除纳洛酮与醒脑静外相同的治疗措施.患者在24h后明显不同的效果,治疗组催醒率87%,而对照组只有62%,结论 证明纳洛酮、醒脑静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意识障碍、呼吸衰竭中可使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尽早苏醒.

    作者:郑海兵;王景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HCG测定的临床生物化学理论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目的 制成HCG测定的临床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多媒体文本,为在校大学生及区域检验专业学术会议提供支持.方法 以卫生部规划教材结合文献制成多媒体教学文本.结果 对照教材讲课、与按照本文转换为多媒体讲课比较,大学生听课问卷调查满意率分别为65%、95%.结论 多媒体文本教学可提高大学生听课满意率30%.

    作者:赵翠红;段如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异甘草酸镁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治疗作用

    目的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主要死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ons syndrome,SIRS)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h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其中肝损害是SAP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实验通过测定大鼠SAP模型血清中TNF-α、AST、ALT含量,以及观察胰腺、肝脏组织病理图片,研究异甘草酸镁在SAP中对肝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炎组及治疗组.假手术组开腹后仅扰动胰腺组织,胰腺炎组通过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建成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治疗组于腹腔内注射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酶标仪及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TNF-α、ALT、AST的水平.结果 胰腺炎组大鼠血清中TNF-α、ALT和AST浓度均较假手术组大鼠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的TNF-α、ALT和AST浓度均较胰腺炎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SAP肝损害具有治疗作用.SAP时应用异甘草酸镁可减轻肝脏、胰腺病变的程度,提高该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卢蕾;赵瑛;常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对患者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PCI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合并焦虑抑郁对患者内皮素-1(ET-1)和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浓度的影响,并分析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与ET-1、PAI -1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20例行PCI术患者经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分为有焦虑抑郁(介入术后观察组)和无焦虑抑郁(介入术后对照组),及85例未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非介入组),进行血清ET-1、PAI-1含量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I术患者血清ET-1及PAI-1水平明显高于非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且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ET-1、PAI-1浓度明显高于PCI术后没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PCI术和焦虑抑郁状态均影响患者血浆ET-1及PAI-1水平.

    作者:黄阳霞;陈小平;李润琴;李建华;宋军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