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秀;崔士民
目的 了解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对死亡原因、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明确保健工作重点,提高保健服务质量.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的卫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5年-2009年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进行死亡监测,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趋势,5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心病、神经管畸形(其他先天异常)、肺炎等.结论 通过5年监测,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呈下降趋势.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为近年来儿童死亡的第一、二位.提示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适宜技术培训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作者:王秀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掌握酸性氧化电位水的特性,探讨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方法 应用于内镜,物体表面和其他物品的消毒.结论 酸化水是一种高效杀菌谱广,作用迅速,且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消毒剂.
作者:闫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本例患者在静脉滴注表柔比星的过程中发生外渗,而表柔比星是细胞毒性发泡剂化疗药,对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性,外渗到皮下组织,可引起局部皮肤组织炎性反应及组织的溃疡坏死.我们根据药物外渗情况对患者进行了及时的封闭治疗及护理干预,将危害降到了低程度.
作者:邱海珍;黄爱玲;廖伟玲;曹帼萍;吴明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PCI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合并焦虑抑郁对患者内皮素-1(ET-1)和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浓度的影响,并分析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与ET-1、PAI -1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20例行PCI术患者经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分为有焦虑抑郁(介入术后观察组)和无焦虑抑郁(介入术后对照组),及85例未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非介入组),进行血清ET-1、PAI-1含量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I术患者血清ET-1及PAI-1水平明显高于非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且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ET-1、PAI-1浓度明显高于PCI术后没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PCI术和焦虑抑郁状态均影响患者血浆ET-1及PAI-1水平.
作者:黄阳霞;陈小平;李润琴;李建华;宋军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主要死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ons syndrome,SIRS)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h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其中肝损害是SAP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实验通过测定大鼠SAP模型血清中TNF-α、AST、ALT含量,以及观察胰腺、肝脏组织病理图片,研究异甘草酸镁在SAP中对肝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炎组及治疗组.假手术组开腹后仅扰动胰腺组织,胰腺炎组通过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建成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治疗组于腹腔内注射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酶标仪及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TNF-α、ALT、AST的水平.结果 胰腺炎组大鼠血清中TNF-α、ALT和AST浓度均较假手术组大鼠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的TNF-α、ALT和AST浓度均较胰腺炎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SAP肝损害具有治疗作用.SAP时应用异甘草酸镁可减轻肝脏、胰腺病变的程度,提高该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卢蕾;赵瑛;常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4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d,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46例,再通率为85.2%,死亡5例,死亡率为9 3%,发生心脏事件8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4.8%.不艮反应少而且轻微.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宫腔镜手术妇科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组(A组,n=30),异丙酚组(B组,n=30).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2min(T1)、扩宫颈时(T2)、术毕(T3)、清醒后5min(T4)时MAP、SpO2,HR,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例数、术后疼痛的程度和异丙酚的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1时与T0时比较MAP、HR、SpO2下降,MAP、HR有显著性差异(P<0.05),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呼吸抑制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用量和术后疼痛的例数,B组大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佐辛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妇科宫腔镜手术中效果满意,适宜应用.
作者:吴江燕;程高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百姓就医需求的提高,临床医生、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心理掌握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对毕业实习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如何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既具有高智商,又具有高情商,既具有驾驭医疗、护理技术的能力,又具有驾驭医患关系的能力,是毕业实习教学当中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新问题.
作者:徐于玲;林松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直切口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7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采用直切口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治疗方法,首先行双侧脑室外引流,然后采用直切口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术后行尿激酶灌洗.结果 全部病例引流1-5d后脑实质血肿及脑室积血清除率90%以上者54例,70-90%13例,患者意识状态改善明显.结论 采用直切口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创伤小、操作简单、血肿清除引流满意等特点.
作者:韩会德;刘生华;刘涛;张合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观察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perfusion,I/R)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的影响,探讨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机制及依托咪酯脑保护的适宜剂量.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托咪酯后处理1,2,3组(Eto1,2,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依托咪酯).除Sham组外,其他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造型,缺血20min后给予相应处理并恢复血流,24h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测定其MDA含量以及SOD活性,并取脑组织视交叉平面在HE染色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MDA含量显著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均<0.05);与I/R 组比较,Eto1,2,3组可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P均<0.05);Eto3组与Eto1、2组比较,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均<0.05).结论 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有关,Eto1、2组的脑保护作用强于Eto3组.
作者:王跃敏;曹定睿;续彩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农民,于2011年7月22日以“腹部疼痛10d”为主诉入院.患者于人院10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腹痛,初始程度轻,后持续阵发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无腹泻、不发热.曾在当地医院进行抗感染治疗,效果差.来院查体,患者右腹部存在压痛及反跳痛,叩诊呈鼓音,彩超示腹腔有积液.门诊以“妊娠合并阑尾炎,急性腹膜炎”为初步诊断收入我科.人科查体:T 36.9℃,P88次/min,R20次/min,BP 100/60mmHg,急性痛苦病容,强迫体位.急诊行全麻下开腹阑尾切除术,术中见盲肠及升结肠高度扩张,直径8cm.结肠壁变薄、弹性差,轻触即破,有较多粪便流人右下腹,立即进行了抽吸清理.手术切除了包括回肠末段约10cm,盲肠、阑尾及升结肠约20cm长的一段肠管,并于右下腹壁造一瘘口,将回肠末端与之相连,形成人工肛门.
作者:李凤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非创伤性充填技术(ART)治疗儿童乳磨牙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78名4-6岁儿童,累计患龋病的乳磨牙共310颗,试验组采用ART方法完成对152颗患牙的窝洞制备;对照组对象使用高速旋转器械完成对158颗患牙的窝洞制备,充填材料均采用Ketac molar玻璃离子.对比观察两组充填后半年、1年、2年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充填治疗后各时间段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方法能够代替传统方法治疗儿童乳磨牙龋病.
作者:杨亚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制成糖尿病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及治疗前沿知识教学多媒体文本,为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及地区学术会议提供支持.方法 以卫生部规划教材结合文献制成多媒体教学文本.结果 对照教材认真讲课、与按照本文转换为多媒体讲课比较,大学生听课问卷调查满意率分别为65%、95%.结论 本文多媒体教学可提高大学生听课满意率30%.
作者:段如春;赵翠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ICU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实施有效的监控.各质控小组每周有针对性的督查,并将反馈问题集中讨论分析、整改.结果 本科各种制度的落实、病房安全、技术操作、专科护理、物品管理、护理文书的书写等,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结论 有效的护理质量控制是促进护理工作不断改进的先决条件,在ICU中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不但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有效控制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工作安全.
作者:李和翠;郭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制成HCG测定的临床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多媒体文本,为在校大学生及区域检验专业学术会议提供支持.方法 以卫生部规划教材结合文献制成多媒体教学文本.结果 对照教材讲课、与按照本文转换为多媒体讲课比较,大学生听课问卷调查满意率分别为65%、95%.结论 多媒体文本教学可提高大学生听课满意率30%.
作者:赵翠红;段如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讨论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方法,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讨论46例经产前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胎儿的超声资料.对受检胎儿进行各切面的心脏探查,观察并测量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血流分流情况.结果 46例胎儿中,其中18例合并其他畸形者均经引产尸检证实,21例产后超声证实为单纯室间隔缺损,5例电话随诊证实,2例随诊失败.结论 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较小的室间隔缺损.较大的室间隔缺损可在四腔心切面观察到“断端回声增强”的“火柴梗”征,这是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一个重要佐证.
作者:李一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声像图特征及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 对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61例胰腺癌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胰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85.3%(52/61),胰腺癌早期得到诊治病例较少,所占比率8%.结论 超声对中晚期胰腺癌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主要受患者就诊时间早晚、肿瘤生长位置、胃肠道气体干扰、患者体格肥胖、仪器分辨率及超声医生经验等多种因素制约,早期病例检出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秦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护理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67例院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坐位,通畅气道,建立静脉通路,护理配合,安全转运.结果 除1例现场死亡外,余66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及有效的护理配合均安全转送医院继续治疗.结论 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及护理配合,在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静萍;林国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对0-7岁儿童进行气质量表测试,成功早期发现孤独症儿童,时孤独症儿童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宝贵时间,使孤独症儿童能够较好的融入主流社会,有效减少了孤独症儿童对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方法 首先对52名0-7岁孤独症儿童进行气质量表测试,发现其在活动量、适应性、坚持度、反应阈四个因子方面存在明显异常,之后对来本院就诊232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气质量表测试,后经由专科医生确诊评定效果.结论 成功早期发现了孤独症患儿.且该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姚丽;贾美香;黄慧桃;王伟烈;刘丽丽;王秀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90%)直接PCI操作成功,IABP持续12-230h,余2例(10%)失败,继续药物治疗,无术中死亡.15例病情稳定出院,住院时间8-50d,住院期间死亡5例,包括2例直接PCI失败患者,均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结论 IABP支持下的急诊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疗效显著.
作者:张琮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