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晚期合并肠坏死1例护理体会

李凤真

关键词:妊娠, 肠坏死:护理
摘要:1 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农民,于2011年7月22日以“腹部疼痛10d”为主诉入院.患者于人院10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腹痛,初始程度轻,后持续阵发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无腹泻、不发热.曾在当地医院进行抗感染治疗,效果差.来院查体,患者右腹部存在压痛及反跳痛,叩诊呈鼓音,彩超示腹腔有积液.门诊以“妊娠合并阑尾炎,急性腹膜炎”为初步诊断收入我科.人科查体:T 36.9℃,P88次/min,R20次/min,BP 100/60mmHg,急性痛苦病容,强迫体位.急诊行全麻下开腹阑尾切除术,术中见盲肠及升结肠高度扩张,直径8cm.结肠壁变薄、弹性差,轻触即破,有较多粪便流人右下腹,立即进行了抽吸清理.手术切除了包括回肠末段约10cm,盲肠、阑尾及升结肠约20cm长的一段肠管,并于右下腹壁造一瘘口,将回肠末端与之相连,形成人工肛门.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价值

    目的 讨论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方法,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讨论46例经产前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胎儿的超声资料.对受检胎儿进行各切面的心脏探查,观察并测量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血流分流情况.结果 46例胎儿中,其中18例合并其他畸形者均经引产尸检证实,21例产后超声证实为单纯室间隔缺损,5例电话随诊证实,2例随诊失败.结论 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较小的室间隔缺损.较大的室间隔缺损可在四腔心切面观察到“断端回声增强”的“火柴梗”征,这是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一个重要佐证.

    作者:李一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4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d,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46例,再通率为85.2%,死亡5例,死亡率为9 3%,发生心脏事件8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4.8%.不艮反应少而且轻微.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1例表柔比星外渗的护理

    本例患者在静脉滴注表柔比星的过程中发生外渗,而表柔比星是细胞毒性发泡剂化疗药,对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性,外渗到皮下组织,可引起局部皮肤组织炎性反应及组织的溃疡坏死.我们根据药物外渗情况对患者进行了及时的封闭治疗及护理干预,将危害降到了低程度.

    作者:邱海珍;黄爱玲;廖伟玲;曹帼萍;吴明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手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间入院的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手术和保守治疗,记录治疗经过,随访6个月-2年,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Cobb角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手术组治疗后Cobb角减小较保守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治疗结果均较好,但手术组不良事件发生较保守治疗组略好.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均可以收到较好的远期效果,手术治疗效果较优于保守治疗.

    作者:高军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利多卡因联合25%硫酸镁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佳药物方法,减少因化疗引起的静脉炎的产生.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2%利多卡因联合25%硫酸镁湿敷局部,对照组采用25%硫酸镁溶液湿敷局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出现静脉炎的轻重度.结果观察组化疗性静脉是的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的发生率为45.65%,对照组Ⅰ度、Ⅱ度静脉炎例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利多卡因联合25%硫酸镁可有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并减轻化疗性静脉是的程度.

    作者:傅张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分级护理巡视时间对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探讨

    目的 了解分级护理巡视时间对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肝病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施分级护理制度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新的分级护理巡视时间,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护理质量得到了保障,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结论 实施新的分级护理巡视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安全管理.

    作者:徐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ICU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ICU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实施有效的监控.各质控小组每周有针对性的督查,并将反馈问题集中讨论分析、整改.结果 本科各种制度的落实、病房安全、技术操作、专科护理、物品管理、护理文书的书写等,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结论 有效的护理质量控制是促进护理工作不断改进的先决条件,在ICU中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不但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有效控制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工作安全.

    作者:李和翠;郭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金腰带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临床观察

    目的 寻找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有效药物.方法 用金腰带与甲钴胺对比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10例治疗前后截瘫指数差总和32,起效时间总和46h;对照组10例治疗前后截瘫指数差总和18,起效时间总和292h.与对照组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截瘫指数差、起效时间均有明显差异.

    作者:许争光;杨峻;李晓松;刘江华;沈云峰;杨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超声检测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脑梗塞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97例,占脑梗塞患者的80.8%.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74.7%和76.9%.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脑梗塞的高危人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管有无粥样硬化,对脑梗塞的发生有积极地预防作用.

    作者:张颖;王良;丁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技巧.方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制定合理饮食,监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及时有效给予饮食调整及胰岛素应用.结果 通过对95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后,除2例出现低血糖反应外,其余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系统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患者手术应激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闫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社区老人抗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分析与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日益延长,高血压病患病率也逐年增加.老年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老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40.4%,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49-57%,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达65.5%[2].为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必须提高社区老人抗高血压治疗依从性,以促进健康老龄化.

    作者:张香兰;杨玉琴;上官兰月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心理治疗体会

    本文总结了编者多年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治疗的经验、教训,指出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理、心理特点进行治疗及护理工作,并指出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旨在探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佳、治疗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维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护理本科生毕业前临床能力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护理本科生毕业前临床能力的调查分析,找出临床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对策,为护理教育者完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自评量表对我校实习结束的128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总体表现令人满意,基本达到了培养目标,但是各项临床能力体现不平衡,其中职业心理素质得分高,临床科研能力得分低,护理本科生的临床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结论 良好的临床能力是能够胜任未来临床工作的坚实基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护生临床能力中的不足,对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护生整体临床能力的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晶晶;孙建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05-2009年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 了解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对死亡原因、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明确保健工作重点,提高保健服务质量.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的卫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5年-2009年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进行死亡监测,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趋势,5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心病、神经管畸形(其他先天异常)、肺炎等.结论 通过5年监测,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呈下降趋势.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为近年来儿童死亡的第一、二位.提示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适宜技术培训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作者:王秀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利普刀是将超高频电磁波强大的能量聚焦于病变处导致蛋白变性及病变组织细胞不可逆性坏死,促进组织重建,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消除炎症,修复宫颈,不损伤其他组织.治疗72例,随访65例,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术后1-24个月).结果 术后2个月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率达98.4%,83.7%宫颈恢复正常.15例随访2年无糜烂复发.平均手术时间9min,术中出血2 5ml,10%患者脱痂出血少于月经量.结论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高,操作安全、简便,不易复发,患者乐于接受.

    作者:张秀丽;孙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两种不同内冠材料套筒冠义齿固位力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全瓷和金属内冠对套筒冠义齿固位力的影响.方法 制作标准试件10个,纯钛-纯钛组和全瓷-纯钛组各5个,循环摘戴后测试内外冠之间的固位力值.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ε检验.结果 全瓷-纯钛组比纯钛-纯钛组固位力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内冠材料的性能与套筒冠义齿固位力密切相关,且全瓷内冠更能提供长期持久的固位力.

    作者:王晶;罗晓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为医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为护士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励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方法 患者方面从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三个方面加强实施;医生方面从佳助手、完善制度、建立流程方面实施.结果 通过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患者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结论 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为手术医生提供高品质的配合,终达到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

    作者:朱航;严玉琼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凤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兔晶状体前囊膜为角膜缘干细胞培养载体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兔晶状体前囊膜作为干细胞移植载体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潜在用途.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将兔角膜缘干细胞分别种植于兔晶状体前囊膜上(分为同种自体种植和同种异体种植组)和同种自体兔角膜基质上,采用细胞计数和台盼蓝染色鉴定细胞活力,分别于种植的第2、4、8和12d观察在其上的生长情况.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晶状体前囊膜自体组和异体组角膜缘干细胞计数和细胞活力检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自体组和异体组与基质组对比时发现,除自体组第8d(P=0.000)和异体组的第2d(P=0.02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外,余各d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兔晶状体前囊膜可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载体.

    作者:赵博;马蕾;黄晓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影响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脑挫裂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改变情况,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分泌物;患者充分吸氧,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等;预防并发症护理及给予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WSE)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MMSE评分分别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杨学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