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不同内冠材料套筒冠义齿固位力的比较研究

王晶;罗晓晋

关键词:套筒冠, 内冠材料:固位力
摘要:目的 探讨全瓷和金属内冠对套筒冠义齿固位力的影响.方法 制作标准试件10个,纯钛-纯钛组和全瓷-纯钛组各5个,循环摘戴后测试内外冠之间的固位力值.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ε检验.结果 全瓷-纯钛组比纯钛-纯钛组固位力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内冠材料的性能与套筒冠义齿固位力密切相关,且全瓷内冠更能提供长期持久的固位力.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目的 掌握酸性氧化电位水的特性,探讨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方法 应用于内镜,物体表面和其他物品的消毒.结论 酸化水是一种高效杀菌谱广,作用迅速,且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消毒剂.

    作者:闫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对患者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PCI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合并焦虑抑郁对患者内皮素-1(ET-1)和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浓度的影响,并分析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与ET-1、PAI -1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20例行PCI术患者经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分为有焦虑抑郁(介入术后观察组)和无焦虑抑郁(介入术后对照组),及85例未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非介入组),进行血清ET-1、PAI-1含量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I术患者血清ET-1及PAI-1水平明显高于非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且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ET-1、PAI-1浓度明显高于PCI术后没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PCI术和焦虑抑郁状态均影响患者血浆ET-1及PAI-1水平.

    作者:黄阳霞;陈小平;李润琴;李建华;宋军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孕妇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孕妇对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以探索更加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并为今后孕妇健康教育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院孕妇学校224例孕妇进行调查咨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孕妇需要的健康教育内容前四位依次为:新生儿护理指导、产后护理知识、分娩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医院内以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及医护人员交流为主,医院外以亲友的经验介绍为主.她们更喜欢将健康教育活动安排在周末.结论 根据孕妇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需求特点,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促进医院产科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作者:赵文秀;崔士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以便为患者家属提供更好的身心护理及行为方式指导,改善家属的情绪障碍,使患者家属很好的配合医生,协助、支持患者完成MECT治疗.方法 对将80例行MECT治疗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精神卫生自评表(SCL-90)比较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改变.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家属情绪障碍明显改善,SCL 90评分明显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对象不仅应包括患者,还应包括患者家属.

    作者:易红玉;张雪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应用于宫腔镜手术的观察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宫腔镜手术妇科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组(A组,n=30),异丙酚组(B组,n=30).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2min(T1)、扩宫颈时(T2)、术毕(T3)、清醒后5min(T4)时MAP、SpO2,HR,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例数、术后疼痛的程度和异丙酚的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1时与T0时比较MAP、HR、SpO2下降,MAP、HR有显著性差异(P<0.05),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呼吸抑制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用量和术后疼痛的例数,B组大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佐辛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妇科宫腔镜手术中效果满意,适宜应用.

    作者:吴江燕;程高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异甘草酸镁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治疗作用

    目的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主要死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ons syndrome,SIRS)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h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其中肝损害是SAP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实验通过测定大鼠SAP模型血清中TNF-α、AST、ALT含量,以及观察胰腺、肝脏组织病理图片,研究异甘草酸镁在SAP中对肝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炎组及治疗组.假手术组开腹后仅扰动胰腺组织,胰腺炎组通过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建成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治疗组于腹腔内注射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酶标仪及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TNF-α、ALT、AST的水平.结果 胰腺炎组大鼠血清中TNF-α、ALT和AST浓度均较假手术组大鼠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的TNF-α、ALT和AST浓度均较胰腺炎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SAP肝损害具有治疗作用.SAP时应用异甘草酸镁可减轻肝脏、胰腺病变的程度,提高该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卢蕾;赵瑛;常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分级护理巡视时间对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探讨

    目的 了解分级护理巡视时间对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肝病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施分级护理制度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新的分级护理巡视时间,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护理质量得到了保障,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结论 实施新的分级护理巡视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安全管理.

    作者:徐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技巧.方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制定合理饮食,监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及时有效给予饮食调整及胰岛素应用.结果 通过对95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后,除2例出现低血糖反应外,其余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系统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患者手术应激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闫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护理本科生毕业前临床能力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护理本科生毕业前临床能力的调查分析,找出临床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对策,为护理教育者完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自评量表对我校实习结束的128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总体表现令人满意,基本达到了培养目标,但是各项临床能力体现不平衡,其中职业心理素质得分高,临床科研能力得分低,护理本科生的临床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结论 良好的临床能力是能够胜任未来临床工作的坚实基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护生临床能力中的不足,对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护生整体临床能力的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晶晶;孙建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CAG方案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治疗MDS-RAEB-Ⅱ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CAG方案)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 Ⅱ(MDS-RAEB Ⅱ)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CAG+亚砷酸+维甲酸治疗MDS-RAEBⅡ15例,15例患者中6例2疗程后达CR(40.0%),6例达PR(40.0%),总有效率为80.0%.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余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GAG方案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治疗MDS-RAEB-Ⅱ,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党惠兵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急性中耳炎致海绵窦血栓形成1例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组血管疾病,海绵窦血栓形成作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一种独立类型,仅占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5.5%.此类疾病的特点为病因复杂,发病形式多样,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头疼是常见症状,往往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海绵窦血栓形成的病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6岁,未婚,未育,因右耳流脓,高热、头痛3d入院.

    作者:侯丽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细胞凋亡的作用影响

    目的 探讨鸟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细胞凋亡作用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n=10),脂多糖组(B组,n=10,LPS),脂多糖加鸟司他丁(UTI)组(C组,n=10).8h后处死大鼠,凋亡细胞的检测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技术(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组织Bcl- 2、Bax,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病理学改变与A组、C组比较,B组肺组织有更多白细胞浸润和肺泡壁结构的破坏;与C组比较,B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与B组比较,C组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显著增高.结论 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大鼠肺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不同表达来发挥作用.

    作者:张勇刚;王东;单艳华;赵兵;张华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清中TNF-α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清中TNF 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电针治疗组.3组按再灌注时间3h、24h、72h的时间点抽血,检测血清TNF-α含量.结果 大鼠再灌注3h后,血清TNF-α含量达到峰值,在24h、72hTNF-α含量维持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电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进行比较,再灌注3h、24h和72h后大鼠血清TNF-α含量下降,两组各时间点分别对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治疗能够拮抗TNF-α生成,使炎症反应程度和脑组织损伤程度减轻.

    作者:佟欣;刘丹丹;卫彦;寇吉友;杨添淞;乔立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超声检测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脑梗塞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97例,占脑梗塞患者的80.8%.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74.7%和76.9%.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脑梗塞的高危人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管有无粥样硬化,对脑梗塞的发生有积极地预防作用.

    作者:张颖;王良;丁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手术室环境血源性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血源性感染的高危科室,其环境洁净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为了避免血源性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保持手术室的环境洁净显得至关重要.现将常见的血源性污染原因及保洁对策介绍如下.1 原因分析1.1 麻醉医生侵入性操作流程不当术前腰椎穿刺麻醉、颈丛穿刺麻醉、深静脉穿刺置管补液等,其穿刺点渗血处理不当或麻醉医生侵入性操作后手套未及时更换,血液会触及周围环境.

    作者:李莲英;左育涛;羽云燕;刘燕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凤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妊娠晚期合并肠坏死1例护理体会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农民,于2011年7月22日以“腹部疼痛10d”为主诉入院.患者于人院10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腹痛,初始程度轻,后持续阵发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无腹泻、不发热.曾在当地医院进行抗感染治疗,效果差.来院查体,患者右腹部存在压痛及反跳痛,叩诊呈鼓音,彩超示腹腔有积液.门诊以“妊娠合并阑尾炎,急性腹膜炎”为初步诊断收入我科.人科查体:T 36.9℃,P88次/min,R20次/min,BP 100/60mmHg,急性痛苦病容,强迫体位.急诊行全麻下开腹阑尾切除术,术中见盲肠及升结肠高度扩张,直径8cm.结肠壁变薄、弹性差,轻触即破,有较多粪便流人右下腹,立即进行了抽吸清理.手术切除了包括回肠末段约10cm,盲肠、阑尾及升结肠约20cm长的一段肠管,并于右下腹壁造一瘘口,将回肠末端与之相连,形成人工肛门.

    作者:李凤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MDA和SOD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perfusion,I/R)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的影响,探讨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机制及依托咪酯脑保护的适宜剂量.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托咪酯后处理1,2,3组(Eto1,2,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依托咪酯).除Sham组外,其他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造型,缺血20min后给予相应处理并恢复血流,24h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测定其MDA含量以及SOD活性,并取脑组织视交叉平面在HE染色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MDA含量显著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均<0.05);与I/R 组比较,Eto1,2,3组可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P均<0.05);Eto3组与Eto1、2组比较,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均<0.05).结论 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有关,Eto1、2组的脑保护作用强于Eto3组.

    作者:王跃敏;曹定睿;续彩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纯钛表面酸处理对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纯钛表面应用不同酸性溶液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25mm×3mm×0.5mm的纯钛试件40个,随机分为4组.以对照组作为参照,另三组分别采用不同酸性溶液处理后上瓷,用电子万能测试机测试结合强度的变化,确定不同酸性溶液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 HCL组、HF组与对照组比较并不能提高钛-瓷结合强度(P>0.05);而HNO3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明显提高钛-瓷结合强度(P<0.05).结论 纯钛表面用35% HNO3-5%HF的酸性溶液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钛-瓷之间的结合强度.

    作者:王雅洁;罗晓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纳洛酮、醒脑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意识障碍、呼吸衰竭120例分析

    目的 观察纳洛酮、醒脑静在治疗急性意识障碍与呼吸衰竭的危重病症中的作用与原理.方法 采用治疗组与对照组除纳洛酮与醒脑静外相同的治疗措施.患者在24h后明显不同的效果,治疗组催醒率87%,而对照组只有62%,结论 证明纳洛酮、醒脑静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意识障碍、呼吸衰竭中可使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尽早苏醒.

    作者:郑海兵;王景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