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醒脑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意识障碍、呼吸衰竭120例分析

郑海兵;王景春

关键词:意识障碍, 纳洛酮, 醒脑静, 苏醒
摘要:目的 观察纳洛酮、醒脑静在治疗急性意识障碍与呼吸衰竭的危重病症中的作用与原理.方法 采用治疗组与对照组除纳洛酮与醒脑静外相同的治疗措施.患者在24h后明显不同的效果,治疗组催醒率87%,而对照组只有62%,结论 证明纳洛酮、醒脑静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意识障碍、呼吸衰竭中可使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尽早苏醒.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细胞凋亡的作用影响

    目的 探讨鸟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细胞凋亡作用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n=10),脂多糖组(B组,n=10,LPS),脂多糖加鸟司他丁(UTI)组(C组,n=10).8h后处死大鼠,凋亡细胞的检测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技术(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组织Bcl- 2、Bax,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病理学改变与A组、C组比较,B组肺组织有更多白细胞浸润和肺泡壁结构的破坏;与C组比较,B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与B组比较,C组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显著增高.结论 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大鼠肺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不同表达来发挥作用.

    作者:张勇刚;王东;单艳华;赵兵;张华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4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d,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46例,再通率为85.2%,死亡5例,死亡率为9 3%,发生心脏事件8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4.8%.不艮反应少而且轻微.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纳洛酮、醒脑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意识障碍、呼吸衰竭120例分析

    目的 观察纳洛酮、醒脑静在治疗急性意识障碍与呼吸衰竭的危重病症中的作用与原理.方法 采用治疗组与对照组除纳洛酮与醒脑静外相同的治疗措施.患者在24h后明显不同的效果,治疗组催醒率87%,而对照组只有62%,结论 证明纳洛酮、醒脑静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意识障碍、呼吸衰竭中可使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尽早苏醒.

    作者:郑海兵;王景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直切口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7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采用直切口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治疗方法,首先行双侧脑室外引流,然后采用直切口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术后行尿激酶灌洗.结果 全部病例引流1-5d后脑实质血肿及脑室积血清除率90%以上者54例,70-90%13例,患者意识状态改善明显.结论 采用直切口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创伤小、操作简单、血肿清除引流满意等特点.

    作者:韩会德;刘生华;刘涛;张合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MDA和SOD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perfusion,I/R)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的影响,探讨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机制及依托咪酯脑保护的适宜剂量.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托咪酯后处理1,2,3组(Eto1,2,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依托咪酯).除Sham组外,其他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造型,缺血20min后给予相应处理并恢复血流,24h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测定其MDA含量以及SOD活性,并取脑组织视交叉平面在HE染色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MDA含量显著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均<0.05);与I/R 组比较,Eto1,2,3组可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P均<0.05);Eto3组与Eto1、2组比较,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均<0.05).结论 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有关,Eto1、2组的脑保护作用强于Eto3组.

    作者:王跃敏;曹定睿;续彩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无痛可控性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术40例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与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全麻组40例)和B组(局麻组38例);A组静脉缓慢推注舒芬太尼0.5-0.8μg/kg(多40μg),丙泊酚1- 1.5mg/kg,琥珀胆碱1- 1.5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开始操作;B组予2%利多卡因5ml喷喉进行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术前(T0)、镜入声门(T1)、术中(T2、术毕(T3)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后患者能安静、无痛苦接受检查,不良反应没有或很少,术后感觉舒适,无任何痛苦经历的记忆;与术前比,血氧饱和度无变化,血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在安全范围内.B组不适反应较重,与A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琥珀胆碱麻醉下置喉罩行纤支镜检查与治疗,效果好、可控性强、主动供氧使全程操作血氧饱和度保持在高值,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赵春海;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丙泊酚后处理组(P组,n=36),丙泊酚后处理分为三个亚组(P1,P2,P4组).制作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即刻取肝左叶做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与Bax,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l),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S组比较,各组Bcl-2、Bax蛋白含量、AI均增加(P<0 01);与IR组比较,P1、P2、P4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1);与P4组比较,P1、P2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1).病理检查显示P1、P2、P4组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小于IR组.结论 丙泊酚后处理可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肝细胞凋亡,临床剂量丙泊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晓利;曹定睿;阎旭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妊娠合并甲亢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亢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住院分娩妊娠伴甲亢症患者63例,发病率为5.2‰,按照病情控制情况分为未控组(28例)和控制组(35例),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妊娠30例为对照组,通过测量比较各组血清中的甲功5项和β2-m值,探讨甲亢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 (1)未控组血清TSH、FT3、FT4与控制组比较(P<0.01),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2)未控组T3、T4、β2-m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而控制组T3、T4、β2-m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妊娠结局:未控组引产、早产、流产高于控制组(P<0.05).(4)妊娠-发症:未控组妊娠甲状腺危象、甲亢性心脏病高于控制组(P<0.05).结论 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将甲状腺激素控制在理想范围有利于减少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茜;张延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对患者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PCI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合并焦虑抑郁对患者内皮素-1(ET-1)和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浓度的影响,并分析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与ET-1、PAI -1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20例行PCI术患者经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分为有焦虑抑郁(介入术后观察组)和无焦虑抑郁(介入术后对照组),及85例未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非介入组),进行血清ET-1、PAI-1含量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I术患者血清ET-1及PAI-1水平明显高于非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且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ET-1、PAI-1浓度明显高于PCI术后没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PCI术和焦虑抑郁状态均影响患者血浆ET-1及PAI-1水平.

    作者:黄阳霞;陈小平;李润琴;李建华;宋军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分级护理巡视时间对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探讨

    目的 了解分级护理巡视时间对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肝病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施分级护理制度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新的分级护理巡视时间,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护理质量得到了保障,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结论 实施新的分级护理巡视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安全管理.

    作者:徐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倾向及心理护理的对策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倾向问题,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焦虑行为的对策.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我院透析中心的40例稳定期进行血液规律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测量,根据得分结果,针对个体问题加以指导.结果 男性21例,发生轻度焦虑8例,中度焦虑2例;女性19例,发生轻度焦虑10例,中度焦虑3例;其中以“我觉得比平时容易紧张或着急”、“我因为头疼、颈痛和背痛而苦恼”、“我觉得容易衰弱和疲乏”状况占比例大.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其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遵医行为,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彩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金腰带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临床观察

    目的 寻找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有效药物.方法 用金腰带与甲钴胺对比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10例治疗前后截瘫指数差总和32,起效时间总和46h;对照组10例治疗前后截瘫指数差总和18,起效时间总和292h.与对照组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截瘫指数差、起效时间均有明显差异.

    作者:许争光;杨峻;李晓松;刘江华;沈云峰;杨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沈阳市区晚发性佝偻病儿童常见患病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沈阳市区晚发性佝偻病(DR)儿童常见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前来我院就诊的DR患儿77例,入选对象接受了“DR儿童常见患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并与85例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结论健康的儿童比较.结果 DR儿童的女性例数、平均体重指数、低文化母亲例数、佝偻病史例数、偏食例数、合并贫血例数和经常感冒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平均家庭收入和喜好户外活动例数明显少于后者(P<0.01-0.05).结论 女童、体重偏轻、母亲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少、佝偻病史、偏食、贫血、经常感冒以及缺少户外活动儿童较容易发生DR.

    作者:任灵;于祥;黄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浅谈比喻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生理学内容复杂难懂,机制不清.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教学法,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使枯燥知识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师婷;宋维芳;高胜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ICU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ICU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实施有效的监控.各质控小组每周有针对性的督查,并将反馈问题集中讨论分析、整改.结果 本科各种制度的落实、病房安全、技术操作、专科护理、物品管理、护理文书的书写等,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结论 有效的护理质量控制是促进护理工作不断改进的先决条件,在ICU中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不但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有效控制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工作安全.

    作者:李和翠;郭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利普刀是将超高频电磁波强大的能量聚焦于病变处导致蛋白变性及病变组织细胞不可逆性坏死,促进组织重建,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消除炎症,修复宫颈,不损伤其他组织.治疗72例,随访65例,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术后1-24个月).结果 术后2个月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率达98.4%,83.7%宫颈恢复正常.15例随访2年无糜烂复发.平均手术时间9min,术中出血2 5ml,10%患者脱痂出血少于月经量.结论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高,操作安全、简便,不易复发,患者乐于接受.

    作者:张秀丽;孙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纯钛表面酸处理对钛-瓷结合强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纯钛表面应用不同酸性溶液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25mm×3mm×0.5mm的纯钛试件40个,随机分为4组.以对照组作为参照,另三组分别采用不同酸性溶液处理后上瓷,用电子万能测试机测试结合强度的变化,确定不同酸性溶液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 HCL组、HF组与对照组比较并不能提高钛-瓷结合强度(P>0.05);而HNO3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明显提高钛-瓷结合强度(P<0.05).结论 纯钛表面用35% HNO3-5%HF的酸性溶液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钛-瓷之间的结合强度.

    作者:王雅洁;罗晓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影响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脑挫裂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改变情况,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分泌物;患者充分吸氧,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等;预防并发症护理及给予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WSE)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MMSE评分分别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杨学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彩超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价值

    目的 讨论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方法,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讨论46例经产前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胎儿的超声资料.对受检胎儿进行各切面的心脏探查,观察并测量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血流分流情况.结果 46例胎儿中,其中18例合并其他畸形者均经引产尸检证实,21例产后超声证实为单纯室间隔缺损,5例电话随诊证实,2例随诊失败.结论 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较小的室间隔缺损.较大的室间隔缺损可在四腔心切面观察到“断端回声增强”的“火柴梗”征,这是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一个重要佐证.

    作者:李一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超声诊断胰腺癌61例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声像图特征及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 对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61例胰腺癌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胰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85.3%(52/61),胰腺癌早期得到诊治病例较少,所占比率8%.结论 超声对中晚期胰腺癌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主要受患者就诊时间早晚、肿瘤生长位置、胃肠道气体干扰、患者体格肥胖、仪器分辨率及超声医生经验等多种因素制约,早期病例检出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秦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