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配合体会

刘静萍;林国岩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 院前急救, 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护理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67例院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坐位,通畅气道,建立静脉通路,护理配合,安全转运.结果 除1例现场死亡外,余66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及有效的护理配合均安全转送医院继续治疗.结论 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及护理配合,在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金腰带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临床观察

    目的 寻找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有效药物.方法 用金腰带与甲钴胺对比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10例治疗前后截瘫指数差总和32,起效时间总和46h;对照组10例治疗前后截瘫指数差总和18,起效时间总和292h.与对照组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截瘫指数差、起效时间均有明显差异.

    作者:许争光;杨峻;李晓松;刘江华;沈云峰;杨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手术室环境血源性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血源性感染的高危科室,其环境洁净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为了避免血源性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保持手术室的环境洁净显得至关重要.现将常见的血源性污染原因及保洁对策介绍如下.1 原因分析1.1 麻醉医生侵入性操作流程不当术前腰椎穿刺麻醉、颈丛穿刺麻醉、深静脉穿刺置管补液等,其穿刺点渗血处理不当或麻醉医生侵入性操作后手套未及时更换,血液会触及周围环境.

    作者:李莲英;左育涛;羽云燕;刘燕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技巧.方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制定合理饮食,监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及时有效给予饮食调整及胰岛素应用.结果 通过对95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后,除2例出现低血糖反应外,其余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系统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患者手术应激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闫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浅谈比喻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生理学内容复杂难懂,机制不清.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教学法,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使枯燥知识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师婷;宋维芳;高胜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利普刀是将超高频电磁波强大的能量聚焦于病变处导致蛋白变性及病变组织细胞不可逆性坏死,促进组织重建,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消除炎症,修复宫颈,不损伤其他组织.治疗72例,随访65例,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术后1-24个月).结果 术后2个月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率达98.4%,83.7%宫颈恢复正常.15例随访2年无糜烂复发.平均手术时间9min,术中出血2 5ml,10%患者脱痂出血少于月经量.结论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高,操作安全、简便,不易复发,患者乐于接受.

    作者:张秀丽;孙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以便为患者家属提供更好的身心护理及行为方式指导,改善家属的情绪障碍,使患者家属很好的配合医生,协助、支持患者完成MECT治疗.方法 对将80例行MECT治疗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精神卫生自评表(SCL-90)比较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改变.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家属情绪障碍明显改善,SCL 90评分明显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对象不仅应包括患者,还应包括患者家属.

    作者:易红玉;张雪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HCG测定的临床生物化学理论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目的 制成HCG测定的临床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多媒体文本,为在校大学生及区域检验专业学术会议提供支持.方法 以卫生部规划教材结合文献制成多媒体教学文本.结果 对照教材讲课、与按照本文转换为多媒体讲课比较,大学生听课问卷调查满意率分别为65%、95%.结论 多媒体文本教学可提高大学生听课满意率30%.

    作者:赵翠红;段如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超声检测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脑梗塞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97例,占脑梗塞患者的80.8%.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74.7%和76.9%.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脑梗塞的高危人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管有无粥样硬化,对脑梗塞的发生有积极地预防作用.

    作者:张颖;王良;丁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糖尿病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础及临床治疗前沿知识分析

    目的 制成糖尿病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及治疗前沿知识教学多媒体文本,为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及地区学术会议提供支持.方法 以卫生部规划教材结合文献制成多媒体教学文本.结果 对照教材认真讲课、与按照本文转换为多媒体讲课比较,大学生听课问卷调查满意率分别为65%、95%.结论 本文多媒体教学可提高大学生听课满意率30%.

    作者:段如春;赵翠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05-2009年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 了解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对死亡原因、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明确保健工作重点,提高保健服务质量.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的卫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5年-2009年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进行死亡监测,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趋势,5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心病、神经管畸形(其他先天异常)、肺炎等.结论 通过5年监测,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呈下降趋势.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为近年来儿童死亡的第一、二位.提示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适宜技术培训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作者:王秀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超声诊断胰腺癌61例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声像图特征及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 对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61例胰腺癌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胰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85.3%(52/61),胰腺癌早期得到诊治病例较少,所占比率8%.结论 超声对中晚期胰腺癌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主要受患者就诊时间早晚、肿瘤生长位置、胃肠道气体干扰、患者体格肥胖、仪器分辨率及超声医生经验等多种因素制约,早期病例检出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秦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蛛网膜下腔注射Plv-UbC-HPPE/HEK293细胞对骨癌痛大鼠行为学以及脊髓背角GLAST的影响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Plv-UbC-HPPE/HEK293细胞对骨癌痛大鼠行为学以及脊髓背角谷氨酸/天冬氧酸转运体(GLAST)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5),假骨癌空白对照组(A)、骨癌模型组(B)、骨癌模型鞘内注射UbC-GFP-LV/HEK293对照组(C)、骨癌模型鞘内注射Plv-UbC-HPPE/HEK293细胞治疗组(D).造模术前1d,术后1、5、10、15、20、21、23、25d测定各组大鼠后肢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C组和D组分别于造模术后第20d蛛网膜下腔注射UbC-GFP-LV/HEK293细胞和Plv-UbC-HPPE/HEK293细胞.造模术后25d取各组大鼠L4-6脊髓,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GLAST的表达.结果 B、C组大鼠与对照组(A)相比,大鼠PWL逐渐降低(P<0.05),GLAST表达降低(P<(0.05);D组大鼠鞘内注射Plv-UbC-HPPE/HEK293细胞后PWL升高(P<0.05),GLAS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Plv-UbC-HPPE/HEK293可以增加大鼠脊髓背角GLAST蛋白表达,可能是治疗骨癌疼痛的机制之一.

    作者:段金炜;杨保仲;段志祥;郭寅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彩超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价值

    目的 讨论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方法,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讨论46例经产前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胎儿的超声资料.对受检胎儿进行各切面的心脏探查,观察并测量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血流分流情况.结果 46例胎儿中,其中18例合并其他畸形者均经引产尸检证实,21例产后超声证实为单纯室间隔缺损,5例电话随诊证实,2例随诊失败.结论 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较小的室间隔缺损.较大的室间隔缺损可在四腔心切面观察到“断端回声增强”的“火柴梗”征,这是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一个重要佐证.

    作者:李一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倾向及心理护理的对策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倾向问题,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焦虑行为的对策.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我院透析中心的40例稳定期进行血液规律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测量,根据得分结果,针对个体问题加以指导.结果 男性21例,发生轻度焦虑8例,中度焦虑2例;女性19例,发生轻度焦虑10例,中度焦虑3例;其中以“我觉得比平时容易紧张或着急”、“我因为头疼、颈痛和背痛而苦恼”、“我觉得容易衰弱和疲乏”状况占比例大.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其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遵医行为,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彩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心理治疗体会

    本文总结了编者多年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治疗的经验、教训,指出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理、心理特点进行治疗及护理工作,并指出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旨在探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佳、治疗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维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纳洛酮、醒脑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意识障碍、呼吸衰竭120例分析

    目的 观察纳洛酮、醒脑静在治疗急性意识障碍与呼吸衰竭的危重病症中的作用与原理.方法 采用治疗组与对照组除纳洛酮与醒脑静外相同的治疗措施.患者在24h后明显不同的效果,治疗组催醒率87%,而对照组只有62%,结论 证明纳洛酮、醒脑静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意识障碍、呼吸衰竭中可使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尽早苏醒.

    作者:郑海兵;王景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3例鼻咽癌患者PICC并发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通过对3例鼻咽癌患者PICC合并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索有效解决相应问题的护理对策,希望给鼻咽癌专科护士对相应患者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黄秋妹;龙碧霄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4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d,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46例,再通率为85.2%,死亡5例,死亡率为9 3%,发生心脏事件8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4.8%.不艮反应少而且轻微.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管性认知障碍动物模型的探索

    目的 探索建立血管性认知障碍动物模型.方法 分别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和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降压改良法建立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比较两种造模方法大鼠的存活率,并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改良组存活率(73.33%)与2VO组存活率(46.67%)比较,差异显著(P<0 0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2VO组和改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明显减少(P<0.05).2VO组与改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降压改良法是较理想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动物模型.

    作者:沈双宏;沈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护理本科生毕业前临床能力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护理本科生毕业前临床能力的调查分析,找出临床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对策,为护理教育者完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自评量表对我校实习结束的128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总体表现令人满意,基本达到了培养目标,但是各项临床能力体现不平衡,其中职业心理素质得分高,临床科研能力得分低,护理本科生的临床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结论 良好的临床能力是能够胜任未来临床工作的坚实基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护生临床能力中的不足,对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护生整体临床能力的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晶晶;孙建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