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57例体会

徐黎鹏;薛华;李云龙;王树金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 闭合复位, 手动扩髓,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摘要:目的 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从2003年4月到2006年11月间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22-63岁.全部为新鲜骨折.闭合性骨折41例,开放骨折16例.在C-臂X光机透视的帮助下,均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技术,均手动扩髓.结果 全部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Johner-Wruhs评分:优42例,良14例,可1例.有2例延迟愈合改动力化固定后17个月愈合,其余均在4~10个月内愈合.未发生骨折畸形、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小腿肌肉坏死及退钉断钉现象.结论 对于胫骨干骨折,在C-臂X光机辅助下进行闭合复住手动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实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感染率低,具有可靠的骨折固定稳定性,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获得良好的肢体功能,减少骨折病的发生率,具有局部软组织干扰小,有利于保护软组织及骨折部位的血供,符合现代骨折生物学固定观念,骨折的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成分输血的优点及不足

    输血在临床上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拯救了无数患者.不过,在具体施行输血疗法时,输血的绝大多数患者只需要某种或某几种血液成分,但是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管患者需要什么血液成分都一律输全血.随着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病毒学、低温生物学、医用高分子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迅速发展,临床输血已进入了成分输血的时代.现将成分输血的优点及不足浅谈如下.

    作者:贾云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口内口外两种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口内、口外两种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办法的优缺点.方法 总结4年来运用口内、口外两种办法复位颞下颌关节脱位病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口内法复位的56例患者成功51例,失败5例,成功率91.07%.口外法复住的64例患者成功57例,失败7例,成功率89.06.两种方法成功率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 口外法省力且损伤很小,但对年轻偶发脱住的男性患者效果差,对其他患者效果很理想(发生关节粘连者除外),口内法可以对除发生粘连外的所有脱位复位,但费力、损伤大,临床上可首选口外法复位.

    作者:田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儿童外伤性眼内炎78例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78眼)3~7岁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眼内感染终全部得到控制,67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3眼矫正视力在0.1以上,其中14眼在0.5以上,经弱视治疗和视功能训练,有35例获立体视觉.结论 儿童眼内炎预后较差,早期进行玻璃体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弱视治疗有利于视力进一步提高,建立立体视觉.

    作者:葛秀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及宫内感染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乙型肝炎是有乙肝肝炎病毒引起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是世界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感染的临谱很广,可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据报道我国有73%慢性肝病患者、78%的肝硬化患者和71%的肝癌患者为HBsAg阳性,有6亿人曾感染过HBV,现有慢性肝炎病人1200万例,每年因肝病死亡30万人,其中50%死于原发性肝癌.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可能机理,利用PCR技术检测118例,乙肝病毒HBsAg阳性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及新生儿脐血.2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孕妇及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1)研究组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新生儿脐血中HBV阳性率分别,47.48%(56/118)、52.49%(62/118)、45.60%(54/118),对照组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新生儿脐血均未检出HBV.结果,孕妇中HBV主要通过感染胎盘导致的胎儿感染,但也可能存在胎盘以外的感染途径.

    作者:董素兰;孙春梅;吕本云;尹振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脑血管疾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36例病人确诊后至1月内精神量表测验;1年后随访对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7.06%,其中早期占28.68%,晚期占18.38%.分类为:抑郁症(78.1%),人格障碍(14.06%),其他(7.84%).其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生率高,主要为抑郁症,应早期抗抑郁治疗,促使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曹三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胆管癌组织中P27表达与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胆管癌组织中P27的表达及其与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胆管癌蜡块标本44例,正常胆管组织标本16例,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CyclinD1在其中的表达.结果 胆管癌组织44例中有16例P27表达阳性(36.4%).正常胆管组织16例中有12例P27呈阳性表达(75.0%).胆管癌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相比,P27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胆管癌组织中P27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P27的表达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1).结论 胆管癌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中的P27表达有显著差异.胆管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27的表达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倪志军;寇有为;王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引起宫外孕发生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引起宫外孕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例宫外孕患者和同期正常妊娠200例的临床资料,按统一制定的表格对有关因素进行登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宫外孕相关性因素:存在妇科炎症、流产史、下腹部手术史、宫外孕史、不孕史、紧急避孕史、IUD不良生活方式及心理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外孕异发生率较高,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该根据上述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作者:朱和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静滴甘露醇外渗后使用高浓度硫酸镁湿敷疗效观察

    目的 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镁湿敷对甘露醇外渗进行疗效观察,寻求甘露醇外渗后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止发生局部组织损伤.方法 将525例甘露醇外渗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镁湿敷,每2小时更换敷料一次并观察记录.结果 三组中浓度越高,消肿越快,无一人发生组织坏死.结论 硫酸镁用于甘露醇外渗后湿敷,为安全、有效、方便且经济、实惠.

    作者:杨文卿;蔡晓玮;曲美芹;王丽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教原后由l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本文主要归纳了目前治疗该病的八大类药物.

    作者:沈莉;陆月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胰岛素加高糖局部注射治疗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3例临床分析

    在外科临床实践中,我们有时发现术后手术切口因脂肪液化发生裂开或渗液的现象,增加换药次数多,愈合时间长,给并病人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虽然处理方法很多,如传统的局部清创药,红外线照射局部敷等方法,但疗程长.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0月,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局部外用加糖胰岛素;对照组11例,常规处理,对照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杨巧玲;李利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板蓝根提取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板蓝根提取物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板蓝根提取液,检测T、B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板蓝根组T、B淋巴细胞刺激指数都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板蓝根提取物具有很强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李颖;刘宏;叶北;王晓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57例体会

    目的 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从2003年4月到2006年11月间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22-63岁.全部为新鲜骨折.闭合性骨折41例,开放骨折16例.在C-臂X光机透视的帮助下,均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技术,均手动扩髓.结果 全部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Johner-Wruhs评分:优42例,良14例,可1例.有2例延迟愈合改动力化固定后17个月愈合,其余均在4~10个月内愈合.未发生骨折畸形、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小腿肌肉坏死及退钉断钉现象.结论 对于胫骨干骨折,在C-臂X光机辅助下进行闭合复住手动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实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感染率低,具有可靠的骨折固定稳定性,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获得良好的肢体功能,减少骨折病的发生率,具有局部软组织干扰小,有利于保护软组织及骨折部位的血供,符合现代骨折生物学固定观念,骨折的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徐黎鹏;薛华;李云龙;王树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如何提高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

    本文提出了区、县级医院普遍存在的一些清洗、标本,材料、试剂、仪器、人员、质量控制及管理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供大家参考、相互学习,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验水平.

    作者:万东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右室双部位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现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有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D)≥55mm,有反复心功能不全病史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右室双部位起搏分别植入右室流出道电极、右室心尖部电极、右房电极,术中测试各项参数,术后观察12个月心脏功能.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2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DD、心胸比率改善较术前有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显著.

    作者:张晓东;柳茵;刘维军;李琳;樊世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KTP倍频激光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

    1 资科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例患者,男5例女15例,平均4l岁,病程2年-15年,其中单侧18例双侧2例,诊断根据泪道冲洗水从上下泪点返流,以上病例均排除泪囊脓肿.1.2治疗方法:泪点以1%地卡因少量2-3次表面麻醉后,用9号套针进入泪点及鼻泪管,遇到阻塞处用激光打通,激光打通后留针10-15分钟,止血,扩张作用,15分钟后用盐水冲洗,边冲洗边退针,打入典必舒眼膏,反复打人空气,使眼膏留在创面上,术后润舒眼药水,日数次点眼,术后3天冲洗.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自觉症状消失.有效:自觉症状改善.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流泪、冲洗泪道不通畅.

    作者:张金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体位法加徒手旋转法纠正枕后位48例

    笔者自今年来应用体位法加徒手旋转法纠正枕后位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无经阴分娩禁忌的孕妇48例,年龄22至40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8例.

    作者:刘玉华;李方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2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行气管插管,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mg/kg,给药后用复苏囊加压通气3~5分钟后改为NCPAP呼吸支持治疗.治疗成功率84.4%(27/32),失败率15.6%(5/32),32例患儿中治愈30例,2例肺出血自动出院而死亡.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大大提高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愈率,是抢救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美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胎儿生长受限37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胎儿生长受限(FGR)围生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998年1月到200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FGR单胎产妇372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期治疗情况、分娩方式、麻醉方式等与围生儿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孕周分娩的围生儿预后不同,36周到40周之间分娩的新生儿预后好,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新生儿体重增加,窒息率明显下降,各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比阴道分娩的围生儿预后好(P<0.01),硬膜外麻醉新生儿预后较好,孕期经过治疗的FGR产妇围生儿预后较好(P<0.01);结论对FGR孕妇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选择合适的孕周及分娩方式终止妊娠,可显著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张明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应用三黄粉治疗麦粒肿210例

    临床上治疗麦粒肿的方法较多,但都不很理想.我院采用大黄、黄柏、黄芩各等份研细、过筛.方法:取15-20g,用消毒生理盐水调匀成糊状,用消毒纱布包好敷在患眼上.共治疗2lO例患者,效果很好.发病时间短6小时,长82小时.210例患者中,经敷药一次治愈者176例(占83.81%),二次治愈者31例(占14.76%),三次治愈者3例(占1.43%).疗效与病程长短有关,病程短者,疗效好.如患病8-24小时内接受治疗的145例,经一次敷药治愈者143例,占98.62%.

    作者:魏霞;管延娥;张敏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雷公藤内酯醇对兔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在兔肺移植中对供肺缺血再灌注肺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6对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肺以改良低钾右旋糖酐(LPD)肺保护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则将雷公藤内酯醇(0.5mg/L)加入改良LPD液灌注及保存,在4℃保存4h后再灌注1h,测定移植肺组织的干湿比(W/D);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后,实验组的W/D和MPO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肺组织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病理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能减轻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改善肺功能,对供肺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红军;于曙东;何靖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