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对使用IUD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必要性

王萍;谭颖;陈雅红;李彩军

关键词:IUD, 心理, 生理, 护理
摘要:我们对辖区内13437例育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环(IUD)避孕者生理和心理变化,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有非常明显的对应相关性(P<0.01);生理(月经、白带等)变异者中95%以上的人均伴有心理(应激、厌烦、苦闷、易激动等)变异;而没有心理变异者中,其生理变异率只有46.45%[1].由此可见对使用IUD避孕节育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内涵的重要方面.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低场强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索

    目的 评价低场强(0.35T)磁共振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尿路水成像(MRU)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42例正常和尿路梗阻患者,在GE 0.35T永磁MR成像仪上采用SSFSE进行MRU成像;38例加作2DFSE重T2WI,经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MRU图像.结果 采用SSFSE所得MRU图像可清晰显示正常尿路,效果比2D FSE重T2WI经MIP重建所得MRU图像要佳,尿路梗阻患者均能显示梗阻部位及程度,定性诊断正确率也达84.8%.结论 低场强下应用SSFSE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长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海南省黎族人眶距和眼球突出度与汉族人的对比

    目的 了解海南黎族人的眶距和眼球突出度的发育规律,并和汉族人进行对比.方法 用Hertel眼球突出计对3~90岁黎族人的眶距和眼球突出度进行活体测量.结果 眶距从3岁组的男女平均86.0mm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至13岁组的96.3mm,眼球突出度从3岁组的男女平均10.5mm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至13岁组的11.3mm.儿童少年眶距和眼球突出度的发育与年龄呈正相关,至青春前期二者的发育基本达到成人水平.男性眶距较女性大,但13岁前两性间差异无显著性.13岁后女性眶距发育趋缓,而男性眶距仍快速增大,至15岁时基本停止发育.结论 黎族人的内眶距和汉族人有显著的差异,黎族人的内外眶距均比汉族人大,但黎族人的眼球突出度却比汉族人小.

    作者:孙文;黄燕;王朝青;韩联仪;郑德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玻璃离子用于窝沟封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Ketac-Molar玻璃离子用于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136名6~7岁儿童,对每个儿童选取左侧或右侧上下两个已完全萌出的第一磨牙共272只牙,使用Ketac-Molar玻璃离子进行窝沟封闭,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其对侧同名牙作空白对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封闭术后1、2、3年复查封闭剂保留情况,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龋情况.结果 随诊3年发现Ketac-Molar玻璃离子在术后1、2、3年的完整保留率分别为81.3%,73.2%和58.1%,术后1、2、3年观察组龋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能有效地预防窝沟龋的发生,值得在小学生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56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进行调查及评分.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9.1%,抑郁的发生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病灶部位无关,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高血压、糖尿病及有烟酒嗜好有关系.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高血压、糖尿病及烟酒嗜好有关,为预防脑卒中后抑郁发生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少清;黄玉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蜡样芽胞杆菌致人食物中毒79例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蜡样芽胞杆菌致人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发生食物中毒现场的可疑食品采样化验,并进行中毒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所有发病人员均有在同一食堂就餐的病史,查封该食堂后无续发病人.结论 个别学校食堂存在管理不完善,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隐患,急需加强对该类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钱梅仙;张继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50~59岁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0.5%,60~69岁为1.8%,70~79岁为4.8%,80~89岁为8.8%,60岁以后发生率显著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倍.目前我国的房颤病人在800万以上,且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的发病和危害将继续增长,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作者:范天全;杨惠建;张运卫;王治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肠易激合并肝内结石和常感冒病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耐药性经常性感冒的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同一病例15年中使用的单纯西药治疗、单纯中药治疗及中西药联合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在大体相同的病情条件下,单纯西药方案在西药停药后,腹泻在14d内复发率达100%,单纯中药15d未见效达100%,中西药联合应用三日见效50%,10d内见效100%,而且效果较持久(P<0.01).结论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较好.

    作者:闫德祺;刘东红;赵金香;代建德;李云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硒酵母片的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硒酵母片的工艺处方.方法 按不同工艺生产硒酵母片,进行回收率测定.结果 用碳酸钙做辅料回收率76.70%,用氢氧化铝做辅料回收率100.15%.结论 硒酵母片的工艺处方中可以用氢氧化铝做辅料,回收率好.

    作者:李佳一;周云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等效剂量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目的 研究单次静注等效剂量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喉镜置入和气管插管的插管条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在静注异丙酚2mg/kg,维库溴胺0.12 mg/kg后,R组给予瑞芬太尼2μg/kg,F组给予芬太尼2 4μg/kg,3min后行气管内插管.观察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插管条件等情况.插管条件采用4分评分系统评价5个变量指标,即下颌松弛度、喉镜放置的难易、声带的位置、咳嗽反射、肢体运动情况.结果 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条件满意率R组85%(17/20),F组80%(16/20);两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插管前即刻及R组在插管后5min时MAP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F组比较,R组在插管后1min时MAP明显降低,在插管后3min时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插管前即刻及R组在插管后3min、插管后5min时HR明显均减慢(P<0.05);R组在插管后1min、3min、5min时HR明显低于F组(P<0.05或P<0.01).两组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效剂量的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取得了一样良好的插管条件,在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瑞芬太尼优于小剂量芬太尼.

    作者:邵兵;刘琴湘;李泉;邹冬玲;郭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在眼科的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就诊眼科后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眼部情况.方法 对45例(70只眼)以视力下降、眼红、眼光、畏光流泪及复视等症状就诊的患者给予眼部检查及血糖、尿糖检查.结果 45例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70只眼中42只眼有不同形态、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占60.0%;12只眼诊断为葡萄膜炎,占17.1%;眼外肌麻痹3只眼,占4.2%;视网膜病变4只眼,占5.7%;视神经病变1只眼,占1.4%;屈光异常8只眼,占11.4%.结论 糖尿病常因眼部并发症而就诊于眼科,临床工作中应加以重视,以免延误治疗.

    作者:邢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入院宣教的时间与内容及患者入院时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探讨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的需求与入院宣教时间及患者入院时病情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入院宣教方式.对121例入院2天以上且神志清醒的病人随机抽查,进行入院宣教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显示:病情不同对入院宣教的时间及内容要求也不同.

    作者:赵翠梅;闫京冉;崔爱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抢救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5例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5例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前者占78.38%,后者占21.62%.抢救成功34例(97.14%),死亡1例(2.86%).结论 抢救乌头碱中毒性心律失常不能仅依靠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提高窦性心律抑制低位起搏点的兴奋性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对室性心律失常应及时应用利多卡因,如不能很好控制应及时更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对于发生室颤者,不能轻易放弃,积极处理可望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玉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肝硬化患者腹外疝58例临床经验

    目的 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58例肝硬化患者的腹外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58例肝硬化患者的腹外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对手术方法及时间、手术指征、术后病人自主能力的恢复、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 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指征宽,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肝硬化患者腹外疝的佳手术方法.

    作者:蒋良双;王伟;魏国;范和璋;何敏;胡晓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价值,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HICH患者91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手术组)51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40例,配合手术进行整体护理.分析对比临床疗效,分析手术组临床疗效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 ①手术组死亡率(23.5%)显著低于保守组(47.5%),手术组总有效率(60.8%)显著高于保守组(17.5%),Ⅳ级患者显著降低,Ⅰ级、Ⅱ级及Ⅲ级患者显著增多.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后并发症.②手术组出血量<60ml者与>60ml者比较,有效率显著增高(P<0.01),死亡和无效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HICH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是治疗HICH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高质量的护理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作者:周义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定量毛细管速率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与红细胞压积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定量毛细管速率法测定的红细胞沉降率(ESR)与红细胞压积(HCT)的相关关系,以确定其是否需要在实验前对HCT进行处理,并确定其测定结果是否需要进行校正.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病人标本120例(男64例,女56例),健康体检者标本100例(男50例,女50例),均采用EDTA-K2抗凝,分别运用以定量毛细管速率法的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测定ESR,用KX-21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CT,对数据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测得的健康体检男性组ESR与其HCT相关系数r=-0.257,P=0.073;女性组相关系数r=-0.209,P=0.146.病例男性组ESR与其HCT相关系数r=-0.122,P=0.376;女性组相关系数r=-0.139,P=0.342.结论 定量毛细管速率法测定的ESR与HCT间,无论是病例组还是健康组,均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采用此法测定的ESR无需调整标本的HCT,测得的ESR也无需经HCT值校正.

    作者:陶树高;谭耀驱;陈珊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药物终止12-16周妊娠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 通过加强对药物终止12~16周妊娠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同时50ug碾成粉末放入阴道内,2~3 h一次共次.对象:63例,妊娠12~16周,健康孕妇要求终止妊娠者.结果 63例妊娠12~16周的健康孕妇,用药0.5~1小时后开始宫缩,1~5小时内分娩40例,6~10小时分娩17例,11~15小时分娩6例.结论 对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的孕妇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爱萍;方惠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疗改革过程中医患关系的思考

    医患关系是指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医疗体系中基本和重要的关系,也是复杂的人际关系[1].

    作者:孙爱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8年1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均为新鲜骨折,使用DHS内固定,进行手术方法、术后结果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3%.结论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固,可以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率,疗效满意.

    作者:佟峙强;邢宏;赵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全身麻醉和腰麻在剖宫产中应用的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在剖宫产术中全身麻醉和腰麻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48例ASA 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G组施行全身麻醉,S组施行腰麻,两组产妇术中均监测ECG、HR、MAP和SPO2;观察比较两组自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术中输液量.结果 两组产妇术中ECG均为窦性心率.G组术中输液量明显低于S组(P<0.05),S组手术开始及新生儿剖出时HR、MAP显著低于G组(P<0.05)两组SPO2均可维持在98%~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手术时间G组短于S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身麻醉和腰麻对剖宫产术来说都是安全有效的,全身麻醉对产妇的影响显著小于腰麻.

    作者:郑洪;刘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自2002年7月~2005年7月,我科采用前路椎体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2~56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2例,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砸伤1例.发病部位:胸71例,胸111例,胸122例,腰13例,腰31例.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2例,E级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例,颅脑损伤1例,胸腹外伤2例,并发休克1例.

    作者:冷新国;刘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