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唑来膦酸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的抗增殖和抗侵袭作用

李绪渊;林英城;黄婉兰;王鸿彪;林雯;洪超群;陈炯玉

关键词:细胞增殖,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唑来膦酸, HNE1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明胶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唑来膦酸对HNE1细胞MMP2、MMP9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唑来膦酸浓度为2.5、5、10、20和40μmol/L分别作用HNE1细胞48和72 h,72 h的高增殖抑制率接近50%,出现在40μmol/L组;但唑来膦酸对HN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无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唑来膦酸作用24 h后,0、10、20、40 μmol/L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75.8±2.6、54.8±5.4、44.6±6.4和38.6±8.2,对照组(0 μmol/L组)与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明胶酶谱法显示40μmol/L组MMP2和MMP9的酶活性明显低,但10、20 μmol/L组无明显变化.ELISA法检测0、10、20、40μmol/L唑来膦酸作用HNE1细胞24h,上清VEGF浓度分别为(5264±89)、(4626±30)、(4155±40)和(1908±171)μg/L,对照组(0 μmol/L组)与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T-PCR显示MMP2、MMP9、VEGFmRNA的表达下调,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相应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唑来膦酸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唑来膦酸能抑制HNE1细胞VEGF的表达和分泌,抑制MMP2和MMP9酶活性和表达.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诊治进展

    原发性肺血管肿瘤临床罕见, 其病理改变以分化不良的、高致命性的肉瘤多见, 其中以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rimary arterial sarcoma, PAS)占绝大多数, 肺静脉肉瘤则极少见.因为比较罕见, PAS常常被误诊为慢性肺血栓栓塞症.PAS中女性略多于男性, 文献报道的发病年龄在13~86岁, 多为中年患者[1].

    作者:陈文慧;张予辉;杨媛华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达缓解后分层治疗的探讨

    目的 探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达完全缓解(CR)后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ATRA诱导分化达CR的32例初治APL患者,巩固治疗选择标准的化疗方案,并根据患者年龄<50岁使用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而≥50岁不使用IDAra-C进行分层治疗.维持治疗则所有患者均采用ATRA、三氧化二砷(As2O3)及6-巯基嘌呤(6-MP)+甲氨蝶呤(MTX)3方案序贯交替治疗,并逐渐延长3方案之间的间歇期,持续3年结束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中位随访72(40~124)个月,巩固方案采用分层治疗后<50岁患者及≥50岁患者预期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7%、92.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1例在巩固治疗中复发,1例在维持治疗中复发,其余患者仍持续缓解,其中16例已停止治疗且无病生存5年以上.32例患者经治疗后总的预期5年无病生存率为93.8%.结论 APL患者经ATRA诱导达CR后,经年龄分层进行治疗后长期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微,表明此分层治疗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徐建丽;江明;哈力达·亚森;段显琳;郭新红;郝建萍;付美兰;曲建华;王蕾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低氧状态下黏着斑激酶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机制

    目的 探讨低氧状态下黏着斑激酶(FAK)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增殖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FAK寡核苷酸转染法对HPASMC进行低氧处理,免疫沉淀法测定胞质蛋白FAK、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及吻蛋白的活性,Western印迹法测定胞质蛋白FAK、Grb2及吻蛋白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胞质FAK、Grb2及吻蛋白表达.结果 低氧处理后胞质FAK、Grb2及吻蛋白的活性增加.胞质FAK、Grb2及吻蛋白的蛋白表达值在低氧处理1.5 h时分别为43.4±1.4、69.7±1.9、59.3±1.6,在低氧处理24 h时分别为41.3±1.3、71.3±1.5、59.4±1.8,较常氧处理1.5 h(35.7±1.2、48.7±1.3、33.2±1.8)和24 h时(41.3±1.3、50.2±1.7、38.9±1.9)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显示低氧情况下胞质FAK、Grb2及吻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 低氧状态下HPASMC增殖与胞质FAK、Grb2及吻蛋白有关.这些胞质蛋白在低氧情况下对细胞生长和分化具有调控作用.

    作者:林春龙;张珍祥;谭章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从客观临床特征、手术技巧、术后功能锻炼等方面,了解前列腺癌根治术人群中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与尿控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并完整资料的患者263例,随访术后尿控情况,记录相关临床特征,对与尿控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大限度保留尿道外括约肌,保留神经血管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积极处理对于尿控有显著帮助.术后4周尿控率为14.8%,术后16周尿控率94.7%,术后4周至术后12周,患者尿控恢复快,对术后尿控具有明显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年龄上升(P=0.015)、术中输血(P=0.017)和既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P=0.006),而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尿控则有帮助(P=0.005).结论 患者手术时年龄、术中输血、既往TURP、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根治术后尿控的重要影响因素,前三者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而后者通过影响功能尿道长度而对术后尿控产生作用.

    作者:杨柏帅;叶定伟;彭江燕;姚旭东;张世林;戴波;张海梁;沈益君;朱耀;朱一平;施国海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依维莫司和LBH589对耐药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衍生物依维莫司(RAD001)或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对耐药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ADM细胞增殖、凋亡和逆转耐药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RAD001或联合LBH589处理HL-60/ADM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Hoechst33342染色法和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阿霉素摄取率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表达评估逆转耐药效应.进一步检测处理前后细胞信号通路蛋白变化,探讨其机制.结果 10~50 μmol/L RAD001均能够抑制HL-60/ADM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在作用48和72 h时30 μmol/L药物浓度达到大抑制效果,进一步增加药物浓度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没有明显增加(P<0.05).不同浓度RAD001和LBH589联合处理HL-60/ADM细胞,没有明显的协同抑制增殖作用[协同指数(CI)≥1.0].10 μmol/LRAD001处理HL-60/ADM细胞可以明显下调细胞表面MRP1表达(93.90%±4.20%比79.10%±3.28%,P<0.05),提高HL-60/ADM细胞阿霉索蓄积率(8.53%±0.68%比15.37%±1.46%,P<0.01).深入机制研究表明,RAD001可以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通过上调P53抑制MRP1蛋白的活性.结论 RAD001与LBH589联合没有协同抑制HL-60/ADM细胞增殖作用.但RAD001单药能够有效抑制HL-60/ADM细胞增殖,诱导凋亡,通过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细胞MRP1蛋白的表达,提高细胞阿霉素摄取率而逆转耐药.

    作者:江雪杰;孟凡义;黄凯凯;周红升;王蔷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及损伤血管再狭窄的影响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变化,及其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建立兔右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模型并行右侧颈动脉球囊损伤,建模后分为MSC移植组和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MSC或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移植后1周观察MSC的归巢;2周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和心肌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移植后4周颈动脉造影检测血管狭窄程度,HE染色测定新生内膜面积及血管狭窄率,并同步测定心脏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计数梗死心肌周围毛细血管密度.以及移植后对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产生的影响.结果 细胞移植后1周在梗死的心肌组织和损伤血管内膜均有4′,6-联脒-2-苯基吲哚二盐酸盐(DAPI)标记的MSC归巢.移植后2周MSC移植组的损伤血管内膜见CD31连续性表达,而对照组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50.5±3.6)%,MSC移植组血管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明显降低[(23.4±2.8)%,P<0.05].4周时损伤血管的新生内膜面积(0.092±0.009比0.189±0.007,P<0.05)及血管再狭窄率在MSC移植组[(41.7±3.7)%]明显小于对照组[(61.3±1.6)%,P<0.05].与对照组比较,4周时MSC移植组的心功能有所改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21.7±2.2)%比(34.3±1.8)%,P<0.05],梗死心肌周围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33.6±2.0)%比(20.8±2.6)%,P<0.05].结论 MSC移植在改善梗死心脏功能的同时,对促进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和减轻新生内膜的增殖可能产生有益作用,从而有助于减轻损伤血管的再狭窄.

    作者:石蓓;刘志江;赵然尊;龙仙萍;王冬梅;王正龙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2微米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估2 μm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0例接受2 μm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术后6个月随访,分别对患者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进行测定.患者按前列腺体积≤50 ml或>50 ml,年龄≤65岁或>65岁,IIEF-5≤20或>21和IPSS评分≤27或>27分各自分为2组.评价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和下尿路症状(LUTS)对2 μm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勃起功能(ED)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下尿路梗阻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IPSS评分和大尿流率分别为(25.4±3.6)/(9.5±3.1)和(6.5±1.21)/(13.4±2.7)ml/s,患者术前术后IPSS评分/大尿流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ED患者34例,术后32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73,P=0.603).体积>50 ml组患者术后新增加ED患者9例(x2=5.255,P=0.00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PSS评分>27分组患者接术后ED患者减少11例(x2=11.56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5较≤65岁组患者均容易合并ED(x2=5.882,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手术对患者的年龄与ED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25,P=0.077).结论 2μm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可明显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年龄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ED的影响因素;前列腺的体积是2μm激光剥橘式切除术新增ED的独立因素,是导致ED的独立危险因素,2 μm激光前列腺剥橘式术可减少重度LUTS患者ED的发生.

    作者:罗光恒;孙兆林;夏术阶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雌激素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雌激素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痛(HRPC)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32例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治疗经过每天口服己烯雌酚2 mg,观察服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变化,疾病进展时间,患者总体生存率、疾病特异生存率并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 29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完整,平均用药时间(8.6±0.9)个月,PSA反应(PSA降低>50%)8例(27.5%),PSA稳定(PSA降低<50%,或PSA增高<25%)7例(24.1%);PSA进展(PSA增高>25%)14例(48.3%).总体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个月(1~12个月).PSA反应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个月(5~12个月).总体生存率为48.3%,疾病特异生存率为55.2%.主要不良反应为乳房胀痛硬结10例(34.5%);深静脉血栓3例(10.3%).结论 每天口服2 mg己烯雌酚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可使27.5%的患者PSA降低>50%,24.1%患者PSA稳定,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个月,雌激素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效果肯定.

    作者:王建伟;周利群;纪世祺;宋刚;李学松;何志嵩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发挥的临床作用.方法 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对180例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健侧股静脉置入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对其中114例患者同时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给予抗凝、溶栓及扩血管药物治疗.结果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术后12~24d对142例行滤器取出术,成功取出116例,取出成功率81.69%,滤器捕捉到血栓34例,占29.31%.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预防肺动脉栓塞,使用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是必要的,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能安全、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避免滤器长期留置体内带来的并发症.

    作者:周兴立;郭曙光;方伟;尹存平;张鹏;邱天;彭明生;苏宏斌;陈翠菊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多重PCR点突变筛查技术在CYP2C19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PCR点突变筛查技术,用以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2C19(CYP2C19)的基因分型.方法 设计含有拱桥式次黄嘌呤的多重PCR引物(DMP).在一个PCR管内,同时检测CYP2C19的*1、*2、*3等位基因.结果 多重PCR点突变筛查技术,低检测下限可以达到2.8 ng,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其成功检出 248份健康人抗凝静脉血CYP2C19等位基因*1、*2、*3.并与部分标本测序法结果比较,结果与测序法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多重PCR点突变筛查技术,该技术特异性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为基础研究、个体化用药提供了合理可靠的检测手段.

    作者:高云;陈嘉昌;王侦;彭焕玉;李明;朱振宇;陈华云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唑来膦酸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的抗增殖和抗侵袭作用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明胶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唑来膦酸对HNE1细胞MMP2、MMP9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唑来膦酸浓度为2.5、5、10、20和40μmol/L分别作用HNE1细胞48和72 h,72 h的高增殖抑制率接近50%,出现在40μmol/L组;但唑来膦酸对HN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无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唑来膦酸作用24 h后,0、10、20、40 μmol/L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75.8±2.6、54.8±5.4、44.6±6.4和38.6±8.2,对照组(0 μmol/L组)与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明胶酶谱法显示40μmol/L组MMP2和MMP9的酶活性明显低,但10、20 μmol/L组无明显变化.ELISA法检测0、10、20、40μmol/L唑来膦酸作用HNE1细胞24h,上清VEGF浓度分别为(5264±89)、(4626±30)、(4155±40)和(1908±171)μg/L,对照组(0 μmol/L组)与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T-PCR显示MMP2、MMP9、VEGFmRNA的表达下调,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相应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唑来膦酸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唑来膦酸能抑制HNE1细胞VEGF的表达和分泌,抑制MMP2和MMP9酶活性和表达.

    作者:李绪渊;林英城;黄婉兰;王鸿彪;林雯;洪超群;陈炯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短小手术SLIPA喉罩通气时不同通气模式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短小手术全身麻醉时采用SLIPA喉罩不同通气模式对肺功能的影响,评估自主呼吸通气方式的安全性.方法 76例择期手术患者(28~4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和自主呼吸组(每组38例).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5μg/kg,机械通气组加用顺式阿曲库铵0.3 mg/kg;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0.7个肺泡低有效浓度(MAC)和丙泊酚4 mg·kg-1 h-1持续输注,空气与氧气流比为1∶1.拔除喉罩前,给予新斯的明2 mg和阿托品1 mg.监测参数包括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末CO2分压(PETCO2),血气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计算肺泡与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呼吸指数(RI)、死腔量与潮气量比值(VD/VT).结果 喉罩置入即刻、30和60min时自主呼吸组和机械通气组心率分别为(76±7)、(78±6)、(79±7)次/min和(77±6)、(80±5)、(79±6)次/min、MAP分别为(91±10)、(89±9)、(90±9)mm Hg和(89±10)、(88±9)、(92±8)mm 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罩置入后30和60min,自主呼吸组pH值(7.351±0.028和7.338±0.025)显著低于机械通气组(7.391±0.031和7.389±0.032),PaCO2[(42±4)和(46±6)mm Hg]、PETCO2[(41±5)和(45±3)mm Hg]显著高于机械通气组[(37±3)和(35±5)、(37±4)和(36±4)mm Hg](均P<0.05).两组间各时点P(A-a)DO2、RI、Vo/V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短小手术全麻时采用SLIPA喉罩行机械通气或自主呼吸对肺功能均无显著影响,自主呼吸也可以提供充足的氧供,但有产生CO2蓄积的风险.

    作者:甘林光;陈骏萍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荧光差异电泳和质谱技术联合研究对比剂肾损伤尿液差异表达蛋白

    目的 比较对比剂肾损伤发生前后尿液蛋白质组的差异,搜寻差异表达蛋白,为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和尿液标志蛋白的发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2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诊疗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尿液,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后行双向电泳,Decyder软件比较蛋白质谱的差异,对差异表达点用质谱技术进行蛋白质鉴定.结果 发现了56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39个点上调,17个点下调.其中,凝集素补体激活途径的关键蛋白-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均上调.结论 建立了基于荧光差异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的尿液蛋白质组学方法,搜寻了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发生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提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补体激活途径可能参与了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发病.

    作者:王玲;倪兆慧;谢振声;杨福全;何奔;刘建平;戴慧莉;严玉澄;钱家麒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对急性肺栓塞中危患者溶栓疗法的建议

    在美国,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第3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急性肺栓塞3个月内的病死率超过心肌梗死, 在15%以上.1971年Miller等[1]首次报道急性大块肺栓塞链激酶溶栓.1990年我国以尿激酶进行首例急性肺栓塞溶栓成功[2].其后, 肺栓塞溶栓治疗虽取得一些进展, 但并未像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那样成熟与规范.

    作者:程显声;何建国;柳志红;熊长明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