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衡阳市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行为态度现状调查

申种美;欧高文;崔晓阳;李飘;王莹鑫;莫圆圆;廖力

关键词:大学生, 第一反应人, 急救知识, 行为
摘要:目的:了解衡阳市某高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行为现状,为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探讨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衡阳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一般资料、急救知识掌握程度、急救知识学习兴趣程度、意外发生时急救的意愿行为.结果:该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急救电话、止血、中毒、触电、溺水、眼异物、中暑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均>80%,对CPR、骨折固定、气道阻塞、鱼刺卡喉、烫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低,均<40%;大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途径是:电视(41.16%)、网络(36.05%)、书籍(24.49%)、社区宣传(17.35%),感兴趣的急救知识是:急救四项技术(85.20%)、CPR(74.83%)、食物中毒(71.77%)、烫伤(68.71%);不同专业大学生面对熟悉的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面对陌生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且83.33%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去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而医学专业大学生所占比例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结论:政府和学校应该通过新的专业急救知识,应用多媒体等方式,提升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结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结合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药物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脑血管病科2016年6月-2017年12月接收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聚集率、全血浆黏度和血栓形成系数血流指标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2、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治疗后,两组血小板凝聚率、全血浆黏度、血栓形成系数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867,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结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指标和脑部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胡杨真;黄婉洁;刘双凤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取乳腺导管灌注结合三才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乳腺科收治的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2).观察组在手法按摩排乳基础上采取乳腺导管灌注结合三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静脉滴注抗生素结合手法按摩排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体温、疼痛和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000,P=0.000).治疗前两组的体温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体温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7、6.061,P=0.002、0.000).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取乳腺导管灌注联合三才疗法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有效缓解炎症以及疼痛感,促进肿块消退,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李素玲;张婉玲;王元元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MSI、PD-L1及IL-6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及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在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312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MMRs)、PD-L1及IL-6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MSI、PD-L1、IL-6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各指标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间关系.结果:结直肠腺癌组织中,MSI表达率为16.3%,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表达率为83.7%.PD-L1及IL-6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组织相比均明显上调(P<0.01).结直肠腺癌组织中,MSI与PD-L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MSI与IL-6蛋白、PD-L1与IL-6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P<0.01).MSI表达与患者低龄(≤60岁)、升结肠、低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而PD-L1、IL-6表达仅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D-L1和IL-6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均与结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可能作为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及临床治疗的靶点;PD-L1表达增高与MSI状态及IL-6表达下调相关,通过检测MSI及IL-6表达情况,可能预测抗PD-L1免疫治疗的有效率,通过抑制肿瘤中IL-6的表达可能提高抗PD-L1治疗的有效率;MSI更多表达于低年龄、升结肠、分化差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有利于免疫治疗的初步分流.

    作者:王超;郑绘霞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FEV1、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程度(MRC评分)、体质指数(BMI)、生活质量(SGRQ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PaO2、BMI、6MWD均高于对照组,PaCO2、MR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GRQ各部分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汤少铉;叶国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微炎症、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6月来本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血液透析(HD)组(n=30)、血液透析滤过(HDF)组(n=35)和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组(n=35),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结果:治疗后HDF组及HD+HP组的微炎症和营养状态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其中Hb及ALB均明显升高,IL-6、CRP和β2-微球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与治疗前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及HD+HP组的微炎症和营养状态指标水平与HD组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F组和HD+H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和HD+HP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及HD+HP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HP组和HDF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开展HDF以及HD+HP治疗,可起到一定改善效果,有助于患者疾病转归,提升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唐欢;张敏;王艳;徐琨;尚会强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行基础性护理管理,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健康常识宣教及监测生命体征等,试验组行风险意识管理,对比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风险因素认知、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3,P=0.00).试验组风险因素认知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60,P=0.0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58,P=0.00).结论: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患者风险因素认知及护理满意度,因此,在临床中能够大力实践、推广.

    作者:刘梅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研究进展

    前列腺肿瘤是指由于家族遗传、高动物脂肪的饮食习惯以及不良的日常作息导致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严重者可导致出现肾衰竭危及生命安全.随着前列腺肿瘤发病率的增高,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技术也随之提高,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对疑似患者进行直肠指诊,或者PSA血清筛查以及前列腺系统活检等方法.本文主要探讨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研究进展,并给予综述.

    作者:卓涛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评价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电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术后月经量(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PI、RI)、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VAS评分、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PBAC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对照组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I及RI均高于术前及观察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术前(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均是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刮匙刮除术能够更好地保护子宫的功能,提升治疗后的妊娠率,但是其术后1年复发率高,临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董木华;黄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双环醇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DIAIH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环醇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DIAIH)的效果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医院就诊的DIAIH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及保肝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环醇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评价治疗后的效果,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有效受试者分别为43、42例.治疗后,两组ALT、AST、ALP、TBiL、Ig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IgA、CD3+T、CD4+T、CD4+T/CD8+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IgM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ALT、AST、ALP、TbiL、IgG、IgA、CD3+T、CD4+T、CD4+T/CD8+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gM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90.48%,均高于对照组的46.51%、7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DIAIH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调节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促进了平衡状态的恢复,改善了肝功能指标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优于常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

    作者:赵梅;蒋歆昶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应用在全麻气管插管及术中导尿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用于气管插管及术中导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2月本院择期于全麻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5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给予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含服(5 mL)、气管润滑(2 mL)及术中导尿(3 mL);B组:给予利多卡因胶浆含服(5 mL)、导管润滑(2 mL)及术中导尿(3 mL);C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含服、石蜡油润滑下气管导管并术中导尿.(1)记录患者体重、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2)记录术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5 min(T5),插管后10 min(T6)的MAP及HR,并在T2、T4、T5、T6各个时点测定动脉血中肾上腺素(AD)及去甲肾上腺素(NA)的浓度.(3)术后患者进行RSS躁动评分.结果:三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例数为6例(12%),明显少于B、C组(P<0.05).在T1、T2、T3时点,三组MA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5、T6时点,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时点,三组AD、N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5、T6时点,A、B组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烦躁率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0.384、6.875,P<0.05);A组烦躁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05,P<0.05).结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用于气管插管及术中导尿,不良反应少、尿管刺激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云菱;王力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无创接生应用品管圈的护理效果及对会阴切开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创接生应用品管圈的护理效果及对会阴切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的助产人员10名组成品管圈小组,在开展活动之前对会阴切开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围绕无创接生应用品管圈的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选取2016年5月品管圈应用之前的产妇60例为对照组,2016年5月应用品管圈之后的60例为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会阴切开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会阴切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6、12个月,研究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6、12个月,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创接生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品管圈进行护理,一方面护理效果理想,产妇疼痛评分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产妇的会阴切开率,避免了伤口感染、产后严重出血的情况,产妇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金荣;李婷婷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行气管插管入住RICU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50).两组均实施基础治疗后,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管吸痰,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措施.比较两组的有创通气、入住RICU和住院时间、插管成功、病死和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心率(HR)和血气指标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入住RICU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成功、病死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2.00%、90.00%,对照组分别为78.26%、17.39%、67.39%,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R、PaCO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运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排痰障碍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病死率显著下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海容;邓璀;周一平;陈小可;喻海琼;刘慧;刘念;黄艳媚;姚桂锐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益气活血化痰配方颗粒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配方颗粒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共68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同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照组:西药治疗(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他汀类降脂药、抗血小板聚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为核心的配方颗粒.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平板运动试验运动时间、hs-CRP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平板运动试验的运动时间、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配方颗粒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周淑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DEAR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初步探讨DEAR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DEAR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EAR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EAR1蛋白在PTC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R1蛋白低表达与PTC肿瘤直径较大、包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ρ=-0.367、-0.436、-0.406,P=0.004、0.002、0.001),而与性别、年龄、腺内播散、砂粒体、肿瘤数量组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DEAR1蛋白表达缺失与PTC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联系,且在PTC增殖、包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蒋烈浩;谭卓;殷珂欣;黄煜庆;温庆良;朱欣;葛明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衡阳市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行为态度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衡阳市某高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行为现状,为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探讨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衡阳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一般资料、急救知识掌握程度、急救知识学习兴趣程度、意外发生时急救的意愿行为.结果:该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急救电话、止血、中毒、触电、溺水、眼异物、中暑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均>80%,对CPR、骨折固定、气道阻塞、鱼刺卡喉、烫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低,均<40%;大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途径是:电视(41.16%)、网络(36.05%)、书籍(24.49%)、社区宣传(17.35%),感兴趣的急救知识是:急救四项技术(85.20%)、CPR(74.83%)、食物中毒(71.77%)、烫伤(68.71%);不同专业大学生面对熟悉的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面对陌生人发生意外时的救人意愿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且83.33%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去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培训,而医学专业大学生所占比例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结论:政府和学校应该通过新的专业急救知识,应用多媒体等方式,提升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

    作者:申种美;欧高文;崔晓阳;李飘;王莹鑫;莫圆圆;廖力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p38 MAPK信号通路在尼古丁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在尼古丁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自噬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尼古丁(6×10-9、6×10-8、6×10-7、6×10-6mol/L)处理HUVECs,采用CCK-8和LDH试剂盒检测尼古丁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尼古丁作用下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及ERK1/2、JNK、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浓度尼古丁(≥6×10-7mol/L)抑制HUVECs的增殖能力(P<0.01),增加上清中LDH的活性(P<0.05),且在尼古丁浓度为6×10-6mol/L时作用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尼古丁(6×10-6mol/L)作用下LC3Ⅱ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Beclin-1的表达减少(P<0.05);同时尼古丁磷酸化MAPK信号,其中ERK1/2和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分别增加了0.77倍和2.91倍(P<0.01),而JNK的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与尼古丁组相比,SB+尼古丁组中LC3Ⅱ与Beclin-1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尼古丁可导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并抑制细胞自噬,此过程中p38 MAPK信号通路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瑞玲;刘雯霞;刘彩红;郭蕊;王亚静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近5年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概况

    本文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等,将近5年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分为温针灸对比普通针刺、温针灸对比电针、火针对比电针、火针对比普通针刺、针刺对比假针刺、电针对比西药口服和普通针刺对比西药口服这7个方面进行整理及分析,并从荟萃分析的角度对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作者:汪婷婷;施婕妤;陆天宇;齐瑞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CAD/CAM全瓷嵌体修复后牙邻面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在后牙邻面牙体缺损的修复中应用CAD/CAM全瓷嵌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于本院接受后牙邻面牙体缺损修复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10颗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50颗)和对照组(n=60颗),各45例.治疗组使用CAD/CAM全瓷嵌体,对照组使用复合树脂,比较两组的修复成功、边缘密合度成功和颜色匹配以及继发龋齿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修复成功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9, P=0.01).两组的边缘密合度成功和颜色匹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继发龋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92,P=0.34).结论:在后牙邻面牙体缺损的修复中应用CAD/CAM全瓷嵌体可以改善修复效果,且实用性更强,可将这一修复材料进行推广.

    作者:刘钰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Q-box手动描绘模式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预测

    目的:探讨Q-box手动描绘模式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phy,SWE)评估乳腺癌硬度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乳腺癌患者143例,使用SWE评估NAC前乳腺肿物的平均硬度和大硬度,6周期NAC后,病理评估患者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将其作为诊断金标准,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估SWE参数对预测NAC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物浸润直径、平均硬度及大硬度均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χ2=17.4、28.5、25.6,OR=1.79、2.69、2.75,P<0.05).诊断试验证实SWE评估的大硬度预测NAC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高(AUC=0.88),Z检验提示无论是大硬度还是平均硬度与浸润直径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box手动描记模式SWE评估的乳腺癌硬度预测NAC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其可为NAC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马玉峰;张昕;张微;尹中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姑息性手术疗法在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姑息性手术疗法在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各36例.研究组进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常规组进行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及术后生存质量,并记录其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缓解率为27.78%,虽高于常规组的19.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控制率为66.67%,高于常规组的41.67%( χ2=4.531,P=0.033);至治疗后1年,研究组生存率为6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1.67%(P<0.05);治疗后,研究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常规组的38.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姑息性手术疗法对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治疗,与常规化疗相比,治疗效果、生存率及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均有显著提高,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陆炳站;钟腾猛;邓修民;肖进;吴友祥;郭应伟;许海明;黄善坡;晏彬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