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红;徐莎
目的 探讨基于日记记录的双检修正护理对痛风患者健康行为与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痛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采用基于日记记录的双检行为修正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健康促进行为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尿酸检测数值、体重指数、痛风急性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基于日记记录的双检修正护理对痛风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其疾病健康促进行为依从性,获得较好的痛风控制效果.
作者:潘文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PDCA护理管理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收治老年肿瘤PICC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置管期间,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患者展开PDCA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后,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ICC相关性感染及出现不良护理事件情况、总体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PICC相关感染情况、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和导管滑脱率、机械性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沟通能力、PICC操作技能、责任心、书写的规范性及服务态度、PICC意外事件情况的有关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老年恶性肿瘤PICC患者进行护理期间,通过展开PDCA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将护理的质量进行提升,同时将PICC相关感染、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进行降低,有效将留置导管时间进行延长,显著增强病例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敏军;朱敏;何卫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联合干预对喉癌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喉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喉癌患者应用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联合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菊花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6年9月该院随机抽取结肠造口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造口护理情况调查表、普通版造口自我护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护理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73例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平均为(39.23±6.07)分.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患者的护理自我效能、自我接受造口、家庭经济收入、平均每天造口护理事件、便秘、漏味等因素存在相关性.结论 使用普通版自我护理量表能够尽量真实地反应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能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多加注意,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作者:黄欢欢;胡梅英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人本位整体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于2013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行择期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人本位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膝关节活动度测量、肌力评分对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肌力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2h、6h、24h3个时间点的疼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的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再次对患者进行肌力评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屈膝关节活动度、伸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患者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人本位整体护理可在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改善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关节功能,对提高患者手术效果、促进术后康复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蒋静静;陈洁;崔玉洁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评估家庭赋能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家庭赋能护理,干预4周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实验组自我效能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赋能护理能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精神健康、情绪职能、社会功能等的多个方面,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詹艳;邵亚;冯晓敏;钟慧琴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初始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开展初始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服务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5年8月~2017年2月,入选对象共106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和观察组(延续性护理)各53例;3个月后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治疗依从性、血糖达标率、胰岛素规范注射率、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优良率、血糖达标率、胰岛素规范注射率、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自我护理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均得到提高,观察组提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在初始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翠吟;姚桂锐;凤香清;柳岚;丁薇薇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期间应用延续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进行康复锻炼的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一级和二级康复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出院以后对研究组患者展开家庭或社区延续性康复护理模式,而参照组采取自行锻炼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和12周时的Osw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情况,通过在术后的12周随访期间,统计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术前、术后4周ODI评分组间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时评分,研究组明显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术后4周组间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随访,总体有效率研究组患者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延续性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中,可以明显的改善腰椎功能和脊髓神经功能,进而增强患者的康复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真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产科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分娩前(干预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记录两组剖宫产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巨大儿率、新生儿窒息率、死胎等.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血糖指标及多数营养代谢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BG、2 h PBG、HbAlc、HGB、TC和LDL-C分别为(5.14±1.06)mmol/L、(7.29±1.22)mmol/L、(5.5±0.5)%、(128.83±11.03)g/L、(6.33±1.97)mmol/L、(3.42±1.05)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巨大儿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7.44%、5.81%、3.49%、2.33%、3.4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个体化医学营养,能够降低血糖、优化营养代谢状况,并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邓红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结合子午流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结合子午流注辨证开穴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中药熏洗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进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的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结合子午流注择时开穴法在缓解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腿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方面较传统中药熏洗法疗效显著.
作者:刘晓云;易选婷;苏滢;陈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急诊内科收治的各类急诊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患儿实施急诊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实施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此外研究组患方护理人员、医生及关系科室的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3);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儿,而研究组患方纠纷发生率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急救耗时明显少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研究组患儿生理功能、精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及情感职能等评分均优于参照组患儿,而躯体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2).结论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儿科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缩短急救耗时,提高护理有效率及满意度,减少纠纷及投诉事件,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熊诗思;梁敏;李弯;边俊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积极促排痰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积极促排痰护理实施前(2015年1~12月)和实施后(2016年1~12月)于该院接受住院干预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排痰管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积极促排痰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排痰管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耗时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积极促排痰护理对COPD急性加重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排痰效果,缩短其住院耗时,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洪阿体;孟琰;邓米娜;熊梅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前瞻性收集该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60例,根据患儿是否合并哮喘,将患儿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87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差异,同时多因素回归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患儿比较,观察组患儿平均发作次数/年显著增高;血清铁显著降低;锌显著降低(P=0.000),Vit D显著降低,IgG显著增高,流感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锌元素降低、IgG水平升高和流感病毒感染是RRTI患儿急性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 锌元素降低、IgG水平升高和流感病毒感染是RRTI患儿急性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对于这类患儿应通过延伸护理,促进患儿积极补充微量元素、改善免疫力和防止流感病毒感染.
作者:梁秀慧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ROY适应模式护理改善耳鼻喉部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耳鼻喉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ROY适应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术后疼痛改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OY适应模式护理能改善耳鼻喉部手术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路青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安宁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安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癌症症状评分、面对死亡态度、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高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在疼痛、疲乏、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方面的癌症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疼痛、疲乏、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方面的癌症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面对死亡时抱持坦然态度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2.00%,经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实行安宁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其癌症症状,使患者以坦然的态度面对死亡,能够安宁、平静、有尊严地走完人生后阶段.
作者:刘爱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树式图册在高危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高危糖尿病足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糖尿病足自我防护常规形式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树式图册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高危糖尿病足患者干预后糖尿病足自我管理效能、自护能力评分、糖尿病足维持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自我管理树式图册对高危糖尿病足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与自护能力,降低糖尿病足发展恶化风险.
作者:吴蓓君;张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程序化和谐护理在体检人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程序化和谐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体检者体检等待时间、体检时间、体检依从性、风险事件(跌倒、晕针、低血糖)及护理纠纷事件(意外事件、护理纠纷、护理投诉率)发生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体检者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评价;分别采用护理质量调查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两组体检护理质量、体检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体检者的平均体检等待时间、体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体检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程序化和谐护理能明显缩短体检者的体检时间、有效降低不良心理的影响、风险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体检者体检依从性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晋晓周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护理职业暴露管理对降低手术室护士职业风险的作用.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对该院手术室护士进行护理职业暴露管理,并与未开展护理职业暴露管理前比较护士职业风险防范知识及职业风险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职业暴露管理后护士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工作环境危害等方面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室护士针类损伤、刀剪损伤、安瓿损伤、血液溅落眼睛、血生化检测阳性污染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 护理职业暴露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风险的认识,增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护士护理职业损伤的发生,确保护士职业安全.
作者:魏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透析前期、透析诱导期和规律透析期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SCL-90量表中,患者在透析前期表现出躯体化症状、抑郁和焦虑的心理障碍,患者在透析诱导期的躯体化症状、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透析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抑郁情绪虽能有效地改善,但是仍存在以躯体化症状和焦虑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患者在规律透析前的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强迫和敌对的评分均明显低于透析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ESCA量表中,与透析前期比较,患者在透析诱导期的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明显升高,而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患者在规律透析期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SF-36量表中,患者在透析诱导期的情感职能和精力评分均明显高于透析前期,但是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患者在规律透析期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透析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阶段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程建萍;梁焕兰;陈丽斐;李智婷;石明珠;帅双双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及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88例,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时间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ADL积分、GC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谷荣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