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产科护理带教中人性化带教模式的应用

雷荣

关键词:妇产科, 临床护理, 带教, 人性化带教模式
摘要:目的 观察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使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50名临床护理实习学生,根据电脑随机分配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使用人性化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学生实习后的综合考核成绩、自评结果及带教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综合考核成绩及各项调查内容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使用人性化带教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成绩、实践积极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该院化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患者8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9.09%,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56.81%,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显著降低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作者:金曼;杨帆;高立娜;张莹莹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学生社团在大医文化系统构建中的作用探析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

    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组织作用,社团文化活动实现着文化育人的基本功能.该文从医学院校构建大医文化的现实需要出发,结合医学生社团的特点和功能,从提高社团文化感染力、塑造力为突破口,探讨了社团文化与大医文化的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式,以及如何在大医文化的系统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李久东;王彬;闻铭;张宝林;张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特色养生保健KAP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养生保健知信行模式在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管理的运用.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中医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 了解中医健康管理知识,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助于患者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管理.结论 KAP调查能够摸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对中医健康管理的知信行行为模式,为制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特色养生保健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陈玉琼;周帮旻;鞠梅;蒋萍;黄小艳;李萍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济南市医疗卫生经费水平对医疗卫生行业稳定性的冲击研究

    目的 该研究使用济南市的数据构建了医疗卫生稳定性指数(HSI)以衡量医疗卫生行业稳定性,并探究医疗卫生经费水平对医疗卫生行业稳定性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医疗卫生稳定性指数的变量,使用突变级数评价法确定各方面的稳定性指数,使用CRITIC赋值法确定各方面权重以计算医疗卫生稳定性指数,并确定风险识别指数,根据格兰杰检验结果构建回归模型,预测医疗卫生行业稳定性水平.结果 医疗行业的3个方面的稳定性水平在某些时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趋同性,且济南市医疗卫生行业稳定性较低的时期大多出现在单一方面出现大幅波动的时期.结论 医疗卫生经费水平增加是医疗卫生行业稳定性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对医疗卫生行业稳定性具有预测能力.滞后一期的医疗卫生经费指数的增量对医疗卫生稳定性指数的增量影响显著,医疗卫生经费增加对医疗卫生行业稳定性产生持续且积极的影响.

    作者:程子桐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和临床药师培养模式探讨

    探讨结合美国药师培训体系符合医院药学发展的医院药师的要求来对国家深化医疗体制进行改革,并且提出建立针对性的我国临床药师的培训模式.指出为了有针对性地为不同药师群体提供培训教学,为促进医院药学发展储备力量,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院药学服务奠定基础,需要尽快落实和落完善临床药师培训计划.

    作者:李洁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妇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方法研究

    目的 探究妇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方法.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3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妇产科治疗并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研究的前瞻性原则,采用双盲随机法,将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流程应用抗菌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对比两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上,观察组为1.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可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医疗资源优化应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学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品管圈模式在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析品管圈模式在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产科收治的8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新生儿知识掌握、工作效率、家长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66%低于参照组的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满意度97.67%高于参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安全护理知识的掌握、工作效率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模式在新生儿安全管理中应用能够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增加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宋晓东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医用耗材采购和管理的有关方案与措施

    详细分析并总结医用耗材采购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解决方案及措施.由该院设备处作为主要总结者,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其他科室总结出的医用耗材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汇总,对该院近年来医用耗材采购及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作者:柯建锋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一起学校乙型流感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

    目的 通过对庐江县一起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其流行特征、处理措施及评价处置效果,为以后的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庐江县S镇D中学流感暴发疫情和个案资料、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起流感疫情历时3 d,共有12名学生发病,均是七年级学生,全校罹患率为9.52%.引起该起流感疫情的主要病原体是乙型流感Victoria亚型病毒.结论 该起疫情是一起乙型流感局部暴发疫情,卫生计生部门应联合教育局加强学校流感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提高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是现阶段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丹;张慧玲;琚娟娟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民办医学院校学生皮纹与学习认知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采用直接观察法及石墨印迹法,以民办医学院校2014—2015级临床学生成绩较好的英文班学生为实验组,以同年级普通班的学生为对照组,在2017年9—12月这段时间通过遗传学皮肤纹理分析实验获取学生指掌纹相关信息,利用统计学分析大学生之间指掌嵴纹与掌褶纹的差异.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总指嵴纹数、斗形纹数、尺箕型纹的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而桡箕型纹、弓形纹与atd角的出现率均小于对照组学生,并且对照组学生中出现少数通贯手、过度域型和悉尼手.通过分析学生皮纹与学习认知能力的相关性表明,可以初步利用观察大学生皮纹来间接反映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认识能力.

    作者:宋庆凤;朱筠;李冰;刘思宇;刘子仪;曹启江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管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综合护理管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管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Barthel指数及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NF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及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康复及神经功能恢复时采用综合护理管理显著降低了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能够快速的恢复,同时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帆;高立娜;张莹莹;金曼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消毒供应中心设立护理监控小组,在护理应用细节管理(服务意识,差错防范意识,问题识别能力,检测的合格率)等措施.并且对于应用细节管理前后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各方面能力.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实施细节管理前的满意度,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细节管理前相比,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结论 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使用细节管理,能够减少错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培文;史立群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免管理的方法探讨

    常规乙肝疫苗接种是防治新生儿乙肝的核心方法.由于近年来该地区产妇数量基数较大,而各大医院、主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手和精力有限,导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保障效果有限,这就要求加强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视,完善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方法.

    作者:张淑新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医疗大数据平台开发的必要条件

    目前医疗大数据呈孤岛状,未形成共享平台,只有医疗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开发和运用,才能从本质上下降信息不对称性、医疗不确定性、关系复杂性,将对大数据大监管、合理医疗、医保控费、医疗数据研究起到关键作用.该文以福建医疗市场为例分析共享平台建立的必要条件.

    作者:林晓莹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

    生理学是每个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针对学生反映生理学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该文结合该校具体情况,提出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范超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呼吸道护理管理在预防肺癌放化疗后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肺癌放化疗后采用呼吸道护理管理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放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1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肺部持续感染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20.00%,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53.33%,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感染持续时间(12.46±4.59)d,对照组患者感染持续时间(18.57±5.82)d,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放化疗患者采用呼吸道护理管理,显著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舒适.

    作者:高立娜;张莹莹;金曼;杨帆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基于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管理

    高血压是目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抗高血压药物种类较多,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从而有效的降低血压,同时减少并发症是有效治疗高血压的关键.该研究针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许云亮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4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比较意外风险事件、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意外风险事件总发生率(1.50%)更低,护理管理质量中可靠性评分(94.64±1.21)分、及时性评分(95.59±2.14)分以及护理满意度(100.00%)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灵活应用护理标识可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积极预防风险事件.

    作者:包文艳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基于信息化应用PDCA循环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基于电子病历系统和杏林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的监测数据,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计划拟定、对策实施等步骤对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全过程干预,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情况.结果 应用信息化软件,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8.90%提高到62.95%,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19.89%提高至74.11%,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92.36%提高至9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信息系统数据收集,运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可以将其推广应用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其他领域.

    作者:张丽红;姚敏;李玉婷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科输液患者输液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急诊科输液患者中对提高输液质量的作用.方法 随机筛选该院2015年8月—2018年5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448例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24)和对照组(n=224).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该院急诊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评价两组患者的输液质量,统计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80%显著低于对照组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急诊科输液质量,识别、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值得推广.

    作者:相宏艳 刊期: 2018年第29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