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然流产史妇女所生子女发育状况评定

刘兰萍

关键词:自然流产, 发育
摘要:通过儿童保健门诊以及围产期保健手册登记病史,作者于1995~1997年共调查527例孕妇,年龄在21~32岁之间,发现38例孕妇有1次及1次以上自然流产史.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白色假丝酵母菌致腹壁脓肿一例

    患者马某,男性,55岁,拟诊膀胱肿瘤于1997年8月16日入院.入院时WBC 7.9×10.L-1,有肉眼血尿,于24日在腰麻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作者:张群;邢丽丽;杨蕾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云南元江流域现行疟疾媒介防制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价圹

    目的了解元江流域疟疾流行现况、媒介防制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方法采用面上调查、实验室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元江流域的媒介防制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目前元江流域疟疾媒介控制措施仍以DDT滞留喷洒为主;该措施能有效控制主要媒介微小按蚊,但不能控制次要媒介中华按蚊,而且对按蚊有兴奋驱避作用;按使用DDT滞留喷洒计算,目前购买杀虫剂的投入仅能满足42.83%的需求,但按使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计算,仅用现在杀虫剂费用的50.75%就可满足需要.结论基于DDT滞留喷洒的效果、经费和操作不便的限制,DDT滞留喷洒措施应该逐渐被其它控制措施替代.

    作者:杨煌;许建卫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晚期产后出血38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本文对我院13年间收治的38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201对有不良孕产史夫妇的染色体分析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医学细胞遗传学主要特征. 方法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安徽地区201对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查.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29例,异常率为7.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6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染色体形态异常7例,标记染色体3例.结论染色体异常可能是流产、死胎、畸胎、畸形儿的原因之一;染色体的遗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张立;李建平;余元勋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肺心病继发真菌感染18例分析

    真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在所有深部真菌感染中又以肺真菌感染居首.随着抗生素与激素的广泛使用,其发病率也日益增高.

    作者:周守藩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巢湖市个体卤制熟食卫生细菌学现况调查

    卤制熟食销售量较大,也是极易引起食物中毒的一类食品.为了解我市近期卤制熟食的卫生状况,1998年我站对个体户出售的熟食进行了细菌学抽检及有关现场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肥厚型心肌病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比较多见.本文就我院自1992~1994年8月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73例肥厚型心肌病进行分析.

    作者:杨恽;倪爱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探讨高血压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方法对1 798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 Info和SA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病率为8.84%.单因素分析:与高血压患病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吸烟量、总饮酒量、家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高脂饮食、BMI等;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性别、年龄、父或母高血压、总饮酒量、婚姻状况、BMI.结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作者:黄爱群;刘学;张文兵;张秀清;方治安;徐希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某军校学员腰背痛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军校青年人群腰背痛的现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某军医大学1 560名学生腰背痛流行情况.结果 71.3%的学生有腰背痛史,腰背痛的现患率为66.9%,女生高于男生.腰背痛学生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分别有26.3%和8.5%的学生因腰背痛影响学习和就诊.相关危险因素有:父母患病史、腰伤史、心理和精神异常以及长时间坐位.结论腰背痛已成为影响军校学生健康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开展该病的预防研究.

    作者:孙华明;刘建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安徽省免疫学室间质评分析

    为提高我省免疫学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和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我们从1996年开始对全省各医院检验科和血站实验室的免疫学检测进行了每季度一次的室间质量评价,现将质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高萍;王保龙;黄尊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自然流产史妇女所生子女发育状况评定

    通过儿童保健门诊以及围产期保健手册登记病史,作者于1995~1997年共调查527例孕妇,年龄在21~32岁之间,发现38例孕妇有1次及1次以上自然流产史.

    作者:刘兰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50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HFRS)流行于欧亚大陆,迄今我国已有26个省、市流行,黑龙江省依安县1986年发生507例,病死23例.为探讨本病流行规律、流行因素和传播途径,现分析如下.

    作者:魏绪林;林维萍;赵丽;魏庆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糖尿病的综合饮食治疗

    糖尿病(DM)是患病率高的代谢性疾病,在我国其患病率已由1981年的0.6%~1%上升到1994年的2.51%左右,约增加三倍.发病年龄在40岁以后,高峰年龄为60岁组,超重型居多.40%~60%的糖尿病患者仅控制饮食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可见饮食治疗的重要.

    作者:胡世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腹腔脏器脓肿穿刺引流的观察

    我院自1985年起,在B超引导下行腹腔脏器脓肿穿刺吸引术61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实验组男42例,女19例.年龄1.5~76岁,其中阑尾周围脓肿41例,肝脓肿9例,膈下脓肿5例,肠间脓肿6例,均有腹痛.

    作者:华中州;孙晓平;崔友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O型孕妇IgG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O型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 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2 841对孕妇及丈夫做ABO、Rh(D)血型鉴定.对孕妇是O型,其丈夫非O型者,做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即ABO、Rh(D))血型鉴定,IgG抗A(B)效价测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特异性鉴定);对Rh(D)阴性者,查IgG抗D抗体.又对其中212例产前有新生儿溶血病(HDN)危险的孕妇(即产前ABO血型不合,IgG抗A(B)≥64或有Rh抗体者)所生新生儿做HDN血型血清学检查(即ABO血型鉴定,Coombs试验,游离抗体和抗体释放试验),以证实产前IgG抗体效价高低与HDN发病的关系. 结果孕妇为O型,其丈夫非O型者767例,占27%(767/2 841);Rh阴性检出率0.32%(9/2 841),阴性产生抗D机率33.3%(3/9);ABO血型不合者中IgG抗A(B)≥64者占27.6%(212/767);212例产前预报有HDN危险孕妇中,有36例新生儿患HDN,占17%. 结论 IgG血型抗体效价的高低和新生儿HDN发病率成正比关系.

    作者:陶良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67 885名饮、服行业人员沙门菌带菌调查

    沙门菌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体之一,饮食、服务行业带菌者是潜在的传染源.为此,我们对广州市东山区67 885名从事饮食、服务行业的人员进行了沙门菌带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义忠;梁暄;陈清;林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糖代谢初步研究

    众所周知,病毒性肝炎有糖代谢紊乱,观察重症肝炎的糖代谢异常者较多,本文旨在研究鲜为人涉足的急性黄疸型肝炎糖代谢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田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Ki-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与吸烟的关系

    目的探讨Ki-ras基因突变在肺癌不同病理型中的分布及与吸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40例肺癌病理标本Ki-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结果检出6例突变者,突变率为15%.腺癌和鳞癌的突变率分别为17.4%(4/23)和13.3%(2/15),无显著性差异(χ2=1.43,P>0.05).有吸烟史的肺癌突变率为6.45%(2/31),非吸烟肺癌中突变率为44.4%(4/9).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未发现Ki-ras基因突变与吸烟有关.

    作者:胡毅玲;吴一龙;云径平;池桂波;王声湧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肝炎病人中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流行情况及HGV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运用RT-PCR法检测210例肝炎患者血清HGV RNA.结果 HGV感染率为9.5%,其中HGV与HBV、HCV的合并感染率分别为6.7%、15%,非甲-戊型肝炎中检出3例10%.将HGV与HBV、HCV混合感染与HBV、HCV单纯感染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二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GV的致病力较弱,可能不是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乙肝、丙肝患者合并HGV感染后,病情未见明显加重.

    作者:韩春荣;曾令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加强科研合作共同促进医学事业发展--现代预防医学在国际合作中看到的希望

    20世纪医学卫生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长期以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数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诸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逐步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这些疾病高居死因前几位,并构成了大的医疗和社会负担.

    作者:徐希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