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目的 观察小切口改良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术前诊断甲状腺腺瘤或结节的患者42例,采用小切口改良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全部成功进行了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8~11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量为20~45 ml,平均25 ml.术中、术后无发音和吞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2~7 d,平均4 d.随访6个月,切口呈线状,无瘢痕隆起,无异物结节形成.结论 小切口改良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切口瘢痕较小,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阿不都米吉提·阿不都热西提;帕夏古丽·玉苏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就诊的1~8岁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治疗后两组疗效、免疫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5%(P<0.05);治疗后患儿IgG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IgM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可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减轻脑组织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谢晓红;毕秀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原发型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42例曾行彩超检查并经手术或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肝脏肿块中,超声诊断为恶性肿块40例,良性肿块2例.超声对肝脏恶性肿块的诊断总符合率为95%,误诊率为5%.结论 彩色多普勒对诊断原发型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靖松;杨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对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时漏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及预防手段.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室78例留置尿管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对漏尿的原因及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有24例发生漏尿现象,其主要原因有尿道括约肌松弛、夹管时间过长、尿管固定不当、尿管阻塞、冲洗过快等.结论 在留置尿管过程中,引起漏尿的原因很多,但是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漏尿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解青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预防性在与骨折椎体相邻上下椎体注入骨水泥防止其因应力改变而致继发性骨折.方法 就笔者所在医院院近3年来收住因骨质疏松致胸腰椎骨折患者,预防性在其骨折椎体相邻的上下椎体注入骨少量水泥防止其继发性骨折的疗效分析.结果 随访期间36例预防性注注入骨水泥患者均未出现上下相邻椎体的继发性骨折;未预防性注入骨水泥患者,59例1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上下相邻椎体楔形变形,其中有11例于一年后应相邻椎体出现压缩性骨折,再次住院行椎体成型术.以上结果 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注入骨水泥可有效防止继发性椎体骨折,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防治方法.
作者:王庆武;强晓军;王振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前临床肺癌就诊多属中、晚期,全肺切除可以提高手术率,减少不必要的开胸探查,一侧全肺切除常用于无法施行肺叶或袖型肺叶切除的中央型肺癌[1].术后并发症较多,呼吸道的管理尤其重要.笔者所在医院2004~2009年共行全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28例,现将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38~72岁,平均55岁.手术方式:左全肺切除18例,右全肺切除10例,其中有7例施行心包内切除,2例合并上腔静脉成型术.术后病理:鳞癌20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5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肺水肿及心衰死亡1例.
作者:王怡;吕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采用硫酸镁进行辅助性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安排进行分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治疗组除进行此常规治疗外,还予辅助性硫酸镁的注射,常规用量为25%的硫酸镁0.2~0.4 ml/(kg·d),连续3~5 d,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一个疗程后,治疗组达到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则达到了73.3%.从效果来看,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要效果好(P<0.01).结论 对于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治疗,硫酸镁可以给予很好的辅助治疗,有效提高治疗的效率,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作者:夏俪衔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分析广州医学院直属7家医院的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性相关感染现状.方法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6月份7家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实际调查3552例,实查率100%,发生例次医院感染率为4.86%,侵入性操作与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呼吸机19.9%、手术2.1%、留置尿管0.9%、静脉插管0.2%、动脉插管0%,各种侵入性操作常见操作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手术、留置尿管、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动脉插管.结论 应加强侵入性操作的规范化管理,各医院建立自已的目标监测体系,强化干预措施.
作者:骆春华;陈春娥;彭胜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提高静脉全身麻醉下无痛宫腔镜检查术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方法 对本院2010年9月~12月无禁忌证、自愿接受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宫腔镜检查术的30例妇女,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苏醒评估和健康指导.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心情平静接受检查,在检查结束后2~10 min清醒,术后询问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无不适感觉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对无痛宫腔镜检查术进行专业的配合与护理有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其安全性,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燕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多巴胺功能异常假说是解释ADHD发病机制的主要生化假说之一.多巴胺能系统基因是ADHD的候选基因.多巴胺失活的异常可影响多巴胺生理作用的发挥.本文就多巴胺失活相关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广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支气管痉挛是常见麻醉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少见全麻下支气管痉挛的详细报道,以下是笔者所在医院今年相继发生的2例全麻下支气管痉挛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罗勇鸿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心脏骤停,系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导致脑及其他重要器官血流中断,并随即由此引起意识丧失(15 s)、呼吸停止(30 s)、瞳孔散大固定(1 min)、糖代谢停止(4 min)、脑ATP代谢障碍(5 min)及脑细胞不可逆死亡(6 min)等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1].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可以挽救生命,还可以提高预后疗效.2011年2月,本中心华漕急救分站成功抢救复苏心脏骤停1例,并于抵达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急诊室之前,患者出现正常心律和自主呼吸.
作者:蒋超;沈国荣;蔡美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0岁,主因右上腹间断性疼痛2个月,加重半月于2010年7月1日入院.症状进行性加重,但无明显体重减轻,无发热,无黑便.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肝脾不大.消化内镜示:距门齿约21~28 cm右前壁见一菜花样隆起,表面溃疡糜烂,质脆,触之易出血,病变欠清.取1块组织送检,病理回报提示:黏膜固有层可见小细胞癌浸润.IHC结果:CK-P(+)、CD56(+)、Syn(+)、CgA(+)、LCA淋巴细胞(+)、CD3淋巴细胞(+)、CD20 B淋巴细胞(+)、Ki-67 index80%.临床诊断为食管中段小细胞癌.因患者术前钡餐检查提示:食管中段管壁狭窄,范围约7 cm,右前壁受累,僵直,毛糙,蠕动消失,并可见充盈缺损.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肿物与周围血管等重要组织界限不清,隆突下淋巴结肿大.考虑手术切除困难较大,并且患者家属要求保守治疗,故转肿瘤科进一步治疗.
作者:杨进东;陆相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为加强医院文化,护理文化的建设,提高科学化的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医护人员的仪表、礼仪、礼节贯穿于所有医疗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从护士如何为患者服务的各项护理操作都要体现美而雅的情景中,反映出医护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素质修养.
作者:刘文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认识,及时治疗,提高患儿生存率.方法 对2009年9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1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进行病因及症状分析,找出高危因素及早期征兆.结果 体重越低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临床症状越不明显,开始表现为纳差、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胃潴留,继而出现便血,腹壁发亮.主要高危因素为感染、喂养高渗奶液、宫内缺氧等;足月儿腹胀、肠鸣音减弱为早期症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与感染、窒息、红细胞增多因素有关.结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发生在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以及有宫内缺氧、感染病史的足月儿,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临床医生应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儿生存率.
作者:宋兵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卵巢早衰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卵巢早衰的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50例卵巢早衰患者和50例正常绝经妇女从病史、生活习惯、性格、哺乳时间、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0例卵巢早衰患者中,月经初潮年龄≤13岁的发生率为68%,有家族遗传史的为18%,哺乳时间≤6个月的为48%,夜间11点以后入睡的为52%,性格内向的为70%,接触有毒物质的为42%,均比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哺乳喂养可预防卵巢早衰.(2)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态、开朗的性格以及少接触有毒物质对预防卵巢早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小英;易江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游泳与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 120名婴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婴儿游泳与抚触,两组婴儿均接受常规儿童体检系统管理,对两组婴儿3、6、8月龄的体重、身长及发育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3、6、8月龄的体重、身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月龄的大运动、6月龄的大运动、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和8月龄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能力方面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游泳和抚触对婴儿身心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梁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本院2007年9月~2010年9月笔者所在呼吸内科收治的6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功能检测情况,并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2例健康人(对照组)肺功能检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观察组MMEF、FEF75、VC、FEV1、MVV、DLCO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逐渐降低.RV和RV/TLC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结论 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阿不来提·司买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TUBVP)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98例BP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行TUBVP和48例行TUVP治疗.将两种术式的治疗过程、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UBVP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TUVP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TUVP组(P<0.01);TUBV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UVP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的组织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访,TUBVP组血Na+值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UVP组血Na+显著低于术前和TUBVP组(P<0.01);术后3个月两组IPSS、QOL、MFR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TUBVP组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TUBVP组TURS发生率明显低于TUVP组(P<0.05);TUBVP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UVP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相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比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并发症更少、更安全.
作者:华国志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麻醉组(对照组)与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麻醉后的各项参数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后的MAP与HR值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后恢复快,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迎军;谢辉;张冀疆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