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1例临床分析

廖凤

关键词: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就诊治疗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1年收治的6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口服药物不当和感染是DKA常见的诱因,其次为饮食不当、创伤、妊娠手术、应激、急性脑血管病例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口干、多饮、多尿、烦躁不安、意识改变、消化道症状及电解质紊乱;经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及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59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尿酮体DKA均消失,pH值、电解质恢复正常,血糖控制良好.结论 DKA发病诱因复杂,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代谢紊乱.及时早期诊断、恰当治疗是抢救DKA患者成功的关键.普及糖尿病知识教育是预防及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措施.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例

    不良反应1``病例介绍患者,女,64岁,无显著肺功能异常及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体重52 kg,在笔者所在医院自愿选择无痛胃镜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取左侧卧位,建立静脉通道,监测ECG、SpO2、BP、HR,经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 ml/min,嘱患者开口放入咬口器,缓慢推注芬太尼0 5 μg/kg,2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 mg/kg,SpO2<90%,迅速面罩给氧及人工辅助呼吸,数秒钟内恢复血氧饱和度.

    作者:马鑫;樊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46例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39例,死亡7例.死于心力衰竭4例,心源性休克1例,心脏骤停1例,心室颤动1例.结论 加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原因,以提高警惕性.

    作者:韩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程序化健康教育对预防支气管哮喘患儿复发的作用

    目的 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预防支气管哮喘患儿复发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教育组30例,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按照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属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观察两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的复发率.结果 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患儿及家属的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明显高于一般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教育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程序化健康教育对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复发作用显著.

    作者:张益梅;向红军;卢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下颌髁突骨折治疗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下颌髁突骨折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62例早期髁突骨折患者,其中手术治疗24例,非手术治疗38例.术后随访6周~1年,拍摄髁突正侧位X线片测量髁突角度和检查开口度、开口型及咬合关系.结果 术后1年X线片显示,手术治疗组髁突移位角度明显小于非手术组髁突移位角度,手术组的开口度大于非手术组,开口型亦好于非手术组.结论 对伴随有移位的髁突骨折手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

    作者:潘学锋;华择权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及整体护理观念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术室,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但也常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躯体和精神创伤.因此,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具体表现为业务面广,技术性强,洁净度要求高,无菌操作严格,工作量多,风险性大,工作节奏快,意外情况多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手术室护理是一个具有高强度压力的专业.

    作者:孙妍;翟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手术室骨科专科管理实施及成效

    目的 通过骨科专科组的设立,实施合理的管理.方法 在手术室设立骨科专科组,按专科化模式进行管理.结果 骨科医生及患者对专科组的护理得到一定的肯定,适应了骨科发展的需求,对今后的工作起到推进作用.结论 骨科专科管理设置了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使手术室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了协调、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

    作者:马建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高频超声和MRI影像诊断

    目的 分析对比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高频超声声象图与MRI影像特征,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17例经细针活检组织学检查证实的颈部囊性淋巴管瘤,均行超声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声像图和MRI图像特征.结果 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主要超声和MRI特征表现为颈部至颌下和(或)纵隔内蔓延生长的多房囊性肿块,内见细条状分隔,沿周围疏松组织间隙呈爬行性生长,境界清,有占位效应.超声诊断15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88%;MRI诊断17例,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高频超声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病变大小、形态、延伸范围,多数可做出定位、定性诊断;MRI更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毗邻、包绕的重要组织器官,以及病变性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作者:邓学文;雷海花;叶柏林;陈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7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MSCT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IST形态、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肿瘤位于胃部36例,小肠20例,大肠6例,肠系膜8例.单发66例,多发4例全部位于胃部.结论 CT对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率和术前定位诊断有帮助,但特异性不大,故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定性诊断要依赖病理检查和电子显微镜检查.

    作者:王惠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与防范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分析和总结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方法.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及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使护患纠纷发生率下降.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可行,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董梅;贺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氧气驱动雾化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早晚各1次.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治疗组咳嗽、气喘、痰鸣音、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安全、有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与FOLFOX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与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6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结肠、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第1~14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对照组CF 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5天;5-Fu 300 mg/m2静脉点滴5 h,第1~5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 5% (20/32)和34 4% (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P<0 05);治疗组有2例患者CR;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和神经毒性.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近期疗效较FOLFOX方案好,虽然其恶心、呕吐、神经毒性较重,但患者能耐受.

    作者:邓玉军;梁健;邱泽成;李定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所选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同时修补破裂的关节囊及肩袖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结果 58例访0 6~4年,平均2 3年,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6%.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李向涛;张天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胃肠道肿瘤腹腔镜手术的护理

    方法回顾性总结52例腹腔镜胃肠道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目的 提出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术前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病情观察、伤口及造瘘口的护理,以及营养支持的方法.结果 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良好的术前准备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合理的术后病情观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结论 良好的护理是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红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肝细胞癌TACE术后疗效的影像学评价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已成为不能外科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由于这种介入疗法的局限性,术后常出现肿瘤病灶的残存或复发,因此准确地评价TACE术后疗效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MRI、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DSA在肝癌的早期发现及术后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影像学对肝细胞癌TACE术后疗效的评价作简要综述.

    作者:赵冬梅;韩福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对笔者所在科室5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与临床护理进行跟踪观察,总结护理体会与心得.方法 (1)饮食管理;(2)注意观察用药反应;(3)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结果 81%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愈,19%患者由于糖尿病比较重,对抗结核药敏感力下降,治疗后病情稳定,效果满意.结论 糖尿病护理和康复对患者十分必要,应根据疾病临床特点、不同的个体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及饮食计划,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促进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文芝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巨细胞病毒DNA检测在筛查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婴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CMV)DNA在儿科CM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65例临床疑诊CMV感染患儿分别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尿液CMV-DNA及血清CMV-IgM抗体.结果 FQ-PCR检测尿CMV-DNA的阳性率为42 83%,ELISA检测婴儿血清CMV-IgM抗体阳性率为20 18%.两种方法对CMV感染诊断符合率为76 46%,前者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χ2=33 59,P<0 01).结论 FQ-PCR检测尿液CMV-DNA是早期诊断婴儿CMV感染的敏感有效的方法.

    作者:钟伟明;何浩瑜;黄家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透针加中药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38例体会

    目的 观察透针加中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透穴刺法加中药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38例,以7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愈23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37%.结论 透针加中药对顽固性面瘫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作者:沈文清;陈小凯;李旅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喹硫平或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末,喹硫平组有效率为70 0%,利培酮组为73 3%,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两组各因子分总分治疗2周末起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0 01),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显持续下降;治疗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于用药初期,发生率低,程度较轻微.结论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任静萱;许俊杰;高敏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美托洛尔对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扩张性心肌病出现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类制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定期随访,观察1年后临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病情恶化减少.结论 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服用美托洛尔可改善心功能.

    作者:吴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肝癌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8例晚期肝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针剂135 mg/m2,静滴2 h,第1天;卡培他滨1250 mg/m2,口服,早晚饭后各0 5 g,第14天,每3周重复.结果 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疗效:PR 2例(25%),有效率为25%,SD 3例(占37 5%),疾病控制率为62 5%,PD 3例(占37 5%).结论 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肝癌是安全可靠的,近期疗效优于佳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张超;陆保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