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飞;王红宇;杨再珍;王平凡
护理文书是护士及其相关人员在临床护理活动过程中,对患者病情、医疗护理过程和护士行为的记录,能客观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发展、动态变化和医疗护理过程,因而一直是医护人员确立医疗护理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制定医疗护理方案的重要依据,并成为医疗护理团队内部各班次、各成员之间传达、传递患者信息的重要媒介.即护理文书书写是关于质量控制、法律依据、科研、教育、效益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1].
作者:冯惠霞;蒋红花;李桂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锥孔穿刺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软通道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本院2003年1月~2010年10月共收治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施行锥孔穿刺软通道抽吸引流血肿手术.结果 85例患者中,根据GOS评分估计预后,其中恢复正常28例(33%),轻残42例(49.4%),重残9例(10.6%),植物生存3例(3.5%),死亡3例(3.5%).结论 微创锥孔穿刺软通道抽吸引流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简单、高效、创伤小、疗效满意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衡建伟;李广峰;李子健;孙军然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CT证实的脑卒中后癫痫的11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56例(50.0%),显效36例(32.1%),减少发作12例(10.7%),无效8例(7.2%).全部进行出院后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经随访证实,癫痫反复发作10例(8.9%),死亡4例(3.6%).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多与脑水肿有关,以单纯性部分发作为主,病灶多位于脑叶及其周围,在临床中应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才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朱灵芝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氯波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16例临床诊断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A组,n=40)、针灸组(B组,n=38)和氯波必利组(C组,n=38),A组给予针刺内关、足三里、天枢穴的同时,配合氯波必利药物口服;B组仅给予针刺内关、足三里、天枢穴治疗;C组仅给予氯波必利药物治疗,三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三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A、B、C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1.1%和78.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检测均未见异常.结论 针灸配合氯波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单用针灸或氯波必利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刘春华;舒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中出现的止血带反应的阻抑效果.方法 选择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25例,记录出汗、烦躁、肢体胀痛等症状的止血带反应时以及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处理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苏醒时间以及麻醉苏醒期精神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用麻醉药物处理后,血流动力学明显趋于稳定,停药苏醒时间为(5.0±2.2) min,苏醒期未见精神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在臂丛神经阻滞下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可以有效地阻抑止血带反应,从而弥补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的不足,完善麻醉效果,是一种安全、可控性好的复合麻醉方法.
作者:冯玲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些年确诊的资料完整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并加以总结.结果 GBS以夏秋季节发病较多.几乎100%损害运动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对感觉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76%的患者发病前有前期感染或诱因.92%的患者存在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而且发现脑脊液蛋白量与病情轻重不成正相关,病情越重者脑脊液蛋白量反而正常或偏高.结论 GBS是周围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可损害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系统,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为其特征.
作者:侯国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10例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检出低血糖36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因窒息而发生低血糖经上述处理后,多于12~24 h内恢复正常,长56 h;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喂养困难所致者经上述处理后,多于8~18 h恢复正常;糖尿病母亲娩出儿经上述处理后于24~42 h血糖正常;溶血、感染者发生低血糖,多于16~28 h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检测血糖,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避免低血糖引起神经系统损伤.
作者:张春燕;王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介绍一种创新性的高效无创透皮给药系统--吸杯无针注射器透皮给药系统,并验证其药物释放效力.方法 该系统同时利用两种物理方法,一是改变皮肤表面积,拉大皮肤各组织细胞间隙;二是使皮肤内部的压强小于外部注射药筒内药物的压强,从而使液体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以未调节压强的吸杯无针注射器透皮给药系统为对照,观察正常使用时该系统的透皮给药效力.结果 在同一实验动物左右相对位置,正常使用给药系统的试验部位皮下间隙及所对应的肌肉处都有药液进入,皮肤完整无损;未调节压强使用给药系统的对照部位则没有观察到药液透过皮肤.结论 吸杯无针注射器透皮给药系统可使原来不能透过皮肤的药物进入皮下及肌肉,且不损坏皮肤,是一种透皮给药的新方法,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春霞;杨绳文;杨运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解决目前农村脑血管患者康复不佳的方法.方法 本项目选择200例脑卒中后不能自理生活的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从入院时即有护理人员对每位主要照顾者能力进行评估,制定计划,带教培训,出院时有两名主管护师对主要照顾者能力进行评估,以能熟练操作,出院后按技能护理患者;乙组按常规护理,不对照顾者进行特殊施教.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半年随访观察分析.结果 甲组照顾者能力明显高于乙组.结论 通过两组对比,接受医院培训照顾者,出院后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康复治疗和护理,使其大限度的功能恢复,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接受医院培训照顾者,出院后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康复治疗和护理,使其大限度的功能恢复,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
作者:戴桂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7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7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女性23例,占62.16%.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1例,占56.76%,大学以上7例,占18.92%.病变部位左侧半球占28例,占75.68%,其中左前半球22例,占59.46%.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女性多于男性,文化程度较低及较高者脑卒中后易患抑郁症;左侧半球病变较右侧半球病变者脑卒中后易患抑郁症,且左前半球病变者患病率高于左后半球病变者.
作者:马卫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中药柴胡疏肝散随症加减,并配合奥美拉唑20 mg,2次/d,吗丁啉10 mg,3次/日,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1.9%,对照组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显著提高对该病的疗效.
作者:尹燕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氟派噻顿美利曲辛片和非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抗抑郁治疗组(治疗组)和非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利用HAMD抑郁量表及NIH-NINDS评分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评定抑郁严重程度及治疗疗效.结果 (1)治疗第8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及NIH-NINDS评分显示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第8周末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曼地娜木·卡马尔丁;沙吉旦·木塔里甫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基层门诊对血脂异常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血脂异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0 mg/d,1次/睡前;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饮食、运动等综合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降低,HDL-C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层门诊对血脂异常患者施行综合治疗比单独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新进护士通过临床学习掌握专科技能、知识.方法 由骨干护师或主管护师,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法,新进护士跟老师参与倒班.在带教过程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果 新进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综合素质迅速提高,顺利适应护士的角色,熟练开展工作.结论 多元、严谨的带教风格培养了新进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何桂琴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的效果.方法 通过制定心内科护理绩效的考核标准,把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并对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及时反馈.结果 对2009年度未实行护理绩效考核与2010年度实行绩效考核后的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与护理工作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在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量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不但能够有效调动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更能提高心内科护士的护理质量与心内科患者的满意度,从而转变了心内科护理服务的理念,提升了心内科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
作者:周利华;罗敏;曾建平;黄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过程中阿托品化后用药剂量及用药间隔时间.方法 明确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38例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7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定时、定量(适量)给药,第二组6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适时、定量(适量)给药.结果 第一组患者出现阿托品中毒情况较第二组患者出现阿托品中毒情况明显增多,且时有意外伤亡情况;而第二组患者出现阿托品中毒情况少,且无意外伤亡情况.两种方法治愈率无差异.结论 采用适时、定量(适量)给药方法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优于采用定时、定量(适量)给药方法.
作者:伍志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无张力疝修补术200例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4~6 h均能下床活动,切口疼痛时间1 d,术后无发热,住院时间4~10 d,随访3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徐建宏;刘修丽;柏爱华;陈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盆旋移综合征康复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对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干预组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心理、饮食饮水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40例,治疗有效37例,其中显效33例;对照组40例中有效25例,显效15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陈昕;杨素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T2DM)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86例AMI住院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n=32)和非糖尿病组(n=54),均在发病12 h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DM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非DM组(P<0.05),病后30天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P<0.05),但与同期未开展溶栓治疗的DM病例比较,病死率有明显下降(P<0.05);而DM组溶栓后出血(包括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脑出血)、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和心源性休克及30天心肌缺血发生率等均高于非DM组(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T2DM可以降低本病的病死率,但较不伴DM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近期疗效差.
作者:刘志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瘘是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有报告,其发生率在3%~6%.死亡率高达50%[1].如吻合口瘘发生于胸腔内,部分患者并发败血症、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及早发现吻合口瘘迹象,有效治疗胸内吻合口瘘,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死亡是胸外科的一项重要使命.
作者:刘静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