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泮托拉唑三联7d疗法与四联5d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照研究

姚红霞;李艳君

关键词:泮托拉唑,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以泮托拉唑为基础的7 d标准三联疗法与泮托拉唑+铋剂+甲硝唑+四环素的5 d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随机入选三联、四联治疗组.三联治疗组实行PAC方案:泮托拉唑40 m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克托霉素500 mg(2次/d),口服7 d.四联治疗组实行PBMT方案:泮托拉唑40 mg(2次/d)+胶体次枸橼酸铋220 mg(2次/d)+四环素750 mg(2次/d)+甲硝唑400 mg(2次/d),口服5 d.治疗结束后至少停药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了解症状缓解情况,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三联治疗组根除成功18例,四联治疗组根除24例.三联治疗组ITT根除率为60.0%(18/30),低于四联治疗组的80.0%(24/30);三联治疗组PP根除率为64.3%(18/28),亦低于四联治疗组的82.8%(24/29),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和四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3%(16/30)和60.0%(18/30).结论 泮托拉唑、铋剂、四环素和甲硝唑的5 d四联方案较7 d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率高,疗效好.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 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将21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0例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术前肠道清洁准备,对照组70例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肠道清洁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药物服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使用药物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于磷酸钠盐组(P<0.05);两组患者总体不适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聚乙二醇组少于磷酸钠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前肠道清洁效果优于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丁海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子宫切除术的两种不同术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经腹(TAH)、经阴(TVH)子宫切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肛门排气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阴式组较腹式组平均出血量少(P<0.05),术后用镇痛药例数少(P<0.01),术后排气时间早(P<0.01),住院时间短(P<0.01),术后病率少(P<0.05),而对直肠膀胱功能的影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H与TAH相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腹部不留瘢痕,更符合微创观念.

    作者:李双琼;丁寒春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静脉注射蔗糖铁和口服铁剂在治疗肾性贫血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和分析静脉注射蔗糖铁和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肾内科64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静脉注射蔗糖铁,对照组32例,口服铁剂,回顾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TSAT、HB、ST及Hct指标及变化.结果 用药8周后,两组患者Hb、Hct、TAST、SF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治疗后Hb、Hct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蔗糖铁疗效比口服铁剂的效果佳.结论 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比口服铁剂的效果佳,但应注意量的控制,避免过量.

    作者:刘文虎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喷他佐辛与芬太尼在腰椎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喷他佐辛与芬太尼用于腰椎手术后患者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喷他佐辛(P)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30例.P组镇痛泵配方为:喷他佐辛3 mg/mg,F组为:芬太尼20 μg/kg,两组均加入托烷司琼5 mg,然后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两组负荷量为2 ml.持续输注速度2 ml/h,单次追加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4、8、12、24、48 h各时段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及48 h镇痛效果均良好(VAS评分<4分),镇静满意(Ramsay评分2~4分);相同时点两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的恶心、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用于腰椎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与芬太尼效果相当,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是腰椎术后静脉镇痛的理想药物.

    作者:于国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CLS患儿的治疗、护理过程及效果.结果 术后并发CLS的发生率为5.26%.患儿经积极正确的治疗(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保证组织供氧、保证重要脏器灌流等)后,5~8 d水肿消失,心率、血压、CVP正常,各项检验结果正常.结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CLS后,应在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避免过低体温对患儿的不利影响,一旦发生CLS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心脏病患儿的术后存活率.

    作者:鲁秀珠;陈文敏;冯霞;祁敏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多层螺旋CT在上颈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上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上颈椎损伤患者,采用MSCT 3~5 mm扫描、1.0 mm重建后作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结果 上颈椎椎体骨折18例,其中齿状突骨折6例,环枢关节脱位7例,其中环齿关节脱位6例,单纯枢椎旋转脱位1例.结论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能明确显示上颈椎骨折、脱位情况,有助于临床及时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

    作者:贺伟浩;贡琪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多层螺旋CT在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8例膝关节诸骨损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CT轴位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结果 本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33例,胫骨裂隙性骨折26例,髁间突骨折7例,髌骨骨折10例,股骨骨折1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图像质量高,有利于膝关节骨折的诊断,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制订手术计划.

    作者:郭玉林;孙学兵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引起腹胀及便秘的中医预防和护理.方法 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情志护理、饮食调护、体位护理、中药灌肠以预防腹胀便秘的发生,同时采取穴位及腹部按摩、穴位贴敷贴、艾灸治疗等中医治疗方法.结果 10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9例未发生腹胀、便秘,63例引起腹胀及便秘的患者症状得到解除.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防治腹胀、便秘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可靠,效果满意.

    作者:吴剑云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50例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作为试验组,使用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并与2004年前收治的53例行常规治疗的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高龄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进一步认识高龄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规范护理对策,提高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 对526例年龄6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胃镜检查的心理护理体会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26例高龄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及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采用了规范的护理对策,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结论 掌握高龄患者的心理特点,应用规范的护理对策,高龄患者同样可以安全接受胃镜检查.

    作者:安文忠;贾永成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外敷松节油对急腹症患者术后恢复肠动力学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外敷松节油对急腹症患者术后恢复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禁食、补液、纠正内环境紊乱等常规医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腹部外敷松节油.结果 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对D-木糖的吸收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 外敷松节油对急腹症患者术后恢复肠动力学具有促进疗效.

    作者:谭秀平;陈瑞芳;吴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80例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康复的护理干预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充分发挥残余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陈福芳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胃癌高发区男性Hp感染自然人群胃镜多点活检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高发区男性自然人群Hp感染者胃体大、小弯侧内镜病理的差异.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6个自然村30~59岁年龄组作为研究对象,先行13C呼气试验,阳性人群1043例全部行内镜检查,并分别在胃黏膜8个位点进行病理和Hp检查,选择胃体大、小弯侧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胃体大、小弯侧在重度与非重度炎症、活动与非活动性炎症、萎缩与非萎缩炎症、肠化与非肠化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炎症与非炎症、病理染色Hp感染与非感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高发区男性自然人群胃体小弯与大弯侧相比,炎症重,活动性炎症多,萎缩与肠化发生几率高,但Hp的分布一致.

    作者:朱阳春;华召来;崔桂平;王锦芳;夏林;王喜;王杰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慢性乙醇中毒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与脑萎缩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慢性乙醇中毒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脑萎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抽取40例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有慢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确诊患者(定义为A组),其中包括20例同时伴有脑萎缩症状的患者(定位a组)和20例无脑萎缩症状的患者(定义为b组),再抽取40例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定义为B组).对上述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结果对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脑萎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A组患者的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项指标与脑萎缩的相关性非常明显(P<0.01).结论 慢性乙醇中毒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乙醇中毒致患者出现萎缩性脑损伤症状,上述两项指标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类患者的病情进行判定和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作者:奚志强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对比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气管切开患者共32例,随机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组16例,外科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组16例.比较两组术中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气管闭合时间、切口闭合时间及切口渗血量.结果 PDT组与OT组相比,PDT组操作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感染率降低、术后渗血少、气管闭合时间及切口闭合时间缩短.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外科气管切开术(OT)相比,具有安全、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

    作者:朱永祥;张吕胜;龚少峰;陈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5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控制癌瘤复发疗效的分析

    目的 评价5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后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食管癌术后纵隔瘤床区复发或纵隔加吻合口复发患者,运用CT模拟定位技术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PTV为CTV外放1.0 cm,运用5~7个非共面野照射,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和等剂量线优化治疗计划,15MV X线,单剂量3 Gy,每周5次,总剂量60~66 Gy,PTV被85%等剂量线所包绕,PTV均匀性为95%~107%.结果 近期疗效为CR 8例,PR 42例,总有效率达100%.1年、2年生存率及1年局控率分别为72%、32%、88%.按RTOG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12例(24%);Ⅲ级2例(4%);急性放射性肺炎Ⅰ~Ⅱ级16例(32%),Ⅲ级2例(4%);骨髓抑制Ⅰ~Ⅱ级8例(16%);急性心脏损伤Ⅰ~Ⅱ级4例(8%).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局部复发病灶的控制率,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是局部剂量升级的有效方法,能提高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崔玉国;张海兵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中药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中药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8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直肠肛塞放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服用中药,观察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不同时间(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P<0.05;t=15.32,P<0.05);其中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中药能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骆小英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就是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本文通过收集文献,对治疗乙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应用情况做一综述,期望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用药.

    作者:高传义;张玉荣;赵继海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腹腔镜手术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女性不孕症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86例女性不孕症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186例女性不孕症病例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9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26例、卵巢囊肿7例、正常盆腔2例、子宫肌瘤3例、子宫畸形1例及生殖器结核3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P<0.01).术后1年内妊娠率: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5.16%(32/91),子宫内膜异位症37.73%(20/53),明显高于其他病因(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以在明确导致不孕原因的同时加以治疗,且创伤小,对盆腔干扰少,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余莉萍;王冬昱;方艺川;陈佩锋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腹腔镜联合胃镜术与开腹术治疗胃间质瘤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双镜联合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28例及同期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24例,分析两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比两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双镜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为(88.04±16.57) min,与开腹手术组的(91.25±12.18)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手术组术中失血量(62.14±27.33) ml,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的(130.63±43.1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天数双镜联合手术组分别为(3.50±1.20) d、(9.43±1.79) d,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的(5.42±1.18) d、(13.13±2.58) d(P<0.001).双镜联合组随访5~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开腹组随访6~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有效,是理想的微创术式,具有可行性.

    作者:韩伟峰;费伯健;高其忠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