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喷他佐辛与芬太尼在腰椎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于国军

关键词:喷他佐辛, 芬太尼, 术后镇痛
摘要:目的 比较喷他佐辛与芬太尼用于腰椎手术后患者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喷他佐辛(P)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30例.P组镇痛泵配方为:喷他佐辛3 mg/mg,F组为:芬太尼20 μg/kg,两组均加入托烷司琼5 mg,然后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两组负荷量为2 ml.持续输注速度2 ml/h,单次追加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4、8、12、24、48 h各时段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及48 h镇痛效果均良好(VAS评分<4分),镇静满意(Ramsay评分2~4分);相同时点两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的恶心、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用于腰椎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与芬太尼效果相当,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是腰椎术后静脉镇痛的理想药物.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离心方向静脉穿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上肢浅表静脉硬化或不易见时,对远心端代偿性增粗的掌指关节处血管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上肢浅表静脉硬化或不易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对照组行向心方向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8%(P<0.05);试验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P<0.05).结论 对上肢浅表静脉硬化或塌陷患者,对代偿性增粗的掌指关节处血管行离心方向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应答停药后复发的治疗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应答停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组)接受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干扰素5 MU,每周3次肌肉注射,8周后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顿服,α干扰素治疗1年后停用,拉米夫定坚持服药.对照组39例拉米夫定100 mg/d顿服.疗程:两组病毒无耐药变异者,拉米夫定坚持服药.结果 联合组9个月、12个月及随访6个月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应答停药后复发患者较单用拉米夫定疗效好,是可行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措施.

    作者:刘景妨;刘景艳;崔洪岭;封飞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使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和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各38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复发5例,复发率13.16%,对照组中复发8例,复发率21.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效果比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明显,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随访患者复发少,预防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水生;王玉周;杨慧;王世海;赵燕华;廖华印;包泽岩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治疗32例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口服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其中沙利度胺爬坡至治疗量后长期每日200 mg口服,替吉奥服药28 d停14 d,42 d为1个周期.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及不良反应评估.结果 32例患者中CR 0例,PR 10例,SD 14例,PD 8例,有效率31.2%,疾病控制率7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53.1%)、骨髓抑制(46.9%)、皮肤色素沉着(31.2%)、便秘(37.5%)和疲乏(28.1%),均为Ⅰ~Ⅱ度.结论 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可改善依从性,适用于不能耐受常规联合化疗与不愿接受静脉化疗的患者.

    作者:林碧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压疮防治进展

    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其发病率与15年前比并没有下降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压疮的防治有了很大的进步,其病因、预防、治疗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多进展,笔者特将其综述如下.

    作者:王玉婷;胡波;成沛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腹腔镜手术剥离巧克力囊肿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需手术治疗的巧克力囊肿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腹囊肿剥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比较,腹腔镜组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症状缓解率及妊娠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剥除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优于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茜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新改进

    目的 探讨对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新改进,减少患者的焦虑、痛苦,促进康复.方法 选择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150例,耐心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缩短备皮与手术的时间,术前晨加做阴道擦洗和宫颈消毒,术后用咀嚼口香糖的方法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结果 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面对手术,缩短了备皮与手术的时间,术晨加做阴道擦洗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术后咀嚼口香糖缩短了肛门排气时间.结论 通过以上改进,减轻了患者的焦虑、痛苦,增加了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施祝英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颈椎黄韧带骨化8例病例探讨

    目的 探讨颈椎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8例颈椎黄韧带骨化的成因及其诊断,根据其临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加以分析.结果 8例患者随访2~36个月,平均20.6个月,其中6例手术,术后功能恢复率82.2%,优良率80.5%;保守治疗2例,功能恢复率76.0%,优良率73.8%.结论 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静止型黄韧带骨化脊髓压迫轻微的采取保守治疗也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后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同华;肖尚领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就是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本文通过收集文献,对治疗乙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应用情况做一综述,期望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用药.

    作者:高传义;张玉荣;赵继海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对比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气管切开患者共32例,随机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组16例,外科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组16例.比较两组术中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气管闭合时间、切口闭合时间及切口渗血量.结果 PDT组与OT组相比,PDT组操作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感染率降低、术后渗血少、气管闭合时间及切口闭合时间缩短.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外科气管切开术(OT)相比,具有安全、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

    作者:朱永祥;张吕胜;龚少峰;陈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中药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中药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8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直肠肛塞放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服用中药,观察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不同时间(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P<0.05;t=15.32,P<0.05);其中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中药能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骆小英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喷他佐辛与芬太尼在腰椎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喷他佐辛与芬太尼用于腰椎手术后患者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喷他佐辛(P)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30例.P组镇痛泵配方为:喷他佐辛3 mg/mg,F组为:芬太尼20 μg/kg,两组均加入托烷司琼5 mg,然后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两组负荷量为2 ml.持续输注速度2 ml/h,单次追加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4、8、12、24、48 h各时段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及48 h镇痛效果均良好(VAS评分<4分),镇静满意(Ramsay评分2~4分);相同时点两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的恶心、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用于腰椎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与芬太尼效果相当,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是腰椎术后静脉镇痛的理想药物.

    作者:于国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胸部创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胸部创伤的X线及CT影像学表现,探讨不同成像方式的诊断价值及优缺点.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46例胸部创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X线平片表现及CT表现进行比较,针对其诊断价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包括肺挫伤65例,骨折52例,肺不张45例,胸腔积血42例,纵隔气肿42例,在各种不同损伤类型中,CT成像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前胸部创伤患者,特别是急诊患者,X线平片检查仍是首选检查方法,但X线平片检查存在敏感性低、特异性差的缺点,而CT成像可显示普通X线平片难以显示的部分细节,如少量的积液积气,对胸部创伤的诊断具有相当的价值,是胸部创伤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陈作南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5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控制癌瘤复发疗效的分析

    目的 评价5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后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食管癌术后纵隔瘤床区复发或纵隔加吻合口复发患者,运用CT模拟定位技术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PTV为CTV外放1.0 cm,运用5~7个非共面野照射,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和等剂量线优化治疗计划,15MV X线,单剂量3 Gy,每周5次,总剂量60~66 Gy,PTV被85%等剂量线所包绕,PTV均匀性为95%~107%.结果 近期疗效为CR 8例,PR 42例,总有效率达100%.1年、2年生存率及1年局控率分别为72%、32%、88%.按RTOG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12例(24%);Ⅲ级2例(4%);急性放射性肺炎Ⅰ~Ⅱ级16例(32%),Ⅲ级2例(4%);骨髓抑制Ⅰ~Ⅱ级8例(16%);急性心脏损伤Ⅰ~Ⅱ级4例(8%).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局部复发病灶的控制率,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是局部剂量升级的有效方法,能提高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崔玉国;张海兵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联合25%酒精术中处理胬肉头部60例70眼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用25%酒精处理胬肉头部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 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中用25%酒精处理胬肉头部,术后定期观察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60例70眼翼状胬肉患者的手术效果,其中69眼恢复良好,1眼复发,复发率为0.99%.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同时胬肉头部25%酒精处理效果良好.

    作者:王蓓;卞少藩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方法 1998年7月~2010年12月本院共收治46例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患者,新鲜损伤43例,陈旧性损伤3例,其中40例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症状均获得改善,36例完全恢复,7例残留手指麻木,3例颈椎旋转活动受限,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的稳定性上颈椎骨折脱位行牵引、制动、复位和固定;而不稳定性上颈椎骨折脱位应选择手术治疗.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宜早期手术治疗,尽早复位及固定并行融合手术,手术方式以前路手术为主,有小关节绞锁复位困难时要先后路解锁,再前路固定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斌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40例

    目的 观察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培元通脑胶囊,3粒/次,3次/日,口服;对照组40例,按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疗程30 d,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疗效显著.

    作者:李燕梅;王新志;张慧永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目的 探讨在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实施全面护理的价值.方法 回顾7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资料,分析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全过程,并做出总结.结果 71例患者中67例治疗效果满意,2例未成功,2例半年内复发,经再次射频消融术后根治,并发气胸1例.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梅芳;汪素红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52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感染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等.52例患者均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对症给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治疗,49例患者痰菌培养结果转阴,1例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仍然为阳性,2例患者发生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老年、长期使用抗生素、肺结核反复复发等是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应加强对真菌感染高危患者的预防并及早采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作者:雷鸣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无痛分娩96例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要求阴道分娩且无产科禁忌证的初产妇192例分为两组,其中做无痛分娩而无麻醉禁忌证的产妇96例,用0.125%罗哌卡因与2 μg/ml芬太尼混合液做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Ⅰ组)与拒绝分娩镇痛的产妇96例(Ⅱ组)进行比较,观察镇痛效果,胎心情况,不良反应,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分娩镇痛效果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显著降低了剖宫产率,但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无痛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母婴健康状况未受影响.

    作者:马俊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