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如何提高网络时代医学期刊馆员的素质

王晓德

关键词:网络时代, 医学期刊, 馆员素质
摘要:探讨网络时代医学期刊馆员目前素质现状和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等素质,以及如何提高期刊工作人员素质、培养合格的高级医学期刊管理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胆囊炎、胆石症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临床已经广泛开展应用,它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2].

    作者:毛国娟;丁一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伤寒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水、食物途径传播.临床上以持续高热、肝脾肿大、相对缓脉、玫瑰疹、表情淡漠及白细胞减少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以夏秋季节多见.

    作者:袁文友;胡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临床空腹检测分为血糖正常和高血糖两组,根据199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判两组预后.结果 正常血糖组120例,有效率88.3%;高血糖组72例,有效率69.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升高是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预后有不良影响,而预防高血糖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彩军;郭晓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压迫颈内静脉判断术后镇痛患者硬膜外导管位置的分析

    目的 探讨通过压迫颈内静脉观察硬膜外导管液面变化来判断导管位置正确与否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110例行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O组;Ⅰ组保持导管位置不变,O组导管撤出硬膜外腔5 cm,用脑脊液压力表分别记录两组在施行颈内静脉压迫后的液面压力变化,同时观察试验前后BP、HR、SpO2的变化.结果 Ⅰ组:导管位于硬膜外腔时,压迫颈内静脉后硬膜外的压力升高2~4 cm H2O(P<0.05);O组:导管撤出硬膜外腔时,重复该试验硬膜外压力无变化.结论 颈内静脉压迫与硬膜外压力变化依从性良好,该试验可作为判断硬膜外导管位置的又一良好指征.

    作者:李晓鸿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者26例(43.33%),腹水细胞数符合诊断标准者(PMN≥0.25×109/L)49例(81.67%);腹水细菌培养82例次,阳性8例(9.76%),药敏试验均对头孢三、四代和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敏感.抗菌治疗选用头孢三代及氟喹诺酮类,有效率为88.33%.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要综合分析,及时凭经验选用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孙龙春;夏瑞芳;许继涛;吴自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瘙痒症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笔者将本证分为风燥血热型、湿热内蕴型、气虚血燥型三种类型;采用中药以祛风止痒、清热除湿、凉血安神为主方剂水煎服.同时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0%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维生素C 30 mg+地塞米松5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食物,戒烟酒,勿用肥皂水、热水冲洗患处.结果 痊愈80%,显效10%,好转7.5%,无效2.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瘙痒症效果良好.

    作者:王志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6例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溶栓和单纯抗凝治疗肺栓塞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将1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抗凝治疗,两种方法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溶栓和单纯抗凝治疗肺栓塞均有效.

    作者:于永香;孙玲玲;孙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浅谈正常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

    胎儿娩出后24 h出血量超过500 ml者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诊疗技术水平得到稳步发展,但是产后出血仍然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内.

    作者:郭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止血敏等常规药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对照组单用常规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肯定,且使用方便、安全,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内科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陈秀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前牙完全脱位再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前牙完全脱位再植的疗效情况.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对56颗完全脱位前牙实施脱位牙再植术,经过6个月至2年以上的随访观察,观察其疗效.结果 离体时间越短疗效越好,脱位牙保存方式湿保存好于干保存,根尖孔未闭合者疗效好于闭合者.结论 离体时间、脱位牙保存方式、根尖孔闭合情况是影响前牙完全脱位再植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尘肺结核科的健康教育

    对尘肺结核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心理压力,从而使患者安心养病,消除其恐惧感,协调医患关系,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禇景春;杨金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卵巢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2002年2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31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的组织蜡块,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IF-1α和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 卵巢癌、交界性卵巢肿瘤、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4%、44.1%、16.2%和0.交界性卵巢肿瘤和卵巢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肿瘤,卵巢癌高于交界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356,P<0.01).卵巢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VEGF-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140,P=0.035).结论 卵巢癌组织过度表达HIF-1α,并通过诱导VEGF-C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孔慧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助产掌在阴道助产中应用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使用阴道助产掌50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应用阴道助产掌助产与应用产钳助产各50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助产方式对母儿的影响.结果 阴道助产掌组所致母体软产道裂伤、会阴水肿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较产钳组显著减少(均P<0.05);阴道助产掌组的新生儿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产钳组(P<0.05).结论 阴道助产掌术是一种快捷、有效、安全、简单、母儿损伤小的新型助产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助产士积极又良好的手术及护理配合是助产成功的基础与保障.

    作者:刘晓晖;周杨;彭云霞;曾瑞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救医学新模式新技术的研究与影视录像制作

    目的 探索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模式,创作急救医学影视教材,提高急救医疗质量和水平.方法 (1)对国内外急救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进行调研、分析,总结特点,积累资料;(2)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创建急救医学运行模式;(3)制作现代急救医学影视教材;(4)运用实践.结果 按新模式运行后各急救医疗指标均明显提高.结论 该项目成果能规范急救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急救效能,提高对危重患者救治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害事故的应对能力和水平,具有可推广性.

    作者:孙华;司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的术式.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6眼翼状胬肉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对比性治疗.结果 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组织移植术53眼;采用巩膜表层血管阻断联合推进式结膜瓣移植术123眼,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77%及2.44%.结论 两种术式均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但巩膜表层血管阻断联合推进式结膜瓣移植术式简单,易操作,便于推广.

    作者:张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微波热凝与手术切除治疗口腔浅表肿物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微波热凝与手术切除治疗口腔浅表肿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口腔浅表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术后随访,观察组3年生存率及复发病例数均优于观察组.结论 微波热凝治疗口腔浅表肿物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金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的药理研究

    本文对补阳还五汤的药理研究进行了综述.补阳还五汤药理作用主要为: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善微循环,抗血栓,抗氧化,调节免疫和抗感染,保护血脑屏障,修复神经组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付振;张念平;时晓东;刘舫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氯雷他定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辅助氯雷他定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口服氯雷他定颗粒10 mg/d,后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d,均治疗2周,评价其疗效.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和9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氯雷他定颗粒可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

    作者:蔡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45例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患者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45例脑出血患者行血肿碎吸引流术的护理,总结出对患者完善的护理,适时的健康教育,恰当的康复训练,是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

    作者:马天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肠梗阻60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10.2±20.1) min,平均出血量(180.2±23.1) ml,术后禁食3~8 d.其中50例(83.3%)行一期切除吻合术,10例(16.7%)切除后行肠造瘘二期吻合术.但围手术期死亡2例,是因为术后出现腹腔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结论 手术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祚豪;肖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