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

姬会霞;管建;江卫萍

关键词: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通过对56例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68枚,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药物结合的中西医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刺及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灸、中药汤剂口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肺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药物相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李斌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将6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常规抗病毒、维生素C、果糖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参麦注射液,体重<30 kg给10 ml,体重>30 kg给20 ml,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0~1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及CKMB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彩霞;张国兰;宋业华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技术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03年8月~2006年11月使用交锁髓内针的方法治疗胫骨骨折3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5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0个月.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易愈合,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吕晶;刘鹰;刘孙文;杨汝贵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肾癌患者围术期血清TGF-β1、TNF-α及IL-2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肾癌患者血清TGF-β1、TNF-α及IL-2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06年9月~2010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6例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的血清TGF-β1、TNF-α及IL-2水平进行检测,后将结果加以研究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术前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术后即刻,P<0.05,而术后24 h血清IL-2水平较术后即刻有所升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血清TGF-β1、TNF-α呈下降趋势,术前明显高于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P<0.05或P<0.01.结论 肾癌患者围术期血清TGF-β1、TNF-α及IL-2水平变化较大,可进一步研究探讨,以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史斌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比较手术病理确诊的2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分析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前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89%,单纯性阑尾炎比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低.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准确诊断急性阑尾炎,且能根据影像图特征分型,给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宋丁;刘莹;叶楠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老年慢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中耳炎患者中耳手术的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住的37例老年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前检查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前后全身及局部系统的药物治疗情况.结果 经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围手术期治疗后,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无1例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老年患者经系统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治疗后行中耳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丁晓;阮标;韩丹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恶性肿瘤化疗346例静脉护理分析

    目的 交流静脉留置针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其护理经验.方法 对346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减少了药物外渗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论 静脉留置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护了静脉,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临床工作中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芦蒲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浅谈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

    关系的改变,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了压力感,护士应及时热情接待每一位新入院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病区环境,了解新环境中那些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讲解各种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主治医生和护士.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病理特点是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肝组织正常结构严重破坏引起肝功能衰退及门脉高压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作者:祁永华;丁立晶;杨秀萍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提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改善预后.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本组30例患者经过3个月康复训练后肌力达到Ⅳ~Ⅴ者16例,达53.3%,肌力达到Ⅲ~Ⅳ者11例,达36.7%.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回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董伟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黛力新的用药注意事项

    黛力新是一类精神类辅助药物.本文通过对黛力新的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临床应用黛力新的适应证、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副作用等用药情况,这些资料可以为各科医生在临床应用黛力新时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成强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对67例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一日3次,口服8周一疗程,观察其对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心电图的影响. 结果 6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经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心律失常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治疗组对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可稳定心率,对Q-T无明显影响.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寿勋;赵小慧;李超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复发性真菌性外阴阴道炎合并支原体感染7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复发性真菌性外阴阴道炎合并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复发性真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测支原体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真菌与支原体在复发性真菌性阴道炎的发病中极可能存在着协同关系,提示有必要在诊治复发性真菌性阴道炎时应尽量做真菌的培养及药敏,同时检测支原体,便于指导治疗.结果 73例复发性真菌性外阴阴道炎检查支原体感染,一并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复发性真菌性外阴阴道炎检查支原体感染,提示有必要在诊治RMC时应尽量做真菌的培养及药敏,同时检测支原体,便于指导治疗,治疗中能更准确,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柳书勤;史莉;王培智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浅谈社区护士工作的压力源及心理调适

    目的 进一步做好社区护理工作,更好的完成社区护理目标.方法 找出压力源,进一步完善护士自身素质,实现由医院护士向社区护士的过渡.结果 使社区护士在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及人际交往能力上都大幅度的提高,使社区护理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开展.结论 社区护士工作压力解除,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全身心立足于社区护理工作,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促进、健康保护做出了贡献.

    作者:颜芝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09年12月6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法莫替丁联合治疗,根据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莫沙必利、法莫替丁的联合应用.

    作者:赵迎春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影响蛛网膜下隙出血预后的因素探讨

    蛛网膜下隙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隙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急骤起病,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约占脑卒中患者5%,该病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预后较差,致死致、残率高,且存活患者中50%遗有严重的功能障碍.

    作者:王广晖;王永霞;白洁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巨大儿79例分娩方式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巨大儿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分娩的巨大儿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阴道试产17例,阴道分娩10例,58.82%,其中顺产8例,占80%;肩难产2例,占20%,试产失败7例,占41.18%.选择性剖宫产62例,产时出血≥500 ml者,阴道分娩组1例,占10%;剖宫产组13例,占18.8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生殖道损伤及孕产妇与围生儿死亡.结论 巨大儿分娩方式:骨盆测量>正常头盆相称者可以试产,但要严密观察产程变化,否则应行剖宫产.

    作者:孙文芳;张亦心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及体会

    目的 讨论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及观察.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昏迷时间、后遗症及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组平均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后遗症及死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能够加快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苏醒,缩短昏迷时间,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金娥;黄训萍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羊水栓塞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目的 总结与探讨羊水栓塞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05年4月~2010年4月确诊为羊水栓塞患者11例,分析出现羊水栓塞的病因,并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羊水栓塞的病因有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宫颈局部的损伤,胎膜破裂.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11例患者中8例均抢救存活.结论 羊水栓塞的病因较多,有时甚至很难预防,但若能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有望减少其发生.

    作者:王凯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浅谈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年限及不良反应

    我国在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宫内节育器成了广大育龄妇女受青睐的避孕工具,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随着国家对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工作的推进,宫内节育器的使用仍处于主要地位.放置宫内节育器虽然可以收到避孕效果,但并非能够一劳永逸.2009年笔者所在乡镇宫内节育器使用率占全镇育龄妇女采用避孕措施的61.07%.为进一步提高优质服务水平,针对笔者所在镇育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情况,粗浅的谈一下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年限和不良反应.

    作者:蒋珊珊;陈春燕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提高临床医学人才质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师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临床医师队伍、确保医疗质量具有非常显著作用.总结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并提出加强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建议.

    作者:钱农;高寒;许武林 刊期: 2010年第1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