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华
目的 通过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病例分析,以了解死亡原因,提高救治水平并总结经验.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0年来入住死亡的29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主要死亡原因有呼吸道梗阻窒息,脑损害严重,再出血和迟发性颅内血肿,合并严重多发损伤,并发症.结论 要重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及时行气管切开、及早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积极处理严重合并伤和并发症.
作者:王召忠;张宜波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56例RV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2组均给予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服用微生态制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1.5 mg/(kg·次),3次/d,于进食前半小时口服,治疗3 d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49例,有效23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28例,无效20例,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治疗后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RV肠炎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善大便性状,缩短腹泻病程,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向东劲;程英惠;李红军;柳祥坤;付承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对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奥林巴司BF1T60纤维支气管镜及自制外经10 mm胸腔穿刺器,对21例临床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直视下胸腔镜检查,实施胸腔积液吸引术、纤维网状分隔钳夹术及胸膜活检.结果 胸膜间皮瘤、转移癌、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下形态不同.12例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4例诊断为胸膜转移癌,2例诊断为胸膜间皮瘤,1例诊断为类风湿性胸腔积液,2例未能明确诊断,考虑为非特异性胸膜炎.诊断准确率达90.5%.结论 纤支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也是胸腔积液的治疗和缓解临床症状的重要手段,操作简便、安全,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此项工作.
作者:罗明兴;彭翔飞;卯娥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医院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试点的公立医院中,医院管理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脑科医院是一所有着60年历史的神经、精神病专科医院,30年的改革开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性发展,为医院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注入了生机活力,也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课题.本文就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如何正确把握几种关系的粗浅认识,论述如下供探讨.
作者:秦文秀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山莨菪碱、西咪替丁防治静滴红霉素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两组,观察组50例,静滴红霉素的同时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和山莨菪碱注射液.对照组50例单纯静滴红霉素治疗,观察两组主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静脉痛)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山莨菪碱与西咪替丁联用可明显减少红霉素的副作用.
作者:何明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宫颈残端癌的诊治特点、预防及早期发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3年洛阳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23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带瘤生存,12例无瘤生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依次为85.09%、51.98%、15.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残端癌较少见,其发生率高低与实施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多少有关,应引起人们的关注,重点做好次全子宫切除术时的宫颈检查、术后残留宫颈的随诊及早期发现宫颈残端癌.
作者:何社红;邢燕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呼吸暂停是上产儿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发病率高,如不及时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伤甚至猝死[1].通过对36例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观察及处理,笔者有很好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彦军;孔彦君;汤明旭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远端骨折32例.结果 32例骨折均得到10~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采用Kolmert功能评分标准,18例优,9例良,5例可,优良率为84.4%.结论 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关节面解剖对位、生物学固定牢靠、术后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朱剑峰;陈宇;孙轩武;贺成铭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肠梗阻的原因.方法 2001年10月~2008年12月间笔者所在医院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9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发生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发生肠梗阻的时间及性质与梗阻原因的关系.结果 96例肠梗阻中,肿瘤复发占60.4%(58/96),良性原因占39.6%(38/96).73.7%(28/38)的良性原因所致肠梗阻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肿瘤复发所致的肠梗阻全部出现在术后6个月以上.肿瘤局部复发是胃癌和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小肠坠入盆腔粘连成团也是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重要原因.结论根据初次手术时间结合肿瘤原发部位可大致判断肠梗阻的性质和原因.
作者:赵北永 刊期: 2010年第17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我国医患纠纷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在<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医疗侵权诉讼实行的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因此,在患者入院时即接受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可为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提供依据.
作者:朱波;黄文成;刘志民;雷考宁 刊期: 2010年第17期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医学院新生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国内外都开始对医学院新生的压力问题进行了关注.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从压力的概念、压力源和压力应对方式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提出这一领域现存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姚毅忠;马燕 刊期: 2010年第17期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在临床上尤常见.有多种常用药具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的药物,如非那根、咳必清、阿托品、胃复安、甲硝唑、西咪替丁、氯丙嗪、奋乃静等.这些药物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锥体外系兴奋作用,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锥体外系的控制失调,使得椎体外系兴奋性增强,结果由锥体外系控制的肌力和肌紧张度失控,从而引起一系列与肌力和肌紧张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现将笔者遇见的2例锥体外系反应患者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李晓艳;辛晓静;薛霞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鼓膜造口对鼻咽癌(NPc)放疗后的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 对36例(40耳)NPc放疗后SOM患者,进行Nd:YAG激光鼓膜造口和随访,治疗后6个月行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并对其他症状的改变进行评估.结果 随访6个月,治愈12耳,好转26耳,无效2耳.有效率95%.无持续性耳漏及鼓膜肉芽等并发症.结论 Nd:YAG激光鼓膜造口是治疗NPc放疗后SOM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蔡志福;方文旭;廖智萍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MP-2)的变化及其在糖尿病心肌病变(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高脂食物喂养、小剂量链脲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糖高胰岛素嵌铗技术(EICT)检测两组大鼠胰岛素抵抗情况,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表示胰岛素抵抗;测定大鼠体重(BW)、心脏重量(HW)和计算HW /BW;RT-PCR测定两组大鼠MMP-2、MMP-9、TIMP-1、TIMP-2的mRN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MMP-9、TIMP-1、TIMP-2和Ⅰ、Ⅲ胶原蛋白水平.结果 糖尿病大鼠GI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糖尿病大鼠心脏:HW和HW /B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Ⅰ、Ⅲ型胶原明显增多(P<0.01),MMP-2、TIMP-1、TIMP-2的mRNA表达增加(P<0.01), MMP-2、MMP-9、TIMP-1、TIMP-2的蛋白含量增加(MMP-2、TIMP-1:P <0.05;TIMP-2:P<0.01);MMP-2、MMP-9与TIMP-1蛋白水平比值及MMP-2与TIMP-2蛋白水平比值均显著降低.结论 T2DM大鼠心脏MMP-2、MMP-9、TIMP-1、TIMP-2增加,MMPs/TIMPs比值降低,心脏Ⅰ、Ⅲ型胶原明显增多;心脏MMPs/TIMPs表达改变与心脏间质纤维化有关.
作者:杨青华;勾英;杨周伟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左旋布比卡因椎管内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2例实施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1例.Ⅰ组为连续硬膜外间隙给药模式:左布比卡因0.375%溶液5~12 ml分次注入.Ⅱ组采用针内套针法腰-硬联合给药模式,蛛网膜下腔麻药用量为0.5%左旋布比卡因2 ml(0.75%左旋布比卡因10 mg+脑脊液1 ml),注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备用.全程监测并记录注药后5、10、15、20 min各时点循环和呼吸参数变化及麻黄素用量.记录两组局麻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并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Ⅱ组的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Ⅰ组(P<0.05),Ⅰ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8.0±3.5)min,Ⅱ组为(7.0±1.5)min,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0.95%、19.05%和95.23%、4.77%,Ⅱ组优于Ⅰ组.两组患者于注药后5、10、15、20 min各时点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Ⅰ组血压下降较为缓慢,Ⅱ组T1、T2血压下降幅度较Ⅰ组大(P<0.05),但下降值均在基础值的30%以内.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效果确切,对循环和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农镓祯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新医疗改革形式下门诊患者对笔者所在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析影响因素并探讨正确处理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对策,为改善笔者所在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及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9年7月~2009年12月采用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门诊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500位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付费方式、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患者对就医期间护理服务总体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各项护理服务项目中满意度高的是服务态度,满意度低的是就诊环境.结论 良好的护理质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丽娟;郑晓燕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应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优化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的MTT法检测活性的条件,采用SPSS 软件对各种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水平下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佳的检测条件.其佳检测条件为:细胞浓度3×104个/ml,培养时间72 h,药物浓度0.2 ml/孔,小牛血清含量10%.此方法的活性测定结果与3H-TdR掺入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张新波;朱红升;姜启凤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浓度变化及对其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检测132 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住院后第7天、第15天、第30天血清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冠心病患者同步作心电图检查.患者均随访180天,观察此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情况.结果 (1)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组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随访期内冠心病患者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者组(P <0.01).(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好转出院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NT-ProBNP水平开始显著降低(P <0.01),第7、15、30天的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下降.死亡组治疗后3个时间点血清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心衰恶化组治疗后3个时间点血清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CHD患者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章伟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更快更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0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增加刺激疗法.结果 比较30 d后两组患者肢体肌力的康复情况,观察组患者肢体肌力的康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刺激疗法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提升患者瘫痪肢体的肌力,从而降低偏瘫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德莲;梁秀平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微创刮除术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 在局部肿胀麻醉下行1 cm长切口,用弯血管钳钝性分离腋毛区皮肤与皮下脂肪层,用眼科剪修剪皮肤下脂肪中结缔组织,专用腋臭刮匙刮除附着于真皮的脂肪球,彻底破坏毛囊,后引流并纱布加压包扎.结果 130例病例中,102例腋下臭味完全消失而治愈,19例留有轻微臭味,9例腋下臭味轻-中度.结论 微创刮除术治疗腋臭,具有疗效肯定,创伤小,恢复快,愈合后不留明显瘢痕的优点,可作为腋臭治疗的首选术式.
作者:何海军 刊期: 2010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