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斌
目的 探讨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49例乙肝感染者血清的HBV-DNA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 在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与preS1总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在模式HBsAg(+)、HBeAg(+)和HBcAb(+)中血清HB-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在278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HBV-DNA与preS1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HBV-DNA与HBeAg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preS1阳性组HBV-DNA定量值显著高于preS1阴性组.结论 HBV-DNA或preS1与HBV复制密切相关,preS1较HBeAg更能敏感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联合检测HBV-DNA与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杜立树;平龙玉;王际涛;熊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初步研究双极射频热凝术在鸡蛋清及离体髓核中的热凝毁损形态及范围.方法 两电极针在一定的位置关系下,观察其在鸡蛋清及离体髓核中形成热凝毁损灶的形态范围.结果 两针在2~10 mm,角度≤60°均能形成稳定的毁损灶.结论 两电极针随距离及角度的增加,毁损范围增大,需加热的时间延长,超出电极针的范围减小.
作者:杨小林;缪秀华;卢弘栩;吕艳蓉;孙玉峰;褚雪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26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Ficat分期:Ⅱ期14例、Ⅲ期12例.手术采用股骨头坏死骨刮除、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后皮牵引4~6周,然后利用CPM机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3~6个月部分负重,9个月完全负重.结果 随访2~6年,本组26例,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5%.结论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取材方便、操作较简便、效果可靠的特点,是目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价值的术式.
作者:张磊;刘洪胜;郭健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固定液对冰冻切片质量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冰冻切片采用五种不同固定液固定,HE染色,与同组织常规石蜡切片依照石蜡切片质量标准评判对照.结果 五种固定液都可用于冰冻切片,制片技术操作未发现问题,但不同固定液的冰冻切片镜下组织细胞形态有一定差别.结论 乙醚-无水乙醇固定液佳,含有冰醋酸成分的固定液建议谨慎使用.
作者:黄柳明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分娩期应用分娩镇痛的意义.方法 随机对分娩期未采取任何措施组(对照组)和应用分娩镇痛方法组(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产程平均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及窒息率、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分娩期应用一对一的陪护服务模式和适时吸入笑气的方法,二者起到了协同的分娩镇痛作用,消除产妇不良情绪、缩短产程,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使产妇舒适、安全顺利的结束分娩.
作者:马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中运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13例,全部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无肠瘘发生.结论 在结直肠癌切除吻合术中运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对减少吻合口漏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文峰;刘新义;张德明;马林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对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分析92例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92例中,脑心通加辛伐他汀治疗45例(治疗组),消心痛加辛伐他汀治疗47例(对照组).结果 两组共计治疗18个月.两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9%.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经Ridi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R=0.36和R=0.62,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能明显缓解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缺血,且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C、TG、LDC-C、IMT的明显改善.
作者:阮晓兵;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妇特有的疾病,其特点为孕20周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重点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子痫的发生.给予硫酸镁解痉,酌情降压,合理扩容及利尿,加强综合治疗和护理,病情稳定后适时终止妊娠,可以降低孕妇及胎儿的病死率.
作者:付爱莲;王翠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慢性肾衰患者血浆内皮素(ET-1)水平,探讨ET-1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病例分为慢性肾衰A、B两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同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PWTH)、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和晚期大血流速度比(E/A).结果 研究发现CRF患者A、B两组血浆ET-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B两组患者LAD、IVST、LVDd、PWTH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而EF、E/A、ALB、Hb则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且患者ET-1分别与LAD、IVST、LVDd、LVDs、Scr成正相关,而与E/A、ALB、Hb成负相关(P均<0.01).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衰患者血浆内皮素-1可能导致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作者:柴文华;闫顺章;刘辉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比较单纯应用丙泊酚及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施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待麻醉效果满意后进行手术.分别记录两组丙泊酚用量、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B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丙泊酚用量、苏时间明显少于A组;肢体无意识扭动B组优于A组;两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较单纯应用丙泊酚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苏醒时间,效果优,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司文博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甲状腺瘤300例,手术治疗290例,现将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蔡宝裕;朱玲玲;张梅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纤溶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纤溶酶200 U静滴,1次/d,连用10 d,奥扎格雷钠80 mg静滴,2 次/d,连用10 d;对照组用口服阿斯匹林100 mg/d,红花注射液20 ml静滴,1 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 U 皮下注射,2次/d,均10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溶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优于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钙、红花注射液联合组.
作者:张微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 A(serum amyloid A,SS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在糖尿病(DM)动脉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109例DM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分别采用ELISA方法测定oxLDL和散射比浊法测SSA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9例DM组血清SSA与oxLDL显著增高(P<0.01);DM动脉硬化患者血清oxLDL与SSA水平明显高于DM无动脉硬化患者,DM动脉硬化患者血清中oxLDL与SSA成一定的正相关(r=0.89,P<0.01).结论 oxLDL和SSA与糖尿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这两项指标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硬化病变过程中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高明;张国明;胡礼仪;杨晓红;徐庆雷;刘鸿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60%,仅慢性HBV携带者占人口10%,是我国HBV传播重要的传染源[1].笔者所在医院承担着孕产妇的住院分娩工作,慢性HBV携带孕产妇分娩操作无疑加大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产房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防护体系,加强对HBV携带孕产妇产房管理和监测,落实各项隔离措施,防范致病因子传播.
作者:毕玉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抢救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 2例患者均给予吸氧、抗过敏、解痉、强心、扩容、升压、纠酸、扩纤溶、抗肾衰、抗感染治疗.同时在静脉给药方式方面,第1例,三条静脉穿刺输液通路;第2例,一条静脉穿刺通道,两条静脉切开通道.抗凝治疗上,第1例未使用肝素,第2例小剂量预防性使用.扩溶剂应用方面,第1例只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悬浮红细胞;第2例,除此之外,还使用新鲜冷冻血浆,中药参麦注射液.子宫切除第1例约产后90 min进手术室切除子宫;第2例约产后50 min于产房切除子宫.结果 第1例产妇死亡,第2例产妇救治成功.结论 羊水栓塞能否抢救成功,与多学科及时的共同参与有关.
作者:陈立;马保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盐酸曲马多针剂在活跃期晚期应用的疗效及其对母儿的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90例孕周在37~41周的初产妇,当产程进入活跃期晚期(宫口开大5~6 cm)后随机分成两组,应用盐酸曲马多组(46例)作为观察组,4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产程的进展、镇痛效果、母儿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加速产程及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活跃期晚期应用盐酸曲马多针剂肌肉注射,既能加速产程又能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有利于自然分娩,大大降低了剖宫产率.且无副作用、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应用方便,不失为一种安全、实用、经济的分娩镇痛方式.
作者:宋翠萍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鹤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探讨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4~2007年鹤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逐年下降,死因顺位: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意外、其他(感染、肿瘤等).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做好围产期保健是关键.
作者:付京梅;王喜成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玩具枪子弹致眼外伤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26例眼外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6例眼外伤患者中,1例为眼睑裂伤,25例为角膜挫伤,其中15例合并前房积血,3例合并外伤性瞳孔散大,2例继发青光眼,2例并发白内障,3例合并视网膜震荡.结论 合理的药物治疗配合必要的手术治疗可以提高伤者视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同时更应禁止生产和销售此类玩具枪,教育家长和青少年加强安全意识,以减少眼外伤的发生.
作者:王淑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伴随信息化全面实施,以及人们对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已经打破固有的环境和时空限制,唤醒了人们对信息潜在的渴求,即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赋予新时期档案工作崭新的内容,档案的利用者产生了广泛性、多层次性和多样性的需求.所以,收集完整丰富的档案和有效的资源配置显得十分重要.建立一个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有效服务的档案服务业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
作者:薛明霞;赵玉玲 刊期: 2009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