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7例老年鼻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张华竹

关键词:老年, 鼻出血, 观察, 护理
摘要:通过对67例老年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认为高血压是造成老年鼻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效控制血压,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卧位、饮食及康复指导,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对56例婴幼儿手术的术中管理及配合

    目的 总结对外科手术患儿的护理管理特点,以更好的配合医生顺利进行手术,确保手术安全.方法 对56例手术范围相对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的患儿进行有效的术前准备,术中管理,术后处理.结果 56例患儿没有一例因护理问题而影响患儿的安危及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 通过对外科手术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知识与技能,更好地确保患儿的安全及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郝书霞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的影响

    对乳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并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论证了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乳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作者:包荣;马丽雅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51例老年性双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人双侧胸腔积液的病因及性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1~2008年收治的有明确影像学资料老年双侧胸腔积液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双侧胸腔积液以心衰和恶性疾病为主要病因.结论 老年双侧胸腔积液单纯从漏出液和渗出液去鉴别病因易误诊.

    作者:曲贞连;李晓静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卵巢扭转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结合34例卵巢扭转的临床资料,探讨卵巢扭转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34例患者,年龄13~58岁,其中中期妊娠19例,绝经期5例,20岁以下7例,其他3例.均以腹部疼痛就诊,并进行妇科检查,33例接受了超声检查,以手术(包括腹腔镜检查)及临床转归作为确诊方法.结果 34例患者均未发现卵巢赘生性病变,其中29例常规手术、4例腹腔镜检查证实为卵巢扭转,1例于发病后6 h全缓解,超声显像动态观察证实为卵巢扭转.结论 卵巢扭转是比较少见的妇科急症.临床医生的重视、及时的妇科检查和超声显像检查多可以作出明确的诊断,及时的手术可能挽救病变卵巢,手术和腹腔镜检查是佳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作者:杨晓丽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67例老年鼻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通过对67例老年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认为高血压是造成老年鼻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效控制血压,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卧位、饮食及康复指导,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华竹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县市级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分类模式的探讨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县市级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全市100多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开放病床620张,年住院人次 20807,门诊人次 249 181,年经济收入11 225万元.随着笔者所在医院医疗规模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业务、新项目、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增加,丰富和增加了该院档案的内容和种类,拓展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应用,更对医院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医院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作者:郑国萍;王慧莲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美国职业安全管理局(OSAA)统计显示,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人员在工作期间感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等通过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人数有上升趋势,特别强调锐器伤害是其感染的主要原因,已有大量文献报道[1~3],因职业操作意外导致的自身感染艾滋病的病例[4].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职业危险受到关注.近年来,为降低职业感染的危险,笔者所在医院对医务人员进行了职业安全监控,综合分析危险因素,加强了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减少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及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王虹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张力带钢丝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合并冠状面骨折中的应用

    对62例存在冠状面骨折的髌骨粉碎性骨折采用横断面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结合AO张力带内固定及环扎内固术,平均随访11个月,依B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58例,中4例,平均优良率93.5%.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李晓龙;赵国红;李玉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阑尾穿孔脓肿包裹炎性包块Ⅰ期手术

    笔者所在医院于1998年3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化脓性阑尾炎穿孔、脓肿粘连包裹的患者205例,均施行了Ⅰ期阑尾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5例中,男128例,女77例;年龄9~78岁,平均43岁.阑尾化脓、坏疽、穿孔病程短超过72 h,长的达10 d.Ⅰ期手术后伤口甲级愈合196例,皮下轻度感染9例.

    作者:李国荣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宫腔填塞纱条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大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腔填塞纱条在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8月至2008年4月间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出血量≥1000 ml)病例,按是否行宫腔填塞纱条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行宫腔填塞纱条26例,平均失血量(1205.19±81.31) ml,其中23例保全了子宫,3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无1例发生产褥感染.未行宫腔填塞纱条10例,平均失血量(1883.33±297.91) ml,其中2例保全了子宫,8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无1例发生产褥感染.结论 宫腔填塞纱条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尽可能地保留产妇的子宫,术后只要注意局部护理,加强全身抗感染,并不增加产褥感染率.

    作者:王红艳;施帆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9例在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4例为髂股静脉血栓,2例为腘静脉及以下血栓,3例为髂股腘静脉血栓,经综合治疗及护理,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2例,未发生坏疽、截肢、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特点,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保健和临床专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朱丽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微创拔甲治疗拇趾侧方慢性甲沟炎

    目的 讨论微创拔甲治疗拇趾侧方慢性甲沟炎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门诊治疗92例拇趾侧方慢性甲沟炎患者,均采用微创拔甲的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短期内痊愈.结论 微创拔甲治疗拇趾侧方慢性甲沟炎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方武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的治疗体会

    在手外科的临床工作中,手指的断指再植是常见的手外科急症手术之一.其中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高发往往是断指再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这给术后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通常单纯采用的血管解痉及抗凝药物,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来说往往很难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对这类伤者特别的加强心理及精神护理,并积极的采取心理及精神专业治疗,有针对性的增加使用α-受体阻滞剂,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宗光;张玉玉;刘萍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11例体会

    目的 探讨使用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简单髌骨骨折及伴有髌前皮肤损伤的髌骨骨折使用外固定装置抓髌器进行治疗.结果 全部11例病例骨质骨性愈合,功能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抓髌器治疗简单髌骨骨折,操作容易,效果可靠.

    作者:贺德行;李园珍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外伤致十二指肠破裂11例外科诊疗观察

    目的 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时机、治疗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自2003年2月至2008年10月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11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 所观察的11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继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主要是指足月妊娠孕妇仰卧位时,由于子宫压迫下腔静脉,血液反流受阻而产生血压迅速下降、心慌、胸闷、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综合征.虽用升压药亦多无效果,多在妊娠后期发生,尤其是硬膜外麻醉和腰麻时因交感神经代偿作用消失、阻滞区血管扩张、腹肌松弛、子宫压迫下腔静脉更甚,易发生低血压综合征.它是剖宫产术中孕妇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麻醉与手术期间较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胎儿及新生儿窒息,严重者可危及母儿的生命安全,临床发生率为2%~30%.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03~2008年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180例孕妇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徐珍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急性心肌梗死58例临床治疗体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基层医院接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日益增多.目前AMI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加强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是抢救AMI的关键.

    作者:杨国山;王淑琴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复发因素及治疗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70%~75%的女性一生至少感染一次外阴阴道念珠菌,40%~45%的女性经历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1].由于VVC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2].

    作者:项志明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不湿化痰多的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目的 探讨不湿化痰多的气管切开是否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痰多的气管切开随机分成两组,即不湿化组和湿化组,在相同治疗的前提下,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不湿化组第3、5、7天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另为0、5.9%、15.7%,而湿化组分别为3%、34%、66%.结论 不湿化痰多的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登鹏;邓令红;朱新锋;梁水英;陈小设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浅谈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

    检验科集医院内几乎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之大全,是医院内一个重要的潜在的生物传染源.目前基层医院检验科部分存在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生物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操作人员日常操作接触的标本多为生物性危险品,具有致病性,存在现实或潜在的危险,从而可能会对实验室操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带来的危险性更大.

    作者:朱永朝;胡洁丽 刊期: 2009年第27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