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凯;方诗元;王叙进;孙建皖;徐磊;杨家赵
目的 探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和心输出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入选246例老年患者一般资料,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I)来评价心输出量,并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符合轻度认知障碍(MCI)诊断118例为病例组,余128例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年龄、LVEF、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1,P2<0.01,P3=0.045),病例组受教育程度与冠心病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比76.6%,P<0.01;74.6%比59.4%,P=0.015);LVEF与MoCA评分成正相关(r=0.157,P=0.014);多因素分析显示,与MCI有关的因素是年龄、受教育程度、LVEF、CI,其OR(95%CI)分别为1.126(1.065~1.191),0.068(0.034~0.138),0.935(0.894~0.978),0.724(0.528~0.993).结论 心输出量减少是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郭子琰;关茹琦;吕晓琳;张伟;黄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情况及不同营养风险状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73例肺结核住院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评估营养风险状况,记录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包括痰菌转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信息.结果 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表评分平均为(3.0±1.1)分,其中≥3分者占64.4%.有营养风险患者的痰菌转阴率显著低于无营养风险患者,而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显著高于风险的患者(P<0.05).结论 半数以上的肺结核住院患者有营养风险,并联系着痰菌转阴率下降、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作者:吴晓梅;仇俊敏;王慧;李家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骨关节炎(OA)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率上升的以关节软骨退变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同时软骨细胞表型和软骨内稳态的变化以及软骨下骨的代谢变化是骨关节炎发展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属于内源性非编码蛋白的单链小分子RNA,主要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后水平,进而对组织生长和稳态进行控制.本文基于miRNA的基因调控机制,从其生物学特性、miRNA与软骨形成及关节软骨、miRNA与疼痛及炎性反应等几个方面对两者关系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周荣伟;赵丽珂;王钱;黄慈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氟哌啶醇与单用氟哌啶醇治疗老年谵妄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184例老年谵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92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治疗后,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CAM-CR)、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谵妄评定量表-98修订版(DRS-R-98)的评分,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 d、2 d、3 d时,两组CAM-CR、CGI-SI、DRS-R-98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CAM-CR、CGI-SI、DRS-R-9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P<0.05).结论 相比于单用氟哌啶醇,右美托咪定联合氟哌啶醇治疗老年谵妄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马其辉;黄菁菁;陈日;王家乙;罗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20例因胆管结石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8例患者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获得随访.有36例患者发生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发生率为1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脂血症、壶腹周围憩室、胆总管直径≥15 mm、胆道积气、胆总管结石数量较多是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各项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降低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率.
作者:黄慧峰;彭玄杰;陈文晓;牟雄能;吴振兴;沈志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与跌倒风险,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对在门诊就诊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法)、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的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等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跌倒风险,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70例老年患者,其中高龄老年患者(≥80岁)56例.70例老年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占25.7%(18/70),其中高龄患者占营养不良者94.4%(17/18).跌倒高度风险的老年患者占18.6%(13/70),其中高龄患者占跌倒高度风险者69.2%(9/13).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中,跌倒高度风险者占33.3%(6/18),有3次及以上跌倒史者占16.7%(3/18).经分析,有跌倒史者营养评分(10.72±2.19)分小于无跌倒史者营养评分(12.67±1.57)分,当跌倒次数≥3次时,营养评分均值为(9.75±2.363)分,远低于平均水平(12.17±1.93)分(P<0.05).结论 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跌倒的发生率均较高,且跌倒风险与营养状况相关.
作者:国希云;赵黎明;阳蒙蒙;李丽娜;陈永秀;王曙霞;何荆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影响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为指导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6例接受盆腔脏器脱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阴道半封闭术、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子宫悬吊术、曼彻斯特手术、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悬吊术、经阴道子宫全切术+自体韧带悬吊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结果 采用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子宫悬吊术手术时间[(94.34±27.95)min]少于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155.22±46.41)min](t=6.476,P=0.000),高于阴道半封闭术[(58.38±26.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P=0.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子宫悬吊术组(43.13±37.01)mL少于其他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住院天数方面,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子宫悬吊术组(4.42±2.29)d少于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组(5.46±1.12)d(t=5.191,P=0.000)和曼彻斯特手术(6.50±1.30)d(t=9.37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子宫悬吊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优于其他手术方式.
作者:杨春梅;彭真;吴大保;郝加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召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会议日益增多,举办各类大型活动日趋频繁,做好保障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近3年就平均每年承担医疗保障任务30余项,有着丰富的大量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经验,本文从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
作者:赵冬梅;李肖琦;严荣玲;苏静;谢苗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80例慢性贫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全血治疗,观察组给予成分输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学相关指标[红细胞(RBC)平均值、血红蛋白(Hb)平均值和血细胞比容(HCT)].并统计输血情况相关指标[平均输血量和每次输血间隔时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输血量为(589.73±48.54)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6.48±65.43)mL(P<0.05);观察组每次输血间隔时间为(38.64±5.83)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39±4.35)d (P<0.05).治疗后,两组RBC、Hb、及HC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RBC、Hb、及HCT水平分别为(3.58±0.32)×1012/L、(81.82±4.92)g/L、(0.42±0.08)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3±0.36)×1012/L、(73.27±4.52)g/L、(0.35±0.04) 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 (P>0.05).结论 成分输血比全血治疗更能显著改善慢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和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高飏;蒋祖军;庞妍;李红波;刘增慧;欧阳玲;张乐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恰当用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699例,使用2015版Beers标准评价病例,采用频率统计方法、χ2检验中的独立性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描述及推断.结果 (1)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恰当用药发生率为79.5%.(2)联合用药数量多、医保报销比例高的老年住院患者更容易发生潜在不恰当用药,内科病房相对外科病房的老年住院患者更容易发生潜在不恰当用药.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恰当用药发生率高,联合用药数量、医保类型、出院科室为其影响因素.
作者:张博江;史丽萍;张伟;张海苗;杨成;任淑娟;王亚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轻中度肾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老年ACS合并轻中度肾病(30%<肾小球滤过率<90%)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术后均给予水化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20 μg/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CAG术前、术后第2天、第7天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并对比两组术后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2天与术前对比,两组Scr、BUN显著升高,eGFR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cr、BUN显著降低,eGF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与术前对比,Scr、BUN、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Scr、BUN、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比16%)、需要肾脏替代治疗(0%比5%)、死亡率(5%比6%)、急性心力衰竭(1%比3%)、再发心绞痛(7%比12%)、快速心律失常(7%比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ACS合并轻度肾病患者CAG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有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王萍;曾敏;郑茵;蒙绪卿;符秀虹;何扬利;陈积雄;徐文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应用肌肉骨骼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4例GA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间的类似表现的其他疾病患者44例为对照组.应用肌肉骨骼超声检查两组的滑膜增生、软组织肿胀、骨侵蚀、滑囊骨化以及腱鞘炎等情况,根据两组表现对痛风的典型症状使用超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共有66处关节病变,对照组共64处,对两组的第一跖趾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数进行统计发现,两者在腕关节和膝关节上关节病变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滑膜增生、滑囊骨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痛风石和韧带内高回声点的发生率分别为18.18%、28.79%,而对照组均无发生,且两组双边征、高回声点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石、高回声点、双边征和韧带内高回声点为GA的典型症状,以上情况如果在超声诊断中单独出现,则认为痛风的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高,若发生一项以上,说明敏感性和特异性需要提高,在本研究中,以上四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两组软组织肿胀、骨侵蚀和腱鞘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肉骨骼超声具有高敏感性和准确性,值得在老年GA的诊断中推广使用.
作者:沈华良;刘夏天;谭燕;胡寅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亚抑菌浓度头孢洛林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为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浓度(MIC)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亚-MIC头孢洛林对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胞外多糖的检测采用苯酚-硫酸法,icaA基因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扩增.结果 10株MRSA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头孢洛林完全敏感.亚-MIC头孢洛林对7株MRSA菌株的生物膜形成具有显著诱导作用.此外,亚-MIC头孢洛林能增加MRSA菌株胞外多糖的产生和icaA基因的表达.结论 亚-MIC头孢洛林可能通过诱导icaA基因表达而增加胞外多糖的产生,从而导致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
作者:朱科;宋洁;刘亚巍;孙凤军;徐巧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78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组.治疗后,比较两组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绞痛情况(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和心功能.
作者:王萌萌;王金萍;张晶;董万森;杨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影响下肢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术后1、3、6、9、12个月以及以后每半年复查下肢血管B超、CT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术后血管闭塞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影响下肢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再闭塞的因素.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80/80),围手术期1例病例因术后突发急性脑梗死脑疝死亡,80例患者中首次术式:股动脉-腘动脉(膝上)血管搭桥术62例(77.5%),股动脉-腘动脉(膝下)血管搭桥术18例(22.5%),其中9例使用自体大隐静脉(11.2%),12例使用直径6 mm人工血管(15%),59例使用直径8 mm人工血管(73.8%).4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51.2%),1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0%),13例患者合并心脏疾病病(16.2%),9例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史(11.2%).随访率为86.9%(80/92),随访时间为1~60个月,随访期病死率为11.2%(9/80).术后闭塞37例(46.2%),术后通畅43例(53.8%),术后死亡病例9例,其中2例死于突发脑梗死,3例死于脑出血,其余4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结论 糖尿病、术前评估流出道小于2根、术中选择直径6 mm人工血管和行膝下搭桥手术是患者术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
作者:耿家威;胡何节;方征东;王晓天;孙小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手术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552例,其中有68例术前先后进行了超声和MSCT检查,分析其腹部MSCT诊断及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68例阑尾炎中MSCT诊断正确共67例(98.5%),超声诊断准确共54例(79.4%),MSCT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诊断(χ2=12.663,P=0.001).结论 MSCT可提高急性阑尾炎术前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钱国旗;徐启中;杨彬;季更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类型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21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功能状态分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促甲状腺激素(TSH)>4.2 mU/L和游离甲状腺素(FT4)<9.3 ng/L,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亚甲减)TSH>4.2 mU/L和FT4 9.3~17 ng/L,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TSH<0.27 mU/L和FT4>1.7 mU/L,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甲亢)TSH<0.27 mU/L和FT4 9.3~17 ng/L.比较不同类型甲状腺功能异常之间年龄、性别、动脉硬化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亚临床甲减患病率高为4.6%,临床甲亢患病率低,为0.9%,临床甲减及亚临床甲亢的患病率分别为3.7%、1.3%.甲减组年龄、三酰甘油和动脉硬化患病率较甲亢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和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亢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较甲减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高,特别是亚临床功能异常,而大多数人可无症状但对糖脂代谢存在不良影响,并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作者:李凡;丁维;郑海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32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6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P-R与Q-T间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后壁厚度(LVWP),并统计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心率均明显降低,P-R与Q-T间期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心率、P-R间期和Q-T间期较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LVD、LVEF、LVWP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LVD、LVEF和LVWP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 (χ2=4.247,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慢心率,恢复正常射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牛美芝;解静;刘宁;杨辉;黄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伴有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131碘(131I)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个体化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所有患者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结节组和无结节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甲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131I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共75例甲亢患者,无结节组为43例无甲状腺结节的格雷夫斯甲亢患者.结节组甲亢患者32例,包括伴有小结节(甲状腺大结节长径≤1 cm)的患者16例,伴有大结节(甲状腺大结节长径>1 cm)的患者16例.结节组甲亢患者年龄较无结节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甲状腺重量、每克甲状腺组织的131I剂量、高摄131I率、质地和浸润性突眼、甲亢性心脏病、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症发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例患者治愈51例,总治愈率68.00%;总有效数73例,总有效率97.33%,两组患者131I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甲状腺小结节、大结节的甲亢患者和无结节甲亢患者131I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81.25%、43.75%、72.09%;两两分层比较发现,与无结节或伴有甲状腺小结节的甲亢患者比较,伴有甲状腺大结节的甲亢患者131I治愈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甲状腺小结节的甲亢患者与无甲状腺结节的甲亢患者131I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无甲状腺结节的格雷夫斯甲亢患者比较,伴有甲状腺结节的甲亢患者年龄较大;两组甲亢患者131I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伴有甲状腺大结节的甲亢患者131I治疗的效果较差.
作者:姚晓波;张然;金晓毛;夏俊勇;洪波;罗玲玲;张丹凤;章清荷;叶山东;祝捷;程义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褪黑素水平及昼夜分泌节律的改变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关系.方法 将150例老年患者(大于65岁)按2010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分为老年高血压(100例)及老年健康对照组(50例),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晨峰血压增高组(56例)、非晨峰血压增高组(44例),分别测量各研究对象血清褪黑素水平及昼夜节律变化、动态血压.结果 与对照组和非晨峰血增高组比较,晨峰血压增高组患者夜间血清M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晨峰血压增高组夜间/早晨血清MT的比值低于对照组和非晨峰血压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晨峰血压增高组存在MT昼夜分泌节律异常.血压晨峰值与夜间/早晨血清褪黑素的比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 晨峰血压增高组血清褪黑素水平为白昼分泌较少,夜间分泌也无明显增多,昼夜分泌节律异常,导致具有升高血压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受抑制减少,引起晨峰血压增高.
作者:魏伟荣;雷梦觉;曹毅;涂燕平;龚爱斌;王凌玲;艾文伟;邬甦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