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风险管理应用

张碧容

关键词:妇科, 腹腔镜手术, 风险管理, 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并且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体位伤、电灼伤、气压不足以及气肿的情况.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体位伤、气肿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感染率高于观察组,手术时间也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手术的效果,并且防范相应的治疗风险.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输血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输血质量策略研究

    目的 研究输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提高输血质量的策略.方法 分析文献中输血存在的问题,包括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疾病、输血质量管理等不安全因素.结果 输血过程存在很多风险因素.结论 输血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对于各种风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尽可能消除输血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输血问题率甚至消除输血存在的问题.

    作者:周文彪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该院内科门诊部接收的8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人性化管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熟练程度、逻辑思维顺序、应急预判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内科护理创新、内科护理价值观评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永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医院神经内科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该文从医院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模式,各层级员工的岗位职责等几个方面对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进行介绍并阐述其优势.模式设计上,主要是立足于病区的实际,参照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能力、学历等指标,将护理人员划分成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3层,护士长全方位地统筹安排病房的护理工作,护理组长需完成本职工作、全方位管理该班组的护理工作,责任护士接受组长的指导,客观、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订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评估护理的效果.神经内科层级护理可以优化护理人员结构,进行有效分层,构建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标准、对各级岗位职责予以明确与细分,健全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神经内科层级护理,还可以提升医生、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与医生的契合程度,使护理人员不断提升护理水平.

    作者:王菊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成都居民支气管哮喘患病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调查成都居民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发病因素,为研究支气管哮喘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随机抽样,对成都双流区一居民委员会居住500户居民进行拜访,医生亲自填写问卷.结果 被访人数1096名,确定哮喘病人数38例,患病率为3.19%.共访问男性样本人数为619名,哮喘患者24例,患病率为3.88%;女性样本人数为477名,哮喘患者14例,患病率为2.93%.男性哮喘患者数略高于女性患者.该次调查样本中0~14岁人数217名,哮喘患病人数12例,患病率5.53%;15~21岁年龄组201名,哮喘患病3例,患病率1.49%;22~56年龄组501名,哮喘患病12例,患病率2.40%;57岁以上年龄组177名,哮喘患病11例,患病率6.21%.结论 由以上数据分析比较,成都居民哮喘病以老年组样本发病率高,儿童组样本发病率也在逐步升高.

    作者:王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医院图书馆的信息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

    伴随着我国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众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信息化技术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得益于其应用过程中的便捷性以及快速性.医院图书馆作为藏书的场所在管理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也受到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传统的医院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医院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管理.该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医院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就医院图书馆创新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管理的策略.

    作者:李卫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风险管理应用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并且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体位伤、电灼伤、气压不足以及气肿的情况.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体位伤、气肿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感染率高于观察组,手术时间也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手术的效果,并且防范相应的治疗风险.

    作者:张碧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统一隔离分段分层目标导向性管理在救治H7N9 禽流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H7N9禽流感患者救治过程中运用统一隔离分段分层目标导向性管理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H7N9禽流感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基础管理和统一隔离分段分层目标导向性管理.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状况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100%(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H7N9禽流感患者救治过程中运用统一隔离分段分层目标导向性管理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使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质量均显著改善,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宋小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对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分析

    目的 探讨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精神科收治的9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行为障碍评分,并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个人整洁、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总积极因素以及病情总估计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退缩、激惹、总消极因素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与对照组的78.72%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精神科中引入人文关怀护理效果确切,在显著改患者行为障碍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孙立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分析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 解决措施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为预防医院传染病提供指导.方法 对基层医院的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行相关探讨、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结果 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与管理中问题诸多,医院需要健全完善与传染病有关的制度、方法 、法律,加大宣传法规的力度,投入硬件设施,完善医院传染疾病的预防管理制度,促进医院传染疾病诊治水平、学术水平提升,为医院传染病预防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结论 针对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与管理中的不足之处,需要定期、定时予以监督、检查,针对性地探寻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能力提升.

    作者:李海霞;翟立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

    目的 探究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方法 分别选取该站常规管理期间(2009年1月,设为对照组)和强化质量控制及管理期间(2009年2月,设为观察组)的血样标本各500份,比较标本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质量不合格率和结果 异常率为1.2%和1.4%,低于对照组的3.4%和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质量控制及管理,提高血站实验室检验工作,减少血液检验的不合格情况,对临床用血安全性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权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中应用 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内瘘维护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于2016年1—9月间收治78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39例与干预组39例,护士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内瘘护理模式,为干预组患者提供PDCA循环管理模式,评估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干预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5.13%,干预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士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动静脉内瘘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邵小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放射科摄片质量控制中PDCA管理循环结合继续 教育的运用

    目的 探讨PDCA管理循环结合继续教育在放射科摄片质量控制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研究组为2016年6—12月实施PDCA管理循环结合继续教育后的放射科片子,随机抽取2400份;对照组为2015年12月—2016年5月实施常规管理的放射科片子,随机抽取2400份.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2%(5/2400)、0.9%(22/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放射科摄片质量控制中,实施PDCA管理循环结合继续教育的效果显著,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晓朋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皮肤科案例教学法临床带教特点及应用探析

    案例教学法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前提基础,能够充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大的优势是所采取的案例真实生动,直观形象,可使临床教学的行为卓有成效.在皮肤科临床带教的过程中导入案例教学法,在实例里蕴含理论,对诊疗环境予以模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皮肤科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前,带教老师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皮肤科应用案例教学法所要注意的问题是带教要围绕案例核心,帮助学生培育科学性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案例教学法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从而提高皮肤科临床带教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吉晓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 评价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 该次特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该院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0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新生儿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新生儿均为10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给予长效管理进行干预.管理后,对比2组新生儿的院内感染率、感染痊愈时间、入住NICU时间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6.00%,低于对照组;感染痊愈时间、入住N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8.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效管理可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媚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期许为血液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该文研究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基本要求,探讨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制定质量控制措施.结果 血液检验应开展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水平和质量,即从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加强质控.结论 血液检验影响因素较多,标本采集、抗凝剂与血量比例、标本保存等均可影响检验结果 ,必须加强全程质量控制.血液检验在医学疾病诊治有重要意义,加强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结果 正确性与准确性,对指导临床诊治有关键作用.在临床检验中,血液检验使用频率高,其结果 直接影响疾病能否正确诊断,对患者早期接受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

    目的 观察血液内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探究引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 择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血液内科患者,基于其发生的护理风险问题来分析护理风险因素,观察其后1年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状况.结果 ①因素:护理人员经验、知识水平不足;医院管理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应急措施;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与不理解.②措施:加强培训;完善相关制度;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③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从管理前的20%降到如今5%.结论 护理人员能力不足、院方管理不完善、患者自身缺乏安全感等均是血液内科的主要护理风险因素,通过加强培训、完善制度、树立正确观念等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血液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高姗姗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临床血液标本的质量缺陷分析及管理措施

    临床检验属于非常重要的实验医学,其对疾病监测、预防、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血液标本的质量优劣与否会对检验结果 产生直接性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血液标本检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为使检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就必须确保检验工作自收集标本开始至报告发出的各个环节都精准无误.日常血液检验工作中不仅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还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该文旨在分析临床血液标本的质量缺陷,并对相关管理措施进行探索.

    作者:孙巽华;赵翠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中的效果.方法 该研究对象为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入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保健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及其家长,共选入100例,列为观察组,同时选入同期没有进行健康教育的儿童及其家长100例,列为对照组,针对这些儿童及其家长在保健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和预防接种及时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儿童家长保健知识知晓率与预防接种及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的知识知晓率和预防接种及时率均比进行健康教育前更高(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在预防接种信心、对医疗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自身的知识知晓能力上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视对儿童家长进行保健工作与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教育,能够加大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的重视,确保预防接种和保健工作对儿童的积极效果.

    作者:陈延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不同年龄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差异性调查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分布.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266例,按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110例和老年组156例,分析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青年组吸烟、饮酒、体重对比分析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血糖、血脂对比分析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 对不同年龄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临床治疗和健康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宗武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医院病区药房提升优质服务与管理的 措施探讨

    药房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着医院的形象,关系着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对中西医结合医院而言,相比于综合性医院,病区药房的中药与西药都比较多,如何提升优质服务与管理,成为中西医结合医院病区药房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该文通过对提升中西医结合医院病区药房优质服务与管理的举措进行探讨,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医院病区药房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

    作者:杨冬卫 刊期: 2017年第15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