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露聚糖肽和地榆升白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性白细胞减少症对照试验

马静;李红兵

关键词:化学疗法, 白细胞减少症, 非小细胞肺癌, 地榆升白片, 甘露聚糖肽
摘要:目的:评价口服甘露聚糖肽与地榆升白片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改善白细胞减少症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前瞻性、开放性和平行对照方法,参照随机数列表纳入126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随机分为甘露聚糖肽组62例,口服甘露聚糖肽胶囊2粒/次,3次/d,加GP方案进行治疗;地榆升白片组64例,口服地榆升白片3片/次,3次/日,加GP方案。观察两者外周血常规变化及集落刺激因子用量。结果:甘露聚糖肽组与地榆升白片组在显效率(51.67% vs 36.67%,P=0.035)方面,白细胞数增加的效果方面在2次化疗期间第一周、第三周,白细胞数目的低值以及两组人均惠尔血用量[(0.62±1.43) vs (2.17±4.05),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试验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较少,且症状轻微,恢复较快。结论:两组药物均能显著升高白细胞,然而甘露聚糖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要优于地榆升白片。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样多发性硬化24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脑卒中样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24例(男11例,女13例)脑卒中样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以国际多发性硬化诊断专家小组推荐的Poser为主。并将24例患者分为地塞米松组和甲泼尼龙组,两组分别采用地塞米松常规治疗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患者服药终止后对两组患者采用延伸残疾状况评估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同时测定MS影响评分(Multiple Sclerosis Impact Scale,MSIS)。结果:从起病方式来看,亚急性起病患者所占比重较大,发病症状较为多样,发病诱因以感冒发热和疲劳饮酒为主。1个月后地塞米松组的EDSS评分高于甲泼尼龙组,而MSIS评分则低于甲泼尼龙组。结果提示脑卒中样起病的MS患者应尽早治疗,并根据病情特点实施有效的方法进行诊治,防止延误患者的病情。结论:对于脑卒中起病的MS患者应该注意脑卒中样MS的鉴别并及早进行MRI检查和FLAIR成像及增强扫描,磁化传递成像(MTR)对于鉴别脱髓鞘病变和脑卒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使用甲泼尼龙进行激素冲击治疗效果较好, MSIS评分有较为明显的提高,而EDSS评分也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

    作者:史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蛛网膜囊肿继发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和病因探讨

    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继发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和病因。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院蛛网膜囊肿继发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B组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有效率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现,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手术和神经内镜手术在蛛网膜囊肿继发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中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神经内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少,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作者:张大川;王良池;赵继军;胡富裕;况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于我院治疗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穿刺72h后APACHE评分、白细胞计数、血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与穿刺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穿刺后谷丙转氨酶与穿刺前无明显变化(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无一例患者感染恶化死亡。结论: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操作安全简捷,临床效果良好,在引流过程中对于胆道减压效果较好,患者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刘世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素及临床处理措施分析

    目的: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素以及临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的298例患者,对其原因及临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积极处理,277例患者抢救成功,8例进行了经腹子宫全切术,7例进行了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另外还有1例死亡。经过分析,这298例患者失血性休克的因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局部因素、生殖道裂伤等。结论:必须加强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素分析,以能够积极有效预防和控制失血性休克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在急性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在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急性COPD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7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VC(2.79±0.38)、FEV1(1.91±0.62)、FEV1/FVC(73.89±11.83)均优于对照组患者(2.39±0.76)、(1.82±0.58)、(62.79±9.2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二氧化碳分压(50.28±4.91)低于对照组患者(54.49±5.0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82.03±9.03)、pH值(7.46±0.31)高于对照组患者(73.39±6.93)、(7.31±0.2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RP(10.89±4.51)、TNF-a(58.63±19.21)低于对照组患者(14.62±4.23)、(68.93±20.02)。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急性期COPD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作者:李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开封市城市居民吸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开封市城市居民吸烟现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为有效干预城市居民吸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开封市两个社区,对1220名15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烟草行为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开封市城市居民吸烟率为35.29%,其中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半年,55.03%居民看过烟草广告。吸烟者中,19.66%的居民介意别人在自己身边吸烟,不吸烟者中,78.03%居民介意别人在自己身边吸烟。21.04%的居民每天吸烟。男性、不介意身边的人吸烟、单位没有严格要求禁止吸烟是影响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是开封市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健康教育,加大单位禁止吸烟的力度对控烟干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瑶;赵腾林;孙冬;梁月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尼莫同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莫同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20例VCI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尼莫同组单用该药物,联合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莫同,对照组不使用改善认知的药物,使用MoCA量表分别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与尼莫同组MoCA得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联合组MoCA得分及主要子项目得分高于尼莫同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尼莫同对VCI患者的认知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二者可能具有协同效益。

    作者:张泽进;付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初次全髋、膝关节成形术后切口引流期延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初次全髋、膝关节成形术后切口引流期延长的影响因素,探讨人工关节成形术中科学的引流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全髋、膝关节成形术患者资料,对术后引流期正常患者和延长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引流期延长情况资料,对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明确单因素对延长引流期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根据OR值判断更具有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结果:调查因素中4个因素与延长引流期显著相关,引流管发生堵塞(β=1.205,OR=1.794),引流管放置位置(β=1.443,OR=3.136),引流方式(β=1.392,OR=2.793),引流瓶与引流液更换方法是否正确(β=1.417,OR=1.744),是导致引流期延长因素中的高危因素。结论:对导致初次全髋、膝关节成形术后切口引流期延长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于术后促进切口愈合及缩短引流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郑衍;侯天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经单用缬沙坦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经单用缬沙坦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而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其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静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辅助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比较两种药物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Ramsay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5min和10min后,观察组患者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颤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严明;周薇;李祖阁;李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电凝子宫动脉上行支在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先予电凝子宫动脉上行支并旋切部分子宫,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的97个病例,随机分为电凝子宫动脉上行支并旋切部分宫体,充分暴露术野后切除子宫(A组)的42例和直接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B组)的55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但A组的术中出血量[(122.6±16.9)ml vs (160.4±18.5)ml,P<0.05]和手术时间[(119.1±9.3)min vs (138.4±11.7)min,P<0.05]均明显少于B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切除术中先电凝子宫动脉上行支能迅速阻断子宫血液运行,使子宫体变软,便于分离钳牵拉,结合旋切部分宫体更易于暴露手术野,使出血量减少,操作易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赵绍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对2005年8月~2012年6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168例及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管结石116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纤维胆道镜组治疗胆管结石168例,一次取净结石139例,取净率82.74%,出现并发症20例,发生率为11.9%;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组治疗胆管结石116例,一次取净110例,取净率94.83%,出现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3.45%。结论:单纯纤维胆道镜取石,对较大结石或嵌顿性结石,取出困难,联合应用钬激光碎石后,大大提高了一次性取净结石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办法。

    作者:李华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后抑郁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可能与发生抑郁有相关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有36例出现了抑郁,发生率为41.86%。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关系、性格、脑出血程度、出血部位等与抑郁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预后及转归,对那些有与抑郁密切相关因素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干预。

    作者:叶顶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IL-18和IL-33对急性哮喘发作患者的检测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和IL-33水平的变化,探讨分析IL-18和IL-33与肺功能水平以及支气管哮喘之间的相关性,研究IL-18和IL-33在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体检中心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口服甲泼尼龙40~80mg/d,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18、IL-33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E(IgE)、肺功能及嗜酸粒细胞(EOS)等,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IL-18、IL-3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与IgE、EOS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和IL-33水平分别为(307.3±171.1)pg/ml和(216.7±84.6)p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血清IL-18和IL-33水平分别为(207.3±83.3)pg/ml和(151.3±37.2)pg/m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与IgE和EOS变化一致;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Ppre、FEV1/FVC等与治疗前相比水平比均升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IL-18、1L-33、lgE、EO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呈正相关(P<0.05),与FEVl%、FEV1/FVC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lL-18和IL-33与哮喘急性发作有关,与肺功能异常具有相关性,是反映哮喘不同阶段及不同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

    作者:孙丽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持续性胎心监护在胎儿轻度心动过缓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持续性胎心监护应用于胎儿轻度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胎心监护变异减少、可变减速、晚期减速、延长减速等异常图形的孕妇的妊娠结局,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异常图形及处理。方法: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4例,入院胎心监护均为胎儿心动过缓的孕妇88例(对照组),追踪其妊娠结局,并与同期胎儿轻度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胎心监护变异减少、可变减速、晚期减速、延长减速等异常图形的36例孕妇做对照比较(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钳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脐带绕颈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持续性胎心监护应用于胎儿轻度心动过缓,出现下列图形之一:胎心基线变异消失,重度可变减速,晚期减速,延长减速可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应积极处理。国内产科学界迄今尚缺乏胎心监护的循证医学证据及统一标准,不能单纯依靠图形分析,要结合病史和患者的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做出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

    作者:李建敏;侯振平;卜彩霞;张建芳;齐育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眼球挫伤后并发屈光不正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眼球挫伤后并发屈光不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11年9月~2012年12月间我院36例眼球挫伤患者43眼眼球挫伤,作对症治疗后,以裸眼视力检查法配合检影验光法对可以行屈光检查的损伤眼进行屈光检查,给予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配合维生素、扩血管药物作配合治疗屈光不正。结果:43眼眼球挫伤后均有不同程度屈光不正,对症处理后矫正视力均有所提高,3个月后随访,35眼裸眼视力恢复正常,矫正视力达1.0者39眼,矫正视力仍未达到1.0者共4例,但小瞳验光检查屈光度均比3个月前有所减少。结论:眼球挫伤并发屈光不正一般与睫状肌、晶状体有关,多为暂时性屈光不正,不需对其进行特殊处理,而以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配合维生素、扩血管药物能较好地改善供血、缓解水肿,对帮助患者视力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何发坚;韦晓星;张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口腔科就诊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科就诊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到我院口腔科就诊的30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和Ceorah's牙科焦虑量表(DAS)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口腔科就诊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300名口腔科就诊患者中有56人有牙科焦虑症,检出率为18.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科治疗创伤史(b值=2.172,OR值=8.767)、间接牙科经历(b值=2.063,OR值=7.881)、父母牙科焦虑症(b值=1.835,OR值=6.273)和基础疾病种类(b值=1.916,OR值=6.807)是口腔科就诊患者患牙科焦虑症的危险因素,而牙科治疗了解到位(b值=-2.981,OR值=0.052)和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强(b值=-1.544,OR值=0.215)是口腔科就诊患者患牙科焦虑症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科治疗创伤史(b值=2.587,OR值=13.275)和父母牙科焦虑症(b值=2.195,OR值=9.003)是口腔科就诊患者患牙科焦虑症的危险因素,而牙科治疗了解到位(b值=-1.982,OR值=0.137)和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强(b值=-2.810,OR值=0.060)是口腔科就诊患者患牙科焦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牙科焦虑症在口腔科就诊患者中较常见,其发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作者:高晓燕;周丽娜;吴伟;施庆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行血培养检查阳性检查与超声心动检查,并按照修订后的Duke标准进行确诊,确诊后单纯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痊愈:32例(38.09%);显效:28例(33.33%);无效:24例(28.57%),死亡5例(5.95%)。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结论:选择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能够有效降低危害性与致死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对控制和预防相关疾病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2年1~10月进入我院治疗的120位肝硬化患者。将这12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出血组58例患者,另一组为非出血组62例患者。应用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有着很大的关联。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是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的。

    作者:熊高飞;江堤;刘玉杰;朱惠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春节期间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总体平稳

    2014年春节期间,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全国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节前和节日期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一是开展节日安全执法监督检查。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部署,各地针对春节消费特点,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生产经营者,集中力量加强检查。二是组织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经营流通环节食品专项监督抽检。涉及大米及其制品、小麦粉及其制品、水饺、元宵、汤圆、食用植物油、生鲜肉、熟肉制品、液体乳、乳粉、蛋制品、酱油、食醋、香辛料、豆制品等15种5560组食品。目前尚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食品质量总体情况良好。三是总局领导分别带队对河北、湖南、内蒙古等省(区)春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地方各级政府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主管领导也通过多种形式对节日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四是各地充分利用媒体、通信工具、宣传栏、宣传册等,多形式多途径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公益宣传。五是严格值班纪律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以及值班人员备案制度,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行春节期间每日零报告制度。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置消费者的投诉举报。

    作者:郭岩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