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丽
目的 探讨合适的《护理学基础》课程考试模式.方法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特点,提出考试模式改革的方案,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改革后的《护理学基础》课程考试模式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及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论 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课程考试模式,增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符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护理人才的需求.
作者:李剑;雷芬芳;岳月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以及对策.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需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分析手术治疗后的护理安全问题,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中,呕吐有2例,血压下降1例,腹股沟血肿和室颤均未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呕吐有6例,血压下降5例,腹股沟血肿3例,室颤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满意29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满意15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6例,满意率为8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实施干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加强中药饮片的调剂管理后质量指标的变化,探讨试论中药饮片调剂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医院2015年12月,尝试加强中药饮片的调剂管理.结果 改进后,处方点评合格率、中药临床科室医师服务满意率、门诊窗口患方药学服务满意率高于改进前,改进后调剂差错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后,明显提高了处方的合格率,发挥了临床咨询、监督作用,直接或间接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王宇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在全面推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理想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加强我国乡镇卫生院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加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成为乡镇卫生院在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从我国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功能定位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新时期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作者:秦晓林;周新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析精益管理对于医院药事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10月时段内577张药剂处方设为对照组,沿用常规药事管理.选择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9月时段613张药剂处方设为实验组,使用精益管理.针对两组药事管理实际工作成效做观察对比.结果 实验组审核准确率、调配准确率、复核差错率和退药率分别为613张(100.00%)、608张(99.18%)、6张(0.98%)、4张(0.65%),管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益管理对于医院药事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忠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究护理管理干预模式渗透在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12月收治的225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6—12月收治的2250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护理管理干预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7%vs 4.22%)(P<0.05).结论 将护理管理干预模式渗透到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有助于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公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该院2014—2016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口服抗酸药的用药现状和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对该院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2014—2016年的全部消化系统用药和口服抗酸药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PPI的销售金额和构成比逐年增加,分别为145.24万元(92.21%)、171.63万元(95.21%)、182.61万元(95.67%);各品种口服抗酸药的DDDs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碳酸氢钠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DDC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磷酸铝凝胶、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结论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口服抗酸药近年已经由PPI占主导地位.虽然PPI的DDDs、DDC均高,其价格相对较高,但临床更加趋向于选用起效速度更快,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更少,效果更佳的PPI,仍使其成为临床一线口服抗酸药.
作者:聂云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与传统解剖盲探法在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师股静脉穿刺置管临床教学训练中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该校麻醉系2012级本科实习医师10名,对80例脑外科需要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进行股静脉穿刺.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组(UG组)和传统盲穿组(TB组).对所有实习医师统一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示教,采用超声引导下法和传统解剖盲探法.然后每位实习医师进行UG组和TB组各4次穿刺操作.并记录每组患者深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数,穿刺置管操作时间,误入动脉次数.结果 UG组和TB组穿刺置管时间分别为(18.5±3.4)min和(25.6±4.7)min,失血量分别为(3.6±1.8)mL、(5.4±2.1)mL,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0.0%和40.0%,误入动脉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在股静脉穿刺临床教学中优势明显,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孟双双;刘苏;齐敦益;刘功俭;许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在我国经济不断进行发展之中,人们对于医疗的要求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提高.而今天医疗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增加,这就使得公立医院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越性,公立医院要将自身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从而让医院进行更好的发展.而现阶段中公立医院中还存在着财务上的风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立医院的稳定性.该文从公立医院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对基于内部控制框架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将公立医院中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降低.
作者:杜辉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对消毒供应中心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将从消毒供应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这2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细化各环节,杜绝各环节出现危险事件,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王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现代医院管理对门诊护士长的日常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要提升、护士长的工作能力,必须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护理方面的质量,运用合理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加强护理人员的全面发展,全面把握好护理目标管理,提升门诊护理的基础质量,组织门诊护士边工作边学习,同时激励门诊护士在业务上不断进取.同时,要采用心理学方法,积极地发挥门诊护士的管理潜能,加强护士长自身的修养,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要有很较强的管理能力,要有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主动做好学科带头人,护士长还要具备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及创新意识.
作者:赵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仿真实验是一种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实验教学方法,以其操作简便、内容饱满、投资小、形式新颖等多种优点得到广泛认可.在大力推广应用型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下,将仿真实验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达到丰富实验内容,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并能够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向新模式转变的目的 .
作者:刘磊;王静;王海君;陈颂;王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管理机制对营养科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11月—2017年2月期间,选取该院营养科8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管理机制分为两组,分别命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1名护士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机制,对照组40名护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机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工作积极性.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90.24%)、护理质量(97.10±2.30)分、自我效能(29.89±1.23)分较对照组满意度(65.00%)、护理质量(89.78±1.25)分、自我效能(21.02±1.41)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营养科护士来说,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机制,可显著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雒珍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常见易混中药饮片出现混淆的原因,评价改进工作的成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在工作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从2016年2—3月,对药房审核的处方进行分析,从医师终端调取处方,抽取其中容易混淆的处方1000份,制定改进对策,2016年5—6月,再次抽取含有易混淆处方1000份,分析混淆发生情况.改进对策主要包括建立易混药物名录进行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视处方的复核、合理安排斗谱、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做好各个环节的易混药物信息标注.结果 改进后,处方开据环节环节混淆、审方环节混淆、调配环节混淆、点评环节混淆、各个环节混淆合计发生例次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药师人均能够说出易混药对(42±10)对,高于改进前(14±5)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易混中药饮片出现混淆的原因较复杂,改进活动降低了混淆发生风险,需特别重视书写、调配管理.
作者:张俊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护用药理学》的教学应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辩证认识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要求学生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侧重护生用药护理能力的培养.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选用药品的法定指南.该文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药品说明书为手段探讨了提高大专护生学习兴趣,培养用药护理思维和能力的方法,为护用药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肖凌;吴佩珊;邓凤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疼痛是现存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或情感体验.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IASP)提出将疼痛列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解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该文意在综述规范化疼痛管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重要性,早期分析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通过相应的疼痛护理干预,早期发现或排除并发疾病,使患者得到积极安全的镇痛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促进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先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00例,并对这100例患者进行中段尿培养,培养后获得分离的100株大肠埃希氏菌.然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株.其中,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而观察组采取微生物检验的措施.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2组菌株的感染控制效果,以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重度感染的概率是18.00%,发生中度感染的概率是48.00%;而观察组患者发生重度感染的概率是6.00%,发生中度感染的概率是26.00%.观察组患者发生中度、重度感染的几率比对照组患者的要低.所以,观察组感染控制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微生物检验用到医院感染控制中,效果显著.不仅提高患者身体康复的速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微生物检验在病原菌的监测和预测病原菌传播途径中的效果也很显著.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爽;周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究分析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80例选为该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为2014—2016年期间所收治,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管理组(开展常规管理)与风险管理组(实施风险管理),对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护患纠纷发生概率、家长满意度评分与管理质量控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风险管理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2.50%)、护患纠纷发生概率(2.50%)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其家长满意度评分(91.16±4.37)分、管理质量控制评分(94.41±1.36)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 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事件与护患纠纷,提升家属的满意度及管理质量.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在场景中导入教学内容,医学生立足于临床的实际情况,锻炼操作模式.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增强互动性,提升创新能力,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科室临床带教的过程中.心内科传统带教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是知识点缺少系统性,使医学生缺乏应对能力,不能对心血管急症作出快速的反应与处理.采取情景模拟方法是在场景中导入,医学生立足于临床的实际情况,锻炼操作模式,掌握心血管内科的专科诊疗方法,医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能够提升学习兴趣,增强主观能动性.情景模拟教学法,带教小组参照教学大纲中心、依据血管内科诊疗的重点进行备课、参与临床工作,可以加强入科教育的效果,同时,一对一进行带教实践,在实习的后期,还可以优化心血管内科诊疗的整体流程,并有利于合理设置准确、客观的评价指标.
作者:刘补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高压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治疗及护理质量.方法 该次研究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该院高压氧科的护理工作人员16名和收治的150例患者和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投诉率.结果 采取人性化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该文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患者对该院高压氧科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护理投诉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高压氧科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护患之间的关系,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丽波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