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乳腺癌研究进展——第29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概要

张保宁;王仲照;张柏林

关键词:乳腺癌, 国际会议, 进展, 靶向治疗, 预防
摘要: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是全球乳腺癌领域高水准的学术会议,自1978年起每年一届,第29届于2006年12月14日至17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尼奥召开,来自80多个国家的7 00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届大会,大会内容涵盖了目前乳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与研究有较大参考价值,特将本次大会的主要讨论内容介绍如下: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苄星青霉素治疗67例早期梅毒疗效分析

    目的:对苄星青霉素治疗的早期梅毒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学结果分析.方法:选择67例早期梅毒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注治疗,每周一次,共三次.结果:一期梅毒24例,1周后皮损均消失,血清RPR于治疗后3月时阴转率为37.5%,6月时阴转率为58.3%.二期梅毒43例,3周后皮损均消失,血清RPR于治疗后3月时阴转率为14.0%,6月时阴转率为44.2%.结论:早期梅毒病程短,临床治愈快.RPR滴度于治疗后3月内呈4倍幅度下降,6月内呈8倍幅度下降,是预言早期梅毒能尽早治愈的标志.

    作者:张秀英;何焱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欧盟批准舒尼替尼在晚期肾细胞癌一线用药的全市场准入

    辉瑞宣布舒尼替尼(商品名:Sutent,苹果酸舒尼替尼)在晚期和(或)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晚期肾癌的一种类型)一线用药已获得欧洲委员会批准完全市场准入.它是第一个被欧盟批准为MRCC一线用药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作者:黄宏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ICH新动向

    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范国际协调会)指导委员会及专家工作组近一次是于2006年6月5日至8日在日本召开会议.从会议摘要要可观察到如下ICH新动向:

    作者:陈镇生;王庆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压节律和心血管事件

    研究表明,人体的各种功能处于动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当这些过程以24小时为周期反复发生时,即称为近日节律或昼夜节律.众所周知,血压的波动具有昼夜节律性,往往在清晨急剧增高.近年来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肌缺血/梗死、心源性猝死、中风多发生在清晨觉醒后数小时,发生频度显著高于同日其它时段.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如何纠正异常的血压节律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海燕;郭艺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健康人体阿司匹林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在健康人药效学特征.方法:选择健康汉族男性志愿者28名,随机分成阿司匹林3个剂量组:81 mg组(n=9)、162 mg组(n=9)及324 mg组(n=10),每日1次,连续服用7天,在服药前0 h、服药后2 h、24 h、96 h及停药后1、3、7天,分别测定血中血栓素B2(TXB2)和血小板聚集率(PAg).结果:与服药前比较,在服药后2 h,三组TXB2、PAg抑制率基本达到了大,TXB2生成持续受抑制维持至停药后3天,而三组PAg抑制率在服药24 h、96 h均有所升高,在服药7天后,三组PAg抑制率恢复至服药后2 h水平.结论:单次口服阿司匹林81~324 mg,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在2 h基本达到大,且无剂量间差异;连续服药时,三组阿司匹林抑制TXB2作用相同,连续眼药7天后,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达到稳定,停药3天后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李飞鸥;李一石;顼志敏;黄一玲;田蕾;李卫;成小如;华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HCV感染患者RNA、ALT、AST水平以及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

    目的:研究慢性HCV感染患者HCV RNA水平、ALT、AST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细胞因子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慢性HCV感染患者PBMCs72小时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结果:RNA阳性患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但阳性患者之间,ALT、AST水平无显著差异.不论RNA滴度高低,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均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IFN--γ与ALT、AST有一定相关性(r=0.8178,P=0.02;r=0.7517,P=0.04).结论:血清HCV RNA水平与肝损伤有关,IFN-γ在抗HCV免疫应答的同时可能对肝脏也造成了一定损伤.

    作者:苏海滨;李跃旗;许鹏辉;迟淑萍;朱雷;戚扬;李金波;程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AHA2006热点报道(2)

    1 Framingham研究为改变心血管危险提供证据Framingham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FHS)在指导医生处理心血管病变的策略转化和把预防放在首位的战略转移方面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促使医生的理念和实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该研究掌握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学说为之后半个多世纪的科学证据所证实.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跳骤停15min抢救成功1例

    1 资料患者男,68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5 h,呼吸、心跳骤停15 min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5 h饮酒后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大汗,呈持续性,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Ⅱ、Ⅲ、avF ST段弓背向上抬高,立即予尿激酶溶栓,溶栓2 h后患者胸痛无缓解,由急救车转院,途中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按压,15 min后到我院急诊,患者血压测不到,无自主呼吸,心电图示室颤,立即予电除颤,急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入院时查体:神志不清,双瞳孔光反射迟钝,BP 130/80 mmHg,口唇紫绀,双肺未闻及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3r~V5r ST段弓背向上抬高约0.2~0.3 mV,TNI 19.8 ng/ml,Cr 137 μmol/L,血K 3.7 mmol/L,中心静脉压高(CVP).诊断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作者:王锦纹;许玉韵;王显;王长华;和渝斌;张建;胡大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探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000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务院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规,在此之前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是依靠部门规章.《条例》的发布对强化和规范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7年来,国家和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条例》对医疗器械进行上市前和上市后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常永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焦点人物焦点谈

    胡大一--科学与和平的使者,来到人物访谈吐露心声.他在球囊、射频、科普选题的成功,即是根据学科的研究发展和疾病的防治需求,又是顺应了历史潮流.表现出选准方向绝不动摇的大无畏精神和攻关激情.

    作者:苍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V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V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21例患者作VCT冠状动脉成像,并对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为:1级:各段图像清晰,无伪影.2级:图像稍模糊,或有运动伪影,但至少不影响主干血管评价.3级:至少有1段主干图像模糊或严重运动伪影,影响冠脉评价.结果:扫描时心率<65次/分者65例,1级62例,2级2例,3级1例;65~75次/分者40例,1级26例,2级12例,3级2例;心率>76次/分者16例,1级5例, 2级7例,3级4例.随着心率增加,图像质量依次下降.结论:心率影响图像质量,为获得优质图像,应将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

    作者:于淑靖;彭万忠;马国军;徐延峰;祁俊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国际乳腺癌研究进展——第29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概要

    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是全球乳腺癌领域高水准的学术会议,自1978年起每年一届,第29届于2006年12月14日至17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尼奥召开,来自80多个国家的7 00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届大会,大会内容涵盖了目前乳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与研究有较大参考价值,特将本次大会的主要讨论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张保宁;王仲照;张柏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钙离子拮抗剂在心脑肾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钙离子拮抗剂(CCB)问世以来,已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广泛应用于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疗效得到肯定.但在过去的10年中CCB疗效曾有一些争议[1~3],近些年来陆续公布了一些临床试验,再次肯定了长效CCB的安全性以及在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中治疗的地位.

    作者:那开宪;余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的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特征.方法:选择60例ASA Ⅰ级,年龄18~50岁,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阿曲库铵组和罗库溴铵组.用60% NO2-O2-硫喷妥钠-芬太尼维持麻醉;通过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功能,采用TOF刺激方式,以T1抑制的百分比为研究指标.采用累计给药方法建立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曲线.结果:根据量-效关系曲线,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的作用强度比率为1∶1.2,两药的ED50、ED90和ED95均有显著性差别.应用等效剂量(1.5×ED95)后,两药的高峰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别,但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均是弱效能的中效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与阿曲库铵相比,罗库溴铵的作用强度大约弱20%,而且作用时间较短.

    作者:薛富善;廖旭;许亚超;刘毅;杨泉涌;张国华;孙海涛;李成文;刘鲲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耳病的局部药物治疗

    内耳病(包括耳蜗与前庭系统)的临床发病率约占耳科疾病的近1/3,如突发性耳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及梅尼埃病等,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平衡机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与生活质量.一直以来临床上针对内耳病常采用全身药物治疗,但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阻抑了药物在内耳的分布与扩散,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作者:冯红云;孙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β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β阻滞剂降压疗效相关性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是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的一种常见疾病,但目前即使在美国也仅有约1/3的患者有效地控制了其血压水平,个体对药物治疗反应的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是高血压控制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1].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期望能从基因水平揭示高血压发病机制,同时对不同降压药物的疗效进行遗传多态性预测分析并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实践.

    作者:武峰;赵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中央型肺癌

    目的:观察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采用局部麻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中央型肺癌.结果:71例中央型肺癌患者76次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71例中45例伴肺不张.14例次直径<4 cm的肺内肿块,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89.6±3.5)%,显效率可达91.7%,而62例次直径>4 cm的肿块,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76.3±2.2)%,显效率达65.1%,表明氩氦靶向治疗肺癌的局部疗效主要取决于肿块的大小.手术过程较安全,术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轻度血压下降,无1例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61.8%有少量咯血,47.8%有发热,气胸和胸腔积液各23.7%.术后1周92.3%瘤体增大,73.1%呈空洞样改变;术后1月64.7%瘤体缩小,35.3%还有空洞样改变;3月后,68.7%瘤体进一步缩小,5.9%病灶(<3 cm)完成吸收,56.3%密度变低,仅有5.9%呈空洞样改变.6月以后,还有60%瘤体变小,且密度变低.随访1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根据寿命表法计算,氩氦刀术后半年生存率为66%,15个月为51%.结论:氩氦刀可用于中央型肺癌的治疗,能减轻症状,延长生命.

    作者:王洪武;马洪明;徐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0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结局分析

    目的:通过对10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结局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时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将10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分为三组:(1)单用米非司酮口服50 mg bid×3天;(2)单用MTX 50 mg/m2 im 1次/周,或MTX10~25 mg经阴B超引导下,行异位胎囊穿刺注射;(3)米非司酮口服50 mg bid×3天、MTX 50 mg/次 im 1次/周.将三种治疗方法共计10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9人,失败而转手术31人,总治愈率69%.血β-HCG<2 000 IU/L的治愈率77.8%,优于血HCG>2 000 IU/L治愈率42.9%,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单用MTX疗效优于单用米非司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效果与平均停经天数,成功组与失败组两组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单用米非司酮组血HCG转阴平均时间长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方法的选择、血HCG水平、选择保守治疗病例的标准、临床医师对治疗后病情变化的准确判断是影响治疗结局的有关因素.

    作者:张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007年1月《导刊》药物风险管理列表

    药品通用名 药品商品名 用途 风险提示 关注理由 规避推荐A

    作者:苍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国医药导刊》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