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梅
目的 探索医院门诊药房中采用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药品管理差错率的作用.方法 该院门诊药房管理工作,自2015年1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将2014年1—12月的管理工作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将2015年1—12月的管理工作设为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就2组的药品管理差错率等指标展开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药品管理差错率为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4%(P<0.05);且观察组药师的职业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中采用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药品管理差错率,提高药师的职业素养,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丽;张爱军 刊期: 2017年第29期
发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做好医院护理带教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深度和广度.该文从当前临床护理实习队伍的现状;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临床护理专业实习生学习因素的对策;巧用微信、易信、QQ互联网平台辅助临床护理带教几个方面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作者:管玉芝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在降低妇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面按照病种管理方式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进行分类统计,统计为5类常见的病种,再对不同病种所需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并应用于实际临床,对比使用优化方案前后的药物使用强度.结果 应用优化措施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到38.29 DDD,符合国家给定的药物使用强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了一定的良好控制.结论 在降低妇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面,应用病种管理的方式有了可观的实际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的明显转变及群众对健康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等原因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面临严峻挑战,推动分级诊疗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及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健康管理服务已取得广泛共识.慢性病是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突破口,该文通过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集团推动慢性病分级诊疗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进行研究分析,为慢性病分级诊疗的推广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作者:魏娟珍;马海波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目标教学法在乳腺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为乳腺科临床实习教学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17年1—3月在该院乳腺科实习的学生共计2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名,实验组采用目标教学法,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法,实习3个月后对2组实习生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比较分析.结果 2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进行对照比较,实验组学生>60分11名,占84.62%,对照组学生>60分9名,占69.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学生基本操作成绩进行对照比较,实验组学生合格以上12名,占92.31%,对照组学生合格以上10名,占7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说明运用目标教学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强化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进一步更加努力地学习.
作者:刘涛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对宜都市2013—2016年非结防机构在实施医防合作结核病防治模式期间对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到结防机构就诊的情况分析,探讨提高患者发现效果.方法 利用结核病专报系统中2013—2016年1782例非结防机构报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诊断信息进行追踪报道,实际到位1368例患者,分析非结防机构对疑似结核患者就诊及发现的贡献情况.结果 2013—2016年非结防机构网报道肺结核或疑似患者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以及总体到位率分别为85.9%、89.1%以及98.5%;到位后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涂阳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65.7%、16.0%;非结防机构对活动性肺结核及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分别为62.0%和54.6%.结论 2013—2016年宜都市非结防机构对肺结核及疑似患者转诊、追踪以及总体到位率水平均较高.
作者:赵定涛;向虹;李家芹;肖忠义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对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互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骨科患者106例,按照健康教育模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互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心理状况、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做观察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健康教育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8.1%(52/53)高于对照组75.5%(40/53),知识知晓率94.3%(50/53)高于对照组77.4%(41/53),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7.6%(4/53)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互动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强化患者健康知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以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起到明显作用,应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6年1—12月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实施层级护理模式,持续实施1年;研究结束后,与2015年1—12月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护理质量;SDS评分及SAS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SDS评分及SAS评分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前(P<0.05).结论 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曹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对妇科疾病患者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152例,按照健康教育模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以及护理满意率做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94.74%(72/76)高于对照组78.95%(60/76),依从率76.05%(73/76)高于对照组80.26%(61/76),护理满意率97.37%(74/76)高于对照组81.58%(62/7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疾病患者中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的应用,对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依从率以及护理满意率都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殷振宇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ICU病房2016年2月—2017年1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情况,与上一年度(2015年2月—2016年1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医务人员对防护和感控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3.48%(12/345),明显低于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8.84%(32/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防护及感控执行情况在实施PDCA循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能明显降低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防护及感控的执行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
作者:何继菲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门诊药房中使用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为使用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前30 d,而应用后30 d为观察组,观察2组的失误率与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失误率观察组却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医院门诊药房中应用自动化药房管理信息系统使其工作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升的同时还降低了工作人员取药的失误率,患者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徐俊 刊期: 2017年第29期
大的医院总是一号难求、人满为患,而一些小的医院和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却难觅人影,显的门可罗雀.当前由于每个级别的医疗机构分工不明确,协调及衔接方面做的不是太到位,很难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全程医疗服务,所以存在着医疗资源不足和浪费的现象.该文对新形势下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就目前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作者:栾迈;王秀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该文运用流程图法,分析医院在医疗支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探讨医院支出控制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审核不严格,不按标准报销,制单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制度规范、流程图梳理和岗位职责明确可以发现问题,规避风险.
作者:罗晓英;陈颖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影响临床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方法 .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临床检验5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检验质量问题的发生例数,分析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结果 520例患者临床检验共进行862次,其中98例患者的检验质量受到了影响,占18.8%.98例患者临床质量检验受到影响的因素分别是患者因素、实验室因素.结论 临床检验质量受到患者因素和实验室因素的影响,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严格管理,规范质控,检验操作规范,选择科学检验方法,从而减少影响临床检验质量的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具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李静;陈晶晶;杨奎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评价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该院消化内科患者2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34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评分情况,后总结分析健康教育对消化内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患者60分以上的占92.54%,而对照组占84.33%,见实验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过健康教育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经过健康教育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增加,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5.52%,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不仅可使患者对消化内科的健康知识有深刻的认识,患者懂得如何更好的进行护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而且还可以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增加,护患工作更加和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义满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护理管理制定风险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 该文选取2016年1—6月期间内科患者12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12月期间内科患者126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总满意度,进而分析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有效48例(38.10%),总有效率76.98%;实验组有效67例(48.41%),总有效率91.2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9.37%,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6.03%,实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内科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效果明显增加,患者满意度增加.说明在内科患者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冬冬 刊期: 2017年第29期
医用直线加速器由主机系统、控制系统、辐射系统、机械系统、辅助系统组成,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是仪器每天在高温、高压、磁场等强作用力影响下使用,往往会出现一些使用故障,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仪器操作人员了解此仪器的构造和使用原理之后学会应急故障的分析和维修是非常重要的,该研究在对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结构剖析基础上,分析其故障排除原理及方法.
作者:栗江鹏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放射线科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并进行对策探讨.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该院放射线科实习的学生分为2批(各15名),记录第一批出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于第二批实验性落实,比较两批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教学情况.结果 对策实施后,第二批临床实习学生读片准确率达100.00%,明显优于第一批(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放射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管理不规范、实习学生实践能力差等问题,实施有效措施后,学生读片准确率大大提升,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作者:郭继录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对降低儿科标本溶血率的效果.方法 2017年3—6月利用PDCA循环结合临床践查找儿科溶血的原因,对质量提出改进,来降低儿科标本的溶血率.结果 儿科标本溶血发生率4、5、6月分别为39%、23%和22%呈降低趋势,护理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标本溶血.结论 遵循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实施血标本质量持续改进,能降低儿科血标本溶血率,从而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赵桂苹;孔德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县辖区内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 根《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要求,对该县辖区19所乡镇医院采取统一标准、统一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基层卫生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制度表面化、形式化,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不到位,工作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差,感染管理质量督查开展不力,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不规范,医疗废物分类、处置不规范.结论 应重视和加强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强化组织体系职能,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控制意识;开展医院感染监测,预防和减少医院内感染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张英;张长禄 刊期: 2017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