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医疗纠纷案件看医疗意外险的完善

高晓喆

关键词:医疗纠纷, 医疗意外, 损害赔偿, 保险
摘要:医疗服务是一项高风险行业,诊疗活动中往往存在不可预估、危害重大且难以控制的医疗风险.在医疗实践中,有相当比例的医疗损害纠纷不是由于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失或过错导致.如果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遭受到非医疗过失导致的医疗损害后,无救济途径而要其自行承担风险,那么医疗纠纷数量则会越来越多,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通过介绍该院发生的2例医疗纠纷案件,分析得出投保医疗意外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归纳出医疗意外险在实务推广过程中的困难,从而得出完善医疗意外险的多项措施.希望能够有效防控医疗纠纷,转移医疗风险和医疗执业风险,对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和谐提供些许有益的思考.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SBAR标准化交班表在心肌梗死患者交接班时间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SBAR标准化交班表在心肌梗死患者交接班时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院从2016年6月起在心肌梗死患者交接班中应用SBAR标准化交班表,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应用前,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应用后,分析两时期交接不清事件、晨间口头交接班时间、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应用SBAR标准化交接班表后,交接不清事件发生率从11.29%降低到1.61%,护士晨间口头交接班时间从应用前的(24.86±3.62)min缩短到(22.71±3.15)min,医护人员对交接班的满意度从应用前的71.88%提高到95.31%(P<0.05).结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交接班中应用SBAR标准化交班表,可减少交接不清事件,缩短交接班时间,同时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英;徐丽琼;刘彩娥;罗文坚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调查

    目的 调查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方法 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该院供应室15名护理管理人员的职业基本情况展开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对护理管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和防护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措施实施前后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防护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防护措施实施前后,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对于职业危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防护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人员展开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调查,可以有效提高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使职业危害风险发生率降低,应加强对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对知识薄弱环节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臧家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中职护理专业实训体系改革探索

    构建一套完善的具有中职护理专业特色的实训教学体系,是培养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按照区域性、实用性、整体性、全程性原则,构建护理专业实训教学实施体系、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实训教学保障体系,使实训项目与临床实践对接、基础技能与专业技能对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对接.通过3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高技能护理准职业人才.

    作者:曾丽亚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规范化操作质量持续改进效果

    目的 观察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规范化操作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 该院2016年2月构建品管圈管理小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观察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操作质量改进情况.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率、护理表格和护理文书合格率、护理安全差错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0%、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对规范操作质量改进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刘俊荣;张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

    目的 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情况评价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结果 300件医疗器械均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评价,在该次调查中,中弯止血钳的合格率高,合格件数289件,合格率为96.33%;第二位为线剪,合格件数287件,合格率为95.67%;第三位为小弯止血钳,合格件数286件,合格率95.33%;第四位为小直止血钳,合格件数285件,合格率95.00%,抽查的1200件器械,总合格率95.33%.结论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工作质量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有重要意义,应加以重视.

    作者:彭景;戴红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的教学体会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的教学体会.方法 选取来2016年10月该院的新员工1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进行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的教学体会临床教学,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观察两组的新员工实习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8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考核平均分为(74.33±4.02)分,观察组为(89.41±5.26)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员工开展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的教学体会的临床教学,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而且可以接触广泛的临床实际病例,有助于累积临床经验,有利于新员工更快适应及胜任临床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金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书写规范B超检查报告单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书写规范B超检查报告单的必要性.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出具的B超检查报告单350份作为该次研究的对照组,于2016年7月起在该院开展B超检查报告单规范书写活动,并随机抽取活动开展后B超检查报告单350份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组,对两组B超检查报告单的合格率与规范优质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B超检查报告单的合格率与规范优质率分别为100.00%、9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14%、84.8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B超检查报告单的书写进行规范可显著提升B超检查报告单的合格率与规范优质率,具有必要性.

    作者:辛淑娟;张世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绩效考核法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实效

    目的 探究绩效考核法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之间,未实施绩效考核法的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情况归为对照组;将该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之间,实施绩效考核法的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情况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观察实际情况并实施分析.结果 绩效考核实施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其高于未实施绩效考核前,护理质量在绩效考核法实施之后的评分明显高于绩效考核实施之前,其中护理安全由(96.01±0.21)分提升至(99.31±0.32)分,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绩效考核法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实效良好,可提升护理质量,增加护士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小兵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的建立及实施

    目的 针对基层医院护理风险评估管理滞后的现状,建立护理风险评估上报机制,全面评估以及干预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护理风险,以便于可以降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发生.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基层医院总共拥有15个护理病区,全部形成护理风险评估上报机制,完善患者安全管理模式,比较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前后的效果.结果 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实施1年来,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监控上报阳性率明显上升,护理不良事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后引起了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明显提升了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和护士风险防控能力,对保障护理安全有效规避风险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作者:卢艳;舒德翠;韩华琼;陈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长沙市城市饮用水水质健康风险评价

    目的 初步对长沙市市政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健康风险度评价.方法 收集和分析全市2016年城区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监测数据,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评价方法,进行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针对5种基因毒物质砷、六价铬、镉、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10种躯体毒物质铅、汞、硒、硝酸盐氮、铁、锰、铜、锌、氟化物、氨氮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评价,做出初步评价.结果 水中基因毒物质所致的健康风险度(Rn)远大于躯体毒物质所致的风险度(Rc),占总风险度(R总)的99.9%.出厂水、末梢水的R总、Rc、Rn值接近.其中末梢水铁、锰、铜、锌、镉个人年风险值比出厂水的大2倍以上.结论 长沙市市政出厂水和末梢水个人年健康危害风险水平在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人体健康危害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范围内(5×10-5/a).

    作者:陈艳;朱彩明;张锡兴;谭亮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问题分析

    公共场所是区域内整体形象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做好卫生监督的管理问题,是防范疾病、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该文从公共场所的概论出发,分析当前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展开重点论述,旨在创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公共环境.

    作者:张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微型医疗组织中的精细化管理—现代私营中医诊所的品牌塑造

    该文初步探讨了私营中医诊所组织内部在品牌管理中的责任,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了私营中医诊所利益相关者对象及其与品牌管理的关系.重点提出了私营中医诊所的价值主张→管理政策→组织部门→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等互动关系.审视传统中医诊所品牌经营理念中的管理行为、文化背景、组组织结构和经营哲学,从创新品牌组织基础和过程、重塑品牌文化和价值主张、加强品牌界面管理3个方面推动私营中医诊所的品牌管理创新过程.

    作者:原玲玲;满强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高职高专寄生虫检验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

    寄生虫检验技术是检验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文结合医院该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寄生虫检验技术教学改进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黄美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分析护理管理对降低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作用

    目的 评价分层护理管理对降低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1—9月间将分层护理管理应用于该院儿科中展开分析,通过与护理管理前(2016年1—12月)进行比对,以护理人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护理管理对降低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作用,及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处理后显示,护理管理介入后较之管理前,儿科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N)、大肠埃希菌(ESBLs-ECO)、金黄色葡萄球菌(MRAS)、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护理质量5个维度评估显示,管理后病房管理、病历书写、基础护理、护理记录、风险事件处理等评分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开展分层护理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其优势体现在显著降低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并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爱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细节管理在五官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在五官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的具体措施和价值.方法 2016年该院五官科护理管理中从树立细节意识入手,完善制度和操作规范各个细节,围绕着基础护理中的细节、用药护理中的细节、感染管理防控细节以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细节等重要措施来实行细节管理,以期提升五官科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结果 五官科全年无不良事件发生,护理满意度达到95%,远超其他科室;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赞誉.结论 细节管理体现了护理管理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文化氛围,可以在五官科日常护理管理中持久应用.

    作者:黄龙玮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现代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科技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成为当前时代的重要标志,这就给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深化改革,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对于医院领域也不例外.传统医院管理长期受到技术限制,使得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积极进行现代信息化建设,不仅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更能让医院走在现代社会前沿,为现代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让医院获得持续发展能力.该文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及在医院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能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建议,进一步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柳青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2017年1—7月间,随机选择在该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260例纳入实验组,实施肿瘤科常规护理基础并突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另随机选择在该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2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仅给于肿瘤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纠纷发生的几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护理质量控制评分3项临床指标的数据.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纠纷发生的几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同样都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肿瘤内科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有效手段,同时成为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此种护理管理方法有在肿瘤内科持久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霞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心血管内科是医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不仅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包含了极强的理论实践.因此,在护理带教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心血管内科学相关的知识,更需使学生掌握良好的临床经验.基于此,传统的带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该学科护理教学的需求,现代医学带教过程中,多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授课,其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该种教学法方法能够有效顺应医学实践和现代教育的目的.该文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具体应用实施过程以及应用的效果.

    作者:李秋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前该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600名,仔细调查和研究医院感染管理情况,另选取2016年1—12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后该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600名,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然后将改进的措施一一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循环渐进,持续改进,不断降低医院感染率.对比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率、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及临床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评分.结果 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后,医护人员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率达到了100.00%,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达到了65.00%,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科室感染管理质量评分从原来的(86.5±1.5)分提高到了(94.5±2.1)分,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提升医护人员感染知识培训率以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了临床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评分,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防控制应用价值.

    作者:柏小月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2012—2017年荆门市艾滋病哨点人群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12年5月—2017年9月荆门市暗娼人群、吸毒人群、孕产妇人群、性病门诊男性就诊人群中人类免疫白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状况.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每年4~7月对哨点人群进行静脉采血3~5 mL后及时进行血清分离、冻存.样品采集后集中进行检测.由两种试剂进行检测,结果均阳性,报阳性.结果 6年间对4类人群共筛查9621份样本,包括HIV、HCV、TP 3项检测.HIV抗体检测检出阳性4例,检出率为0.04%;HCV检测检出阳性1031份,检出率为10.72%;TP检测检出阳性44份,检出率为0.46%.结论 检测统计资料显示,荆门市哨点人群HIV感染呈低流行趋势,HCV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TP阳性检出率2012—2017年无明显变化.

    作者:周丽萍;邓先群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