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景;戴红辉
目的 分析探讨某市某院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和建设意愿,为建设优质的医联体服务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向医院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程度及建设意愿.结果 综合分析740名医务人员对于的医联体认知情况和建设意愿,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工作人员占比39.59%(293/740)、赞同和非常赞同的工作人员占比34.19%(253/740).且注册护士对医联体的认知程度高,执业或助理医师对医联体的建设意愿高,后勤保障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程度和建设意愿程度低(P<0.05).结论 医联体服务制度在该院的认知程度和建设意愿一般,且不同工作岗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根据岗位及其他影响因素,进一步针对性推进改革.
作者:王菁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科技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成为当前时代的重要标志,这就给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深化改革,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对于医院领域也不例外.传统医院管理长期受到技术限制,使得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积极进行现代信息化建设,不仅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更能让医院走在现代社会前沿,为现代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让医院获得持续发展能力.该文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及在医院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能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建议,进一步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柳青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针对基层医院护理风险评估管理滞后的现状,建立护理风险评估上报机制,全面评估以及干预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护理风险,以便于可以降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发生.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基层医院总共拥有15个护理病区,全部形成护理风险评估上报机制,完善患者安全管理模式,比较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前后的效果.结果 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实施1年来,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监控上报阳性率明显上升,护理不良事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后引起了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明显提升了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和护士风险防控能力,对保障护理安全有效规避风险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作者:卢艳;舒德翠;韩华琼;陈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对职业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于该院治疗的患者共7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体系化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满意度调查以及评估患者身体恢复情况.结果 经体系化护理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评估以及患者身体恢复状况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职业病患者在日常护理、心理护理、教育宣讲等方面的加强,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促进了患者身体恢复,及时规避了护理风险,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佳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总结B超室医院感染风险的管理与预防措施.方法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以提升其消毒灭菌意识与能力.结果 进行B超检测的患者无发生医院感染事件.结论 做好B超室的消毒灭菌工作,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检测环境,避免发生医院感染事件.
作者:张世英;辛淑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方法 该院2017年3—8月给予优质手术护理管理,观察比较该院2016年9月—2017年2月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前与该院2017年3—8月给予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后接台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患者平均术中出血时间、手术室无菌消毒达标率以及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该院2017年3—8月给予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后平均手术时间、患者平均术中出血时间、手术室无菌消毒达标率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前,该院2016年9月—2017年2月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5.4%vs 3.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具有密切的联系,给予优质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个体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程丽秀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将成熟的医院化管理体系应用到该院护工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方法 2016年,经与护工管理公司协商后,随机从该院选取护工80名,根据自愿原则签署培训协议,确定参加培训人员.由该院医院管理办公室、护理部及护工管理公司共同成立护工管理办公室,以该院的医院化管理体系为基础,拟定各项培训制度与考核机制.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护工先进行研究前护理评估,再经过一系列培训、学习、考核、抽验等,结束后再次进行护理评估.进行前后对比.结果 将医院化管理体系应用到护工管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改善了护理观念,还增强了护工人员的护理技能,整体提高了服务水平,调查问卷中患者给出了较高的满意度与服务质量评价,将对比前、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医德与诊疗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改善临床护工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加强护理技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开创先进的护工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同时也为更好的护工管理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代敏;黄晓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CBL教学法联合TBL教学法在康复工程教学工作中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4级60名康复学专业学生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试验组采用联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在授课结束后进行调查问卷和理论与实践考核,并统计分析两组学生成绩.结果 试验组学生基础理论考核、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方面成绩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学生对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表达能力、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教学法对于康复专业教学具有极大的帮助,可提高学生理论成绩、临床思维和实践操作技能.
作者:李鸾;黄毅;张虹;罗宗键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院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 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将该院的35个病区随机分为常规组与PDCA组,常规组17个病区,PDCA组为18个病区,在对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中,常规组采用该院以往的常规方法,PDCA组则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PDCA组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PDCA循环对医院的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模式,因此该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维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为了有效地避免PICC导管血栓形成,保证导管功能正常,减轻患者负担,该文通过对PICC导管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临床常见的导管血栓形成诱因,通过科学选择导管型号与材质、提高置管穿刺成功率、科学维护、功能锻炼、风险评估、预防干预等管理措施,均能够有效降低PICC导管血栓形成发生率.
作者:张雪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其中既有医院自身在医疗过程中的失误、与患者及其家属在沟通方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着很大的联系.医疗纠纷事件不仅对正常的医疗秩序带来了影响,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该文对造成医疗纠纷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如何避免医疗纠纷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姜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探讨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中的相关评价指标,为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该院3台磁共振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质量检测结果,包括均匀度、信噪比、层厚、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鬼影与几何畸变率等指标.结果 该院3台磁共振仪,3台磁共振仪信噪比均高于国家标准值;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95%~100%,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90%~95%,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85%~90%.1台(33.3%)误差在0~0.02 mm之间,1台(33.3%)误差在0.05~0.25 mm之间,1台(33.3%)层厚误差值在0.3~0.5 mm;2台(66.7%)设备的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达到标准要求;3台抽查的磁共振仪均满足几何畸变率标准,3台磁共振仪均未发现鬼影.结论 通过对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相关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了解到磁共振仪的当前情况,对于解决仪器问题、做好仪器维护或及时更换设备可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欧阳巧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产科护理实习带教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产科轮转实习的护理实习学生共122名为研究对象,入科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纳入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64).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进行实习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护理带教.带教期间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实习学生协助分管的每位病人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并在出科时进行出科考试和护理技能考核,比较两组实习学生在患者满意度、出科成绩、护理技能考核方面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共协助分管1080名患者,对照组分管113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6.5±3.1)分,高于对照组(89.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科成绩、技能考试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产科中应用能够提高实习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琨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在神经内科本科临床带教中开展临床路径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实习的实习生100名参与该次研究,将全部实习生根据接受带教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名接在临床带教中进行临床路径教学,对照组50名在临床带教中实施传统教学,比较两组临床带教效果.结果 观察组考核成绩优良率为94.00%,对照组70.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82.00%;观察组实习生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82.00%(P<0.05).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应用在神经内科本科临床带教中能够提升带教效果,提升学生对带教开展的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古丽米热·艾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肿瘤内科在临床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其涉及的知识比较繁多和复杂,导致教学难度相对比较大.而以往肿瘤内科临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长期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均不足,教学效果不高.该文主要就目前肿瘤内科临床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分析,探讨了将PBL和CBL教学的特点,并对PBL联合CBL模式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提高肿瘤内科临床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情况评价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结果 300件医疗器械均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评价,在该次调查中,中弯止血钳的合格率高,合格件数289件,合格率为96.33%;第二位为线剪,合格件数287件,合格率为95.67%;第三位为小弯止血钳,合格件数286件,合格率95.33%;第四位为小直止血钳,合格件数285件,合格率95.00%,抽查的1200件器械,总合格率95.33%.结论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工作质量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有重要意义,应加以重视.
作者:彭景;戴红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规范化操作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 该院2016年2月构建品管圈管理小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观察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操作质量改进情况.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率、护理表格和护理文书合格率、护理安全差错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0%、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对规范操作质量改进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刘俊荣;张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调查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方法 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该院供应室15名护理管理人员的职业基本情况展开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对护理管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和防护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措施实施前后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防护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防护措施实施前后,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对于职业危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防护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人员展开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调查,可以有效提高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使职业危害风险发生率降低,应加强对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对知识薄弱环节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臧家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近年来,中医药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关于中医药教育也成为热门话题.在各类具有中医药教学的高校中,均有完善的个性化中医药教学管理自主新模式,以致于中医药教育可以快速发展,并且中医药教育教学管理得到了革新,保障了中医药教育教学管理可以正常有序的进行,还能明显推动高校健康的全面发展.该文对我国高校中医药教育教学管理自主创新发展模式和理念进行创新,以保证中医药教学可以稳定持续发展.
作者:魏泽正;颜慧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评价辽宁省生物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保证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得到有效产出.方法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辽宁省技术创新效率并与全国30个省区市进行比较.结果 辽宁省生物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偏低,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规模收益呈现递增趋势.结论 辽宁省应加大对高端科技人才的引入,整合科技资源,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形成合力,提升技术创新效率.
作者:裴志东;刘秀峰;谢明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