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辉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烧伤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烧伤科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如文书书写、理论考核、实践能力、操作技术等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5.0%(2/40)与对照组15.0%(6/40)相比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38/40)与对照组80.0%(32/40)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烧伤科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提升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烧伤科护理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东霞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规范化操作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 该院2016年2月构建品管圈管理小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观察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操作质量改进情况.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率、护理表格和护理文书合格率、护理安全差错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0%、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对规范操作质量改进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刘俊荣;张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该院内分泌科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37例,常规护理管理方式)、乙组(46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式),对比不同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乙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态度以及患者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比甲组患者高,护理差错低于甲组(P<0.05).结论 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中采取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式,可以降护理差错的发生,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作者:张冠男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近年来学校卫生管理工作越来越受重视,学校是学生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如果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纰漏不仅会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水平,还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该文研究分析了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及管理策略,旨在提升学校卫生工作水平,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刘光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超声诊断学在医学临床教学中属于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应该围绕提高医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诊断能力和对图像信息的判断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在超声诊断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重视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念的培养并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该研究从超声医学临床带教的发展现状、临床带教的思维模式与整体培养思路和培养医学生超声诊断能力的方法几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丁岩;奚永强;沈建飞;那凤宇;刘扬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其中既有医院自身在医疗过程中的失误、与患者及其家属在沟通方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着很大的联系.医疗纠纷事件不仅对正常的医疗秩序带来了影响,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该文对造成医疗纠纷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如何避免医疗纠纷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姜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来该院的实习生1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进行剖宫产术后患者护理的临床教学,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教学,比较观察两组的实习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11%,理论知识成绩为(45.6±4.8)分,实践技能成绩的为(43.9±5.7)分;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5.29%,理论知识成绩为(40.9±5.8)分,实践技能成绩的为(37.4±5.5)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习生开展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教学,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强临床护理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而且可以接触广泛的临床实际病例,有助于累积临床护理的经验,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更快适应及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对职业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于该院治疗的患者共7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体系化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满意度调查以及评估患者身体恢复情况.结果 经体系化护理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评估以及患者身体恢复状况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职业病患者在日常护理、心理护理、教育宣讲等方面的加强,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促进了患者身体恢复,及时规避了护理风险,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佳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公共场所是区域内整体形象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做好卫生监督的管理问题,是防范疾病、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该文从公共场所的概论出发,分析当前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展开重点论述,旨在创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公共环境.
作者:张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血液内科患者的发生跌倒以及坠床的相关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在该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276例患者资料,其中32例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对比采取坠床跌倒风险控制后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结果 对血液内科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进行控制并采取相关护理管理对策后,患者的坠床跌倒率有明显下降,共8例患者出现跌倒坠床事件,占2.90%,低于风险控制前的11.59%,风险控制前后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血液内科患者的发生跌倒以及坠床的相关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能够使跌倒坠床率显著下降,对于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唐付翠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医疗服务是一项高风险行业,诊疗活动中往往存在不可预估、危害重大且难以控制的医疗风险.在医疗实践中,有相当比例的医疗损害纠纷不是由于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失或过错导致.如果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遭受到非医疗过失导致的医疗损害后,无救济途径而要其自行承担风险,那么医疗纠纷数量则会越来越多,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通过介绍该院发生的2例医疗纠纷案件,分析得出投保医疗意外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归纳出医疗意外险在实务推广过程中的困难,从而得出完善医疗意外险的多项措施.希望能够有效防控医疗纠纷,转移医疗风险和医疗执业风险,对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和谐提供些许有益的思考.
作者:高晓喆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药房抗生素合理用药管理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380份药房抗生素处方,其中190份实行合理用药管理,作为观察组;其余190份不实行用药管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抗生素用药情况、抗生素用药合格率.结果 两组抗生素单用、两种联用、≥三种联用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用药合格184份、不合格6份,对照组中用药合格165份、不合格25份,组间抗生素用药合格率实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房抗生素实行合理用药管理,可提高药房抗生素使用的合格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齐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构建一套完善的具有中职护理专业特色的实训教学体系,是培养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按照区域性、实用性、整体性、全程性原则,构建护理专业实训教学实施体系、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实训教学保障体系,使实训项目与临床实践对接、基础技能与专业技能对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对接.通过3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高技能护理准职业人才.
作者:曾丽亚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探讨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中的相关评价指标,为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该院3台磁共振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质量检测结果,包括均匀度、信噪比、层厚、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鬼影与几何畸变率等指标.结果 该院3台磁共振仪,3台磁共振仪信噪比均高于国家标准值;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95%~100%,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90%~95%,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85%~90%.1台(33.3%)误差在0~0.02 mm之间,1台(33.3%)误差在0.05~0.25 mm之间,1台(33.3%)层厚误差值在0.3~0.5 mm;2台(66.7%)设备的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达到标准要求;3台抽查的磁共振仪均满足几何畸变率标准,3台磁共振仪均未发现鬼影.结论 通过对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相关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了解到磁共振仪的当前情况,对于解决仪器问题、做好仪器维护或及时更换设备可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欧阳巧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心律失常是目前临床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医务人员对心电图的分析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对患者开展的治疗.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心律失常心电图的教学非常重要.该次研究在剖析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针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又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改进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输送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有帮助.
作者:高庆宁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情况评价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结果 300件医疗器械均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评价,在该次调查中,中弯止血钳的合格率高,合格件数289件,合格率为96.33%;第二位为线剪,合格件数287件,合格率为95.67%;第三位为小弯止血钳,合格件数286件,合格率95.33%;第四位为小直止血钳,合格件数285件,合格率95.00%,抽查的1200件器械,总合格率95.33%.结论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工作质量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有重要意义,应加以重视.
作者:彭景;戴红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科技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成为当前时代的重要标志,这就给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深化改革,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对于医院领域也不例外.传统医院管理长期受到技术限制,使得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积极进行现代信息化建设,不仅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更能让医院走在现代社会前沿,为现代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让医院获得持续发展能力.该文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及在医院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能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建议,进一步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柳青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规范的输血技术能够为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提供保障,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70%以上的输血错误都是由于输血不规范造成的,分析原因,虽然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但许多实际问题指导中没有涉及,使多数医护人员产生疑问和疑惑.基于此该文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几点疑问进行了浅析.
作者:丁恒;马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医疗设备的使用给患者带来治疗的效果、便利和帮助,但也给医院管理带来了新课题,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益评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实施效果是医院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借助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特别是围绕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使医疗设备利用信息化后的优势能在管理上台阶,使用中出效益.该文对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与展望.
作者:周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为了有效地避免PICC导管血栓形成,保证导管功能正常,减轻患者负担,该文通过对PICC导管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临床常见的导管血栓形成诱因,通过科学选择导管型号与材质、提高置管穿刺成功率、科学维护、功能锻炼、风险评估、预防干预等管理措施,均能够有效降低PICC导管血栓形成发生率.
作者:张雪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