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烧伤科的应用效果

常东霞

关键词:烧伤科,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烧伤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烧伤科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如文书书写、理论考核、实践能力、操作技术等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5.0%(2/40)与对照组15.0%(6/40)相比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38/40)与对照组80.0%(32/40)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烧伤科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提升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烧伤科护理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内科患者坠床跌倒风险原因与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 分析血液内科患者的发生跌倒以及坠床的相关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在该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276例患者资料,其中32例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对比采取坠床跌倒风险控制后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结果 对血液内科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进行控制并采取相关护理管理对策后,患者的坠床跌倒率有明显下降,共8例患者出现跌倒坠床事件,占2.90%,低于风险控制前的11.59%,风险控制前后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血液内科患者的发生跌倒以及坠床的相关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能够使跌倒坠床率显著下降,对于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唐付翠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PICC导管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探讨

    为了有效地避免PICC导管血栓形成,保证导管功能正常,减轻患者负担,该文通过对PICC导管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临床常见的导管血栓形成诱因,通过科学选择导管型号与材质、提高置管穿刺成功率、科学维护、功能锻炼、风险评估、预防干预等管理措施,均能够有效降低PICC导管血栓形成发生率.

    作者:张雪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B超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及预防措施

    目的 总结B超室医院感染风险的管理与预防措施.方法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以提升其消毒灭菌意识与能力.结果 进行B超检测的患者无发生医院感染事件.结论 做好B超室的消毒灭菌工作,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检测环境,避免发生医院感染事件.

    作者:张世英;辛淑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的教学体会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的教学体会.方法 选取来2016年10月该院的新员工1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进行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的教学体会临床教学,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观察两组的新员工实习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8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考核平均分为(74.33±4.02)分,观察组为(89.41±5.26)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员工开展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的教学体会的临床教学,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而且可以接触广泛的临床实际病例,有助于累积临床经验,有利于新员工更快适应及胜任临床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金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质量控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室安全管理,选择同期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手术室安全管理当中应用质量控制,对比两组安全管理的效果,明确质量控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照组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76.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安全管理当中应用质量控制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雪梅;杨琼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多媒体技术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色彩丰富的特点,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神经病学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改善,师生关系的改善,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空内,打破时空界限,以生动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这是一件推进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有益的教学尝试.该文立足于当前的客观实际,指出了当前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神经病学教学的优势,并提出了一些多媒体应用的注意事项.

    作者:谢春香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风险管理在放射科CT诊断检查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放射科CT诊断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抽取双色球方法,将该院放射科2016年9月—2017年9月所收治的110例实行CT诊断检查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73%、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实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科CT诊断检查中,实行风险管理,可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伟忠;郭明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的建立及实施

    目的 针对基层医院护理风险评估管理滞后的现状,建立护理风险评估上报机制,全面评估以及干预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护理风险,以便于可以降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发生.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基层医院总共拥有15个护理病区,全部形成护理风险评估上报机制,完善患者安全管理模式,比较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前后的效果.结果 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实施1年来,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监控上报阳性率明显上升,护理不良事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后引起了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明显提升了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和护士风险防控能力,对保障护理安全有效规避风险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作者:卢艳;舒德翠;韩华琼;陈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问题分析

    公共场所是区域内整体形象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做好卫生监督的管理问题,是防范疾病、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该文从公共场所的概论出发,分析当前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展开重点论述,旨在创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公共环境.

    作者:张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

    目的 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情况评价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结果 300件医疗器械均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评价,在该次调查中,中弯止血钳的合格率高,合格件数289件,合格率为96.33%;第二位为线剪,合格件数287件,合格率为95.67%;第三位为小弯止血钳,合格件数286件,合格率95.33%;第四位为小直止血钳,合格件数285件,合格率95.00%,抽查的1200件器械,总合格率95.33%.结论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工作质量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有重要意义,应加以重视.

    作者:彭景;戴红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现代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科技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成为当前时代的重要标志,这就给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深化改革,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对于医院领域也不例外.传统医院管理长期受到技术限制,使得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积极进行现代信息化建设,不仅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更能让医院走在现代社会前沿,为现代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让医院获得持续发展能力.该文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及在医院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能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建议,进一步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柳青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妇科教学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应用于妇科教学中的优势及教学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该院本科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的90名学生,根据不同教学方法将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5名.在进行妇科教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组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学.实践一个学期,记录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评分、考核成绩及学习态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评分、考试合格率、考试优良率、学习兴趣评分、学习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将症状、疾病、理论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妇科知识的讲解,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创新,更好地掌握妇科医学知识,优化教学效果.

    作者:景卫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临床路径教学在神经内科本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在神经内科本科临床带教中开展临床路径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实习的实习生100名参与该次研究,将全部实习生根据接受带教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名接在临床带教中进行临床路径教学,对照组50名在临床带教中实施传统教学,比较两组临床带教效果.结果 观察组考核成绩优良率为94.00%,对照组70.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82.00%;观察组实习生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82.00%(P<0.05).结论 临床路径教学应用在神经内科本科临床带教中能够提升带教效果,提升学生对带教开展的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古丽米热·艾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药房抗生素的合理用药管理方法

    目的 探究药房抗生素合理用药管理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380份药房抗生素处方,其中190份实行合理用药管理,作为观察组;其余190份不实行用药管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抗生素用药情况、抗生素用药合格率.结果 两组抗生素单用、两种联用、≥三种联用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用药合格184份、不合格6份,对照组中用药合格165份、不合格25份,组间抗生素用药合格率实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房抗生素实行合理用药管理,可提高药房抗生素使用的合格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齐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的教学体会

    目的 探讨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的教学体会,为中医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实习的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讲授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临床授课1个月后,以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成绩,为临床教学积累科学依据.结果 经过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教学,观察组为(93.5±2.17)分,对照组为(72.5±1.95)分,观察组对高血压病得理论和临床治疗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的中医利水法治疗教学,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利水则促进活血,中医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同时也让学生们提高了对高血压治疗中医方面的认识.

    作者:刘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心血管内科是医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不仅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包含了极强的理论实践.因此,在护理带教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心血管内科学相关的知识,更需使学生掌握良好的临床经验.基于此,传统的带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该学科护理教学的需求,现代医学带教过程中,多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授课,其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该种教学法方法能够有效顺应医学实践和现代教育的目的.该文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具体应用实施过程以及应用的效果.

    作者:李秋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内分泌科护理管理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实际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该院内分泌科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37例,常规护理管理方式)、乙组(46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式),对比不同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乙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态度以及患者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比甲组患者高,护理差错低于甲组(P<0.05).结论 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中采取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式,可以降护理差错的发生,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作者:张冠男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2012—2017年荆门市艾滋病哨点人群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12年5月—2017年9月荆门市暗娼人群、吸毒人群、孕产妇人群、性病门诊男性就诊人群中人类免疫白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状况.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每年4~7月对哨点人群进行静脉采血3~5 mL后及时进行血清分离、冻存.样品采集后集中进行检测.由两种试剂进行检测,结果均阳性,报阳性.结果 6年间对4类人群共筛查9621份样本,包括HIV、HCV、TP 3项检测.HIV抗体检测检出阳性4例,检出率为0.04%;HCV检测检出阳性1031份,检出率为10.72%;TP检测检出阳性44份,检出率为0.46%.结论 检测统计资料显示,荆门市哨点人群HIV感染呈低流行趋势,HCV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TP阳性检出率2012—2017年无明显变化.

    作者:周丽萍;邓先群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医院投诉接待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目的 分析医院投诉特点,分析其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8月,医院接待处理投诉以及医疗纠纷资料,合计发生投诉139件、纠纷47件,2008年1月—2013年12月投诉42件,纠纷76件.结果 2014年1月—2017年8月投诉量逐年上升,投诉率呈波动变化,整体上升趋势.2008年1月—2013年12月投诉占纠纷比重55.3%(42/76),而在进行医院投诉接待,积极处理投诉后,投诉占纠纷比重33.8%(47/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1月—2017年8月被投诉对象主要为医生,其次为收费人员,投诉原因主要为服务态度,其次为服务流程.11例终成为医疗纠纷,提出了11条改进意见.结论 医院投诉可作为医疗质量持续质量改进依据,在进行投诉接待后,纠纷发生率显著下降.

    作者:刘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前该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600名,仔细调查和研究医院感染管理情况,另选取2016年1—12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后该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600名,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然后将改进的措施一一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循环渐进,持续改进,不断降低医院感染率.对比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率、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及临床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评分.结果 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后,医护人员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率达到了100.00%,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达到了65.00%,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科室感染管理质量评分从原来的(86.5±1.5)分提高到了(94.5±2.1)分,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提升医护人员感染知识培训率以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了临床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评分,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防控制应用价值.

    作者:柏小月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