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几点疑问与探讨

丁恒;马艳

关键词:临床输血, 技术规范, 技术指导
摘要:规范的输血技术能够为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提供保障,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70%以上的输血错误都是由于输血不规范造成的,分析原因,虽然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但许多实际问题指导中没有涉及,使多数医护人员产生疑问和疑惑.基于此该文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几点疑问进行了浅析.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质量控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室安全管理,选择同期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手术室安全管理当中应用质量控制,对比两组安全管理的效果,明确质量控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照组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76.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安全管理当中应用质量控制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雪梅;杨琼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

    目的 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情况评价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结果 300件医疗器械均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评价,在该次调查中,中弯止血钳的合格率高,合格件数289件,合格率为96.33%;第二位为线剪,合格件数287件,合格率为95.67%;第三位为小弯止血钳,合格件数286件,合格率95.33%;第四位为小直止血钳,合格件数285件,合格率95.00%,抽查的1200件器械,总合格率95.33%.结论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工作质量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有重要意义,应加以重视.

    作者:彭景;戴红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顺德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状况调查与研究

    目的 摸清顺德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的卫生状况,为规范公共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6年按《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顺德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进行监测、评价和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合格率为97.04%,2016年总体卫生状况较前两年情况改善;各类公共场所监测结果存在差异,旅业合格率高,文化娱乐和公共浴室合格率相近,美发美容合格率低;各类用品用具的卫生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洁具类合格率高,布草类合格率低;布草类监测结果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合格率高;洁具类和美发美容工具均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4年合格率高.结论 顺德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状况良好,但个别行业和部分用品用具监测结果合格率较低,卫生状况仍有待改善,需加强卫生管理和行政监督.

    作者:李柱锋;高建民;潘健明;老倩群;陈伟东;刘倩怡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应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医院科研管理系统研究

    该文以西安市第一医院为例分析了国内医院手工科研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科研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规划,对于提高研究型医院的科学决策及发展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作者:郭小春;邵景;张彦平;赵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长沙市城市饮用水水质健康风险评价

    目的 初步对长沙市市政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健康风险度评价.方法 收集和分析全市2016年城区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监测数据,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评价方法,进行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针对5种基因毒物质砷、六价铬、镉、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10种躯体毒物质铅、汞、硒、硝酸盐氮、铁、锰、铜、锌、氟化物、氨氮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评价,做出初步评价.结果 水中基因毒物质所致的健康风险度(Rn)远大于躯体毒物质所致的风险度(Rc),占总风险度(R总)的99.9%.出厂水、末梢水的R总、Rc、Rn值接近.其中末梢水铁、锰、铜、锌、镉个人年风险值比出厂水的大2倍以上.结论 长沙市市政出厂水和末梢水个人年健康危害风险水平在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人体健康危害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范围内(5×10-5/a).

    作者:陈艳;朱彩明;张锡兴;谭亮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血液内科患者坠床跌倒风险原因与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 分析血液内科患者的发生跌倒以及坠床的相关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在该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276例患者资料,其中32例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对比采取坠床跌倒风险控制后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结果 对血液内科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进行控制并采取相关护理管理对策后,患者的坠床跌倒率有明显下降,共8例患者出现跌倒坠床事件,占2.90%,低于风险控制前的11.59%,风险控制前后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血液内科患者的发生跌倒以及坠床的相关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能够使跌倒坠床率显著下降,对于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唐付翠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医联体医务人员工作现况分析—以某市某院为例

    目的 分析探讨某市某院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和建设意愿,为建设优质的医联体服务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向医院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程度及建设意愿.结果 综合分析740名医务人员对于的医联体认知情况和建设意愿,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工作人员占比39.59%(293/740)、赞同和非常赞同的工作人员占比34.19%(253/740).且注册护士对医联体的认知程度高,执业或助理医师对医联体的建设意愿高,后勤保障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程度和建设意愿程度低(P<0.05).结论 医联体服务制度在该院的认知程度和建设意愿一般,且不同工作岗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根据岗位及其他影响因素,进一步针对性推进改革.

    作者:王菁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书写规范B超检查报告单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书写规范B超检查报告单的必要性.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出具的B超检查报告单350份作为该次研究的对照组,于2016年7月起在该院开展B超检查报告单规范书写活动,并随机抽取活动开展后B超检查报告单350份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组,对两组B超检查报告单的合格率与规范优质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B超检查报告单的合格率与规范优质率分别为100.00%、9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14%、84.8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B超检查报告单的书写进行规范可显著提升B超检查报告单的合格率与规范优质率,具有必要性.

    作者:辛淑娟;张世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医疗纠纷产生的影响因素与管理途径阐述

    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其中既有医院自身在医疗过程中的失误、与患者及其家属在沟通方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着很大的联系.医疗纠纷事件不仅对正常的医疗秩序带来了影响,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该文对造成医疗纠纷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如何避免医疗纠纷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姜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的建立及实施

    目的 针对基层医院护理风险评估管理滞后的现状,建立护理风险评估上报机制,全面评估以及干预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护理风险,以便于可以降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发生.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基层医院总共拥有15个护理病区,全部形成护理风险评估上报机制,完善患者安全管理模式,比较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前后的效果.结果 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实施1年来,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监控上报阳性率明显上升,护理不良事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系统后引起了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明显提升了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和护士风险防控能力,对保障护理安全有效规避风险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作者:卢艳;舒德翠;韩华琼;陈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院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 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将该院的35个病区随机分为常规组与PDCA组,常规组17个病区,PDCA组为18个病区,在对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中,常规组采用该院以往的常规方法,PDCA组则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PDCA组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PDCA循环对医院的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模式,因此该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维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从医疗纠纷案件看医疗意外险的完善

    医疗服务是一项高风险行业,诊疗活动中往往存在不可预估、危害重大且难以控制的医疗风险.在医疗实践中,有相当比例的医疗损害纠纷不是由于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失或过错导致.如果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遭受到非医疗过失导致的医疗损害后,无救济途径而要其自行承担风险,那么医疗纠纷数量则会越来越多,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通过介绍该院发生的2例医疗纠纷案件,分析得出投保医疗意外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归纳出医疗意外险在实务推广过程中的困难,从而得出完善医疗意外险的多项措施.希望能够有效防控医疗纠纷,转移医疗风险和医疗执业风险,对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和谐提供些许有益的思考.

    作者:高晓喆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疏肝调血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教学体会

    目的 探讨运用疏肝调血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来该院的实习生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进行临床教学,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观察两组的实习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83%,实习生理论知识成绩为(46.1±5.6)分,实践技能成绩的为(44.6±4.9)分;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3.33%,理论知识成绩为(42.3±6.7)分,实践技能成绩为(38.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习生开展疏肝调血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教学,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而且可以接触广泛的临床实际病例,有助于累积临床经验,有利于实习生更快适应及胜任临床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规范化操作质量持续改进效果

    目的 观察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规范化操作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 该院2016年2月构建品管圈管理小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观察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操作质量改进情况.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率、护理表格和护理文书合格率、护理安全差错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0%、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对规范操作质量改进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刘俊荣;张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及分析

    目的 研究骨外科护理管理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该院骨外科接诊的患者120例,采取电脑随机双盲法将所选患者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60例.实验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对照组开展常规管理工作.观察两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纠纷投诉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明显比对照组的26.67%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67%,明显比对照组的78.33%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纠纷投诉率为1.67%,和对照组的1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对骨外科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促进护患关系改善.

    作者:杨彬畸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SBAR标准化交班表在心肌梗死患者交接班时间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SBAR标准化交班表在心肌梗死患者交接班时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院从2016年6月起在心肌梗死患者交接班中应用SBAR标准化交班表,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应用前,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应用后,分析两时期交接不清事件、晨间口头交接班时间、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应用SBAR标准化交接班表后,交接不清事件发生率从11.29%降低到1.61%,护士晨间口头交接班时间从应用前的(24.86±3.62)min缩短到(22.71±3.15)min,医护人员对交接班的满意度从应用前的71.88%提高到95.31%(P<0.05).结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交接班中应用SBAR标准化交班表,可减少交接不清事件,缩短交接班时间,同时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英;徐丽琼;刘彩娥;罗文坚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超声诊断学实习带教中岗位胜任力的研究与探讨

    超声诊断学在医学临床教学中属于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应该围绕提高医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诊断能力和对图像信息的判断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在超声诊断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重视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念的培养并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该研究从超声医学临床带教的发展现状、临床带教的思维模式与整体培养思路和培养医学生超声诊断能力的方法几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丁岩;奚永强;沈建飞;那凤宇;刘扬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针对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教学体会

    目的 探讨针对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教学体会,为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方法 选取2017年在该院放射科实习的学生共计16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式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法进行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以及对实习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格率87.50%,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格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实践操作及格率87.50%,对照组学生实践操作及格率6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评价,观察组学生满意度为87.50%,对照组满意度为7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教学法在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应用教学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带教式教学,学生的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疗实践技能得到极大提高,学生对于实习满意度提高,有效提升了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应用的教学质量,值得临床实习带教推广.

    作者:卜明伟;杨金磊;贾艳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教学体会

    目的 探讨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教学体会,为医院检验科临床教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在该院检验科实习的10例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血脂标本的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采用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教学,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和检测方法的考试成绩,研究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教学的教学效果,为以后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经过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教学后,观察组学生对肾功检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检测方法的差别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也有显著性差异,满意度分别为100%和80%;经比较,两组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脂血标本对肾功肌酐酶法和苦酸法的影响对比教学后,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肾功检测的理论知识和检测方法的不同之处,还可以增强学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岩松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医院化管理在护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将成熟的医院化管理体系应用到该院护工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方法 2016年,经与护工管理公司协商后,随机从该院选取护工80名,根据自愿原则签署培训协议,确定参加培训人员.由该院医院管理办公室、护理部及护工管理公司共同成立护工管理办公室,以该院的医院化管理体系为基础,拟定各项培训制度与考核机制.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护工先进行研究前护理评估,再经过一系列培训、学习、考核、抽验等,结束后再次进行护理评估.进行前后对比.结果 将医院化管理体系应用到护工管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改善了护理观念,还增强了护工人员的护理技能,整体提高了服务水平,调查问卷中患者给出了较高的满意度与服务质量评价,将对比前、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医德与诊疗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改善临床护工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加强护理技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开创先进的护工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同时也为更好的护工管理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代敏;黄晓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