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葛海涛;张云霞;杜云
目的 观察静脉用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 年10 月~ 2011 年7 月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室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32 例,给予静脉滴注蔗糖铁,100 mg/ 次,每周2 次,直至补完总铁量,改成维持治疗,每两周1 次,100 mg/ 次,同时静脉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12 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 周抽血检查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结果 治疗后4、8、12 周上述观察指标均有明显的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 周差异更显著.结论 蔗糖铁联合促红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有效、安全,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何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面神经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总结综合治疗对该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28 例面神经炎患者均以活血化瘀中药辨证施治,局部穴位注射药物,局部热敷、按摩、皮质激素口服等治疗.结果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达96.4%.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作者:李茂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并分析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7 年共治疗53 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均做颈椎X线正侧位片检查,根据病情选择局部封闭加推拿手法和小针刀松解剥离术治疗,追踪3 个月后复发率,确定其远期疗效.结果 X 线片证实有45 例有颈椎骨质病变,占84.91%;肘和颈部同时有明显压痛点和阳性反应物者40 例,占75.47%.53 例患者中治愈率为94.34%,有效率为100%.证实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肱骨外上髁炎病因与颈椎骨质病变有密切关系.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效果显著.
作者:高宏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指导CAP 诊治.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10 例CAP 患者的临床表现、X 线表现、微生物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住院CAP 患者以老年人(≥ 60 岁)多见,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的症状仍为咳嗽、咳痰、发热,但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易于出现呼吸困难和神志障碍,X 线主要表现为片状影或间质渗出;痰培养可明确病原菌指导治疗;痰培养结果 出来之前,经验治疗效果尚可.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治相对容易.但在部分老年人中症状重,且不典型,伴有基础疾病时可出现预后不良,需引起重视.
作者:李先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实验课程,为了进一步提供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学习效果,本研究初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发现能更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论掌握与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钟山;高云;孙铭娟;杨生生;张建鹏;王梁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缓释胶囊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00 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缓释胶囊单独治疗组(A 组)、二甲双胍缓释胶囊联用格列齐特缓释胶囊治疗组(B 组),进行16周的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MI、HBA1C、FPG、2 h PG、FIns、2 h Ins、血清ET-1、NO 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A1C、FPG、2 h PG 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P < 0.05),且B 组与A 组比较下降更为显著(P < 0.05);两组患者FIns、2 h Ins、HOMA-IR、BMI 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B 组患者血清ET-1 降低、NO 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格列齐特缓释胶囊联合二甲双胍缓释胶囊治疗2 型糖尿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还能改善血管功能,对防止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卓章;王运林;何松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 例待分娩妇女,观察组42例符合无痛分娩指征并要求行无痛分娩妇女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术进行无痛分娩,对照组42 例同期入院妇女行自然分娩.分析两组产痛、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状况.结果 观察组产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术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率较低,顺产率高于自然分娩组,产妇产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少,新生儿状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惠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现状、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整理2009 年1 月~ 2010 年12 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病患者36 例,对其年龄、饮酒时间、饮酒量、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积极的治疗患者的肝功能多在15 ~ 30 d 内恢复正常,4 例腹腔积液在半个月内消退;5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胃镜检查2例为十二指肠溃疡,给予止血、止酸药应用后溃疡愈合;3 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行套扎治疗后好转.结论 笔者所在医院所处地区酒精性肝病发病以男性患者为主,经戒酒及保肝等综合治疗能够得到缓解或痊愈,而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是酒精性肝病防治的重点.
作者:黄德峰;曾艳丽;张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67 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采用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方案化疗,B 组采用顺铂+5- 氟尿嘧啶化疗,分别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有效率为66.67%,B 组有效率为35.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P < 0.05).且A 组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较B 组明显减轻.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可在晚期胃癌患者中应用.
作者:黄小兵;崔德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彩超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统计学方法 对比分析子宫肌瘤及50 例子宫腺肌病的超声声像图的表现.结果 子宫肌瘤与腺肌病的超声图像有不同特征性改变.结论 彩超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准确率较高,方法 简单可靠,具有无创伤性,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优势,中医治疗顽固性心里衰竭的优势.方法 运用中医治疗手段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辨证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结果 中医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病理病机是动态变化的,不仅要确立总的治疗方向,更需针对虚实寒热转换而将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整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赵林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糖尿病低血糖症的护理工作,针对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发生特点、诱发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护理,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工作,绝大多数的低血糖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作者:张艳丽;李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5 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测定其空腹静脉血清尿酸水平,与90 例同期通过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判定非冠心病的健康体检者的空腹血清尿酸水平相比较.同时测定所有入选者的血压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协同其他危险因素导致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海军;冯玉宝;李永玲;苏平;李长青;张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宫颈病变检测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的相关性与价值比较.方法 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2009 ~ 2010 年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60 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另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此组样本,比较两组阳性病例与病例检查结果 的阳性符合率,并判断两者相关性.结果 160 例患者中TCT 法检出HPV阳性43 例,检出率为16.2%,显著低于HPV-DNA 法检出率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CT 法与病理检测阳性结果 符合率为73.1%,显著高于HPV-DNA 法的49.3%(P < 0.05).结论 TCT 阳性符合率、准确度高于HPVDNA法,但检出率、敏感度低,两种方法 联合应用可以极大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准确性.
作者:林文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灌肠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以自制中药灌肠液对82 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制中药灌肠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效果.
作者:左艳敏;王东兴;王筱婧;佟艳春;李南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3 月~ 2011 年4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 例,其中40 岁以下的青年急性胰腺炎患者50 例,老年组患者48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人急性胰腺炎患者女多于男,一般都是饮食不当引起,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反跳痛、腹肌紧张、黄疸、发热程度以低、中度热为主;血清总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及血糖升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测尿淀粉酶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超声表现以胰腺体积增大、回声低为主.结论 青年急性胰腺炎重症者少,并发症少,恢复快,预后较好.
作者:韩建信;李润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脑梗死的责任血管、发病机制、治疗对策.方法 根据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 例小脑梗死患者核磁或者造影检查,了解后循环的血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后循环的血管变异比较大,小脑梗死的责任血管和传统的血管支配有很大的出入,发病机制复杂.结论 推断小脑梗死的责任血管必需考虑血管变异,并且尽量完善相关血管检查及其他检查来证实,分析发病机制,指导治疗.
作者:刘文生;胡微微;王玉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进入21 世纪以来,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位杀手.AS 是以进行性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累及全身大、中型弹性和肌性动脉的慢性疾病.病理学研究证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是AS 的易患部位.
作者:张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缺血性肠病临床特点的分析,以提高认识,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36 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仔细诊断结合超声、生化检查等,确诊33 例,占91.67%;误诊3 例,误诊率为8.33%;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死亡2 例,死亡率为5.56%.结论 缺血性肠病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误诊率、病死率高;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是提高愈后的关键.
作者:高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9 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过程.结果 本组抢救成功63 例,抢救成功率为91.3%;死亡6 例,死亡率为8.7%.结论 早期快速合理的抗休克治疗是创伤性休克的救治关键.
作者:刘赟;刘向业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