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骶髂关节脱位16例治疗分析

赵祥

关键词:骶髂关节脱位, 牵引复位,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牵引复位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体会.方法 对2001 年6月~ 2010 年8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骶髂关节脱位16 例患者进行C 臂X 线机透视,应用牵引复位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复位满意后用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术后进行8 ~ 22 个月的随访,16 例患者均复位满意,术后固定良好无一例发生再移位,疗效满意.结论牵引复位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骶髂关节脱位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卧床时间短、康复快、方法简单易行的优点,是目前理想的微创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疗PICC置管部位皮肤过敏

    目的 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疗PICC 置管部位皮肤过敏.方法 总结5 例肿瘤患者PICC 置管部位出现皮肤过敏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严格遵守PICC 无菌维护规程,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疗PICC 置管部位皮肤过敏有效,延长了PICC 留置时间.结论通过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疗皮肤过敏,疗效满意.

    作者:李建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再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再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6 月~ 2011 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8 例设为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同时选择2008 年1 月~2010 年6 月采用常规护理的58 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8 例患者发生再出血2 例,发生率为3.45%;对照组发生再出血11 例,发生率为1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方式可明显减少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林慧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切口分层悬吊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9例

    目的 推广小切口分层悬吊法治疗腹股沟斜疝.方法 选取269 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患侧经腹横纹下1 cm 小切口,分层细线悬吊法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269 例患儿手术顺利,术中出血2 mL 以内,术后住院时间2 ~ 3 d,仅1 例因扎线滑脱导致复发.结论小切口分层悬吊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切口美观等优点,比较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

    作者:赵德胜;王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药剂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

    在药剂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应用得以广泛认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引入全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与记忆.本资料将对药剂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作者:张九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麻醉方式在广泛性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观察接受广泛性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90 例接受子宫全切除手术的临床确诊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各45 例,在手术前分别进行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在手术过程中相关生命体征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没有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对接受广泛性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谢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结合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 年2 月~ 2011 年10 月来笔者所在科室门诊收治的牙周病患者80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2 周、4 周时分别检测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牙周状况指标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2 周、4 周,两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均呈下降趋势,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05).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牙周病可弥补西医的治疗缺陷,疗效显著.

    作者:胡运苑;谢明峰;黎惠如;林汉武;吴詹强;廖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直肠B超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直肠B 超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直肠B 超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的声像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超声图像病灶位于前列腺外周带56 例,移行带7 例,中央带5 例.其中低回声型52 例,高回声型8 例,等回声型2 例,混合回声型6 例.结论经直肠B 超是筛查和确诊前列腺癌的有价值的方法,值得在广大临床医生中推广.

    作者:邹丽娴;张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菏泽市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目的 分析菏泽市2011 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菏泽市2011 年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 年菏泽市各疫苗总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为 3.52/10 万剂次.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共383 例.其中一般反应364 例,异常反应17 例,偶合症1 例,待定1 例;发生AEFI 的疫苗共有27 种,其中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发生数多;全市8 县1 区均有AEFI 报告,病例中0~1 岁组239 例(62.4%)、1~2 岁组58 例(15.1%).临床症状以发热/ 红肿/ 硬结(316 例)和过敏性皮疹(1 例)为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在0~1 d 的288 例(75.2%).结论菏泽市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在全国试点估算报告发生率范围内,AEFI 监测的完整性和敏感性较高,应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门诊与操作,选用免疫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疫苗,加强疑似异常反应监测,从而减少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侯敏;刘景顺;于民;袁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心外科小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研究

    目的 为临床需进行心脏修复手术的患儿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2007 ~ 2010 年213 例心脏外科小儿患者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研究其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方法、患儿年龄、体重、临床疗效及中毒量的关系.结果低于治疗范围的有27 例患者,均未出现中毒症状,13 例心衰缓解,14 例需调高剂量;在177 例有效治疗浓度内有3 例患者出现轻微中毒症状,占1.7%,5 例需调高剂量;高于治疗范围的9 例患者中有2 例出现中毒症状,占22.2% ;中毒的临床表现中2 例为房室传导阻滞,5 例均有消化道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必需与临床医师紧密配合,及时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并分析监测结果和患者临床症状,确保地高辛的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陈飞;陈景伟;钟伟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大观霉素治疗淋病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大观霉素治疗淋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防治所收治的128 例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68 例、对照组60 例.观察组采用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大观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97.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且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对照组治愈率为90.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大观霉素治疗淋病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光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外伤致主动脉夹层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致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总结9 例外伤性AD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 9 例外伤性AD 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有其他伴随症状,CTA 的诊断符合率达100%.AD 的治疗主要包括积极控制血压、外科手术、支架植入术.结论及早诊断和积极恰当的治疗是提高AD 生存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薛淑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应用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析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临床诊断方法与价值,有效提高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产科收治的46 例宫外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 例宫外孕患者均经阴道超声诊断为早期异位妊娠,手术病理证实44 例,诊断符合率95.6%.其中典型孕囊型15 例,非典型孕囊型11 例,包块型20 例.第二次异位妊娠4 例,不孕症患者2 例,合并宫内节育器1 例.误诊2 例,误诊率4.4%,误诊为炎性包块1 例,卵巢发育期卵泡1 例.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准确率高,对于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娜;周广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醋酸曲普瑞林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作用及其对PC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醋酸曲谱瑞林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细胞株HEC-1-B 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HEC-1-B 细胞注入裸鼠右下肢近腹股沟处皮下,建立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模型建立后将24 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 组,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6 只/ 组,造模3 d 后,开始应用醋酸曲普瑞林进行干预,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1 次/d,连续4 周.干预期间定期观察肿瘤的生长抑制情况.第31 天后处死动物,称取瘤重,比较干预后各组移植瘤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PCNA 的活性变化.结果病理学观察对照组细胞密集,呈片状,有局灶性坏死,细胞有明显异型性,核大深染,可见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染色质成团块状.GnRHa对裸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高剂量组51%,中剂量组28.3%,低剂量组19.4%,与对照组相比,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各组肿瘤生长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CNA 的表达降低,且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醋酸曲普瑞林能抑制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 的表达有关系.

    作者:兰素伟;张三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7 月~2011年11 月确诊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82 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42 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对照组40 例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或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所有患者随访2~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 和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运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田万军;吴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利培酮不良反应435例综合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利培酮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 年1 月~ 2011年12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使用利培酮治疗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包括肌张力障碍、震颤和静坐不能,焦虑,失眠和月经紊乱,少见的有转氨酶一过性增高,血管神经性水肿,白细胞减少和心电图QTC 延长.结论利培酮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但在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和心电图.

    作者:郭美萍;杨彩容;林雄波;林海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不良反应现状及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临床上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分析,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同种类的胰岛素间的关系,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临床上280 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记录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组、联合用药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低血糖48 例(17.1%)、过敏反应5 例(1.8%)、体重增加19 例(6.8%)、脂肪组织增生3 例(1.1%).单独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不良反应以低血糖为常见,且其发生率与临床上胰岛素的品种和用法有密切关系,治疗时选择有效的用药方法尤为重要,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刘春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耳源性脑脓肿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耳源性脑脓肿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医师对耳源性脑脓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 年1 月~2011 年1 月收治18 例耳源性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 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治愈17 例,治愈率为94.4%;死亡1 例,死亡率为5.6%,死亡原因为脑疝形成;对17 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1 ~ 7 d,均未复发或出现严重的后遗症.结论对于耳源性脑脓肿患者应当做到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充分引流.

    作者:张小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黄酮类稀土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中药有效成分,现代研究表明稀土金属在生物医药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主要是集中在将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配体与稀土离子配合,以期达到更好的生物活性.现对近年来黄酮类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今后的黄酮类稀土金属配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张齐雄;施伦勇;刘衍季;曹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心电图ST段压低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 段低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1 月~ 2010 年12 月行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ST 段压低患者114 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伴随症状、临床诊断、其他心电图改变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114 例患者中以伴发胸痛(闷)者多,占76.3%;临床诊断为心脏病患者72 例,占63.2%.结论 ST 段压低对冠心病,尤其对心肌缺血等心肌损伤的程度及部位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及心电图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作者:李映霞;周茁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TGF-β1在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检测MHV-3 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肝脏和外周血中的TGF-β1 表达水平,探讨该疾病模型中TGF-β1 的变化及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MHV-3 感染BALB/cJ 小鼠诱导暴发型肝炎,采用ELISA检测血清TGF-β1 表达水平改变,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脏组织TGF-β1 水平变化.结果BALB/cJ 小鼠感染MHV-3 后,小鼠血清TGF-β1 表达水平于感染72 h 显著升高,与之相应的是小鼠肝脏内TGF-β1 水平于感染72 h 显著升高.结论 MHV-3 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TGF-β1 的表达在血清和肝脏中均显著升高,提示TGF-β1 可能参与免疫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小鼠暴发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充分的理论基础.

    作者:吴迪;王洪武;宁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