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源性脑脓肿18例临床分析

张小安

关键词:耳源性脑脓肿, 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耳源性脑脓肿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医师对耳源性脑脓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 年1 月~2011 年1 月收治18 例耳源性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 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治愈17 例,治愈率为94.4%;死亡1 例,死亡率为5.6%,死亡原因为脑疝形成;对17 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1 ~ 7 d,均未复发或出现严重的后遗症.结论对于耳源性脑脓肿患者应当做到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充分引流.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孔树脂对赤豆总黄酮的分离纯化研究

    目的 研究赤豆中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对赤豆总黄酮在6 种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的比较,筛选佳树脂,并对该树脂对赤豆总黄酮吸附与解析特性及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佳分离条件.结果以HPD100 大孔吸附树脂为分离载体,用40% 乙醇解吸,所得产品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60% 以上.结论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操作简便、有效,适于赤豆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作者:杨华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动态脑电记录盒的发展史及英国牛津Medilog MR95动态脑电记录盒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

    动态脑电分析系统的鼻祖要数英国牛津Oxford 公司于1978 年首家推出的四导24 h 磁带式动态脑电分析仪.随着集成电路、微处理控制技术和高容量存储媒介的高速发展,90 年代中期,英国牛津公司又率先推出全电脑化16 导24 ~ 72 h 动态脑电记录分析仪Medilog MR95 型,大大提高了癫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广泛运用于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监测和指导临床药物治疗.Medilog MR95 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数字化脑电记录盒,至今仍在部分三甲医院和某些脑病专科医院服役.经过多年的使用,难免有些故障,但经过修复,品质仍然优良,仍能满足一般神经内科的临床需求.

    作者:陈长松;张跃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检测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检测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方法,测定76 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中T3、T4、rT3 及TSH 的含量水平,并与60 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在病情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血清T3 下降,rT3 增高,而T4、TSH 含量测定结果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病情的变化会影响上述血清的变化,病情越重,血清变化越明显.糖尿病的空腹血糖与血清T3 呈负相关,由此可见,T3、rT3 可用作判断糖尿病病情轻重辅助标准之一.

    作者:刘芯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PCR扩增试剂盒检验血样DNA的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检验血样DNA 时选用不同的PCR 扩增试剂盒的结果对比.方法 在检验490 例血样DNA 时选用不同的试剂盒(Powerplex@16、Profiler Plus),并对检验数据进行标记,分别为A 类、B 类,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相同样本存在检验差异的百分比为1.224%(6/490),A 类与B 类均存在等位基因缺失,异常基因位置分别为FGA 和D13,缺失百分比均为0.408%;B 类中存在扩增不平衡,异常基因位置为D8,不平衡百分比为0.612%,在此相同的基因位置A类表示为正常杂合子.结论在检验血样DNA 时选用不同的试剂盒会出现不同位置的异常基因,表现为基因缺失或扩增不平衡,相较之下,Profiler Plus 出现异常的百分比更高.

    作者:周翼;吴林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神经肽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软骨中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肽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软骨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 2011年收治的30 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5 例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对两组患者鼻中隔软骨进行P 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检测,了解鼻中隔软骨中神经肽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鼻中隔软骨P 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神经肽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软骨中高表达,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诊治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观察指标.

    作者:施典羽;敬光怀;杨凯;罗辉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直肠B超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直肠B 超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直肠B 超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的声像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超声图像病灶位于前列腺外周带56 例,移行带7 例,中央带5 例.其中低回声型52 例,高回声型8 例,等回声型2 例,混合回声型6 例.结论经直肠B 超是筛查和确诊前列腺癌的有价值的方法,值得在广大临床医生中推广.

    作者:邹丽娴;张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

    端粒、端粒酶在维持生命遗传信息稳定、调控细胞生命周期中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通过维持端粒的长度,使细胞永生化,为抗衰老提供了光明前景,同时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研究端粒、端粒酶在肿瘤监测中的作用及研发端粒酶抑制剂作为治疗肿瘤的创新药物已成为近年医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朱军;丁建强;冯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再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再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6 月~ 2011 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8 例设为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同时选择2008 年1 月~2010 年6 月采用常规护理的58 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8 例患者发生再出血2 例,发生率为3.45%;对照组发生再出血11 例,发生率为1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方式可明显减少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林慧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盐酸丙卡特罗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丙卡特罗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86 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3 例,治疗组口服盐酸丙卡特罗和酮替芬片,对照组口服沙丁胺醇片,同时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及综合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46.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盐酸丙卡特罗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雷衍蔚;成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心电图ST段压低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 段低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1 月~ 2010 年12 月行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ST 段压低患者114 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伴随症状、临床诊断、其他心电图改变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114 例患者中以伴发胸痛(闷)者多,占76.3%;临床诊断为心脏病患者72 例,占63.2%.结论 ST 段压低对冠心病,尤其对心肌缺血等心肌损伤的程度及部位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及心电图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作者:李映霞;周茁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22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2 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 例.观察组给予疏血通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三九舒血宁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凝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Fg 值降低,PT 与APTT 值显著增加,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够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孙浩言;孙美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药预防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术后6 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很高.本研究通过中医对再狭窄的病因病机分析,结合中药预防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总结了中药在预防再狭窄方面,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轻血管重塑的作用,还具有益气活血化瘀作用.治疗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整合作用而起效,所以采用中医药预防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具有很大优势.

    作者:聂恒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6 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得到准确的诊断,1 例误诊为心肌梗死.4 例行食管破裂修补术治疗,其中3 例治愈,1 例延期愈合;保守治疗2 例,全部治愈,无死亡患者.结论早期诊断、及时而正确治疗是提高自发性食管破裂治愈率的关键,外科治疗是好的救治方法.

    作者:王中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必净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烧伤后脓毒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血必净与胸腺肽α1 联合治疗烧伤后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3 月~2011 年3 月63 例烧伤后脓毒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组,各21 例,A 组采用血必净与胸腺肽α1 联合治疗,B 组单纯使用血必净治疗,C 组单纯使用胸腺肽α1 治疗,比较3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3 组患者治疗后TNF-a、LPS、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心率均有明显下降,其中A 组的下降幅度大,其次为B 组,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必净与胸腺肽α1 联合治疗烧伤后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血必净或胸腺肽α1 治疗,能显著改善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骶髂关节脱位16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牵引复位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体会.方法 对2001 年6月~ 2010 年8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骶髂关节脱位16 例患者进行C 臂X 线机透视,应用牵引复位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复位满意后用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术后进行8 ~ 22 个月的随访,16 例患者均复位满意,术后固定良好无一例发生再移位,疗效满意.结论牵引复位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骶髂关节脱位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卧床时间短、康复快、方法简单易行的优点,是目前理想的微创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不良反应现状及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临床上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分析,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同种类的胰岛素间的关系,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临床上280 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记录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组、联合用药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低血糖48 例(17.1%)、过敏反应5 例(1.8%)、体重增加19 例(6.8%)、脂肪组织增生3 例(1.1%).单独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不良反应以低血糖为常见,且其发生率与临床上胰岛素的品种和用法有密切关系,治疗时选择有效的用药方法尤为重要,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刘春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子宫栓塞术在治疗产后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 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止血效果明显、及时,术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高效、便捷、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成云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三仁化滞汤与多潘立酮治疗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三仁化滞汤与多潘立酮治疗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的疗效.方法 120 例复发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三仁化滞汤组)和对照组(多潘立酮组),每组60 例.试验组餐前服三仁化滞汤,每天1 剂,分3 次服用;对照组服多潘立酮,每次10 mg,1 日3 次.疗程1 个月,随访6 个月.结果两组在痊愈率和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三仁化滞汤对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陈延军;王峰;杨立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舒利迭吸入剂治疗COPD稳定期6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舒利迭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5 月~2011 年5 月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120 例,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沐舒坦30 mg,每日3次,同时给予缓释茶碱0.1 g 口服,每日2 次.观察组给予沐舒坦30 mg,每日3 次,同时给予舒利迭(50μg /250μg)吸入,早晚各吸入1 次.两组患者均治疗半年.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6 min 步行实验;肺功能测定,主要测定FEV1 和FEV1/FVC.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 min 步行实验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 和FEV1/FVC 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舒利迭长期吸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子宫瘢痕妊娠1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 ~ 2011 年收治的12 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均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超声诊断的正确率及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 12 例患者中,终止妊娠成功9 例,成功率为75%,1 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 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均治愈.术后2 例患者出现停经,2 例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首选方法,对有子宫手术史的孕妇要结合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早期确诊.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早期子宫瘢痕妊娠,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