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产医院产科实习生临床路径带教模式构建及效果探析

孙雪

关键词:实习带教, 临床路径, 产科护生
摘要:目的:全面评价临床路径模式在产科护生护理实习带教中进行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7月—2015年6月这段期间内的实习生98人以随机方式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人,对照组实习生采取的是传统带教,而观察组实习生采取的是临床路径带教模式,对两组护士的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并了解两组护士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由统计得知,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得分、实践技能熟练率分别是(91.2±3.7)分和87.76%,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对于带教工作的满意率是89.8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实习生对于带教工作的满意率对比,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生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模式具有极佳的有效性。这一方法能够大大的增强护生的实习热情,并能使实习生与带教护士形成良好的互动。实习生对实习带教工作有着很高的满意度,所以,临床路径模式非常有必要在产科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推广和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布病防治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在布病防治的过程中,牛、羊是家畜中主要的发病源,在多年努力防治和研究的情况下,其防治效果已经得到一定提高。但是,受到环境、防治条件、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布病防治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更好的保障畜禽、民众的健康。该文就布病防治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布病防治中问题的对策。

    作者:刘立杰;张满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生殖医学临床教学经验探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殖医学发展迅猛,加强生殖医学人才培养是适应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生殖医学研究生教育及进修医生再培养,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及人文修养,培养合格的生殖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生殖医学教育是将新理论、新技术传递给医生的主要途径,其教学质量决定了生殖科医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作者:吴洪波;李柳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研究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参加社区居民体检的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降糖治疗方案,实验组接受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开展社区综合干预。评估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以及体质指数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与社区综合干预前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糖指数控制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开展社区综合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延缓病情进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应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洛宏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卒中病房规范化管理体会

    目的:总结卒中病房规范化管理的成效,探讨卒中病房规范化管理的意义。方法该院神经内科在2014年1月实行规范化管理,此前实行普通护理管理模式,以此为节点,对比实行规范化管理前后1年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情况,比较在规范化管理团队护理模式与普通管理情况下,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科室主任、护士长对卒中病房的管理考核评价,科室医生及护士对卒中病房管理的评分,护工间互评,将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结果进行对比,以及对比规范化护理前后卒中病房患者的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卒中病房规范化管理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得到提升,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及服务内涵质量明显提高。规范化护理后患者的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日均有较大的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善硬件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软实力、对护士、护工的日常工作推行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卒中病房规范化管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治疗质量明显提升,患者死亡率下降,平均住院日降低,节省了住院成本,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付雪;高咏红;徐文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2010—2015年间行神经外科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强化围术期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结果53例患者符合显效标准,占88.33%;6例患者符合有效标准,占10.00%,1例患者符合无效标准,占1.67%,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应加强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一旦发生感染,应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景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科诊疗中医院感染因素防控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超声科在诊疗中发生的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给予一定的防控措施并探究其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00例患者作为该次试验观察对象,总结这一年中超声科在诊断治疗中存在的医院感染的因素并给予一定的防控措施,另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超声科进行诊疗的350例患者作为措施防控后,对比分析措施防控前后感染的发生率及消毒效果。结果措施防控后12例患者发生感染,发生率为3.43%,措施防控前103例患者发生感染,发生率为29.43,措施防控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措施防控后消毒合格337例,合格率为96.29%,措施防控前消毒合格211例,合格率为60.29%,且措施防控后医疗人员手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空气中细菌数明显少于措施防控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科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的感染因素较多,针对过去出现的感染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给予一定的防控措施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并提高消毒的效果,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林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冠心病患者监护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88例冠心病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纳入护理风险管理组,另选择同一时间接受常规护理的88例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3%,对照组总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1.4%,护理风险管理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管理组总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为(97.6±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4±2.2)分(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监护病房管理的过程中,选择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发挥良好应用效果,可以促进护理风险发生率的降低,改善监护病房整体护理质量,优化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士手卫生教育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护士手卫生教育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手卫生教育,采用知-信-行教育模式,比较教育干预前后护士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及执行情况。结果该组100名护士,教育干预后手卫生认知程度和执行情况均得到明显提高,洗手方法正确率(95.0%)高于教育干预前(64.0%),手部细菌微生物培养阳性率(9.0%)低于教育干预前(4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风险呈负相关。结论对护士进行手卫生教育干预,能够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利于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杨家美;逄晓英;吕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基础设置以及信息网络体系等都得到了一定完善,服务功能也有所提升,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该文主要说明了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

    作者:袁小英;陈汉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开封市无偿献血中采血量不足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开封市进行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从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我市采血点进行无偿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共19842名,研究分析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采血量不足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在19842名无偿献血者中,有336名献血者出现采血量不足的情况,占1.7%。其中由于静脉穿刺技术造成采血量不足的有172例,占51.2%,献血者个人因素导致的有111人,占33.0%,其他因素如疼痛、服务态度不好、对献血知识缺乏等因素导致的有53人,占15.8%。结论无偿献血者出现采血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负责采血者的静脉穿刺技术,其次是无偿献血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后是采血者的服务态度及环境等,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的认知不全等因素均会导致采血量不足的发生。

    作者:李鹏;侯振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促进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

    目的:探究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建立全程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检验与临床的良性互动,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方法通过分析前检验质量保证知识宣教、与临床医生加强加强交流、与护理人员加强沟通和对标本运送人员加强岗前培训、建立临床科室考评制度、推行检验医师制度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结果检验前质量的把关异常重要,关系着后续工作的展开,检验前进行数据统计的明显高于未进行统计的,各个步骤相辅相成,至关重要,缺一不可。结论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建立全程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促进了检验与临床的良性互动,临床质量显著提高,为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樊黎;张召平;杨淑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医院统计要为医院管理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提高全国的整个医疗水平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走,要想搞好医院的建设,还有很多的阻碍,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其中,重要的是搞好医院的管理建设。做好医院的管理工作是做好医院建设的基础,是保证其健康运行的关键。在实际进行医院管理的过程中,医院统计也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医院统计主要是为医院管理服务的,在进行医院管理的过程中有着关键的意义,下面就来对关于医院统计是为医院管理服务的这一观点进行一下探讨。

    作者:王雪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性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因素主要有手术操作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等,通过清洁病房环境、清理患者呼吸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结论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因素较复杂,感染后不仅增加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使患者承受精神上的折磨,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及身体的恢复,因此采取有效地措施减少医院感染机率,在临床应用中极为重要。

    作者:宋玉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产科医生剖宫产认知态度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产科医生对剖宫产的认知态度进行调查,探究分析不同级别医师对剖宫产的认知与态度情况。方法选取120例产科医生作为该次的调查对象,根据职称分为3组:32名高级职称医生作为A组,48名主治医师作为B组,40名住院医师作为C组,调查方式选用问卷调查,计分方法选择Likert量表分级评分法,对比分析A、B、C3组不同级别医生对剖宫产的认知程度及持有态度情况。结果 A组医生对剖宫产认知的掌握情况(40.75±8.53)分显著高于B组医生(27.86±9.37)分与C组医生(24.68±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医生对剖宫产态度得分分别为(42.26±7.63)分、(28.59±9.16)分与(27.94±8.7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医生选择剖宫产13(27.08%)与A组医生4名(12.50%)或C组医生17例(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级别产科医生对剖宫产持有不同的观点与认识,职称较低的医生更倾向于剖宫产,应加强职称较低医生对剖宫产的认识,以有效改善剖宫产率,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王培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及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心血管疾病住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意外风险的发生率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注。该文从护理管理、护理人员、住院患者三方面总结分析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期间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在护理工作中完善的护理管理机制、增强法制观念、岗位责任明确、加强技能培训、改善服务态度、学习沟通技巧、加强安全措施管理、加强健康教育等方法,大程度消除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董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药品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药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是确保医疗质量的基础,该文分析了基层医院药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令人堪忧。所以,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还要不断提升医院管理者和药学服务人员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意识,切实执行相关规定。通过科学的药品质量和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医疗业务工作,确保患者在得到良好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切实体会到药品质量和药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患者用药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倪玉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溶血标本对生化指标检测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生化指标监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8—12月选取30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每人抽取5 mL血样后平均分配至2支试管中,1支常规处理(对照组),1支做溶血处理(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AST、ALT、LDH、K+、CHOL分别为(59.85±3.77)U/L、(65.78±3.29) U/L、(217.94±12.53) U/L、(5.31±1.98) mmol/L、(7.19±1.12) mmol/L高于对照组的(42.85±2.41) U/L、(55.10±2.13) U/L、(103.12±17.55) U/L、(3.45±0.50) mmol/L、(4.21±1.21) mmol/L, ALP为(85.67±5.81) U/L低于对照组的(125.69±17.5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BUN、UA、TG、Cr、GLU分别为(5.48±1.37) mmol/L、(358.20±34.59) mmol/L、(82.10±15.47)μmol/L、(5.71±1.22) mmol/L与观察组的(5.43±1.55) mmol/L、(366.68±32.12) mmol/L、(83.11±12.33)μmol/L、(5.78±1.29)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正常生化指标报告率为93.0%高于观察组的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对生活指标检测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应严格检验各个环节,降低溶血反应。

    作者:韦焕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提高医院政工干部整体素质之建议

    医院政工工作者作为医院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和守护者,发挥着引导、教育和培训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医院对政工工作不够重视,医院政工干部自身存在素质及管理等诸多问题,该文分析了目前医院政工工作者现状,并着重分析了如何提高政工干部整体素质。

    作者:袁泽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层次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探究

    目的:探究分层次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该院30名护士以及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30名护士以及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分层次管理模式。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在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能力、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玉卿;殷桂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骨科康复研究进展与展望分析

    骨科康复对康复医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纵观康复医学历年来的发展过程,多数研究认为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和二战后伤员生存能力恢复密切相关。此外,在现代康复医学中,骨科康复的患者与疾病也占有相当的分量。因此该文主要探讨骨科康复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创伤后关节功能障碍与康复、骨性关节炎与康复,并且提出展望。

    作者:白金;李宝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