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的和而不同

张东明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西药中药化, 和而不同原则
摘要:关于中西医结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西药的中药化,使西药归于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但西医与中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体系要相互结合,首先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是必需的,所以在中西医结合的探索道路上,找到一个科学的、总领全局的基本原则才是首要的.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院患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检测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0 年住院及门诊患者的34 252 份血液标本,说明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感染知识和职业防护的培训是预防职业感染和暴露的关键.

    作者:武志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习惯性流产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习惯性流产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宫颈机能不全致习惯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孕12~18 周时,采用宫颈环扎术,术前术后给予防感染及防宫缩安胎处理.结果 52 例行宫颈环扎术的孕妇,妊娠达37~38 周者9 例,占17.3%;38~40 周者38 例,占73%;大于40 周者5 例9.7%.均获得活婴.结论 宫颈环扎术能够有效防治宫颈机能不全导致的习惯性流产.

    作者:李紫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PDCA循环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护理不良事件,采用PDCA 循环法进行科学的管理,有效保障患者安全.PDCA 循环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是英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缩写.将PDCA 循环运用到护理不良事件管理.通过运用PDCA 循环法使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更加科学、有效、规范.

    作者:黄琴;左学平;陈秀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99mTc-MIBI-SPECT与18F-FDG-PET对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比较

    目的 探讨99mTc-MIBI-SPECT 与18F-FDG-PET 在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比较.方法 CT 诊断为肺结节占位性病变的66 例患者,利用GE 公司的Millenium Vg 设备,通过99mTc 标记的MIBI 作SPECT 显像,2 d 后作18F-PET 正电子成像,术后作病理切片定性与两种检查结果的比较.结果 ≤ 2 cm 的肺结节性病变患者中,PET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SPECT 高,> 2 cm 的肺结节性病变中SPECT 显像和 18F-PET 正电子成像两者在准确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 2 cm的肺结节性病变可优先考虑SPECT 检查而不必作昂贵的PET 检查.

    作者:罗迎春;邹德环;朱旭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刺激性干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刺激性干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刺激性干咳的23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20 例,对照组110 例,两组均在抗感染的基础上,对观察组用2% 的利多卡因5 mL 加生理盐水20 mL 雾化吸入,每日1 次,连用3 d;对照组用美沙芬15 mg 口服,每日3 次,连用3 d.结果 230 例患者中,观察组3 d 止咳80 例,症状减轻22 例,无效18 例;对照组3 d 止咳35 例,症状减轻50 例,无效25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刺激性干咳效果显著.

    作者:刘开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分析

    目的 评价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220例受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200 mL/d.对照组静滴200 mL 生理盐水,共7 d.观察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肠黏膜损伤程度、血浆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 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 ;血浆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经静脉输入后能显著提高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明显减轻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损伤程度,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体氮的丢失,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贵红;王晓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护理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2 例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心理护理,饮食进行科学的指导,增加药物护理,加强患者自身锻炼,观察患者肢血运行情况,对出院的患者进行指导.结果 术后22 例患者均反映四肢的不适感有所缓解,均恢复正常,1 例患者术后1 个月出现症状反复现象,2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术后3 个月再次出现怕冷、麻木. 结论精心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毛鸿欣;潘志华;罗爱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34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患者用5% G-S 250 mL+ 丹参注射液20 mL,5% G-S 250 mL+ 黄芪注射液50 mL 静脉点滴,同时应用抗病毒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不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观察两者治愈疗程是否有差别.结果 治疗组治愈的平均疗程为8 d,对照组为13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柏向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术前干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于输卵管结扎手术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术前干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于输卵管结扎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 2010 年3 月~2010 年9 月,来大埔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自愿选择输卵管结扎手术的患者中抽取200 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0 例.观察组在施行输卵管结扎手术时采用术前干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镇痛,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结果 术前干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于输卵管结扎手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输卵管结扎手术镇痛的效果总体分布不同,即两组输卵管结扎手术镇痛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腹壁切口松弛度、子宫及提管紧张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应用术前干预联合利多卡因注入盆腔局部麻醉用于输卵管结扎手术的镇痛操作简单,安全性好,价格便宜,无需麻醉医师及心电监护,值得基层计划生育技术部门及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邓光尧;汪欢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对冠心病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

    von Willebrand 因子又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通过特异的血小板膜受体(糖蛋白Ιb-IX 复合物)介导血小板与内皮下层的黏附,是一个反应内皮损伤的标志物,其增高有利于血小板的黏附.vWF 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是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可靠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对vWF 生物学特点、生理功能、作用机理及对冠心病发生影响的相关论文的研究整理,为临床探讨冠心病影响因素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袁先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力衰竭患者43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43 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 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81.4%)和心肌缺血(53.5%),以呼吸困难(39.5%)及咳嗽、咳痰(25.6%)为主要首发症状.经积极治疗,总体好转率为83.7%. 结论认识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卓东;唐秀革;花冠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截瘫伴骶尾部褥疮患者行褥疮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截瘫伴骶尾部褥疮患者行褥疮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通过对患者术前评估及护理、术后的专科护理进行评价.结果 17 例截瘫伴骶尾部褥疮患者术后均全部痊愈,康复出院.结论 截瘫伴骶尾部褥疮患者通过对创面管理、营养支持、卧位管理、大小便管理及心理护理、肢体功能训练等护理可以明显缩短病程、促进褥疮的修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配合后续治疗.

    作者:罗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锁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在肩锁关节损伤钩钢板内固定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45 例住院择期行钩钢板内固定术的肩锁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 两组,A 组20 例,对患者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 组25 例,对患者行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 通过VAS 评分,A 组切皮、缝皮的评分明显高于内剥离骨膜、复位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 组在各项观察指标中评分均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切皮、缝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关节损伤钩钢板内固定术麻醉,阻滞效果完全,值得推广.

    作者:张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微创手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48例

    目的 总结微创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0 年1 月~2010 年12 月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70 例,随机选取148 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微创剥脱为主进行治疗;另122 例行传统的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的疗效、复发率等.结果 两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在复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患者平均切口长度/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理想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黄双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实施健康教育措施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 例,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组效果较好,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给予乳腺癌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及社会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早日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生活信心,确保更高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火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52例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从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 例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病例中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激素、老龄、侵入性操作、有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差等.结论 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警惕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激素,从而减少院内获得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及降低死亡率.

    作者:周青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42 例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38 例患者好转出院,2 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 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肺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预防和及时治疗低钠血症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占校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分型和指导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水平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用超声诊断仪检查78 例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住院患者,出院时追踪复查或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检出率为92.3%,其中单纯性阑尾炎符合率为94.4%;化脓性阑尾炎符合率为93.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符合率为73.3%;阑尾周围脓肿符合率为77.8%,部分单纯性阑尾炎和阑尾脓肿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并分型和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邹格枫;许毓瑜;肖丁云;曾秋琼;李惠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承德县2009~2010年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医疗干预成效

    目的 通过对受暴妇女的医疗干预,探索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医疗干预模式,为研究中国医疗系统干预家庭暴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0 年承德县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和婚检科欲婚女青年进行家暴筛查,提供医疗服务和社会心理支持与咨询及转介,并将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承德县2 年来共筛查3 249 名妇女,其中受暴妇女126 名,受暴妇女发生率为3.88%,所有受暴妇女全部给予医疗干预,其中24 名受暴妇女被转介到其他机构进行救助.结论 医务人员对反家暴观点有很大的转变;提高了广大妇女和受暴妇女的维权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识别家暴的能力和技巧;促进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

    作者:王艳丽;王辉;李建民;霍玉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联合腹腔镜及胆道镜胆囊切开取石术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对68 例联合应用腹腔镜及胆道镜行胆囊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8 例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经过胆囊造影确定胆囊仍具有一定收缩功能,患者有强烈的保留胆囊的意愿,进行该术式.结果 68 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术后平均住院3~5 d.术后随访1~5 年,其中42 例(61.8%)患者完全治愈,3 例(4.4%)患者胆囊结石复发.52 例(76.5%)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联合应用腹腔镜及胆道镜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平均住院时间短、安全及操作简单等优点.

    作者:何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