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34例疗效分析

柏向峰

关键词:丹参, 黄芪, 病毒性角膜炎
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患者用5% G-S 250 mL+ 丹参注射液20 mL,5% G-S 250 mL+ 黄芪注射液50 mL 静脉点滴,同时应用抗病毒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不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观察两者治愈疗程是否有差别.结果 治疗组治愈的平均疗程为8 d,对照组为13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正畸临床摄影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临床摄影的相关问题.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12 月~2010 年12 月进行口腔正畸患者892 例进行临床摄影,探讨口腔正畸临床摄影的基本方法和经验.结果 排齐牙列628 例,改善软组织面型172 例,牙周病移位牙再定位及咬重建26 例,牙合因素引起的TMD66 例.结论 口腔正畸临床摄影是正畸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参考资料,正畸临床摄影工作者必须意识到摄影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中应结合医学摄影理论和具体实践进行摄影.

    作者:叶之慧;王石;李俊福;陈岱韻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阐述当前制约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发展的因素,并分析如何加强该项工作.

    作者:吴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西咪替丁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对红霉素引起的小儿消化道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9 年3 月~2010 年7 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94 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 例.两组患儿均静脉滴注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红霉素静滴前应用西咪替丁.结果 治疗后47 例观察组患儿当中,有9 例存在消化道副反应,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约为19.15%;47 例对照组患儿当中,有37 例存在消化道副反应,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约为78.72%.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西咪替丁对于红霉素所引起的小儿消化道副反应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曾庆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的和而不同

    关于中西医结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西药的中药化,使西药归于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但西医与中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体系要相互结合,首先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是必需的,所以在中西医结合的探索道路上,找到一个科学的、总领全局的基本原则才是首要的.

    作者:张东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真武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西医结合真武汤加味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8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0 例行常规西医治疗, 实验组患者40 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真武汤加味治疗, 治疗后随访1~3 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真武汤加味治疗可对糖尿病肾病产生较好效果,但应注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经验及相应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

    作者:郑镇雄;郑元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两种血清学方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抗体测定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被动凝集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在肺炎支原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A 法和IFA 法分别对236 例笔者所在医院儿科疑似MP 感染的初诊患者进行血清抗-MP 抗体的测定.结果 236 例患儿中,用PA 法检测阳性94 例(阳性率39.8%),IFA 法测定阳性125 例(阳性率53.0%),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P < 0.05).结论 PA 法和IFA 法均对MP 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MP 感染确诊率.

    作者:杨小华;谢福琴;吕海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制剂的研制

    目的 研制以盐酸洛美沙星为主药的滴耳液.方法 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使用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洛美沙星含量,进行药效、毒性试验.结果 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结论 该滴耳液处方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高洪燕;张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基层医疗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主体之一,在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阐述基层医疗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工作.

    作者:王影;曹霞;李秀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RAPD法构建黑水缬草基因组DNA指纹图谱

    目的 采用RAPD 技术对黑水缬草、缬草、毛节缬草及黄花败酱等4 种药用植物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并获得清晰可靠的DNA 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植物基因组DNA 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4 种供试材料基因组DNA,以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 结果4 种供试材料DNA 指纹图谱具有共同的位点,但又有各自的特征性位点.结论 RAPD 法能有效的将4种药用植物区分开.

    作者:杜永强;李姗姗;刘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白花丹提取物对CCl4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花丹提取物与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花丹组、复方丹参滴丸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用四氯化碳油剂皮下注射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第8 周处死动物,以测定血清谷丙氨酸转换酶、谷草氨基酸转换酶活性、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总胆红素的含量作为指标观察白花丹提取物和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肝脏损害和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结果检测表明白花丹提取物和复方丹参滴丸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中ALT、AST、TBIL、HA、LN、CIV、PC Ⅲ的含量,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 .白花丹组与复方丹参滴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和白花丹提取物都有减轻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增强实验性大鼠抵抗CCl4 致慢性肝损伤能力和抗肝纤维化能力,其中白花丹提取物的作用更显著.

    作者:刘雪梅;赵铁建;韦燕飞;黄振青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呼出气冷凝液pH值的变化

    目的 探讨AECOPD 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pH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7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AECOPD 患者115 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0 例.比较AECOPD 治疗前后EBC pH 的变化及与健康对照组EBC pH 比较,探讨AECOPD 治疗前EBC pH 与肺功能(FEV1、FEV1/FVC、FEV1% 预计值)的相关性. 结果 AECOPD 组治疗前后比较,pH 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pH 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AECOPD 的EBC 中pH 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P > 0.05) . 结论AECOPD 患者EBC pH 显著降低,气道酸化明显,EBC 中pH 可作为监测气道酸碱度和COPD 急性发作的有效指标之一,但不能反映肺功能和病情严重情况.

    作者:余益民;沈观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联合腹腔镜及胆道镜胆囊切开取石术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对68 例联合应用腹腔镜及胆道镜行胆囊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8 例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经过胆囊造影确定胆囊仍具有一定收缩功能,患者有强烈的保留胆囊的意愿,进行该术式.结果 68 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术后平均住院3~5 d.术后随访1~5 年,其中42 例(61.8%)患者完全治愈,3 例(4.4%)患者胆囊结石复发.52 例(76.5%)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联合应用腹腔镜及胆道镜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平均住院时间短、安全及操作简单等优点.

    作者:何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34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患者用5% G-S 250 mL+ 丹参注射液20 mL,5% G-S 250 mL+ 黄芪注射液50 mL 静脉点滴,同时应用抗病毒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不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观察两者治愈疗程是否有差别.结果 治疗组治愈的平均疗程为8 d,对照组为13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柏向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对冠心病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

    von Willebrand 因子又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通过特异的血小板膜受体(糖蛋白Ιb-IX 复合物)介导血小板与内皮下层的黏附,是一个反应内皮损伤的标志物,其增高有利于血小板的黏附.vWF 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是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可靠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对vWF 生物学特点、生理功能、作用机理及对冠心病发生影响的相关论文的研究整理,为临床探讨冠心病影响因素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袁先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 例,并设立对照组30 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显效12 例,有效14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显效9 例,有效13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强督汤能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关节症状,明显降低其血沉水平,疗效稍优于非甾体抗炎药,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杨科朋;张攀科;丁晓明;张国胜;申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99mTc-MIBI-SPECT与18F-FDG-PET对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比较

    目的 探讨99mTc-MIBI-SPECT 与18F-FDG-PET 在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比较.方法 CT 诊断为肺结节占位性病变的66 例患者,利用GE 公司的Millenium Vg 设备,通过99mTc 标记的MIBI 作SPECT 显像,2 d 后作18F-PET 正电子成像,术后作病理切片定性与两种检查结果的比较.结果 ≤ 2 cm 的肺结节性病变患者中,PET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SPECT 高,> 2 cm 的肺结节性病变中SPECT 显像和 18F-PET 正电子成像两者在准确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 2 cm的肺结节性病变可优先考虑SPECT 检查而不必作昂贵的PET 检查.

    作者:罗迎春;邹德环;朱旭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护理的152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并选择同期未采取护理干预的12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焦虑、抑郁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依从性、知晓率和满意度比较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 0.01). 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剑;李建华;廖小丽;邓怀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廊坊市中小学生常见病分析

    目的 了解廊坊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为开展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廊坊市随机抽取中学3 所、小学2 所共4 330 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测评.结果 2003~2007 年廊坊市学生视力低下、龋齿(恒牙)、营养不良、肥胖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2.09%、6.37%、10.69%、12.77%.视力低下、龋齿(恒牙)、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营养不良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7.34%~0.53%);小学生和中学生均为视力低下检出率高,分别为17.63% 和66.92%.结论 廊坊市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不容乐观,无论小学生还是中学生视力低下应是今后防治工作重点.

    作者:刘俊梅;朱慧芳;董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放射肿瘤医学科技发展和展望

    放射肿瘤医学是由放射肿瘤诊断和放射肿瘤治疗两个实体组成.放射诊断设备从普通的X 线诊断机过渡到现今的CT、DSA、MRI 和PET 等影像技术,改变了医学影像的思维模式,为数字化医院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60CO 治疗机、直线加速器、后装机、伽玛刀和体层放疗仪等设备的不断完善,为恶性肿瘤提供了佳的治疗手段,两者的结合是发展现代肿瘤医学强有力的支柱.

    作者:俞受程;王连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0 年1 月~2011 年1 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0 例患者中治愈18 例,占90%;好转1 例,占5%;无效1 例,占5%.结论 该手术方式易操作,创伤小,不影响面部美观,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作者:赵文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