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血清学方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抗体测定的临床评价

杨小华;谢福琴;吕海峰

关键词:儿童, 肺炎支原体, 被动凝集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摘要:目的 探讨被动凝集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在肺炎支原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A 法和IFA 法分别对236 例笔者所在医院儿科疑似MP 感染的初诊患者进行血清抗-MP 抗体的测定.结果 236 例患儿中,用PA 法检测阳性94 例(阳性率39.8%),IFA 法测定阳性125 例(阳性率53.0%),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P < 0.05).结论 PA 法和IFA 法均对MP 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MP 感染确诊率.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金粉蕨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金粉蕨素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的影响.方法 21 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 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金粉蕨素,观察8 周,测定兔血浆中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且观察三组实验动物的主动脉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 对动脉粥样硬化兔给予金粉蕨素可以明显降低兔血浆中TG、TC、LDL-C 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且金粉蕨素可有效减小高脂饲料引起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 结论金粉蕨素具有较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给予金粉蕨素治疗8 周,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深入探讨金粉蕨素的作用机制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林江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阐述当前制约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发展的因素,并分析如何加强该项工作.

    作者:吴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承德县2009~2010年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医疗干预成效

    目的 通过对受暴妇女的医疗干预,探索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医疗干预模式,为研究中国医疗系统干预家庭暴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0 年承德县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和婚检科欲婚女青年进行家暴筛查,提供医疗服务和社会心理支持与咨询及转介,并将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承德县2 年来共筛查3 249 名妇女,其中受暴妇女126 名,受暴妇女发生率为3.88%,所有受暴妇女全部给予医疗干预,其中24 名受暴妇女被转介到其他机构进行救助.结论 医务人员对反家暴观点有很大的转变;提高了广大妇女和受暴妇女的维权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识别家暴的能力和技巧;促进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

    作者:王艳丽;王辉;李建民;霍玉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 例,并设立对照组30 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显效12 例,有效14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显效9 例,有效13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强督汤能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关节症状,明显降低其血沉水平,疗效稍优于非甾体抗炎药,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杨科朋;张攀科;丁晓明;张国胜;申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药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药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归纳总结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药房工作多年来发现的药患矛盾,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 药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够端正、观念陈旧、药师与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沟通、患者不合理的要求是药患矛盾产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转变药师观念、加强药房管理提高药师专业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药师与医务人员和患者间加强沟通是防范药患矛盾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现状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既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科研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通过大量文献回顾,总结了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为我国培养新型的护理临床、教学和科研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江宁;陈惠珍;张雯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34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患者用5% G-S 250 mL+ 丹参注射液20 mL,5% G-S 250 mL+ 黄芪注射液50 mL 静脉点滴,同时应用抗病毒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不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观察两者治愈疗程是否有差别.结果 治疗组治愈的平均疗程为8 d,对照组为13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柏向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HPLC法测定小儿泻痢片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小儿泻痢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HPLC 法测定白芍中芍药苷含量,流动相为乙腈-0.1% 磷酸溶液(13:87),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HPLC 法能准确测定芍药苷含量,芍药苷进样量在0.1632~0.8160 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 为0.57%(n=6).结论 建立的HPLC 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泻痢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覃英镨;莫武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慢性便秘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对本地区慢性便秘患者的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其以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地区的常住人口中年龄18~80 岁的3000 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经双人录入数据库,核对后,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的人群中患有慢性便秘的为186 例,占总调查人数的6.2%,其中男女比例为1:1.74.结论 在被调查人群中,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6.2%,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平时养着良好的饮食、排便习惯,注意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就诊意识,对于预防慢性便秘和缓解便秘症状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怀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脑电图在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 年1 月~2010 年6 月在笔者所在科室门诊及住院的82 例VD 患者进行EEG 检查并记录,分析EEG 与简易智能测定量表评分的关系.结果 82 例VD 患者中EEG 结果异常者75 例(91.5%),其中轻度异常者62 例(75.6%),中度异常者12 例(14.6%),EEG 表现为低幅慢α活动占优势,α节律频率变慢,指数减少,各极间有弥散的低幅θ波及额叶中央区较多的中、高幅δ波,部分表现有少量低幅β波;重度异常者8 例(9.8%),EEG 表现为低、中幅的θ活动占优势,各极间有较多的中、高幅δ波,有慢波呈阵发性发放.EEG 与MMSE 的关系显示,VD 患者MMSE 评分越低,其EEG 异常程度越重.结论 EEG 作为脑功能检测的重要手段,可直接反映VD 患者的脑细胞功能水平和受损程度,用以帮助判断痴呆的严重程度,以便于临床医生对VD 早期诊断,尽早预防.

    作者:郭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术前干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于输卵管结扎手术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术前干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于输卵管结扎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 2010 年3 月~2010 年9 月,来大埔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自愿选择输卵管结扎手术的患者中抽取200 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0 例.观察组在施行输卵管结扎手术时采用术前干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镇痛,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结果 术前干预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于输卵管结扎手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输卵管结扎手术镇痛的效果总体分布不同,即两组输卵管结扎手术镇痛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腹壁切口松弛度、子宫及提管紧张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应用术前干预联合利多卡因注入盆腔局部麻醉用于输卵管结扎手术的镇痛操作简单,安全性好,价格便宜,无需麻醉医师及心电监护,值得基层计划生育技术部门及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邓光尧;汪欢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当前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医院档案是医院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图表、录像、盘片等各种门类的档案,记载着医院的发展史,是医院的无形资产、宝贵财富.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基层医院,在管理较为薄弱的情况下,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但从目前基层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领导干部不够重视、档案人员素质偏低、档案设施不够完善等.因此,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基层医院在档案管理中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作者:肖荣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红景天胶囊中总黄酮含量

    目的 建立复方红景天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法.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508 nm 波长处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芦丁在8.0 ~ 48.0 mg/L 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3% (n=6,RSD=1.13%),3 批复方红景天胶囊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0%、1.08%、1.1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测定复方红景天胶囊中总黄酮含量.

    作者:史国举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两种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1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甲氨蝶呤、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两种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治愈率及输卵管复通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两种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输卵管复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组别患者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好.

    作者:方晏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胃腺癌1例

    膜性肾病是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常见的肾病综合征类型,从病因上可分为特发性MN、家族性MN、继发性MN三大类.其中继发性MN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或毒物、肿瘤等有关.笔者报道1 例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患者,常规治疗无效后,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窦部黏膜下高分化腺癌.经手术治疗后尿蛋白转阴,血白蛋白恢复正常,从而证实膜性病变继发于胃癌.因此,对于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MN 成人患者,必须要进一步探索其病因,注意排除继发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存在的可能,而不应贸然诊断为特发性MN.

    作者:王仁忠;李凯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55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 年4 月~2011 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应用充填式疝补片治疗成人155 例腹股沟疝患者.结果 155 例患者中,随访6 个月~3 年,无明显疼痛,无切口感染,无睾丸萎缩,无阴囊血肿,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合理,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很低,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巨大疝及复发疝更有优势.

    作者:何川;陈磊;蔡波;吴国猛;李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护理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2 例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心理护理,饮食进行科学的指导,增加药物护理,加强患者自身锻炼,观察患者肢血运行情况,对出院的患者进行指导.结果 术后22 例患者均反映四肢的不适感有所缓解,均恢复正常,1 例患者术后1 个月出现症状反复现象,2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术后3 个月再次出现怕冷、麻木. 结论精心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毛鸿欣;潘志华;罗爱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分析

    目的 评价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220例受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200 mL/d.对照组静滴200 mL 生理盐水,共7 d.观察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肠黏膜损伤程度、血浆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 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 ;血浆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经静脉输入后能显著提高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明显减轻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损伤程度,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体氮的丢失,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贵红;王晓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与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与冠修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008~2010 年在门诊收治的274 颗残根残冠为研究对象,经根管治疗后行桩核冠修复,随访观察6 个月~3 年,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6 个月~3 年随访,274 颗患牙中244 颗修复成功(89.1%),30 颗牙失败(10.9%),其中16 颗牙根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8 颗出现龈瘘,4 颗因牙周炎拔牙,2 颗核桩因继发龋脱落.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残根、残冠经完善根管治疗与冠修复后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春杰;郑家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不加压包扎对预防皮瓣坏死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年1 月~2010 年12 月郑州人民医院280 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创面加压包扎140 例,创面不加压包扎140 例.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加压包扎皮瓣坏死29 例,发生率为20.71%,创面不加压包扎皮瓣坏死15 例,发生率为10.71%.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不加压包扎是预防皮瓣坏死的一种方法.

    作者:刘家霖;杨铁建;陆鹏;郑英斌;张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