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娟
目的 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和使用方法.结果 研究表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12.76%,高于第一代的3.76%,低于第二代的17.87%(P<0.05);其中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主要有3种:一是头孢地嗪;二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三是头孢他啶.成人用药多选择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等方式用药;其中各种药物的药理特征明显存在差异.结论 我院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比较合理,因此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才能更好的确保临床上的合理用药.
作者:蔡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28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采用工具自理能力评分、躯体自理能力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工具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9.53±1.51)分、(5.16±1.12)分;躯体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20.65±3.42)分、(10.18±1.64)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工具自理能力评分、躯体自理能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祖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口服药物降糖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以及转归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8周后的血糖指标对比对照组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年之后停药人数高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同样显著(P<0.05).结论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转归具有较好的作用,疗效高于常规降糖治疗,值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淑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舍曲林及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26例,均分为两组,63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进行治疗,63例试验组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HAMD评分等.结果 对照组41例痊愈、9例显效、5例好转、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7.30%;试验组54例痊愈、6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4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实验组患者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比舍曲林的疗效更为确切,抑郁症状改善程度更好.
作者:孙世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结膜下注射是眼科的重要治疗手段,是将药液注入结膜与巩膜之间的疏松间隙内达到消炎和促进吸收的作用;因药液直接作用于眼部,提高了药液在眼内的浓度,增强及延长了药物作用的时间,避免了全身用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但如果操作不当,药物本身不良反应,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1].结膜下注射前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185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于海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 以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间抽查外科手术患者接收的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传统护理),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住院舒适度、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术室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同时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姜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本文就下肢慢性疮面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慢性疮面80例,采用计算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中医外治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地奥司明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及疼痛情况,疮面愈合情况,疮面瘙痒改善情况,治疗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AS、SDS及VAS评分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低,疮面愈合情况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优,疮面瘙痒改善情况及治疗满意度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为理想(P<0.05).结论 中医外治法在下肢慢性疮面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王立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结节性硬化症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CT、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结节性硬化症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和MRI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头颅CT和头颅MRI检查发现,30例患者均存在异常;发病部位和精神症状之间呈现正比关系,BPRS分值越高,患者的病情程度就越严重;两种检查方法在病变部位数比较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对结节性硬化症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具有简单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MRI提供的可供临床参考的信息多于CT,特别适用于白质内非钙化性病灶患者,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法.
作者:牛迎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配合对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后鼻孔闭锁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行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后鼻孔闭锁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采取普通护理,试验组15例采取积极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护理配合有助于减少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后鼻孔闭锁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唐文;王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立普妥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立普妥治疗,观察组采用立普妥联合长脑心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生次数为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1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立普妥联合步长脑心通应用在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本文就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纳德鼻喷剂进行应变性鼻炎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应变性鼻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运用布地奈德鼻喷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运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纳德鼻喷剂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其血清IL-6、IL8的水平得到明显降低,IL-10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纳德鼻喷剂的方式来进行应变性鼻炎的治疗,其拥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的IL-6与IL-8水平,并能够提升血清IL-10水平,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7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75例予以整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HAMA、SAS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中具有非常理想的应用价值,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治疗有效率,该护理方案值得临床选择和大力推广.
作者:袁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在中医院校教学中,西医内科学教学内容繁多复杂、教学难度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对西医课程不重视,西医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差、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探索C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引入西医内科临床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的原因与降低病死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36例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6例绞窄性肠梗阻引起死亡的原因,感染性休克20例,肠坏死继续进展6例,肠瘘、腹膜炎8例,短肠综合征2例.结论 绞窄性肠梗阻是急性肠梗阻发展的严重阶段,因此,要降低绞窄性肠梗阻的病死率不仅要注意正确诊断,严格手术治疗原则,正确的术后处理,是降低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军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探讨不确定度测量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6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对各检测指标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计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经统计,可见16项不同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各异,其中,GGT的不确定度高,为14.28%,Na+的不确定度低,为1.56%.结论 不确定度值的测量可以对一定室实验条件下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准确性、分散性进行有效反映.
作者:李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背阔肌肌瓣在肉芽行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背阔肌肌瓣进行修复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住院用时为5~11 d,其中33.33%的患者美学效果为优,36.67%的患者美学效果为良,30%的患者美学效果为可,无治疗效果差的患者.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选择背阔肌肌瓣进行修复治疗具有较强的安全可靠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辛颖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其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以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月间所接收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并发症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有1例患者因脑出血而发生死亡,围术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脑缺血1例,切口出血3例,颅内神经损伤2例,颈动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患者经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分别进行术前评估和指导、术后并发症针对性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对其生活质量等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的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针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探讨对其展开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并分析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以5例我院正在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行肿瘤切除的患者行病理学诊断.结果 本次研究5例患者先展开超声诊断,术后行病理检查.其中超声诊断中,甲状腺瘤3例、甲状腺癌1例、结节性甲状腺1例;在病理学检测下,甲状腺瘤2例、甲状腺癌2例、结节性甲状腺1例.对诊断符合率对比:超声诊断上甲状腺腺癌诊断符合率为50.00%,甲状腺腺瘤诊断符合率100.00%,结节性甲状腺符合率为100%,与病理检查展开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合术后病理检查,操作简单、无创、无痛,费用相对较少,患者依从性更高,临床治疗优势明显,外科手术中值得推广为首选诊断方案.
作者:宋方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0例(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干预组(优质护理服务),每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以及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对帕金森患者有更好的护理作用,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陶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将微创接骨板技术运用于出现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针对其临床疗效展开探讨.方法 在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这段时间于我院进行四肢骨折的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出88例,按照随机平均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两组即X、Y两组,X组:进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Y组:进行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以两组患者手术出血状况、手术时长、留医治疗时长及治疗疗效为本研究观察指标.结果 Y组患者在手术时长及留医治疗时长上用时均少于X组;Y组在手术时的出血量少于X组的;Y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比率高过X组的.以上三项均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别P<0.05.结论 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运用微创接骨板技术展开治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状况较好,具有良好运用价值.
作者:李纯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