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赵歆慧

关键词:血常规, 治疗控制, 临床检验
摘要:在临床研究中,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见的基础实验室检查之一[1],目前仍然是筛检疾病的首要项目.它通过对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相关参数的检测分析,发现血液中细胞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对患者体内早期病症及时发现,包括血液疾病、造血功能异常、贫血等疾病[2],也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加强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临床检验科室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探析

    目的 探析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7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8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93.2%、护理满意度89.8%高于对照组81.8%、77.3%,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神经内科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盈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诊腹腔镜、传统手术(开腹)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输卵管异位妊娠采用急诊腹腔镜以及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中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80例输卵管异位妊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不同手术对应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 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采用急诊腹腔镜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不仅能够保证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有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建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观察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普通治疗)以及实验组(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比较少,值得在临床当中广泛的使用.

    作者:任俊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新体会

    本文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诊治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对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种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治疗的经验,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作者:魏颖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小切口先经外环再经内环途径行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的体会

    目的 探讨小切口先经外环再经内环途径行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的体会.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68例,均从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所接收的小儿腹股沟斜疝和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给予小切口先经外环再经内环途径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在接受手术后,首先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后,患儿疾病均得以治愈,且在术后随访的过程中,所有患儿切口均恢复良好,且疾病并未出现复发现象.结论 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的标准术式与鞘突高位接扎术的标准术式基本是相一致的,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中行小切口先经外环再经内环的剖入方式所能发挥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王正华;徐衍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应用OrVil吻合器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可行性

    目的 针对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吻合的方式,探讨OrVil吻合器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应用OrvilTM吻合器施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手术患者31例临床资料,对照组选取同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辅助切口行食管-空肠吻合手术的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吻合相关并发症.结果 所有入组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吻合时间对比:(23.20±6.55)min VS(34.52±6.4)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125.5±62.7)mL VS(133.4±89.8)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日:(8±2)d VS(9±2)d(P>0.05).结论 研究显示了腹腔镜下OrVil吻合器吻合时间短、安全、操作简单,避免再次取辅助切口完成吻合,从而扩大了腹腔镜手术的适用范围.

    作者:来震;毕玉婷;刘选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

    目的 分析评价护理干预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疗效.因此,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解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患儿24例进行不同的抗菌治疗,其中对照组12例患儿通过常规抗菌治疗,观察组12例给予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出现新生儿脓毒症的概率,真菌感染率及使用小剂量氟康唑治疗前后新生儿血小板计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真菌感染率1例(8.33%),对照组患儿感染3例(25%),小剂量氟康唑预防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较常规抗菌治疗效果好,治疗前感染的新生儿血小板普遍较治疗后低,两组患儿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有很好的临床抑制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陵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高氟水源对妇女体内性激素结合蛋白与雌二醇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索高氟水源对妇女体内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与雌二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取高氟水源暴露区52名女性居民(观察组)和低氟水源区52名女性居民(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两地水氟含量,两组研究对象尿氟含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和雌二醇浓度,分析高氟水源与妇女体内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与雌二醇水平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水氟、尿氟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和雌二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26~15.020,P<0.05).结论 高氟水源会降低女性体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和雌二醇水平,氟浓度与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呈负相关,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马燕燕;周月红;王敬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对行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7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针对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概率为8.33%,常规组为25.0%,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8.89%,显著高于常规组72.22%(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方式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86例于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43)、观察组(n=43),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0%(P<0.05).结论 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方式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小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疗效与临床优越性分析

    目的 研究与分析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疗效与临床优越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肛瘘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挂线疗法.比较两组疗效、治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48/50),其中治愈3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40/50),其中治愈28例、好转12例、无效1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3/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8/5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疗效非常显著,且能有效缩短治愈时间,减少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因而具有良好的临床优越性,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颖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外周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外周介入手术患者中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需要进行外周介入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双盲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过程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手术顺利度为94.7%,明显高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外周介入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从而降低耐受度、憋气等手术意外情况的发生,缩短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

    作者:李英芝;冷秋;王丽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与利巴韦林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派罗欣与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利巴韦林与干扰素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利巴韦林与派罗欣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应答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利巴韦林与派罗欣联合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赵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在两种微生物鉴定中的运用

    目的 探索一种新型的药品微生物鉴定方法,并探讨该法在鉴定药品污染菌株种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增菌培养、接种、分离纯化,得到两株未知待检菌株,通过革兰染色、镜检确定细菌鉴定卡的种类,运用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结果经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两株未知菌株分别为泛菌属(Pantoea spp)和伤口埃希菌(Escherichia vulneris).结论 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鉴定出污染菌的种类,成本低廉、方便快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卫舒帆;刘静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穿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阑尾炎穿孔采取腹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接诊的30例小儿阑尾炎穿孔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腹腔镜治疗,总结效果.结果 30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34±10.42)min、术中出血量(10.09±5.46)mL、术后排气时间(18.95±5.45)h、住院时间(5.89±1.45)d、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同时术后48 h时CRP、PCT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小儿阑尾炎穿孔采取腹腔镜治疗,所用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对CRP与PCT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借鉴.

    作者:张雪峰;温伟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在临床研究中,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见的基础实验室检查之一[1],目前仍然是筛检疾病的首要项目.它通过对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相关参数的检测分析,发现血液中细胞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对患者体内早期病症及时发现,包括血液疾病、造血功能异常、贫血等疾病[2],也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加强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临床检验科室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作者:赵歆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及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气道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内蒙古赤峰市医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针对性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 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针对性气道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志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贫血的患儿8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1周、3周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有升高,较治疗前指标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出现4例输血,占9.09%;对照组患儿出现11例输血,占24.44%;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产儿贫血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防治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预防患儿输血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文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

    科技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个各行各业都有了更多的底气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的评估,尤其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更是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而基础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康复有着十分大的帮助,因此基础护理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在高职学校中,基础护理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帮助.本文主要通过强调基础护理教学的必要性,探讨目前高职教学中,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打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提高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荆淑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