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文鼎
目的 分析剖宫产采用不同剂量左布比卡因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蛛网膜下腔1.5mL、2.0 mL与2.5 mL 0.5%的布比卡因,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乙组、丙组麻醉优良率均高于甲组,P< 0.05;丙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甲、乙两组,P<0.05.结论 剖宫产采用2.0mL布比卡因的应用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利佳;王钟宇;金波;胡东昊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挑选10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收治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药治疗,给予研究组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持续跟踪随访3个月并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症状积分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有改善,而研究组症状积分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 0.0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改善幅度相当(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疗效好,药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安刚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结合细节化护理在预防慢性阑尾炎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41例慢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同意行手术治疗,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1),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结合临床常规护理以防治术后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添加细节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0%);且观察组术后机体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 为慢性阑尾炎患者术后采用左氧氟沙星结合细节化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且缩短患者机体恢复正常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姜春红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编号法纳入优质组与参照组(n=34).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患者的并发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参照组患者,优质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相对较高,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优质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早期增强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作者:张玲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对比评价将强化优质服务方式运用在外科护理工作当中的成效情况.方法 从自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间入我院外科施行相应疾病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7例,根据护理服务方式的差异性将所选患者分成优质组、常规组,前者践行一般护理+强化优质服务,后者仅践行一般型护理.在对比两组各有关指标前提下评价两护理法的优劣情况.结果 优质组平均在院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是(7.1+2.09)d、4.00%优越于常规组的(14.9±1.57)d、17.02%,组间此对差异性有计学意义(P<0.05).同期知,优质组患者对此次调研护理的总体满意程度达98.00%,常规组达76.60%,前者显著高过后者,差异较大(P<0.05).结论 介入使用优质护理干预服务能增强外科患者在院阶段的服务成效,且可加速其病情恢复的速度.
作者:孙爽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儿少精神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把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方法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2.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考核分数均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精神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心,值得儿少精神科病房推广应用.
作者:吴波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哮喘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以及发作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哮喘患儿100例,患儿所选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随机分组,对照组治疗中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哮喘患儿护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急诊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更好控制其疾病的发作.
作者:周旭娟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后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病的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剂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每天给予6 mg的剂量,研究组患者每天给予3 mg的剂量,两组患者均维持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异常情况.结果 利培酮不同剂量在治疗3个月后均可以引起心电图异常,40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12例,占比例为30.00%,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异常9例,异常率为45.00%,研究组患者中异常3例,异常率为15.00%,两组异常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38).12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T波改变3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心律不齐2例.对照组9例心电图异常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4例,研究组3例心电图异常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例,两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4,P=0.735);对照组9例患者中,> 40岁者6例,≤40岁者3例,研究组3例患者中年龄均为>40岁,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33,P=0.248).结论 采用利培酮每天3 mg的剂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心电图影响较小,且性别与年龄与产生的异常情况无关.
作者:秦丽颖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干预对焦虑及疼痛不适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需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6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就患者的焦虑及疼痛不适情况展开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SAS评分,可见护理前两组并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均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干预组的0级疼痛率为62.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91% (P<0.05);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发现干预组的并发症率11.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53%(P< 0.05).结论 给予甲状腺手术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恢复,是一种科学合理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方式.
作者:马丽梅 刊期: 2018年第32期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有机物的污染使饮用水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以往气相色谱法是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检测方法,近几年随着各种新型前处理手段和气-质联用仪的广泛使用,水中有机物的分离和鉴定技术得到很大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前处理的主要方法及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检测方法.
作者:魏富梅 刊期: 2018年第32期
血液净化是医疗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理念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血液净化学科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中型的血液净化中心相继出现.从净化中心的实际发展来看,原有的自行配置以及使用的桶装成品液已经无法满足中心发展的需要,所以构建集中供液系统成为了血液净化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集中供液系统的具体构建来看,其建立能够有效的实现成本的节约,便利性也会得到提升,但是在具体安全方面会出现隐患,所以加强安全性管理十分的必要.本文就血液净化中心集中工业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从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作者:王洪梅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在子宫肌瘤护理中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对此分析,将接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3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参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33例(97.06%)显著高于参照组27例(79.41%),研究组的护理文书、消毒膈离、病房管理以及安全护理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齐丽红;杨永兰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总病例为82例,利用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平分为甲组(41例)和乙组(41例),甲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乙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甲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甲组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均优于乙组,且两组上述对比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其血糖水平,增进其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冯悦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对患有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孕妇进行产时护理干预,观察其对孕妇糖尿病症状减轻情况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内在本院收治的84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产时护理组(每组42例患者),常规护理组则施以传统的临床护理方式,产时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施以个体化的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分别实施护理后,对孕妇的糖尿病症状减轻情况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产时护理组孕妇的糖尿病症状减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0.95%),产时护理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及常规护理组,上述P均<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忠有GDM的孕妇进行产时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孕妇的糖尿病症状并对新生儿的健康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汤洪岩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生活质量和舒适度的作用.方法 抽取至我院就诊的12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20日至2017年6月20日,其中一组采取一般护理,另外一组采取舒适护理,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舒适度分别为96.72%与62.30%,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服务便于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舒适度,值得采纳.
作者:于学英 刊期: 2018年第32期
针对中药调配工作对于临床疗效起到的影响展开探讨.中药调剂中对于药物剂量的选择、炮制方法的选择以及质量的把控都会对药剂的功效造成影响,从而对临床疗效造成影响,本研究特针对在进行中药调配时出现对患者临床疗效造成影响的几大因素展开探讨分析.
作者:车建宏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康复治疗对中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中度脑卒中患者391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196例和对照组19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FMA与MB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FMA与MBI评分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FMA评分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中度脑卒中患者开展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李福英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内科在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6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80例给予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8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量化评价,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咨询相关疾病知识的主动性、治疗依从性、住院期间满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调查问卷得分和咨询相关疾病知识的主动性均优于对照组,科学运动、合理饮食、遵医嘱服药、定期体检的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内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有利于提升患者参与健康宣教的积极性和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度,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立惠 刊期: 2018年第32期
血常规这个词语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这是我们去医院里面常进行检查的一个项目,也是临床化验的一种办法,当我们做全身检查的时候,血常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血常规的检查包括很多项: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通过血常规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细胞的分布状况、形态以及数量的多少,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及时发现身体某些部位是否有炎症,更有利于我们临床上面的治疗.本文先介绍了血常规的概念,其次介绍了血常规的方法,后介绍了血常规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希望供大家了解.
作者:姜德贤 刊期: 2018年第32期
近年全球新发各类流行性传染病,如动物流感不断突破属种间屏障致使人类中发生疫情,并具有一定流行性.传染病导致人类中发生大规模死亡事件,并且严重阻碍国家社会稳定及区域经济发展,其控制与防治已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人口的极具增加迫切需要提高控制与防治流行性传染病能力,为此国内各级医疗及卫生主管部门逐步加强传染病防治管理,更有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但在发展过程中出观较多问题,如防治管理机制及模式存在缺陷等,必须尽早纠正解决,扫清我国医疗及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中的绊脚石,推动其磅薄发展.
作者:孙英 刊期: 2018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