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占峰;张艳玲
目的 分析和研究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检测值恢复正常时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应用于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促进血小板计数恢复,对预防出血及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淑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改进气相色谱-溶剂吸收法测定水果中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酯类农药的标准曲线绘制方法 .方法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酯类农药在加热的密闭顶空瓶中,遇HCl/SnCl2时,消化反应生成二硫化碳,冷却后用正己烷萃取出二硫化碳,气相色谱法(FPD-S)测定正己烷相中二硫化碳的量,代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酯类农药类农药的量.结果 回归方程为Y=44238667C+23310458,相关系数r=0.9997;相对标准偏差1.70%~4.46%,平均回收率97.8%~99.3%.结论 以二硫化碳浓度的平方为横坐标,二硫化碳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
作者:张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90例对照组和90例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甲状腺癌,对照组采用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口感染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0.2±20.2)min、术中出血量为(95.7±21.5)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0.1±20.1)min、术中出血量为(60.78±20.1)mL,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7.6±1.2)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6.7±1.8)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手足麻木分别为3、4、3例,对照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手足麻木分别为4、3、3例;观察组患者1例伤口感染,对照组患者3例伤口感染,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4%).结论 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治疗效果均明显,但相比较之下,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容易发生术后伤口感染;甲状腺全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不容易发生术后伤口感染.
作者:李劲松;李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深入探讨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以及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括约肌功能障碍、四肢瘫、双下肢截瘫和感觉障碍为主;两组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的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具有较好的效果,方法 值得借鉴.
作者:赵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本文就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6例,依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3例.予以基础护理的患者当作参照组,予以护理干预的患者当作实验组,后对比两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 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同参照组进行对比,明显较低,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进行比较后可知,实验组明显较高,组间由统计软件进行计数和整理,差异显著.结论 在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齐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并研究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在妇科体检临床病理检验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1200例妇科临床病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宫颈病变情况与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的关系,总结并分析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与单纯的宫颈刮片及阴道镜检查的符合情况.结果 本研究经宫颈刮片联合阴道镜检查得出炎症患者886例,癌前病变患者294例,宫颈癌患者20例,而单纯的宫颈刮片检验和阴道镜检查与二者联合检验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利用宫颈刮片联合阴道镜检查进行妇科临床病理检验,准确率更高,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杨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 将我院各科临床标本进行收集,共400份,采用Kirby-Bauer方法 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同时按照相关标准对其予以鉴定.结果 300株致病菌经过检验后分为革兰阴性杆菌为120株,革兰阳性球菌为180,其比例分别40%和60%.结论 临床微生物进行检验后,对其细菌耐药性进行检测,对临床中合理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越;吴娇;佟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4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再选同时期收治的4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B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74.4%,B组患有效率95.3%,两组间差异显著(χ2=7.3404;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603;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冠心病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并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本文就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化斑块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研究组(n=43)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参照组(n=43)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后比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不同方法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好于参照组,斑块面积、斑块数量以及颈动脉IMT与参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显著.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理想,不仅使斑块面积得以减少,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实践和应用.
作者:任立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通过随机选取我院80例确诊为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作为临床观察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40例对照组和40例观察组进行对比观察,对于两组都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同时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以此来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用以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大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抢救过程中不同护理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48例,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62例,对比两组临床具体护理抢救效果.结果 研究组进出急诊室、急诊球囊扩张、心电图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院内再次AMI及PCI发生率分别为6.45%与11.29%均低于对照组29.17%与31.25%(P<0.05);另外研究组满意度超过90.00%,高于对照组72.92%(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具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靳淑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氯解磷定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伍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对照组在氯解磷定及常规治疗基础上伍用阿托品,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以及治疗用药次数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儿ChE活力恢复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起效快、用药次数少、不良反应轻,疗效好,值得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护理要点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治疗的20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分析两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引流效果总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满意度(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实施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给予有效护理的效果较好.
作者:康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在有创呼吸机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时伴有呼吸衰竭患者62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有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PaCO2值及PaO2值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的两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有创呼吸机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方式效果明显,对患者肺功能具有较强的改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岩;金东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对于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心肌纤维化情况,进而对心力衰竭进程产生加快作用.因此,为实现早期准确诊断,并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情况展开无创性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医学检查手段,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凭借成像清晰、准确度高的优势,在心肌纤维化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从就心肌纤维化概念及其常用检测方法 出发,就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的检测及评估作用展开探讨.
作者:黄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接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8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瑞格列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有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瑞格列奈平均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采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可明显改善血糖指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同时减少瑞格列奈用量,尽管不良反应多,但在可控范围,值得借鉴.
作者:庞智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于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针对颈椎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讨论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颈椎骨折,无误诊、漏诊现象.针对60例患者,全部实施手术治疗,在麻醉处理中,选择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技术完成.观察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并搜集相关数据.结果 60例颈椎骨折患者,在麻醉处理中,选择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技术完成.在首次插管成功率方面,60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成功,成功率为100%;患者在气管插管的平均时间为(161±13)s;患者在血氧饱和度的持续保持方面,均保持在95%以上.经过统计,60例患者在诱导前,收缩压为(15.7±0.7)kPa,舒张压为(8.7±0.7)kPa,心率为(74.7±0.8)次/分;60例患者在气管插管时,收缩压为(16.3±0.5)kPa,舒张压为(8.9±0.4)kPa,心率为(72.3±0.4)次/分,前后比较差异不明显,临床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技术的实施,对患者无明显影响.结论 颈椎骨折患者多数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麻醉处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将会产生突出的影响,通过选择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技术完成麻醉,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小,麻醉效果良好,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麻醉处理中,将改良逆行气管插管技术推广应用.
作者:张巨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措施.但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检验结果 的准确性.因此,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势在必行,本文笔者讲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谈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希望可以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卜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评价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11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是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以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实行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骨折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6个月后的Harriy综合评分(95.34±25.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arriy综合评分(82.77±23.67)分;试验组的SAS(31.67±10.22)分和SDS(32.78±10.92)分评分与对照组的SAS(45.67±15.22)分和SDS(43.74±14.58)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辅助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加快恢复进程,提高功能恢复的效果,稳定患者的情绪波动,在临床护理应用中价值显著.
作者:曲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