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舒适护理在阑尾炎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陈霞

关键词:社区舒适护理, 阑尾炎, 并发症,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舒适护理在阑尾炎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与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阑尾炎术后患者4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区舒适护理干预,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1个月,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进普食时间为(11.23±6.12)h与(3.12±0.3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4±6.51)h和(4.82±0.39)d(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切口感染(1例)、腹胀(1例)、肠瘘(0例)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0%(2例、2例与1例)(P<0.05).结论 社区舒适护理在阑尾炎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骨科Ⅰ类手术部位感染控制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和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骨科植入性器械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防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377例,实施骨折部位切开复位+植入器械内固定术.将2014年1~12月193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收治18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围手术期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SSI感染的发生率,发放分析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为0.54%,对照组感染率为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9.64%,观察组为99.46%,观察组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骨科Ⅰ类手术围手术期的患者,能有效降低SSI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云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身材矮小儿童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针对身材矮小儿童,观察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身材矮小患者102例.利用抽签法对所有身材矮小儿童进行随机分组.D1组(观察组51例):临床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进行治疗;D2组(对照组51例):临床选择单纯中药的方法 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身材矮小儿童在临床疗效以及身高增长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 所有身材矮小儿童完成治疗后,在身高增长率方面,D1组明显优于D2组患儿(P<0.05);所有身材矮小儿童完成治疗后,在临床疗效方面,D1组显效45例,有效5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D2组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1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63%;D1组明显优于D2组身材矮小患儿(P<0.05).结论 针对身材矮小儿童,临床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身高增长率显著提高,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表现出较高的临床治疗安全性,凸显中西医结合治疗身材矮小儿童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妊高征产妇临床护理中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在妊高征产妇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观察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16例患者资料,将患者分成常规护理(58例)和综合护理(58例)两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综合护理组护理有效率较高,新生儿的Apgar评分也比较高,与常规护理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妊高征产妇护理中应该加强对综合护理的使用,能够保证产妇的身体健康,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作者:徐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中药处方分析以及其应用于药学服务中的意义.方法 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从药物的使用频率、种类等角度,对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开的1000张中药处方展开研究,对中药处方在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观察中药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率、中药处方中药物名称是否正确、处方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结果 由本次研究中获得的结果 可知,黄芪、当归、茯苓、红花、丹参、桃仁、葛根、赤芍、人参、三七等几种药物的使用频率高,薏苡仁、川芎、葛根、大枣、枸杞、天麻、金银花、甘草、大黄、鹿茸等几种药物的使用频率较高.在中药处方中,有部分药物的处方名称与法定名称存在差异,影响处方效果.部分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 对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是药学服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中药处方分析,可查出处方中的失误,改善药学服务的质量,因此,中药处方分析应在药学服务中使用.

    作者:赵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自我监护与病情管理

    不同原因引起肾脏慢性损伤后,肾功能大多呈进行性发展,直至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1],这种肾功能的损害通常是漫长不可逆的.由于早期肾病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或者没有任何的症状,因此并未得到重视,而到病情发展到出现症状时,程度已经严重,此时肾小球已硬化,肾功能无法恢复正常.

    作者:丁丽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新型髌骨内固定系统对髌骨骨折术后愈合情况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探究新型髌骨内固定系统对髌骨骨折术后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80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并且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按照髌骨内固定方式的不同,观察组患者采取髌骨针张力带内固定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方式,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治疗对愈合情况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的好于对照组.结论 在80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适应证检查合格的基础上,给予髌骨骨折患者髌骨针张力带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优于普通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朴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佳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佳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n=31)和干预组(n=39),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4%,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94.9%(χ2=4.695,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9%,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4%,组间比较(χ2=4.055,P<0.05).结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行优质护理,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被患者认为是临床佳的护理模式,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边晓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卵巢癌组织中DLL4及CD10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Notch-Delta样配体(DLL4)及CD10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采用S-P法,选取临沂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来自手术中切除的卵巢癌标本65例,用卵巢正常组织18例作对比,测定DLL4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结果 DLL4及CD105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01).在卵巢癌中,DLL4的阳性表达及CD105-MVD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01),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且在卵巢癌中,DLL4的阳性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结论 DLL4在肿瘤新生血管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卵巢癌的转移、浸润相关.DLL4和CD105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卵巢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并为抗血管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顾沛玲;陈爱平;孙金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体会

    目的 对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分两组,对照组单独使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用兹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块及水肿吸收情况;用药后24 h的尿量和尿比重.结果 实施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比之前有所好转.观察组平均尿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用药后第10天CT复查结果 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肿平均体积分别减少(9.7±3.1)mL和(8.2±2.4)mL;水肿平均面积分别减少了(18.6±2.4)cm2和(14.9±2.1)cm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相比单独使用甘露醇,采用吡拉西坦注射液与其联合用药的方法 ,对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可以保证.

    作者:霍福洪;闻世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儿童鼻腔冲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鼻腔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需进行鼻腔冲洗的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将160例患儿根据病例编号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一般护理,研究组患儿接受系统护理干预,观察并评价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依从性好的例数占77.5%,依从性差的例数占6.3%,而对照组分别为43.8%和3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儿鼻腔冲洗的依从性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黄瑞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在糖尿病肾病并心力衰竭行血液透析中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糖尿病肾病并心力衰竭行血液透析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法 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并心力衰竭行血液透析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进行有效改善,并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周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探讨冠心病PCI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与药物治疗

    目的 分析并探讨冠心病PCI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24例冠心病PCI(介入治疗)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冠心病介入治疗合并糖代谢的临床特征,并为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予以治疗.结果 本研究组患者中存在120例患者合并代谢异常情况,占96.77%,通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出现明显的好转,相关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多为合并代谢异常的患者,为患者给药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氧气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麻疹合并肺炎疗效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究采用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麻疹并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麻疹并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行氧气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对照组行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治疗,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雾化吸入护理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观察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结论 对于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并结合一定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治疗借鉴使用.

    作者:石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5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及经验.方法 对5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结果 55例患者中康复出院45例,好转7例,死亡3例.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秀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疟疾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疟疾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 .方法 选择本市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提供的疟疾镜检阳性血样20份,另选择健康者(疟疾镜检阴性)血样20份作为待测血样.本研究设计了疟疾病原体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的引物和探针,总结了快速检测方法 ,疟疾镜检阳性/阴性血样均各分为4次检测完毕,统计各份血样检测结果 和每次检测时间,计算平均用时和疟疾镜检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符合率.结果 疟疾镜检阳性血样20份,检测4次,平均用时(19.15±1.34)min,疟疾镜检阴性血样平均用时为(19.52±1.49)min,40份血样荧光PCR检测平均用时(19.34±1.65)min.在荧光PCR检测与疟疾镜检符合率方面,阳性血样(100%)和阴性血样(90.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40份待测血样荧光PCR检测和疟疾镜检符合率为95.00%(38/40).结论 本研究疟疾病原体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准确性高,阳性检出高,检测时间段,用于疟疾快速检验可行性较强,不易发生漏检情况.

    作者:张国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护士短板性修复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护士短板性修复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13名护士进行研究,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短板项目的 分析,并针对不同的短板项目进行修复,观察经短板修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情况.结果 护理人员在职称、文化程度、年龄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接错患者、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机械准备不全、清点有误、仪器使用有误、用药有误、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等方面实施短板治疗后显著少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理人员的短板进行修复,能有效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错误,有利于整体手术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芦晶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了84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甲氨蝶呤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HCG值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清宫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病灶清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可比性.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程度较轻,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0年2月至2014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治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愈率的比较结果 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愈率,值得推广.

    作者:宋文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H型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老年H型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院将收治的80例老年H型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动态随机化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 通过延续性护理后,对老年H型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显著的改善,且安全性高.

    作者:杨亚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干扰素治疗180例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患者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出对该患者应当进行的护理.方法 选取180例丙型肝炎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干扰素的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8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用干扰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39例,占研究患者总人数的77.2%.给予这些患者适当而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或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症状.结论 临床上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患者,常常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而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或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许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