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黎明
目的 探究中医内外综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我院儿科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86例小儿肺炎患者,按照来院就诊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患者.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治疗上进行中医内外综合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儿.结论 在小儿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实施中医内外综合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江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临终关怀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病情改善起到的效果.方法 将临床的晚期肿瘤患者分组给予基础护理与临终关怀的特殊护理,观察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生存质量与护理成效的评价.结果 临终关怀组的患者相对基础护理组普遍反映生存质量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结论 额外的临终关怀能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期限,是晚期肿瘤护理的发展方向.
作者:高小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癫痫患者睡眠时视频脑电图(VEEG)表现,探讨癫痫患者中痫样放电与睡眠周期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62例癫痫患者进行长程睡眠VEEG,通过VEEG监测癫痫患者在睡眠各期的痫样放电,对癫痫放电与睡眠周期进行分析.结果 睡眠中有60%患者出现痫样放电,非快速动眼睡眠期(NREM)中的Ⅰ期有30%患者出现痫样放电,42%患者在NREMⅡ期出现痫样放电,NREMⅢ期有7%患者出现痫样放电,3.6%出现在NREMⅣ期,0.4%出现在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movementsleep,REM)期.结论 NREM可诱发癫痫放电,癫痫的放电易在NREMⅡ期诱发.
作者:曾祥俊;李晓泉;黄靖茹;曾国勇;卢知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亚低温冬眠疗法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对30例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开颅术后的患者,总结护理注意事项.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4例脑水肿进行性加重,18例预后良好,8例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的患者,提高了生存率,减少致残率.
作者:王李桃;史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患者临床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并抽取同期我院收治的53例条件相似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解,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血管再通事件、左心功能受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为96.22%,对照组为79.24%(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血管再通事件、左心功能受损事件的发生率对比(P均<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延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在临床当中,新生血管性的青光眼病症属于破坏性极强、失明率极高的眼部病变.大量纤维血管组织于眼房角处不断增生,逐渐令小梁网出现阻塞现象,周边的虹膜前也会出现明显的粘连等,严重的会导致患者眼压出现明显升高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想要控制是比较困难的,患者终极易失明,所以,新生血管性的青光眼患者治疗比较困难,而且治疗的效果也不甚理想.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青光眼发病的概率也在提升,但是治疗起来依然比较困难,是非常顽固的一种眼部病变,而且是治疗效果始终不甚理想的一种,被人们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尽早发现是非常好的治疗前提,同时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作者:邱延昭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喉肿瘤患者采用喉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在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喉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喉部分切除术治疗,统计分析患者的5年生存率,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等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68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8.82%.在单因素分析上:TNM分期、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吸烟史和淋巴结转移均对喉肿瘤手术治疗预后产生影响,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肿瘤部位、病理分级、吸烟史和淋巴结转移均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TNM分期、吸烟史是喉肿瘤采用喉部分切除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独立影响因素的控制,大限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作者:龚永谦;刘洁;李明;罗兴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经皮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患者的观察与临床护理意义.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医师于右侧,在局麻下选择佳穿刺点进行穿刺,穿刺后行体位压迫,并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结果 对经皮肝脏活检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结论 经皮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方法简便、安全,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并且成功率高,患者相对痛苦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洪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在异位妊娠的对症保守治疗中运用复方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因患有异位妊娠而进入我院施行相应保守性治疗的57例患者为对象,依照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划分作实验、对比两组,实验组29例予以复方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实施合并联治,对比组28例予以复方米非司酮实施单药治疗,经探查两组病例病情归转状况,评估两种用药疗法的运用成效.结果 实验组有27例总有效,占93.10%;对比组有20例总有效,占71.43%.两组比对,实验组的总体效率优越于对比组(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血β-HCG指标值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对异位妊娠患者施予复方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展开合并联治,能终止异位性妊娠,效果较佳.
作者:王兰玉;霍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带有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在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做表麻下,于角巩膜缘(11:00~12:00时钟位)后界约1 mm切开球结膜,同时向前滑行0.5~1 mm让球结膜起皱折直至角巩膜缘后界做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进入前房,切口深度1/2厚度,连续环形撕囊,手法碎核乳化去除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201例201只眼全部应用带有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损伤小,切口闭合好,不需缝线,无1例感染.视力恢复快:出院时视力<0.110例(4.96%);0.1<视力<0.353例(26.37%);视力>0.3138例(68.66%).1个月后复查视力:视力<0.12例(0.99%);0.1<视力<0.323例(11.44%);视力>0.3176例(87.56%).结论 应用带有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小切口手术绝大多数患者可表面麻醉完成,即使术中患者仍诉眼痛,可用2%利多卡因临时点滴加强麻醉,灵活实用.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切口在角巩膜缘后界被其向前皱褶的结膜瓣遮盖,且切口是隧道入前房,闭合较一般角巩膜缘切口密闭更好,不易感染.结膜瓣是直接切口,向前滑行至角巩膜缘后界才切开巩膜,不分离球结膜下组织,损伤小,眼表泪膜影响小,手术后泪膜恢复快.手术结束无需缝线.手术操作简捷,省时安全.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技术可在白内障小切口手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德伦;邢锐;陈建桥;钟守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胸部开窗手术及二期胸廓改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一期胸部开窗手术暴露胸腔内病灶部位,经过抗结核治疗控制感染,然后行二期胸廓改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64例患者经过胸部开窗术及二期胸廓改型术,患者痊愈率为100.00%,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 第一期胸部开窗手术可创造无菌的胸腔内环境,为二期胸廓改型术提供较好的条件,极大的提高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效果,可推广使用.
作者:刘宝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论文从服务因素、流程因素和患者因素三方面探究了门诊发生医患纠纷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几点处理方式,望使医院门诊中的医患纠纷事件减少发生.医院的门诊部门应该分析纠纷出现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处理办法,如对门诊进行系统化以及规范化的管理、对服务意识进行强化、对就诊环境进行改善、让医护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对医患关系进行改善,进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以使医院可以健康发展.
作者:李长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循证策略下实施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服药依从性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艾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循证策略下实施同伴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393.21±24.76)个/μ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6.48±23.16)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2,P<0.001);观察组HIV病毒载量为(2.64±0.12)lg IU/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0.12)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0,P<0.001).结论 在循证策略下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同伴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抗病毒治疗效果.
作者:曲文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成分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逐步提高,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输入相应的血液成分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冷沉淀即为其中一项.冷沉淀cryoprecipitate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在低温约0~5℃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冷沉淀因其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临床应用广泛.冷沉淀是指血浆冷沉淀中含有凝血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可治疗缺乏凝血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而出血不止的患者及甲型血友病患者.因此,保证冷沉淀的质量,提高冷沉淀活性,已成为患者的救命稻草,也是我们成分科工作的重点.
作者:杨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肠造口患者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5例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肠造口的患者,给予患者系统的造口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患者护理后只有2例出现造口出血,造口缺血坏死1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2例,造口疝有1例,造口水肿1例,2例出现粪水性皮炎,共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6.0%,这些患者经过相应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肠造口患者采用系统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造口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迎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91.7%,对照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75%,观察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8%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87.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60.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治愈率和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产生,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和地塞米松霜治疗稳定期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稳定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霜治疗,研究组采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7.78%(P<0.05).结论 针对稳定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祥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对比常规护理与社区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于本社区6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62例,记录所有患者其接受护理措施前的生活质量及血压水平,双盲分为甲、乙、丙三组,各54例,其中甲组予以常规护理;乙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社区护理干预;丙组患者在研究进行期间仅予以数据记录,并无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血压水平差异.结果 经实验数据比较可得,于干预后,甲组、乙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及血压水平均出现改善,丙组无变化,其中乙组改善情况远优于甲组,丙组与甲乙两组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患者干预后差异巨大,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其干预后生活质量优于丙组,但与社区护理干预组患者仍存在较大差异,社区护理干预组患者其生活质量明显上升,血压趋于正常,且波动不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史翠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致残性风湿类疾病,以侵犯脊柱为主,可累及全身各关节.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男性青少年,<13岁或>30岁发病者极少见.本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持续进展,直至全脊柱发生骨性强直,整个病程可持续10~20年甚至更长[1],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法独特,有内治、外治多种方法,先将我的临床体会略谈一二,以供同行斧正.
作者:张晓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均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组在利培酮治疗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钠治疗,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评治疗前和治疗后1、5、12周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MOAS治疗后治疗组1、5、12周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P<0.05),两组MOA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逐渐降低(P<0.05);BPRS治疗后治疗组5、12周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P<0.05),两组BPR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逐渐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20.0%(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更快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作者:穆博羽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