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辉
目的 探讨重症护理中的亲情化护理的举措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亲情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配合度、满意度、基础护理落实度以及康复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配合度96%、满意度100%、基础护理落实度100%、康复度92%显著高于对照组52%、64%、7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护理中的亲情化护理的应用可显著提升患者配合度、依从性与满意度,有助于巩固基础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潘艳;陈凤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属于轻微的脑功能障碍疾病,本病发病率较高,同时难治难愈.刘玉书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脑,情志因素和外感六淫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所以提出了健脑开窍,宁心豁痰,畅运神机的治则,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海燕;蒋锴;刘人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教师标准化患者(TSP)结合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模式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部分五年制本科学生1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名学生,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模式的作为对照组,以PBL、TSP综合教学模式的作为观察组.1个学期后,根据闭卷考核加上教师针对学生问诊及讨论时的表现予以打分情况,还有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学生考核成绩、教师打分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且观察组学生在教学效果问卷中对各个项目给出的分数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TSP结合PBL教学,可以改变临床见习中学生的倦怠情绪,激发学生内心思变求新的特质,值得在临床见习教学中广泛应用.
作者:艾江;宋彬彬;战海艳;庄彦华;邓卫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探讨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后小管径引流管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76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8例,加强术后小管径引流管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对乳腺良性疾病进行手术治疗后,加强小管径引流管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预见性护理运用再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将预见性护理运用再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作者:郭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针对在临床当中行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患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患者治疗所具备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随机择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患者2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100例患者,对参照组的患者行以单一的西医治疗方式,对实验组则加以行中医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Scr、CRP、GFR、BUN,还有24 h内尿蛋白的排泄量要明显地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治疗效果实验组比参照组要好,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 在临床当中行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患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孙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疾病的超声诊断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6例,以96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为观察及分析对象.对患者行传统听诊的同时,行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测,并观察患者的心瓣膜病变情况以及不同诊断方式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超声诊断,在96例患者之中,有29例患者具有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疾病,占总例数的30.21%,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为18例,占总例数的18.75%,二尖瓣膜病变的患者为17例,占总例数的17.71%,三尖瓣膜病变的患者为3例,占总例数的3.12%,功能异常的主动脉瓣膜反流为29例,占总例数的30.21%.结论 由研究可知,利用临床听诊的方式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诊断难免会出现误差,效果不够显著,使用超声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的效果较佳,能够准确发现患者的病因,是目前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方式.
作者:孙芹;杨文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光棒与普通喉镜用于鼾症患者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光棒组31例和普通喉镜组31例(以下简称喉镜组).两组均采用清醒气管插管,插管前均给予1%丁卡因口腔咽喉部表面麻醉,喉镜组加鼻腔表面麻醉,再经环甲膜穿刺给予2%利多卡因3~4 mL气管内注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1 μg/kg(10 min注完),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1 μg/kg(2 min注完).光棒组在光棒的引导下经口进行气管插管,普通喉镜组采用经鼻腔在普通喉镜直视下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呛咳反应,有无呼吸抑制,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光棒组患者比喉镜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有显著差异(P<0.05);光棒组的气管插管时间小于喉镜组,差异显著(P<0.05);光棒组在插管时呛咳反应少,插管后发生咽痛、声音嘶哑和黏膜损伤的患者少于喉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鼾症患者的清醒气管插管中应用光棒的成功率高,时间更短、且并发症更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徐海波;程丽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本文主要是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肾穿刺活检术中的运用方法和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的110例进行肾穿活检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观察两组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穿刺成功率、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利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并解决患者在住院全程中的护理问题,使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提高,减少危险因素,同时还能够有效缩小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使并发症减少,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王立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其展开PFNA内固定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6.4±9.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75.3±77.2)mL.术后经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5.7%.经过为期9~36个月的随访,患者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16.2±0.6)周,未出现内固定切出或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其近期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实现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买买提江?库尔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某航天研究院近9年来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以期有效的防治恶性肿瘤,减少其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发病并确诊为恶性肿瘤的4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07年~2015年该研究院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79.96/10万~298.07/10万,平均252.37/10万;病死率为95.27/10万~146.45/10万,平均123.95/10万;40岁以上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长较快,以肺癌发病率高,其次为大肠癌、乳腺癌、胃癌及肝癌等.结论 该研究院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40岁以上人群的筛查,并加强对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的健康教育及防控力度.
作者:林军;范敬东;朱建蒙;李飞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盆腔炎肿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技术在盆腔炎肿块和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盆腔炎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年龄在15~75岁,平均年龄为(42.5±15.5)岁,根据基础疾病的类型进行分组,随机分组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超声声像图在内部回声、壁厚度、边界回声、卵巢病变情况、盆腔回声、腹水情况等指标方面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部回声、壁厚度、边界回声、卵巢病变情况、盆腔回声、腹水情况等指标.
作者:高锦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或术后发现意外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部治疗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或术后发现意外胆囊癌患者60例(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男性占36例,女性占24例,年龄在32~76岁,平均年龄在(54.19±3.74)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6.57±2.10)年,文中60例患者均知情且同意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治疗方式:单纯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25例,中转开腹胆囊癌根治术17例,二期胆囊癌根治术14例,二期开腹探查及活检术4例.对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5年累积生存率进行研究对比.结果 T1a期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94.74%);T1b期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82.35%);T2期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76.92%);T3期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45.45%).结论 采用外科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或术后发现意外胆囊癌患者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卢元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分组治疗早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接诊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进行临床实验治疗观察.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治疗方法,实验组按照中医辨证分组方法治疗,建立中医辨证诊疗方案进行临床疗效验证.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结束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和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建差异明显(P<0.05),而且实验组的中医辨证分组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其临床表现出的针对性效果更优.结论 中医辨证分组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熊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行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130例行分娩镇痛组及130例对照组剖宫产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娩镇痛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能减轻分娩阵痛,降低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心理,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徐雅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7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 7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12周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无明显低血糖反应发生.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2种药物联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高,老年患者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百令胶囊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2例,治疗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百令胶囊治疗,3个月后统计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痤疮、感染、失眠发生率也显低于对照组;此外治疗后2个组别在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好于相应组别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尿素以及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结论 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百令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有效率,有效控制或延缓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进展.
作者:李莎;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4年2月~8月诊治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12例进行治疗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6例,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和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患者血气指标和症状恢复较好,有着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杨丽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护士压疮报告单填写准确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科室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压疮报告单29份,对其填写准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并对于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的压疮报告单的填写准确情况进行调查,对比两个时间压疮报告单填写的准确率.结果 运用PDCA循环后护士填写压疮报告单的准确率从原来的72.4%提升至9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可提升护士填写压疮报告单的正确率,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提高压疮的护理质量.
作者:李加玲;李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卡波糖治疗的经济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两组(各49例),进口组给予进口阿卡波糖片口服,50毫克/次,每天3次;国产组服用国产的阿卡波糖胶囊,50毫克/次,每天3次,60 d后,分别观察两组的降糖效果(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并进行经济学分析.结果 国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有效率和进口组比较,P>0.05;国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进口组,P<0.05;国产组总成本明显低于进口组,P<0.05.结论 国产阿卡波糖与进口阿卡波糖临床效果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成本低,临床应推广应用.
作者:杨俊茹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