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仕敏
目的 研究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3例,全部患者均应用米非司酮(12.5mg/d)用药,持续治疗3个月,重点观察患者治疗前与用药之后子宫瘤体面积变化,记录用药不良反应反应.结果 全部患者均通过持续3个月的用药治疗,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2.68%(114/123),其中显效62例(50.41%),有效52例(42.28%),无效9例(7.32%);仅统计,79例单发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疗效略优于多发肌瘤;9例用药治疗肌瘤未改善者仅持续监测半年,未发生瘤体增大现象;患者用药治疗期间13例出现恶心感,14例伴有头痛,9例伴有腹部疼痛,上述症状均属于轻度,经暂停用药之后症状自行缓解消散.结论 米非司酮用药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遏制肌瘤的发育,促进患者提前闭经,改善盆腔组织血流状态,为患者手术创造价值,减少手术风险.
作者:冯晓晨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6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评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作用明显,可有效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促使患者病情快速康复.
作者:颜倩;齐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本病的致病原因较多,但主要与脊柱的老年性退变有关.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治疗方案,学者们对本病进行了分型,但并没有一种分型能够很好的区分患者的不同种类而且能提高手术方法 .手术治疗本病逐渐得到重视,手术目的 主要是消除或缓解症状、矫正畸形及大限度的重建脊柱矢状面、冠状面的稳定性,手术方案主要有单纯椎管减压术、椎管减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椎管减压+前后路融合后路内固定术.对于融合节段的选择,目前仍有争议,分析表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曹富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脑卒中导致吞咽障碍的芒针配合康复训练疗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60例,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入院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 ,治疗组36例对患者进行芒针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 ,对两组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以及1年后的吞咽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脑卒中导致吞咽功能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吞咽功能以及1年后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导致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芒针联合康复训练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响;杨宪章;张洪蕊;鹿传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接受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评价.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均采取常规的全身抗结核化疗以及炎症一直的方法 进行治疗,选取其中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归为观察组,其余40例单纯行常规治疗的患者则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脊髓液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以及终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脑脊髓液生化指标包括蛋白、糖、白细胞、氯化物、压力等的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终治疗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为72.5%(29/4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效果显著,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姚志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分析抚触联合心理护理缓解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 随机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68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抚触联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抚触联合心理护理可以显著缓解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应用上采纳.
作者:仲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90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并比较NOSIE评分.结果 当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治疗后比较NOSIE评分,发现观察组的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能力)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社会兴趣的差距明显(25.69±3.78 vs 11.34±2.45).在消极因素方面,其中激惹和精神病方面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的激惹评分要高于对照组,精神病的评分两组患者分数相似.在迟滞、抑郁两个评分上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在迟滞评分上观察组(9.21±2.38)的数值高于对照组(5.4±2.31),而观察组在抑郁方面的数值(3.56±2.9)要显著低于对照组(4.07±1.9).结论 心理护理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柳贵芳;宋彩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cy、TG、LDL、ApoB、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HDL、ApoA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Hcy水平明显下降,血脂代谢紊乱也取得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普遍存在高Hcy水平和血脂代谢异常,在治疗过程中应对其相关生化指标进行密切监测,以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刘峰;于宏亮;任红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实习带教中使用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实习护生4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分别实施传统教学以及临床路径带教.结果 两组护生均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试评分和实际操作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需要对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的护生进行带教时,使用临床路径的方法 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进展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进展性类风湿关节炎及疾病活动性指数(DAS28)≥3.2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组40例给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分别在治疗0、6周及22周记录临床、实验室指标数值及关节肿胀及压痛数改善达20%(ACR20)、50%(ACR50)和70%(ACR70)的例数.结果 对照组在6周时除关节肿胀数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改善,22周时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在6周时各项指标均有改善,22周疗效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20在6周、22周ACR50、ACR70疗效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严重.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进展性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和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治疗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即服用阿维A胶囊;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即服用阿维A胶囊的同时,按剂量服用中药凉血五根汤.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时间为6周,医护人员做好期间的疗效记录.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复发率为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复发率为29.41%.两组结果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西医治疗的疗效相比,前者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周桂金;张瑞花;王建强;沈虹;闵锋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氧液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高氧液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2例)和实验组(46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非常满意度、护理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63.04%、93.48%vs 30.95%、73.81%],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ND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10.89±4.64)分vs(15.54±5.64)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氧液治疗期间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春荣;刘春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葛根芩连汤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主要用来治疗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方法 笔者在临床中遇到16例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试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不复发.结果 文章从中医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角度,对葛根芩连汤在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为传统方剂的现代扩展应用提供新的思路.结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此方剂被赋予很多新的适应病症.
作者:付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B超诊断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诊断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观察超声诊断后的符合率.结果 所有患者的超声诊断和手术诊断结果 相比,总符合率为85.83%.结论 通过超声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符合率极高,诊断结果 精确,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穆柯晓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人性化围术期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在大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和人性化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和人性化围术期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SDS评分为(49.63±5.16),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35±6.02);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43.12±5.07),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68±5.93),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围术期护理比较,人性化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桂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危重患者应用主动输液实践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40例危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输液模式,观察组采取主动输液实践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均穿刺数、静脉输液方式、输液费用、输液并发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置管的比例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输液费用、人均穿刺数、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呼吸内科危重患者应用主动输液实践模式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建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本文首先对法医DNA检验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其次阐述接触性生物物证DNA检验常见方法 ,后通过对接触性生物物证法医DNA检验影响因素的探讨,意在表述接触性DNA检验的价值.
作者:张丽萍;段晋琦;龚疏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孕激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对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不同浓度孕酮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光学显微镜检测其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孕酮对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实验组G0/G1期上升,S期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光镜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MTT结果 显示,随着孕酮浓度的增加,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孕酮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尤俊岭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探讨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支气管炎患儿98例进行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 进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肺力咳合剂,治疗7~10 d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咳嗽咳痰的情况、肺部啰音变化及住院时间情况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6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治愈20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24±2.26)d,肺部啰音情况全部治愈,有咳嗽2例,咳痰2例;观察组住院时间(7.30±2.34)d,肺部啰音3,有咳嗽6例,咳痰5例;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口服肺力咳合剂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韵;王建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在进行病案工作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分析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应用PDCA循环理论的病案资料120份作为此次研究观察组.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未应用PDCA循环理论的病案资料120份作为此次研究对照组.针对两组病案质量评判得分进行观察对比,对返修构成比率以及病案等级分布情况进行准确筛查.结果 在病案质量评判得分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对比病案筛查返修构成比率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在进行病案工作持续改进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体现出显著的组织性以及计划性,终将患者的病案质量加以显著改善,针对医疗业务的发展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